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科技强国-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底线也只不过是适当价格的赎买,而根本不是什么五十年不变。
辛苦一场,难道到头来就为了提前统一,而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议会制,选举产生各级官员。
这个更是国民党的一厢情愿。
或许他们还沉寂在当年第一次南北和谈的美梦中,想效仿当年的北方政权,通过国民党这个成熟的政治团体,对尚未组建政党的西南施加全方面的压力,最终导致新政府的组建,成为了国民党的一次扩大会议。
而选择总统,议会这些,更不是张蜀生能够接受的。
如果再过几十年,让中国进入议会制度国家,进行全面的民主政治改革,或许他还会尝试去做,但如今,想让中国搞这一套,那简直是看猴子唱戏。
从辛亥**后,所谓的议会制搞了一年又一年,期间的种种丑闻,简直是遗臭百年。什么威逼贿选,什么打手堵会场这些,让人贻笑大方之余,又不免反思,这个时期的中国,究竟有条件实行议会民主制吗?
就算有,张蜀生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什么议会民主上面。
中华民族要求生存,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重新崛起机会,绝对不能被什么议会民族制所干扰。张蜀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和狗屁政客们尔虞我诈,吵吵闹闹,他需要做的是集中全民族的力量,进行二战前的最后冲刺。
如今也是1932年秋,虽然西南的各项工业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力期,许多基础工业和基建设施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但是,一个能够加入到世界大战中去,并且取得绝对优势的庞大民族工业,是需要相当大精力来建设的。
就算是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又有梦想机作为臂膀,张蜀生还嫌这七八年时间太短,又怎会将复兴中华的宝贵机会,浪费在和政客们扯嘴皮上。
特殊时期,只有最特殊的政体适合,一个全面高效的政治体制才能推动一个民族滚雪球一样飞速变强。
以国民党勾心斗角的政治伎俩,估计西南最后会被排挤的干干净净,整个中国的复兴建设也会夭折,中华民族的复兴力量再次投入到内斗中去。
张蜀生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最合格的政治人物,也不如蒋委员长那般精于政治伎俩,但是,他却是一个足够强势的政治人物,他也知道日后二战大概的历史走向,有着领先整个民族几十年的思想和意识,所作出的一些决断和选择,是蒋委员长拍马都赶不上的。
张蜀生不会玩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伎俩,只会不断地以行动来贯彻自己的个人意志,为整个民族的复兴扫清障碍。
原本,他对谈判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国民党能看清形势,拿出足够的诚意来组建新政府。但结果却证明,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中前进,国民党也没有逃过这个怪圈。
这就好比,如果有人当面向蒋委员长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只会认为这是放屁,因为他们的精力还放在如何排除异己,如何把更多的权利抓在手里,如何实现个人的更大权威,如何维持统治。
而张蜀生和他完全相反,全新的政治团体,一切以规定和制度说话,法制的大棒对谁都不放过,完善的政治制度,让他能够集中精力去想其他的政治人物没精力去想,更没精力去做的事情。
就这样,谈判一直在扯皮中反复,在争吵中毫无进展,就算西南屡屡让步,结果反而被南京国民政府当成看到了希望,认为只要再坚持一点,多苛刻一点,西南这个连政党都没有的暴发户,一定会妥协的。
与此同时,在某些人的运作下,一些污蔑西南的声音开始尘嚣日上,南京政府门前甚至出现了大批来历不明的人士围堵,最后被警察们友好地请走。而南京、上海等地也爆发了青帮冲击西南办事机构的事件。
原本一些老的都快入土的国民党元老,此时又爬了出来,似乎不愿意就此睡入棺材一样,高声疾呼,痛斥和谈的弊端,痛斥西南政府。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被蛊惑的群众,党政要员,政府官员,甚至是军队,警察……似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后面推动着这一切。
而南京国民政府的谈判代表则抛出这样一副态度:如今局势对和谈颇为不利,宜早有结果……
除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外,军事方面,国民党也在积极准备。
似乎为了给和谈造成有利影响,两湖贵广方向,江浙闽方向,成渝方向,西北方向,几乎同时展开了军事部署。一支支经过整编的部队,开始向这些重点防御方向云集,甚至连一些乙等师都被抽调出来,开始向重点区域云集。
而十个精锐师以及更多的整编主力师也开始撒网一样撒出去,多年整训军队的结果,就是南京政府终于拥有了一次说话的底牌。
由于西南明面的军队人数远不如南京国民政府多,所以,一些地方比如西南有一个团的驻军,国民党就调来一个师在对面防御,如此种种,更是让南京国民政府一些党国要员们看到了制衡西南的希望。
毕竟,西南尚有几万精锐在天津,处于十几万国军的重重包围下。
张蜀生偶尔都在感慨,真是煮豆燃豆萁,幸苦抗战完,部队就被反包围。然而,是对是错也很难说,毕竟如果当初不参与抗战,则津京甚至是整个华北以北都丢了。
