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杀破唐-第4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裴仁勇距离凤翔城还有六十余里,闻听城破,扎营不前,以观动向。

第673章 不让我活我就叛国

凤翔乃长安西部门户,竟被吐蕃攻陷,仇士良一看机会来了,顿时大造舆论,制造恐慌,目的就是要把裴家兄弟拉下马。他心里清楚的很,吐蕃精锐此刻被牵制在祁连山北麓,短时间内根本无力东进,凤翔境内只是吐蕃偏师,趁此机会拉下裴家三兄弟会乱上一阵子,但绝不会引发关中危机。

拉下裴家三兄弟后,再遣名将温彦召西进夺回凤翔府,驱逐吐蕃强盗,如此一来既灭了裴家三兄弟,又夺得了京西门户凤翔,没有了凤翔驻军的牵制,关中就是他的天下,他可以为所欲为了。

在强大造舆论的“逼迫”下,李涵只得下诏免去裴仁勇的节度使,逮捕进京议罪。裴仁勇其时距离凤翔府不过半天路程,闻听此言,大惊失色,召军中亲信商议道:“今番上了仇士良的当,进京是死,兵败也是死,我自认自己这条命是捡回来的,多活一天也是赚的,只可惜了军中诸将不离不弃地追随我,未得荣华富贵,还要受我连累。”众人道:“左右都是一死,不如降了吐蕃,杀进长安,除了仇士良这个老狗。”裴仁勇道:“万万不可,如此一来,咱们都是叛臣贼子了。”众人道:“昔日是谁让我们起兵诛杀仇士良的,事败后,他摇身一变成了好人,却把我们做了替罪羊,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他卖命的。”

这一说裴仁勇也犹豫了起来,众人又劝道:“咱们有兵,有地盘,大唐不容咱们,咱们投吐蕃去,好歹也不失做地方诸侯。”裴仁勇含泪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便遣使与吐蕃统帅阿杜牙商议,阿杜牙的职责本是策应祁连山一线,却没想到天上掉这么大第一个馅饼,大唐的凤翔节度使要求投降,还承诺劝降泾原、灵武两镇节度使一起归降,果然办成了此事,再趁势东进夺了长安,擒获大唐的皇帝,自己岂非奇功一件,有了这桩奇功还需要受初都那王八蛋的气吗?

因此力排众议,立即遣使要求与裴仁勇会晤,裴仁勇要他亲自来营中相会,以证明诚意,阿杜牙竟欣然而来,裴仁勇见到了吐蕃人的诚意,当下设计除掉非嫡系和忠于大唐的军将,又将监军斩首,宣布改旗易帜,归顺吐蕃。

裴仁静、裴仁渠两个听闻兄长丢了凤翔归顺了吐蕃,也同意归顺吐蕃。吐蕃统帅初都闻听此事,大喜,为了从阿杜牙手中抢过主动权,当下承诺给三人封王。裴仁勇为秦王,裴仁静为泾王,裴仁渠为灵州王。任命裴仁勇为关中节度使,裴仁静为泾原节度使,裴仁渠为灵州节度使。唐军中凡愿意投降吐蕃的皆有封赏,不愿意投降也不与吐蕃人为敌的,保其家人和财产,礼送回乡。执意与吐蕃人为敌的格杀勿论。

三镇苦寒,军将多失意之人,戍边辛苦,待遇又低,多数将领无升迁希望,对朝廷殊无好感,而今被裴家三兄弟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除少数将领选择回乡,其余多数人都投了吐蕃。三镇选精兵四万,与阿杜牙两万吐蕃军合兵一处东进攻打长安,指仇士良为扰乱天下的祸首,策动甘露之变的元凶,打的旗号是杀仇士良为大唐皇帝锄奸。

此时温彦召大军刚刚行至奉天镇,闻听裴家三兄弟叛国投敌,吐蕃大军正东进长安,大惊,要仇士良立即调遣左近官军驰援奉天,保卫长安。

这时节山东诸侯正在打道回乡的路上,穷折腾了一圈没有捞着任何好处,众人心里都憋着一肚子气,忽闻此事,众人大喜。

仇士良和裴家三兄弟那是内讧,现在是外敌入侵,进京勤王那是天经地义的事,看谁还敢阻拦?

