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结果对我们大家才是最好的。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七月,燕王臧荼反汉,攻下了代地。
得到消息后,刘邦的反应异常生猛。他立刻下令亲自出征讨伐臧荼。
此战毫无悬念,两个月后,刘邦禽获了燕王臧荼。
刘邦用他的行动表明了铲除异姓王的决心。
兔死狗烹
韩信就封楚王,回到封地后不久,钟离昧来投。
钟离昧是项羽麾下五大猛将之一,他和韩信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二人私交很好。项羽死后,钟离昧易服出逃来投奔韩信。
消息传到刘邦处,刘邦当即下了道命令。
逮捕钟离昧。
这是个十分有深意的命令。
逮捕钟离昧,一是因为刘邦要报私仇。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多次被霸王打得狼狈而逃,好几次险些丧命。那些负责追杀刘邦的人里头,钟离昧很可能也在其中。
当日,我险些命丧汝手,而今我风光你落魄,该是报仇的时候了吧。
这是人一般的想法,很正常。
可问题就在于,刘邦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
大臣们席地讨论造反,这对初登皇位的刘邦来说不亚于当头棒喝。他猛然意识到,皇帝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高高在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句话只不过用来说说。汉初,全国共划分行政区十五个(皇帝直辖),而秦朝却有三十六郡县,为什么忽然少了这么多?答案是被异姓王们分走了。汉初异姓王占有全国一半的土地。
这是多么可怕的比率!和占有土地相对应的是异姓王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有权利征税征兵。这些人如此嚣张,那老子算什么?老子自造反以来,身经大小七百余战,轻重伤四十多处,为的就是当这么一个皇帝吗?
答案是绝不!
刘邦的这道命令最深刻的含义就是试探韩信。至于如何试探,试探些什么?下面钟离昧会为我们给出答案。
刘邦的这道命令最终没能实现,钟离昧照旧在韩信家吃香喝辣。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下命令的过程,而非结果。
其间,刘邦又收到个重要情报。楚王韩信每天带着军队在封地巡查,兵不离身!
史书上记载的理由是:韩信初到楚国,怕楚民们造反。
但事实上,韩信这么做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汉六年,有人说书告发韩信谋反。
告发楚王韩信造反,这是多么大的事。按说韩信位高权重,想打此类人物的小报告,必须得有完全把握,否则很可能引火自焚。为了有把握,事先搞点市场调研,搜集或直接制造些谋反凭证,这样才算是打有把握仗。
可事实说,上书的这个人从头到尾都像个隐形人。这位仁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出现过。
这些也不用管了,反正皇帝说了韩信造反,你们大家看应该怎么办?
将领们都说:出兵,活埋姓韩的!
对此刘邦沉默不语。
他私下找到陈平,问:韩信谋反,这件事你怎么看?
陈平一反常态,他拼命推辞,想置身事外。
在皇帝的一再追问下,陈平真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学张良,早遁早万全。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开口,他没有正面回答刘邦的问题,而是先问道:“将领们的意见如何?”
刘邦把将领们集体要求活埋韩信的事告诉陈平。
陈平点头,又问: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除了陛下和将领们还有谁知道?
刘邦说:没有。
陈平点头,问了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韩信本人知道吗?
刘邦说:不知道。
这时候陈平已经知道该怎么办了。
“陛下的精锐部队跟楚国比哪个强?”
“楚国。”
“陛下的将领中有哪个比韩信更能打仗?”
“没有。”
“如今陛下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又赶不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臣认为这是自取灭亡。”
刘邦说出了经典口头禅:那该怎么办(为之奈何)?
好办。
陈平出了个瓮中捉鳖计。
他说:天子常常在全国公费旅游,同时跟诸侯进行友好会晤联络感情。南方有个地方叫云梦泽。您装作去云梦泽看风景,顺便在陈县会见各路诸侯。陈县是韩信的地盘,他不能不来谒见。到时候要抓他,只要一个大力士就可以了。
瓮中捉鳖计定下了,韩信果然不知道。
但韩信是什么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这是个超一流的军事统帅。我们知道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具有敏锐的直觉,尤其是预知危险的能力。
兵书是死的,兵法是死的,战争却是活的。
一百次战争,就有一百副面孔,从古至今,我们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场战争。在这个体性极强的战争面前,拥有敏锐的直觉,或者说预知危险的本能才是保障一场战斗胜利的根本。
尽管刘邦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皇帝公费旅游的队伍快到楚国时,韩信还是感觉到了危险。善战者对危险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发制人。韩信不是白痴,早在蒯通给他进言时,他就用沉默表示了他的直觉。他似乎能预见自己的下场,可他不能确定。
反还是不反?这个问题韩信最终坚持了当日的选择。
他决定和命运作一次豪赌。输了,身首异处;赢了,也不过保持现状,封妻荫子。
唯一的筹码就是:我没有罪。
怎么看,这都不能算是个公平的赌局。但韩信还是赌了。
皇帝的旅游队伍到达陈县,给韩信送信,要求他来谒见。
这时候刘邦的保密措施再完善,也露出了些风言风语。没办法,陈县距离韩信的所在地实在是太近了。
