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18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齿轮传动的两台副泵,其中一台专门用于为气体发生器供应双氧水,这样就不必像V2一样在双氧水箱采用氮气挤压输送方式。
毫无疑问,R7的原型算是青出于蓝了,实现了V2所不能实现的高度集成化。但是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就是不满意,因为其工作效率真心是不高。所以当时科罗廖夫一方面继续完善R7的设计,另一方面也在试图突破V2条条框框。
很快科罗廖夫就找到了思路,在他看来问题就出在了双氧水上。既然双氧水催化分解反应很碍事,那么不妨就直接用主燃烧室所用的推进剂,让它在单独的燃烧室内混合燃烧,但工作的温度可以想方设法的控制得低一点。这样的独立燃烧室就是燃气发生器,产生的是真正的燃气。使用时只需要少量的压缩气体将推进剂吹入燃气发生器,一旦燃气发生器开始驱动涡轮就可以接管为推进剂增压的工作。这多方便!
当然,在1944年这还仅仅是一个大体的设想,就算是科罗廖夫也仅仅只是将其当成了远景规划。在当前,他主要精力还是大改的大号V2,也就是苏联的R7火箭。
1944年十月,在KGB的资金支持下,RD107发动机进行了试车,初步验证了其可靠性。接下来的两年之内,这种试车还要进行数十次,直到其完全成熟之后,才会开始下一轮的试验,也就是实弹检测。
对于李晓峰来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1950年以前,就能获得能够抛投原子弹,而且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初步估算)的导弹,这对于苏联未来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未完待续。)
513导弹
当然现在苏联唯一刊用的导弹就是克隆V2的R1以及对R1的小范围改进版R2,正在进行的还有R3以及R4、R5、R6、R7和R8项目。
看上去项目很多,但是分工还是很明确的,R3将是苏联第一款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现在正在紧张研发当中。R4依然是空空导弹,不过这是一款红外制导的。R5和R6项目属于海军,其中R5是水面发射的弹道导弹,也就是R2的海军版,这个倒是简单。而R6则是海军正在推进的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项目,目前因为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处于低速预研状态。至于R7自然是不用多说了,这是陆军和空军联合投资的洲际导弹项目。至于R8则是在R2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射程的中程导弹,按照计划,这款导弹射程将达到1500公里,弹头的最大抛投重量将达到五吨。
说白了,R8项目就是专门为抛投原子弹量身定做的。一千五百公里的射程哪怕是部署在波兰也足以威胁巴黎和伦敦。想必能让英国人和法国人老实不少。反正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最近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就是搞定R8,让苏联的核力量初步具备极高的突防能力。
当然,这还需要时间,按照科罗廖夫的计划表,R8将在1945年进行实弹检测,真正服役可能最快也要到1946年。所以某仙人还得加紧催促图波列夫,让他赶紧的加快图4项目,不然苏联有了原子弹却没有运载工具,那才叫搞笑。
弹道导弹和轰炸机的事儿就暂时说到这里,接下来要说的是巡航导弹的事儿。李晓峰对这个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视,实际上一开始在他影响下苏联对于这两种导弹就是一同发展的。比如在1943年,军委就正式下令研制T1弹道导弹和T2巡航导弹,其中T1的成果就是R1和R2弹道导弹,而T2的研发进度就没有T1那么顺利了。
实际上从一开始T2项目就遇到了大麻烦,什么大麻烦呢?那就是竟然没有人愿意接手T2项目。这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要明确一点,T2这个巡航导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巡航导弹,从某意义上说华夏所谓的巡航导弹是专指类似于战斧一类的对地战略打击的飞航式导弹。但是国际意义上的巡航导弹可不仅是指类似于战斧的导弹,比如鱼叉、飞鱼这一类反舰导弹也可以称之为巡航导弹。说白了只要不是以弹道飞行而是在大气层以内进行类似飞机一样机动的导弹都可以称之为巡航导弹。
那么苏联这个T2项目属于哪一类呢?属于战斧那一类,这种巡航导弹只承担对地战略打击任务,属于T1项目的补充。而T1项目的指标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高了,连带着T2项目的指标也定得不是一般的高。按照总装备部的要求,T2也要能携带核弹头,最大射程不能低于300公里。
你想想当年的核弹有几吨重,T2这种巡航导弹要能够携带这么大一个弹头,那体格该有多大。就是这一条就让苏联的设计局和设计师们望而却步。
反正当时没人敢接这个项目。足足冷了有三个月,当李晓峰追问起T2的项目进度时才发现总装备搞了如此大一个乌龙。尼玛弹头都有几吨重还要能飞三百公里远,还是飞航式的,这导弹得多大?
李晓峰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立刻就做出了指示,将可以携带核弹头这一条从项目指标中删掉了,改为能够携带一枚五百公斤常规弹头。
李晓峰觉得,这一下总不会继续冷场了吧?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苏联的设计师和设计局依然是不给面子,还是没有人愿意接手T2项目。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战时,大部分设计局和设计师的任务都是排得满满的,大家都忙得跟狗一样,哪里有空搞什么巡航导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李晓峰第二次插手,也就在米格设计局和拉沃契金设计局在先进动力战斗机项目上分出高下的时候,李晓峰做了一个决定,让拉沃契金接手T2项目。
可能有同志要说你这是胡来了,拉沃契金可是设计飞机的,你怎么让他搞导弹去了?这不是让他半路出家吗?这不是浪费人才吗?
