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称雄-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起账本,把今天花出去的几笔钱记在帐上,刘钧不由的长叹,钱花的太快了。

县里给的一万两装备钱,一分没拿到不,自己还又倒贴了五千两采买军械。县里答应一月给一千两饷钱,可他算下来,九头鸟近六百号人,一月人马粮饷消耗得近两千两,每月还是得往里倒贴一千两。

还有那个火器作坊,现在还刚开头,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生产出火器,可他已经拔了三千两银子过去了。

开源节流,可现在没源可开,也只能先节下流了。

刘钧想来想去,还是得减少些开支。要不然,他这九头鸟队真维持不了多久。

不过要怎么节流,也是个难题,伙食开支肯定不能减,士兵们每天操练,运动量极大,如果饭菜没了油水,没了肉食补充,肯定会把人练跨的。马料也不能减,这两百多匹战马可都是宝贝,可一匹马比五个壮伙还吃的多,甚至还得给他们吃鸡蛋。但战马不是挽马,不精心饲养,这马就废掉了,这也省不得。

“把队员们的粮饷改一改。”最后刘钧只想到了这个办法,倒不是马上要减少,而是改变原来正式队员都是二两月饷加六斗月粮,临时队员都有一两月饷加四斗月粮的统一待遇。

“以后把队员们的赏赐改为发积分或者升级,不再直接发放赏银。”

“嗯,可心再给队员们设立一个等级,如此一来,底薪也有高差,既能激励将士们的上进之心,而且以后立功后,也能给将士们升级,用提升等级和月饷来取代直接发放赏银。”

刘钧仔细的思考着,最后想到一个新的办法,给自己的士兵分授等级,类似于军衔。

毕竟如今他们这支队伍也算是官军了,上面的军官都有了品级官身。下面的队员,也应当有个等级,军队是最注重上下等级序列的,这既有利于队伍指挥,也有利于激发战士们的上进之心。

如何搞这个等级,刘钧想了许久。

最后打算,只要旗总以下分级,旗总及以上因为已经属于有正式品级的武官,因此不必再归入其中。

“队总可以算是士官,可以分为三级,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队员们获得这三个等级之一,就有资格担任队总之职。”

“而伍长对应两个等级,一级下士和二级下士。”

“伍长以下的普通队员,则划为六等,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

旗总以下有十一级,这十一级之上,则是军官,旗总、百总、把总。刘钧暂时不打算在军官中也设类似军衔的等级,先只分士兵等级。

预备队员都授列兵,正式队员的新队员授上等列兵,等集训过后,通过新兵期后的正式队员可以升为三等兵。

再往上,就必须得要有军功才行。三等兵升二等兵,必须得杀一级,二等兵升一等兵,得杀两级,一等兵升上等兵,则得斩获三级,且每次晋级之后,之前的首级功不再累积。或者依靠平时的训练表现,或者战场上的优秀表现评分,累积之后也可以晋级。

不同的等级,会有不同的饷钱。

列兵,底薪每月五钱加月粮三斗。另外有五钱银子,但必须得在考勤、训练刻苦、作战表现等方面得到满分才能拿到,如果表现不好分数不够,要扣分,那五钱银子也得扣除部份。如果表现的好,能如数拿到五钱额外赏银。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还能得到额外的积分奖励,但不再给予现银赏赐。

列兵五钱银底薪,三斗月粮。升一级,加两钱银底薪和五升月粮,特别奖励银六个等级的士兵都是五钱,而两个等级的军士是八钱,三个等级的上士是一两。

列兵五钱,上等列兵七钱,三等兵九钱,二等兵一两二,一等兵一两四,上等兵一两六。

升入军士,底薪二两,每级加五钱。二级下士二两,一级下士二两五钱。

升入士官,底薪三两,每级加一两,中士三两,二级上士四两,一级上士五两。

军士月粮是八斗,士官月粮一石,不分等级。

伍长、队总们的粮饷升了,但普通的士兵粮饷则拉低了一些,如此一来,总体上还是基本维持原来水来,甚至有所降低的。

但有了这个等级后,以后上下更分明,同时以后如果再作战,士兵有功以升级为主,赏赐为辅,能节省下大量的赏银。毕竟一个人头二十两,这钱付的刘钧已经有些肉痛了。

一开始的时候,重赏是为了激励士气,现在队伍进入常规化,这样的重赏就不太适合了。以后军功更多的也要以集体表现为主,不再大把的赏银子,而要改做发积分。

战场上的缴获也可以归入服务社中,让队员们再凭积分却换取,这样既能解决战利品的出售问题,避免贱卖,而且赏赐换成积分后,也不用再直接付给现银。队员们的积分存在积分簿上随时可以从服务社里换取物品,其实也等于九头鸟内部有了一个新的货币流通,对银子的需求压力会减少许多。

不过一味节流也不行,最主要还得开源,找到进项才行。

找什么项目赚钱?刘钧苦思冥想,必须得找到一些进项了,要不然坐吃山空,总是不行的。

不过现在最迫切的还是得把歧亭的金银运回来,要不然九头鸟都要没米下锅了。

'正文 第94章 虎城'

九栋土楼的墙基已经打好,建土楼需要大量的人工,不过刘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工。他从县城弄来的那千多号人,除了几百人招进了九头鸟队中正在进行封闭式的训练,其余的还有七八百号男妇老少闲的没事。

刘钧的作坊离开工还遥遥无期,这些人正好全调到工地上干活。反正刘钧也不白让他们干活,在工地上干活男女老少都要,反正有许多轻重不同的活计,刘钧让老丈人安排了记分登工的人。