……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谈判没有任何进展,甚至往往前面谈好的事情,后面又接着出现变故,西南的忍耐力已经到了极限。
1932年10月9日,西南,西南军最高作战会议室。
西南联治政府政务总理孙长庆,西南人民军总参谋长蒋百里,西南陆军部长吴铁军,外交部长李宗仁,海军部长邓浩乾,空军部长范思然将军等人站在会议室,望着背负双手站在主席位置上,望着窗外夜景的张蜀生。
在主席位置上,放着一份打开的文件和一支笔。
没有一个人说话,尽皆都站立着,连孙长庆都肃立在那里,似乎等着张蜀生下某种决定。
事已至此,每个人都没有了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张蜀生的最后决定。
“蜀生…”
直到良久,张蜀生才转过身来,孙长庆离他最近,向他鼓励性地点点头。他没有称呼总长,也没有称呼他主席,而是以一种更平和的称呼,用一种鼓励的眼神,告诉他,我们信任你,不论你做出任何决定,我们都将执行。
张蜀生点点头,良久的沉思,他已经想通了一切,民族复兴的事情,不可能假手他人,既然要去做,那就要选择牺牲一些东西。
没有任何犹豫,他拿起笔,在那份文件上工整无比地签了自己的姓名,一气呵成,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事情一般,放下笔,随后在茅云先和陆允言的陪同离开了会议室。
孙长庆走过去拿起文件,虽然这份文件经他过目多次了,但如今看到张蜀生亲自签字后,依然有些感慨,只见上面的标题尤其醒目。
“北伐动员令”
虽然一些读者反复催,但情节进度只能如此了。这章写得很慢,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不过,后续情节已经呈一条线了,本书将会进入更精彩的环节。v
第一百八十五章问鼎河山中
第一百八十五章问鼎河山中
廖兴策是一名退伍转业老兵,不是寻常的老兵,当年可是民团里摸爬滚打出来的。1916年的时候,家住望山崖坝子的他,家徒四壁,走投无路之下以15岁的年龄参军入伍。
当时民团的考官说他年纪小了一点,结果,这小子从屁股后面拉出自己那正抱着儿子的老婆时,当场就证明自己不小了。这小子当时就用自己的朴质语言打动了那名考官。“我有的是力气,当兵就是为了这娘俩。”
他手脚非常快,很灵巧,是猎户,会打枪。人年轻,有一股子蛮力,虽然因为吃不饱导致力气不大,但胜在有潜力。除此之外,他和其他人的条件一模一样,家里没粮食快揭不开锅了,想加入民团,这样家里人既能早点种上民团下发的新种子,又能给那个因为母亲瘦的没奶,只好喝点稀豆浆的小东西赚回点军饷买吃的。
就这样,一穷二白三不识字的廖兴策加入了民团,成为了一名在当时来讲并不意味着光荣,却意味着吃饱穿暖的民团战士。
在部队里,这个来自望山崖坝子的农村小伙,学习东西的速度没有其他人快,比较笨拙的大脑让他学什么都不行,一个月的新兵训练下来,各方面考核,除了枪法及格外,其他样样倒数,整体成绩,他居然排到了新兵连的倒数第六,只比倒数第五的淘汰线高了一个名次,处于淘汰边缘,就算是侥幸逃过一劫,也只能去预备役部队了。
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转机。
当他被自己的新兵班长,同时也是他舅子的新兵班长曲勇攀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后,廖兴策垂头丧气地走到阵地上,小舅子罚他去那站着反思。
“看看你这都考的什么成绩,二妹还指望和你过一辈子呢,就这出息,你拿什么照顾她?去,去阵地上给我反思去,看看别人是怎么训练的。”
小舅子曲勇攀也不是咄咄逼人之辈,只是太为这个妹夫操心,一心想让他和二妹一家过得好点,当时的情况下,整个梨树坪,甚至是整个会泽县,能过上好日子的最快捷办法,就是进民团,当个好兵,这样就是好日子。
曲勇攀自己是更早一批入伍的,当时还是刚开办一年的梨树坪小学校的大龄旁听生,后来民团扩编,他就报名进去了。相比自己的妹夫,曲勇攀也没什么文化,连名字都是当年央村子里唯一的读书先生孙长庆取的。
不过此人很上进,至少比起这个妹夫,是上进的多。而且,他一直试图改变这个志向短浅的妹夫。然而,由于学识不够,他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居然是从课堂上听来的,“我说妹夫,你看看你这德性,作为一个士兵,你就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书上可是说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也不指望你当将军,你能当个小班副,我妹妹这辈子就好过了。你也努力点,指不定以后我混上个将军当当,你就是退伍回家,也跟着沾光了。”
然而,曲勇攀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小舅子,居然在阵地遇到了自己的机遇。
当时阵地上,民团的机枪班正在架设机枪,进行新装备的射击训练,由于重机枪当时刚刚下发,士兵普遍还比较紧张,听到密集的机枪声,有的民团士兵都会手抖。果然,刚开了几枪,一名供弹手就因为操作不慎,过于紧张烫伤了手。
巧合之下,为了不耽误训练,这个站在旁边反思的廖兴策就被拉去当了供弹手。谁知道这一当就是六七年,直到寻甸战场上,这个马克沁重机枪供弹手,被一发山炮弹震伤了脏腑。当时他的问题虽然不是很严重,只需要静养几年就没事了,不过军队考虑到他家里的困难,在寻甸战役后把他编入了预备役的民兵组织中。
廖兴策手脚非常灵活,被转业到了邮政部门,当了一名邮件分拣员,而与此同时,他那位一心想在民团干出个头的小舅子,却因为患上了近视眼,从一个较有前途的基层士官,变成了司号班的班长。也许是壮志难酬,司号班长曲勇攀每次都亲自吹响冲锋号,多年苦练,他的号音非常响亮,而且具有一股杀伐之气。
这些年,虽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廖兴策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每每在分拣邮件时,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