还真不是这么回事,拉沃契金赖以成名的是设计战斗机不假,但是历史上输给了米格15之后,这位就基本放弃了飞机项目,全面转入搞导弹去了,其设计的第一个导弹型号就是V300,即S25金鹰导弹系统。
可能大家对S25和金鹰这个名号有些陌生。其实这就是西方叫的萨姆1防空导弹。而后面名气更大的萨姆2就也是S75导弹系统也出自于这位设计师之手。而他的设计局后来也特别擅长搞导弹,在冲压发动机上可是一把好手。
当然,李晓峰也没有把鸡蛋全部装在一个篮子里。他给T2项目选择了两个设计局,第二个设计局就是米亚舍夫。
米亚舍夫其实跟拉沃契金差不多,都是半路跳槽去搞导弹的。历史上的1951年,当慈父钢铁同志要求图波列夫研发喷气式战略轰炸机而被老设计师断然拒绝之后,钢铁同志是勃然大怒,直接就给图波列夫踢到一边,任命当时刚刚48岁的米亚舍夫去搞这个项目。
那时候的米亚舍夫基本没有什么建树,仅仅是二战期间以囚徒的身份在图波列夫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不过斯大林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米亚舍夫虽然搞战略轰炸机一般,但是搞导弹却还是很有建树的。
不过在1944年,当李晓峰命令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去搞巡航导弹的时候,这两位确实显得不太乐意。拉沃契金还想在飞机上扳回一局,而米亚舍夫则想设计轰炸机。不过在当年的苏联设计人员只能跟着******的指挥棒走,不听中央首长的命令,你这是想要作死么!
所以在1944年6月,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是不情不愿的开始了巡航导弹的项目。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的巡航导弹方案相当的类似,都是两级导弹方案,第一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第二级采用冲压发动机(巡航发动机)。
其中拉沃契金的设计方案为350,或者叫V350。整个导弹采用集束捆绑式助推器,助推器和弹体并列,两者长度也差不多。V350的巡航级跟飞机的平面对称气动布局类似,由圆柱形弹体加上主弹翼和尾翼组成。巡航级弹体采用的发动机是邦达尔尤科设计局(OKB670)研制的RD12U液体冲压发动机,这实际上是在RD40型发动机上改进出来的。该冲压发动机采用头部激波锥多波系进气道,激波锥后就是直通式冲压燃烧室。
跟喷气式发动机相比,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前省去了压气机。在圆管型进气管道和燃烧室周围是环形燃料箱,内装航空煤油,其重量占导弹总重量的70%,弹体自重只有22%,战斗部重8%。
当冲压空气经过导弹头部进入进气道后,经进气道多次激波减速扩压后到达燃烧室,此时的流速已经下降到可以保证与燃料正常混合燃烧,得以形成稳定的高温燃气,最后经过喷管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V350起飞时需要助推器,其两翼下各挂了一台S2。1100火箭发动机。这是伊萨耶夫设计局为后来大名鼎鼎的飞毛腿也就是R11导弹研制的发动机。该发动机有四个并联喷管,采用煤油/硝酸双组元推进剂。
V350的战斗部在激波锥内,重量暂时保密(有惊喜),不过威力是相当的惊人。
米亚舍夫设计局的T2导弹项目代号是RSS40,也是助推器环绕弹体的集束捆绑结构。稍有不同的是,RSS40有四个助推器,也是采用硝酸—煤油双组元推进剂。发动机由前面提到的格鲁什科设计,其实就是R12导弹的RD211发动机。只不过当年的RD211发动机问题多多,一直到1950年都没有完全搞定。折腾到1952年时,米亚舍夫实在是受不了了,换用了格鲁什科设计的另一款RD213发动机。
至于RSS40导弹的冲压发动机,也是邦达尔尤科设计局的产品,即RD018A冲压发动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志就有疑问了,现在是1944年,搞了八年T2项目都没有结果吗?你还别说,李晓峰对此也是相当烦恼,因为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想要获得的就是一款射程300公里的战术导弹。可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管是拉沃契金也好还是米亚舍夫也罢,都没有领会他的好意,给T2项目搞成了战略打击武器。
这么说吧,拉沃契金的V350导弹全长19米,总重量为96吨,可以携带一枚2。9吨重的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8500公里。而米亚舍夫的RSS40就更夸张了,总长度是24米,总重量为125吨,同样能够携带一枚三吨重弹头以三马赫的速度飞行一万公里。
现在大家知道惊喜是什么了吧?反正李晓峰是被惊着了,搞了半天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这是准备跟科罗廖夫叫板,你丫不是搞了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R7导弹吗?那我们也要搞一个不逊于你的巡航导弹项目,咱们就比一比看看究竟谁的导弹更牛逼!
当李晓峰发现了拉沃契金和米亚舍夫的搞法时,已经是1945年了,而此时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止这两个大而无当的项目了。因为斯维尔德洛夫对T2项目非常有兴趣,是大力的支持。李晓峰总不能冲上去直接抽小斯的脸吧。
不过李晓峰也知道,这回T2项目恐怕是要被折腾黄了,因为就算V350和RSS40能够实现,其性能相对于R7来说也没有太多的意义。这种冲压式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比弹道导弹慢,飞行高度又正好在战后第一代防空导弹(比如S25)的打击范围内,而且技术复杂造价高昂,与其造他们还真不如造R7。
反正,李晓峰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一旦小斯退休了,他立刻就要砍掉这两个项目。以当时的技术能力搞这种高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实在是有点太超前。而且对于当时的苏联红军来说,这种武器也没有必要也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