义成节度使李全忠立即折转向西进发,要求沿途地方供应军粮。滞留在黄河岸边进退两难的河东军也立即拔营向南,千里驰援长安城。李绛的心情跟李全忠不同,他是诚心实意来拱卫长安免受吐蕃威胁的,一身正气感动的沿途地方也纷纷起兵随同。已经回到了昭义镇的刘悟也觉得不宜错过这个表白忠心的机会,令其子刘从谏率军八千渡河西进。

其他各藩镇也纷纷上表请求出兵援助关中,一时天下鼎沸,齐议抗击吐蕃。李涵一看民心可用,军心可用,开大朝会,要求仇士良放开潼关,放各镇军马入关中来。

仇士良在长安一手遮天,想杀谁就杀谁,任你是亲王、宰相,看你不顺眼,你的末日就到了,便是贵为天子的李涵,他现在也不再放在眼里,连表面的尊重都难得给了,动辄当面忤逆,让李涵酒后哀叹自己不如桀纣,竟被家奴所困。但窝里再横,对这些拥兵自重的实力派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花言巧语,人家根本就不听,一句话要么拿好处来,要么放马过来。

本来仇士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已经跟山东诸侯谈妥了条件,正要打发众人回镇,却没想到出了这么档子事,温彦召要求他调兵遣将抵御吐蕃,可自己手中哪有兵可调,两神策军虽然号称拥兵二十万,实际家底有多少,他心里最清楚不过来。

除去挂名的边军四五万,实际能指挥的不过十三四万。其中约五万精锐分布在关中的奉天、普润等八处军镇,这五万人是神策军的精华,战斗力不及边军,但勉强能战。剩下的**万人中有约万人驻守在潼关、散关、武关等关中要隘,这一万人战斗力马马虎虎,且因驻守关隘,无法机动。这一算只剩下七八万人了,这七八万人中有一半只存在于名册上,在兵营里你是找不到他们的,他们多是京城商贾、富户和官僚子弟,军籍是花钱买的,列名于册,图个出身而已。另一半倒是在军营里,但大多数军纪散漫,缺乏训练,招之未必能来,来了也未必能战,人数虽多却只是个摆设,留着唬人而已,实际起不了多大用处。

真正能拱卫长安城和皇宫的不过万把人,这些人倒是百战精锐,可这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哪敢轻易撒手?

温彦召是名将,名将都有些脾气,连番五次的要求仇士良增兵不得,便把主意打到了山东诸侯身上,他在军中资历甚老,各处都有他的亲故,跟这些诸侯们很能说到一块,使者一到山东诸侯纷纷响起,群起上奏要西进御敌,顿时让仇士良陷入极大的被动。

第674章 宫廷内斗永不休

被仇士良囚禁,如活死人般的李涵忽然看到了契机,山东诸侯进京后会发生什么他不知道,但有他们牵制,仇士良肯定是不能像眼下这样为非作歹了。左右是一死,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于是亲手书写诏书,让山东诸侯立即西进御敌,仇士良闻讯大惊失色,立即带兵进宫,收缴写好的诏书付之一炬,率朝臣跪伏于地,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李涵被仇士良当面打脸,心如死灰,郁郁寡欢,一日路过太液池畔,“不慎”落入水中,喝了一肚子湖水。虽已开春,太液池的水依旧冰寒刺骨,皇帝千娇百嫩的身体哪受得了这番摧折,顿时大病不起,不过三两日便撒手西去。

李涵死时不到二十岁,只育有一女,皇帝无嗣,又无太子,猝死之后,满朝惊恐。仇士良无奈只得听从郭太后等人意见扶立人望较高的颍王李瀍为帝。为了缓和内外压力,避免沦为弑君的凶手,李瀍继位后仇士良宣布遵从李涵的遗愿,诏令山东诸侯西进御敌。