给不同的活定了不同的工分,对所有在工地上干活的人,根本他们每天干的事情,时间和成绩给出工分,一个工分值一升米,挣到十个工分就是一斗米,按现在米价换算下来,相当于八分银子。这已经是那些熟练工匠一天能挣到的银子了,一般的妇人一天也能四五个工分,半大的孩子也能挣两三个积分。

在工地上一天下来,如果全家都去干活,能挣到十几二十升米,一斗米有十几斤,一天差不多能赚二三十斤米,这样的收入那是相当的高了。因此只要不下雨,那些新迁来的流民就会全家上阵,一起挣大米。

陆维章派出记分的人还是很公平的,不会乱记分。而陆维章也很大气,当天的工分当天晚上就结,直接发白花花的大米,虽然是比精米便宜些的粳米,可也是大米啊。一家人一天吃两三升米,就已经足够了,干一天,就够吃好几天的。

不过四层的土楼也不是那么快能建好的,土楼还在建造中,但在不远处,却已经建起了十几排木头房子,这些木头房子都是连排的一层木屋,就如同是集体宿舍一样。每间屋子不大,但也有一厅四房,住一家人完全没问题。

基本上移民们都已经分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木屋,这些房子算是九头鸟的财产,流民们住在其中算是租住,但每月只需付出少量的租金既可。

新建成的还是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此外还有大食堂,那些在工地上干活的移民们也没空自己做饭,每天就在大食堂里吃饭,反正饭菜都很便宜实惠。

另外还有一个院子也新建好了,这里却是学堂。刘钧自己出钱请了一些老秀才过来当先生,教虎头关这里的孩们读书认字,学堂并不收钱,反而还在中午管孩子们一顿午饭。

并不只有流民把年幼的孩子送来读书,虎头关这一条街上的商贩和居民们也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办个学堂一年也花不了几个钱,但却能让不少人心怀感激,这种事情刘钧还是很乐于去做的。

原来的虎头关衙门外有一条街道,不少商铺,而现在一下子多了几百团练,和一千多号的家眷及工人,使得这里越发的热闹起来,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叫这里虎头堡或者虎头镇了。人多,就有商机,也吸引了许多商贩来这里贩卖,甚至是开店。

刘钧也趁机让工匠们赶造了一排新的商铺,全是木头屋,把原来不过几十步的街道又延长了数十步,新增了许多商铺。刘钧把这些商铺、仓库出租,算是赚了一笔。

张山甚至向刘钧提出,在街道和民居外面修一道土墙,把整个街道房屋都围在里面,如此一来,这里就真的成了一座虎头堡了。衙城在里面是内城,外面则是外城,虎头堡拥有内外两重围墙,必然更安全稳固,也能吸引更多的商人百姓来这里开店居住。

刘钧对于这个计划倒是赞同,不过暂时列为第二期计划。现在重要的是先把围楼建起来,然后再来建外墙。

赵顺这些天整天忙碌着作坊的事情,琢磨着如何把鸟铳制造的各个工序分离出来,按刘钧的意思建立一个鸟铳制造流水线。

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回到家,他的家也在街道后面的那一排排的木屋中。

木头造的屋子,上也是木头,然后铺了树皮,外面又盖了层茅草。每家的屋子格局都差不多,进门是厅堂,不比普通民居厅堂大,有些,但也能摆下差不多四张八仙桌子。厅堂的后面是一间厨房,垒有土灶,还有储水的水缸。厅堂两侧,各有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都不大,也就能摆下一张床和一个柜子,不过这也是考虑到有些人家人比较多,得分房居住。

这样的木屋比起先前的窝棚,那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赵顺的妻子白天也在工地上干活,虽男人现在一月有五两银子和一石米,但她并没有就呆在家里享受,一样每天去工地上挑土,也能挣上好几个工分。儿子上次病后已经基本康复,又生龙活虎了,如今也送到学堂里读书,学堂里有秀才先生教导,中午还管顿饭,省了夫妇俩许多事情。

“多吃肉。”

晚餐是赵顺妻子自己做的,街上就有菜铺,有鸡鸭鱼肉也有各种时蔬,价格也还算公道。今天赵顺妻子买了一尾还活蹦乱跳的鲤鱼,又买了一斤猪肉,做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甚至还给丈夫打了一斤黄酒。

夫妇两个都给儿子女儿们夹鱼夹肉,看着三个孩子高兴的大口吃饭,两人都欣慰无比。

“当家的,这日子真有些不敢想象。”赵顺妻子叹道。

“是啊,遇上了贵人。”赵顺端起碗抿了一口黄酒,咂着舌道。他以前就爱喝两口,可惜自离开济南后,已经好久没有偿过酒的味道了。现在他住在这舒爽干净的木屋里,油灯下,桌上摆着红烧鲤鱼和炒肉片,喝着黄酒,简直就如同又回到了以前济南时的生活。

以前逃难之前,没觉得那种生活有多好。可经历了这大半年的颠沛流离,吃尽苦头后,他才终于明白,那样的生活究竟是有多么的美好。

“刘大人是天大的贵人,当家的,你可千万得好好帮人家做事,别辜负了人家。”赵顺妻子道,现在她还能想起那天晚上,她坐在那低矮闷热潮湿的窝棚里,抱着发着热昏迷着的儿子,那个时候真的伤心欲绝,心如死灰。

如今,真是新生。

“放心吧,这辈子就是做牛做马我们也报答不完刘大人对我们家恩情,我一定会用心帮助刘大人把这作坊弄好的。”赵顺真诚的道。

王谦带着夜不收队回来了,马队还拉着几辆马车。

刘钧连忙迎出来,“怎么样,都弄回来了吗?”

王谦笑着头,“没出半差错,货都完好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