去谒见还是不去?韩信再次陷入挣扎。
这时候有人给韩信出主意说:杀了钟离昧,皇帝一定高兴,您就会平安无事。
韩信听从了这个馊主意。他当即去找钟离昧,并做了件很绝的事,他将自己的处境和有人对他提的建议,原原本本说给钟离昧听。
之后,他问钟离昧:“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根本就是废话,人都是自私的。事实告诉我们,贤人们相为刎颈的友谊都靠不住,是时候大家要撕破脸皮了。
面对韩信的问题,钟离昧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说:汉王不敢发兵,那是因为我在你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他,我今天若死,你明日必亡。
这句话非常深奥,钟离昧拐了太多弯,也不知道韩信听明白没有。按下面情节看,韩某人应该没听懂。
钟离昧此言道出了刘邦的心声,看来只有敌人才能真正互相了解,那种秋毫必现的清晰度,朋友们永远及不上。
钟离昧是什么人?项羽麾下五大猛将之一,此人跟随霸王多年,忠心耿耿。项羽死,他逃逸,此刻说到刘邦,还是称他为汉王不肯称皇帝。由此可见,钟离昧恨刘邦。
韩信拥兵自重,早晚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点大家都明白。所以,钟离昧很有可能会当一个策反者,仗着他和韩信的交情,做个意志力坚强的策反者。更甚至作个大胆的假设,钟离昧没有殉主,为的就是留着有用之躯为霸王报仇。
钟离昧一天留在韩信身边就会一天在他耳边说:造反吧,造刘老四的反吧。
而后者也确实有造反的本钱,陈平也说了,真打起来,刘邦吃瘪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只要钟离昧在韩信身边,韩信就是一座活火山,有随时造反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刘邦怎么敢先出手自取灭亡。
蒯通进言时,韩信有过反意;旅游队快到楚国时,韩信亦有过反意。这是两次证据确凿的,再加上没有证据的那些,甚至只是偶然间脑子里闪过一星半星残影。
可即便这样,韩信到现在依然没反!
刘邦考证后得出结论:这是个喜欢犹豫的人。
刘邦看穿了韩信,钟离昧看穿了刘邦。
他言辞恳切地将这道理分析给韩信听。可惜韩信不听。
没办法了。
钟离昧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韩信,你不厚道!”说完,拔剑自刎。
韩信割下钟离昧的头,用礼盒包装好,去陈县朝拜皇帝。
看都不看礼物,才见面,刘邦就命人将他捆了。
造型如同粽子的韩信这时候才大彻大悟,他大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面对韩信的放声疾呼,刘邦只回了四个字:人告公反!
有人告你谋反!
行了,什么都不必说了。
一路带着刑具,韩信随刘邦回到洛阳,之后谋反的罪名被赦,为了表示皇帝爱护功臣不计前嫌,刘邦改封韩信为淮阴侯。
封什么都无所谓了,只要把你放在我的势力范围内困死,你再厉害又如何?
韩信空挂了个封号,被刘邦滞留在长安。这段日子是韩信生涯中最痛苦郁闷的日子,相比之下当初的胯下之辱实在不算什么。
他知道皇帝忌惮他的才能,就开始和光同尘,常常请病假闭门不出。但相比寂寞,切身的羞耻感更让人不堪忍受。因为刘邦总是要找他聊天。
韩信很郁闷,他真的没什么话和刘邦说。无奈皇帝兴致很好,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常常找韩信来议论将军们的高下。
有一次,刘邦说到兴处就问韩信:你说像我这样的人能统帅多少兵马?
韩信答:不多过十万。
刘邦又问:你呢?
韩信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刘邦口出讥讽:你这么有本事,为什么还被我俘虏?
这句话是相当气人的,刘邦的流氓本色再次暴露。
对此韩信只是平静回答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所以被俘的原因。
言下之意就是说:打仗你不行,政治我不行,大家不过是各有所长,你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又如何?
大家听听,这实在不像是帝王和臣子之间的谈话。
这种日子韩信过了一段时间,寂寞怨愤,还有刘邦偶有兴致时的羞辱。
终于,韩信在煎熬中等到了机会。
陈被任命为巨鹿郡守,即将赴任。临行前陈特别来向韩信辞别。
此举颇具深意。
韩信拉着陈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中漫步。陈见状知道下面的谈话必定非常重要,他知道自己来对了。
韩信仰天叹息道:您可以听听我的心里话吗?有些话,我只能和您说。
陈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韩信这才坦告之,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之所;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正因如此,陛下才放心将巨鹿交给您。可一旦有人密报说您造反,你说陛下会怎样呢?第一次,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陛下就会怀疑;到了第三次,陛下必然深信不疑,亲自率兵前来围剿。
说到这里,韩信停顿了下,接着他说出了句貌似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可得。
这番话别人说出来,陈可能会心疑、惊恐。
可说这段反动言论的恰恰是韩信。韩某人的脸上深深烙印着四个大字:兔死狗烹,他说出的话不由人不信不从。
有句话叫物伤其类,大家同为刘邦的臣子,韩信这样的功臣都落得如此下场,他陈就算现在受宠,谁又能保证皇帝下一刻不会翻脸。陈赴任前专门来找韩信,为的就是未雨绸缪。
陈慎重答复道:受教了!
前197年,汉高祖十年,陈果然起兵造反。
刘邦亲自率领军队去平叛。韩信托病没有随从。他留下来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韩信先让人快马加鞭,绝对要赶在刘邦之前到太原,给陈送了一封信,书信很短只有几个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