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道-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语拼音那东西,黄俊明虽然知道,可这么多年也都忘了个七七八八,虽然看起来认识,实际教写起来,还真有难度。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不过好在峰回路转,李淳风对这倒是颇有兴趣,听黄俊明举了几个例子,倒也弄出了一套和汉语拼音不相上下的符号。这可让李淳风相当的兴奋,一旦推行开来,可是功在千秋的事。古人重名可不是说说而已。
新的拼音分为字母,声母,韵母。大多都能一笔写成,方方正正,也十分的符合古人的审美观点。虽然在黄俊明看来新弄出的汉语拼音看起来没有现代的方便,不过对于这唐朝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教学方法了,字形简单,易教易学。再配上一些奖励,这些五六岁的孩童,学得可是相当的快。
这些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就已经十分的熟练了。可黄俊明的教学并为带着汉字一起。小孩子们就跟学天书一样,丝毫不知道自己学的这东西是什么。周末回家时,被家长一问读写倒是相当的流利,可是用来做什么,谁都不知道。这看在家长的眼里也是相当的不知其所以然。毕竟汉语拼音不连起来还真不好猜测这些个符号的作用。
孩子们可是非常乐意传播汉语拼音的,自己知道的东西连大人都不知道,这一下子就起了一种法子内心的荣耀感,四处炫耀自己所学的东西。慢慢地整个长安城就开始传出天仙宫上的仙人传授仙界文字的流言来。
——————————————————————————————————————————————————————————————————————
关于汉语拼音的问题,汉语拼音西南没学好。也只知道abcdefg之后咋读就有点懵了,还有什么平舌卷舌,也迷糊的紧,不过最初中国的汉语拼音是类似于偏旁的一种符号,只不过实行的年份比较少而已。而且在我看来,类似于英文字母的汉语拼音对于古人来说不一定有老版本的汉语拼音容易接受。参考字典中的汉语拼音方案。(未完待续)
110 道源三字经
110道源三字经
“至虚灵,至微妙。强称名,为大道。道之体,本自然。兆于一,象帝先。浑无物,杳冥精。玄化流,光音生。辟混朦,渐微明。太无变,三分气。始青气,号清微。龙汉劫,天景晖。元白气,号禹馀。显真文,焕太虚。玄黄气,号大赤。开上皇,万化孳。”
黄俊明坐在太师椅上捧着一本二十余页的小册子,摇头晃脑的读道。一众小权贵们手捧比黄俊明厚上一半的册子。学着黄俊明的样子摇头晃脑的应和着。至于有几个真正地边看书边读还真说不好。反正在黄俊明看来这些孩子无非是复读机而已。
“停停停停停!”黄俊明甩着手中的册子喊道:“谁让你们摇头晃脑了?都把书给贫道端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照着读!不认识的字上面不是有拼音么?不会的字用拼音读,那个李承乾,你读一下!”
提问这种教学方式黄俊明做过许多次,这帮孩子倒也习惯了。虽说每个孩子的家庭都是万里无一的权贵之家,但黄俊明看来都是一帮毛都没长开的小屁孩而已。直接称呼起来也无所谓。
李承乾站起身子,端着书册,还是磕磕巴巴的念道:“道,先,生,气,晖……”
“停停停!”黄俊明再次叫停。“贫道刚才是这么念的么?你这念得是什么玩意?”黄俊明从太师椅上站起,晃晃悠悠的走到李承乾身边,低头直视着他。
李承乾倒是颇为委屈,将手中的书一递,示意黄俊明自己就是照着书读的。黄俊明这一看,顿时火气再次上来,李承乾还是按照古人读书的顺序从右向左竖着念,虽然黄俊明没和他们说明,但方才黄俊明自己可是按照现代的顺序正着念的,难道李承乾不会举一反三?
“你坐!听别人再来读!”黄俊明指着杜如晦的次子杜荷道:“杜荷你来!”
杜荷与李承乾年龄相仿,平时也好耍些小聪明,见李承乾因为这个挨训,自作聪明的从左向右竖着读了下来:“至。道,浑……”至于这么读的理由以左为尊!杜如晦可是常常说过以左为尊的事情。
这下可给黄俊明气了个半死,也不好说什么。指着杜荷示意他坐下,回步走回太师椅边,向着下面的众小屁孩们问道:“刚才贫道领读的时候,你们谁是看书读的?”
这下台下坐着的十来个孩子瞬间哑了下来,过了好半天,才有人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小孩子的感官最是敏感,黄俊明火气一上来。这帮孩子就感觉到了。凭着对于大人的畏惧。自然有些瑟瑟。
“房遗直,你读!”黄俊明指着那个站起来的小孩子说道。
“至虚灵,至微妙。强称名,为大道。道之体。本自然。兆于一,象帝先……”很显然这房遗直是看着书读的。
“很好,坐!”黄俊明示意房遗直坐下。“你们谁来告诉贫道,刚刚从房遗直的朗出了什么?”黄俊明不等小孩子们说出答案,自己说道:“这本道源三字经与其他书籍不同,是从左向右横着诵读。向李承乾那样从右向左竖着读。怎么能理解这本道源三字经的含义?”