实际上李涵一死,天下所有的怀疑都集中在了仇士良的身上,便是神策军内部也对仇士良极度不满,仇士良此刻放山东诸侯西进,也是存了借外力压制内部反对声音的意思。

为了防止山东诸侯入关后干政,仇士良任用温彦召为左右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奉天行营都统,统一节制入关各路藩镇军,又任命李全忠、李绛、刘从谏等人为行营副都统,置于温彦召的管领下。

仇士良希望借温彦召的威望压服山东诸侯,却不想入关之后的山东诸侯根本不理他这一套,除了李绛遣一部兵马往奉天听调外,其余各镇兵马一股脑地涌入长安,号称救驾。

众人心里明白,忠不忠看行动,这行动首先得让皇帝看见,得到皇帝的认可,否则再忠也没屁用。仇士良把持朝政,架空皇帝,谁最恨,自然是皇帝,若杀了仇士良,救出皇帝,自是奇功一件,皇帝一高兴,你就是大忠臣了,这比西进跟吐蕃浴血混战可轻省多了。

开成元年五六月间,进入长安城的各路藩镇军超过十万,仇士良成了少数,不过皇帝还在他的掌握中,众人投鼠忌器,尚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幕被隐藏在幕后的郭韧看在眼里,甘露之变,几乎让她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若非裴家三兄弟争气跑的快,让仇士良有所忌惮,此刻她必和宋申锡、王涯等一干冤死的元勋重臣们一样背着反逆的罪名躺在冰冷的棺材里。

“必须设法把皇帝救出来,若无皇帝在手,仇士良死无葬身之地。”

郭韧计议已定,立即动手,她直入龙骧营驻地,点明要见林英,林英此刻也敢压力重大,山东诸侯入京,兵力多达十万,仇士良的处境岌岌可危,是挺他熬过这一关,还是另觅出路,他彷徨难定,郭韧的到来让他眼睛一亮,忙让人将她带过来,然而她真的来了,林英却又想退缩,眼前这个风韵犹存的女人忽然变得如此面目可憎起来。

郭韧咄咄逼人地问他:“天下诸侯齐集长安,林军使怎么看?”女人的牙齿很白,嘴唇抹的很红,虽然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很不舒服,但也不那么令人讨厌了。

林英笑道:“诸侯入京勤王,正是我皇帝洪福齐天啊。”

郭韧冷笑道:“皇帝固然洪福齐天,可有些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林军使要给这些人陪葬吗?”林英眉头一皱:“我为何听不懂主持的话呢?”

郭韧笑道:“听懂也罢,不懂也罢,明日是义安太后寿诞,林军使可别喝醉了。”

义安太后王氏是唐敬宗李湛的生母,穆宗皇帝的皇后,与李涵的生母萧氏,李瀍的生母韦氏和宪宗皇帝的贵妃郭氏并称“四宫太后”。时局虽然艰难,太后的寿还是要祝的。宫内已经准备好了宴席,届时皇帝要亲率后妃为太后祝寿,这种时候人多眼杂,最有条件下手。

不管林英有没有听懂,郭韧说完这话即已飘然而去。

给太后祝寿,仇士良很伤脑筋,祝寿人多,难免有失。但事到临头也只能硬上,大唐以孝治天下,若不祝寿,天下人一人一口口水就能把他湮死。

仇士良和心腹们琢磨了半天,把所有可能出问题的环节都想了一遍,觉得最危险的一环可能会发生在寿宴前太后去皇家寺院敬香这一点上。

这里牵扯到一个人:郭韧。

仇士良现在看不透这个女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但从她投机嬗变的本性来看,此人充满了危险,她主持的皇家寺院也充满了危险。

这一点和龙骧营军使林英不谋而合,林英也认为郭韧是个危险人物,如果有可能最好劝义安太后不要去她主持的寺院敬香,大明宫里又不止一处寺观,佛爷爷无所不在,这香在哪不是敬呢。

仇士良却摇了摇头,义安太后跟郭韧很熟,就吃这个奸险女人的那一套,女人若是固执起来了,岂是外人能劝的回头的?

此计不通,二人就另外想辙,提前派人过去,消除隐患,确保太后的绝对安全本来就是他仇士良和林英的职责嘛。

于是两家精锐尽出,把大明宫内的这座皇家寺院翻了个底朝天,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