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20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历史至关重要的轰动发现《死海经卷》翻译成了现代文字。他领导了很多重要的考古开发,并不断地和政府以及军队内高官私自占有考古文物的卑劣行为坚决斗争。据说一次摩西。达扬也卷了进去,对此亚丁愤怒地咆哮道:“我知道是谁干的,但是我不说,要是给我抓住,我会把他的另外一只眼睛也抠出来!”(未完待续。)
660
亚丁的脾气不太好,但是业务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至少是收拾阿拉伯人是没有大问题的。只不过这一点是纳赛尔不知道的,他认为只要有了美国的支持,击败以色列问题并不是特别大。
所以一方面纳赛尔不断地做军事准备,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在同以色列的停火线上做试探。比如1950年1月17日,纳赛尔就对埃及军民宣布:“新的阶段来临了。”
所谓的新阶段就是埃及军队在当月20号对坎塔拉一线的以色列阵地发动大规模炮击。这场炮击是相当突然的,也算是打了以色列人一个措手不及,一天之内被击毙了十几人,另有百余人受伤。
可能对别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伤亡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但是对以色列国防军来说这就算重大损失了,为什么呢?因为以色列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在和平时期他们的军队规模并不是特别大,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而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色列国防军可能是世界上少有的预备役比常备军更能打仗的国家之一。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以色列国家小,人口也少,不可能将所有宝贵的人力资源全部都投入国防,所以只能维持一只精干的常备军。更重要的是,对犹太人来说,当兵只是义务(男女都一样),而不是事业,对教育程度较好也比较擅长经商的犹太人来说,军队的吸引力其实并不大,大部分都是服完兵役之后很快就选择退役,然后去忙自己的事业了。
而这一批人大部分都是参加过实战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他们的战斗力自然是比那些刚刚入伍的生瓜蛋子强。而以色列的兵役制度尤其是预备役制度是相当的完备,预备役并不是放马南山,而是经常性的组织训练和演习,而且请注意以色列的预备役可不是花架子似的训练和演习,而是跟随现役部队一起训练和演习。如此一来战斗力自然是保持得相当的好,甚至就此以色列国防部也不满意,还隔三差五将预备役官兵召回现役重新服役一段时间,你说说这战斗力能差得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沙龙,这位悍将在1973年十月战争之前已经退役了,但是战争爆发后,他马上恢复现役,并率领和指挥一个同样是刚刚恢复现役的预备役师参加战斗,表现还相当不错。
继续回到正题,埃及军队在20号进行了一轮炮火急袭尝到了甜头之后,并没有乘热打铁,因为此时纳赛尔的准备还不是特别的充足,所以他选择了暂停,然后围绕着联合国的框架同以色列打嘴炮。摆出一副占了小便宜就收手的小人嘴脸。
当然,这绝对是纳赛尔的伪装,他才不是占了便宜就收手的小毛贼,他要的彻底的解决以色列,眼下的做法不过是他的伪装而已。也就是所谓的诈术,他希望借此欺骗和麻痹以色列人,多争取一点时间。
而以色列似乎是上当了,双方围绕着联合国的框架不断地就谁是谁非的问题打嘴炮,吵得那叫一个热闹啊!
可能有同志要说纳赛尔的手段也不算高明,这摆明了就是缓兵之计嘛,很容易看穿。嘿嘿,你要这么看也太小看纳赛尔了。这位手段还是很高明的,在连续打了个把月的嘴炮之后,埃及军队突然又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炮击行动,持续了长达九个小时,又一次造成了以色列军队一定的伤亡。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次精彩欺骗战术,一般人都认为,埃及人连续两次炮击都是只为了捞一点小便宜,或者说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占上风。如果埃及人真的准备发动大规模战役,那么就断然不会不断地撩拨以色列人让犹太人提高警惕。
其实纳赛尔也是打了两层盘算,因为有了美国援助,埃及初步建立了一只强大的炮兵,而且弹药充分,完全可以不断地发动炮击作战,积少成多“零敲牛皮糖”,用累计的零星伤亡积少成多,迫使以色列放弃继续对峙向后撤退。
这是第一层目的,如果这一层目的达到了,纳赛尔自然将在阿拉伯世界积累声望,有了声望自然就会拥有更多号召力,自然纳赛尔可以号召更多的阿拉伯国家追随他的脚步。如果能够形成第一次中东战争时的围攻态势,那么消灭以色列将会容易狠多了。
如果真的形成了这种态势,那么纳赛尔的第二层目的也达到了,这就初步说明了他已经将阿拉伯国家整合起来了,离下一步打造大一统的阿拉伯帝国又近了一步。
那么以色列又是怎么应对的呢?或者说,以色列人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呢?
不得不说纳赛尔的把戏根本就欺骗不了跟欧洲列强打了两千年交道的犹太奸商,这群犹太奸商什么样的手段没见过,什么样无耻的老狐狸没交过手,跟那些真正的达人相比,纳赛尔的把戏真的是不够看的。
这么说吧,从纳赛尔上台的那一天开始,摩萨德就在重点关注他的动向,仔细分析这位埃及新领导人的政治态度。经过一年的观察,摩萨德初步得出了结论:此人野心勃勃,必然是以色列的大敌。
基于这个结论,摩萨德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初步判明了纳赛尔的真实想法,认为这位企图打造一个泛阿拉伯联盟,准备彻底的消灭以色列。用摩萨德的说法是,这个人针对中东问题的任何许诺和保证一个字都不能相信。
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压根就看穿了纳赛尔的小把戏,认为其真正目的是发动全面战争灭亡以色列,眼下的种种行为不过是烟雾弹和缓兵之计而已。
那么就奇怪了,以色列人为什么要陪着纳赛尔打嘴炮呢?原因也很简单,前面说了以色列国防兵役政策比较特殊,仅靠常备军恐怕是没有太大的胜算,所以以色列需要时间去征召预备役,而让预备役恢复到战时状态也需要时间。纳赛尔要搞缓兵之计?以色列人求之不得!