世人皆知《三字经》。却很少有人知道道教也有一本三字经,名为《道源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句式从大道一炁化三清写到历代神仙。将道教基础知识写的异常的完全而又朗朗上口,不过这道源三字经在清朝成书,期间有南北全真派,张三丰等名词,对于这些东西,黄俊明自是小小的改动了一番。读起来倒也通顺。
而书籍的印刷到也让黄俊明破费脑筋,记忆中的蜡封火烤固定。竟然在这唐朝弄不出来,其实也不算是弄不出来。众所周知热胀冷缩,字块一遇热免不了热涨走形。这样一来。活字印刷也就夭折了了。不过天仙宫的匠人们倒是有办法,用木条订了个格子,又在木活字上刻下了一个个豁口,用榫接的方式将一个个活字固定起来,虽说拆装稍微麻烦一些,但可比雕版,手抄好用的多了。
言归正传,经由黄俊明这么一说,小权贵们一个个倒是读的有木有样。读了两遍之后,黄俊明轻轻拍手,示意小权贵们暂停。随即说道:“读完了吧,贫道跟你们说说,这内中含义……”
黄俊明这么一讲,直接讲了两个段落,也就是大道一炁化三清和三洞经箓冠古今,小家伙们也听得开心,神话故事谁不爱听,一个个学的也是颇为迅速,当然拼音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你们说,咱们要是将这道源三字经读熟了,仙师真会给我们儒家三字经么?要知道仙师可是个道士啊。”杜构扬着手中的册子说道,杜如晦可是当代大儒,杜家这两个孩子自然对儒家更亲近些。
“你懂什么!仙师不是说了么!万法生于道,儒也是道所生!话说,你们不知道,仙师刚才问谁看着书读的时候本少爷本想就站起来了,可谁知道腿肚子抽筋。让房遗直那木头抢了先,哎,往事不堪回首啊。”柴哲威,柴绍的长子平阳公主的儿子,在这些小孩子堆里年岁也算是最大的了。说话自然显得老气横秋。
“哎呦呦,好不知羞。仙师那话怎么说的来着?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树不要皮必死无疑。柴大少爷你算是无敌了。”说话的是殷思雨,殷开山的幼女,在这群孩子中间也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了。
柴哲威被殷思雨这么一臊,也有些不好意思。只得专一话题道:“哎,你们知道么?我耶耶打了个大胜仗。领兵在秦州杀掉了一千多蛮夷呢!还有一个是哪个什么单于的外甥!”
111 突厥袭来 【求月票】
111突厥袭来求月票
111突厥袭来求月票
武德九年八月,柴绍于秦州大败突厥,斩杀突厥特勒一名,将士一千余。凯旋而归。十日后转战朔方,御梁师都突厥联军于外。寸土必争。时六月王君廓平庐江王李瑗叛乱长安大部兵将外派平乱,余兵不足万人……
正如柴哲威说的那样,柴绍在秦州击杀的那个特勒,正是咄苾可汗的族亲,再者自隋末以来,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突厥的实力得到空前的壮大。中原各路诸侯不得不臣服于突厥,向突厥进贡,就连当初李渊最初起兵的时候也不得不迫于形势,自下于突厥。也就是说只要中原战乱,突厥就有数不完的好处。所以突厥不敢也不能让唐朝自家独大。
可惜无论是下边扰民还是扶植其他势力例如梁师都等人与唐对抗,结局大多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次趁着李世民初登基立足未稳,又赶上自己的子侄身死秦州,咄苾可汗引兵十万与阿史那什钵苾可汗的十万精兵汇聚一起直下长安。
突厥军皆是骑兵,城墙高大不利攻打,索性直奔城外的乡村,城内守军又多是步兵,守城还好,若是开门出战不消得一个时辰功夫,就会被突厥人砍瓜切菜般杀个干净。若不出战,一应乡里便是尸横遍野,流血漂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可让守官相当无力,只得将一份份急报送上东宫李世民的案头。
东宫,李世民拿着一份份战报愁眉不展,突厥军连攻泾州,武功除城墙高大,骑兵不便攻城之外,一应乡镇全被突厥军队抢杀了个干净,流民早都来到了长安城外。可长安无兵,周边四处告急。问题是怎么去做,才能避免敌军攻入国都这种大耻。
李世民一张一张的看完了所有的战报,顺势向下一递。自有太监读到:“大唐武德九年八月十三,突厥咄苾可汗率铁骑十万,南下泾阳,围城不攻,屠尽城外十一乡,无分老幼男女,死伤近八千余人,尸横遍野。无人收敛,不出半日臭气熏天,乌鸦盘桓不散。”
“大唐武德九年八月十五,突厥军二十万,袭武功城。驱附近乡里之民攻城,武功守备宋闯,拒万民于城外,致使突厥残杀民众三千余。后临阵脱逃不知所踪。武功郡守姚谦亮,亲率守军接应民众入城。同时拒敌于城外,守军千人,阵亡七成,余者人人带伤。依城而守。”
“大唐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三,突厥前锋抵达高陵,高陵守军不足五百。请上派兵相救。”
……
一连几份战报读下来,除了战败就是战败,让这些大唐的精英们么是相当的痛心疾首。李世民环视着朝臣,沉重的问道:“诸位爱卿都听明白了?突厥已经打上门来了!谁知道高陵与长安相聚多远?只有区区六十里!今日你等还能与朕在这殿上说说话,说不上明日这大殿酒杯突厥人拆了烤肉去了!”李世民说的相当没落。一种哀伤沉寂在整个大殿中愈加浓郁了起来。
“陛下,由于近些年平乱长安城各仓粮食约有三百万担,钱帛不过一百二十万贯,府兵八千……”房玄龄一一细数着长安城现有的物资数量。
房玄龄话音刚落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近日,流落到长安的难民约有十万人,想必这个人数会越来越多。”
士兵不足,钱帛不足,粮食不足,难民越来越多。显然不是什么好的兆头。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高士廉又沉重的说道:“现下突厥军攻来这件事已经瞒不住了,整个长安城人心惶惶,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一听这话,李世民也来了火气。怒喝道:“朕做决断!朕做决断要你们何用!?朕不想听数字,你们……”李世民用手指挨个在众位大臣的身上点了一圈。继续说道:“你们现在就给朕做出个决断来!”
李世民也是真的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