而且以色列预见到了这场战争的规模可能不会小,所以最好是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为妙,乘着纳赛尔搞缓兵之计,他们正好做一做更充分的准备,比如紧急从苏联再购买或者获取一部分军事援助,以防这场战争的规模突然变大或者拖延更久。
以色列想要军火,苏联想要外汇,而且以色列是苏联中东政策的基石,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就对以色列紧急出口了一批二手封存的T34和T35,以及一批米格15战斗机和大量的拉系列战斗机。
当然,以色列为了麻痹纳赛尔也是陪着演戏,以前类似的冲突也不是没有,基本上都是你开一炮我就还你一颗炸弹,如果以色列光挨打不还手,恐怕会引起纳赛尔的警惕。所以在埃及第二轮炮击之后的第三天,沙龙率领精锐的101部队搭乘直升机袭击了埃及境内的目标,摧毁了一座桥梁和一座变电站。
这让纳赛尔有些没面子,不过这位也没有慌了手脚,因为他也一直在等待犹太人的报复,如果犹太人不动手他反而要觉得不正常,而现在犹太人动手了正好说明他们已经中计了。当然,纳赛尔对于损失还是不满意的,他明明已经命令部队加强警惕,但竟然还让犹太人抓住了破绽,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所以,纳赛尔紧急再下了一道总统令,命令广泛成立民兵,用于在重要的民用和军用设施巡逻。另外他也紧急催促相关人员加强战备工作,尽快的做好战争的准备。
在纳赛尔做准备的同时,以色列再也规划作战方案,不过以色列人的问题稍微麻烦一点,因为对纳赛尔来说他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进攻,不进攻是没办法消灭以色列的,基本上纳赛尔是不用担心犹太人打到苏伊士运河这边来,因为这条运河的幕后大老板是美国,借给犹太人两个胆子也不敢跟美国炸刺不是。所以埃及的主要使命就是进攻!
但是,埃及的想法是有错误的,以色列并不缺乏进攻的勇气,确实他们暂时不能去碰苏伊士运河,但是不碰苏伊士运河并不代表不能进攻,西奈半岛可是足够大,足以打歼灭战了。
所以在以色列内部,对于未来的战争策略其实有三种意见,第一就是进攻,乘着埃及人没有做好准备发动突然袭击,用苏联式的大纵深战术包饺子。而第二种意见就是诱敌深入,然后利用以色列国防军的装甲优势从敌人肋部穿插过去包围大口吃肉。而第三种意见就很简单了,立足于防守,先严防死守顶住埃及的进攻,耗尽埃及军队的锐气之后再一举反击。
这三种意见各有各的道理,主动进攻有主动进攻的好处,这样能够牢牢地将主动权握在手里。但是主动进攻也有问题,如果以色列主动进攻将会被国际社会视为挑衅,舆论将非常不利。尤其是美国英国对苏伊士运河非常敏感,一旦让他们产生误解,后果严峻。
诱敌深入打围歼战,这个选择也不错,以色列国防军的机械化程度本来就很高,很擅长机动作战,而且埃及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和作战意志都相当成问题,拉长对方的补给线,然后一举关门打狗,不难造就一场辉煌的胜利。
不过问题也有,这样一战下来基本上就能给埃及军队清零了,可以想象埃及人能成建制的逃回去恐怕不会多。有同志要说了,全歼敌人难道不是好事吗?是好事也是坏事,现在的埃及在纳赛尔的领导下虽然跳得欢,但实话实说对以色列的威胁有限。而一旦埃及军队惨败,纳赛尔的统治基础必然会动摇,弄不好埃及又是一场政坛地震。而对于埃及的幕后老板美国来说,好不容易才搞定埃及,自然是希望埃及稳定,而一旦埃及政坛发生动荡,这笔账美国人恐怕会全部算在以色列头上,而以色列暂时还不想得罪美国。
退一步说,就算纳赛尔没有倒台,以这位的野心恐怕是不甘于俯首认输的,他恐怕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整顿军备,然后一雪前耻。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开端,未来将是持续不断地纠缠,根本就没有尽头。对犹太人来说,返回巴勒斯坦是回家,是希望安居乐业的,而不是来这里找刺激见天的打仗玩真人CS的。
似乎想来想去还是防守反击更靠得住,可以限定战争的规模,可以选择性的消灭埃及军队,而且不用沦丧一寸土地?嘿嘿,别想得那么美好,防守意味着消耗,而以色列国力最经不得消耗。当年二战中死守东普鲁士已经让犹太人认识到了防守的艰难,当年他们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挡住了纳粹的北方集群。虽说埃及军队连给纳粹提鞋都不配,但是犹太人依然对防守抱有顾虑,不希望陷入这种被动之中。
一时间犹太人有些举棋不定,不知道该作何选择。而此时,国际形势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小冲突并没能太吸引媒体的眼球,猪湾事件依然在持续发酵,杜鲁门那边不说是压力山大也是焦头烂额,所以他不得不“催促”纳赛尔快一点开展行动,为此他不惜又给了纳赛尔一定的援助,条件只有一个——尽快动手!
按照纳赛尔的意思自然是希望再多准备准备,可现在美国人显得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