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大军阀-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大概算了一下,近一个月时间,军费比平时多支出了一百万两。”
“加上近一个月伤亡将士的抚恤,那又是一百万两白银。”
“还有部队扩军,四万多北洋军俘虏加入辽东军后,光安家费都要两百多万两白银。算上第一个月军饷和其他消耗,那就是近三百万两白银。”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脸震惊的孙烈臣忍不住接口道:“这么多,那这一下子不就挂掉了近五百万两白银!”
周中举苦笑道:“这还没有算政府方面的消耗。还好政府现在已经有一些收入,可以弥补一些消耗。要不然,地盘一下子扩大这么多倍,光政府方面每个月都要几十万两白银。”
杨兴国则是眼前一亮,盯着黄兴追问道:“黄省长,周副司令的意思是不是说,政府方面已经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
“这多亏了颜副省长。从他接手政府商业和税收后,辽东境内的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为了把关外丰富的皮毛资源和药品换成银子,颜副省长在榨油厂旁边先后成立了药品加工厂和皮毛加工厂。”黄兴毫不犹豫的对要兵赞叹道。
“我们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药品和皮毛经过加工后,不仅卖到了关内,德国人也大量采购运到欧洲进行销售。不仅销路更光,利润也比原来多了近一倍。”
“现在这三个工厂完全成了政府的摇钱树,每个月都能给政府带来近三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按照颜副省长的意思,我们的产品不管是在关内还是在欧洲,都是供不应求。她现在正在想办法扩大这三个加工厂,争取三个月后把三个加工厂的产能和收益分别扩大一倍。”
“商税方面也有不少起色。辽东几十个县城,每个月都能收到三四百两银子的商税,全部加起来就是近两万两白银。”
政府的变化让杨兴国非常满意。但一想到周中举手里就剩两百万两白银,而海军方面却还有大量问题需要银子去解决,杨兴国刚刚舒展的眉头就再次皱了起来。
想想后,杨兴国最后还是把目光转移到黄兴身上。
黄兴一下子就明白杨兴国的意思,赶紧摆手拒绝道:“司令你可不要打政府这边主意。”
“几十万两白银,看起来很多,但不要忘了,我们现在要管的是三个省,不是一个辽东,所以,政府这边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
看到杨兴国脸上一闪而过的失望表情,黄兴继续说道:“如果司令可以等的话,再等三到四个月时间我们就有银子了。”
“东三省还有三个月就秋收了,别的地方还不知道,辽东肯定能大丰收。近两千万亩良田,收获三千万担粮食一点问题也没有。”
“按照司令你制定的税收比例,三千万担粮食至少有四百万担是税收。”
“按照现在的粮价,那就是八百万两白银,从欧洲一次性购买两个大型造船厂都有可能!”
杨兴国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反问道:“是谁告诉你我要买大型造船厂了。海军缴获北洋水师那些巡洋舰,就算造出来了我们也装备不起。再说了,德国未必会把大型造船厂卖给我们。”
黄兴马上反应过来回答:“小型造船厂的话,百万两银子就能买下来。但小型造船厂最大只能生产五百吨舰船,也就是小炮艇,装备海军会有用吗?”
“据我所知,不管是日本还是英美列强,他们海军装备的舰船都是吨位越大越好,舰炮口径越大越好。如果我们全部装备小炮艇,不是永远赶不上他们,不是他们对手?”
尽管黄兴不是学军事的,但开阔的眼界还是让他很清楚目前各国海军的主流发展思路。
但只有杨兴国清楚,随着飞机和航母先后问世,各国花费重金建造的海上巨无霸,在航母面前几乎没有生存余地。
而以辽东军现在的实力,生产十几年后就会被淘汰的巨无霸,肯定是不合算的。
这种情况下,杨兴国马上就想到后世德国发展海军的思路。
大规模发展水下力量,潜艇。用德国人曾经在二战用过的狼群战术,大规模攻击一切敢来攻击自己的敌国海军舰船。
生产潜艇,不仅自己没有实力,德国也还处在摸索阶段。短时间内,肯定没办法大规模装备部队。
这时,杨兴国就想到了炮艇和鱼雷艇。
速度快而且短小的鱼雷艇和炮艇,只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同样可以在自然环境掩护下对敌人使用狼群战术。
从造价方面说,就算自己用二十艘鱼雷艇换敌人一艘巡洋舰,那也是赚大了。
正因为忽然冒出这个想法,杨兴国才决定建一个小型造船厂,从德国引进技术,大规模建造鱼雷艇和炮艇,装备海军。
还有一个就是,这时候的潜艇不像后世,动辄几千吨上万吨。
一般都是几百吨的样子,造船厂能造出五百吨的水上舰船,等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一定能建造五百吨的水下潜艇。(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一章 自己的武器
杨兴国自信一笑,直接对黄兴回答:“有多大的锅我就下多少米。至于怎么用炮艇和鱼雷艇打败敌人的巡洋舰,我肯定有办法!”
看到杨兴国如此肯定,黄兴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杨兴国则直接命令道:“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去找德国人,请他们在营口帮我们建造一个小型造船厂。”
“参谋长,你尽快完成四个主力军的整编。三个月内,让所有主力师达到满编状态。”
“副司令,你还是管好全军的钱袋子,保证所有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
“黄省长,不,从今天开始,你黄兴就是东北三省总督府政务院总理,负责东北三省所有政务。原来的各个部门全部搬到奉天。”
“另外,除了东三省所有政务,你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增加政府收入。前面成立皮毛加工厂和药品加工厂就做的很好,但还不够。”
“我这里有几个点子你可以下去考虑一下:一个是生产牛羊肉罐头,这里距离蒙古很近,牛羊肉很便宜,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肉罐头,卖到关内和俄国。”
“据我所知,现在俄国物价上涨的厉害,而且食物短缺,把生产出来的罐头送到俄国,销路一定很不错。”
“第二个点子就是酒。几个月后,辽东就会迎来大丰收。那么多粮食卖肯定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了价格也不高。你可以建酒厂,把粮食加工成烈酒。”
“老毛子是最喜欢喝烈酒的,把烈酒卖给俄国人肯定比直接卖粮食赚钱。”
“第三个就是榨油厂,先不说整个东三省今年的大豆都控制在我们手里,光辽东今天的大豆产粮都是原来的五倍还不止。这么多大豆全部榨成豆油出口,以现在榨油厂的规模肯定办不到。所以,你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扩大榨油厂规模。”
“最后一条,我们现在控制了整个东三省,加上袁世凯送来的移民,一千万百姓肯定少不了。这么多每天消耗的各种生活用品不可能全部从关内运过来。政府方面完全可以鼓励商人直接在关外建厂,什么洋火厂,洋皂厂……都可以建起来。”
“只要他们把厂子建在辽东,那就有税收,你们政府的收入也就会增加。”
听到这里,黄兴脸上已经被激动给覆盖。
以他的眼光来看,杨兴国提出来的每一个点子都有可行性。而且都是摇钱树。
迅速记录完杨兴国提出来的所有点子后,仍然意由未决的的黄兴忍不住反问道:“司令,还有吗!我肯定,你刚才说得点子都能成。下去以后我就找颜副省长,不,是颜副总理过来商量,尽快把这些厂子建起来,从老毛子手里挣银子。”
杨兴国忍不住苦笑道:“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等以后想到了再说,你留过学,见多识广,平时也多想想。”
看到黄兴失望之余一脸认真的点点头,杨兴国扭头对周中举和孙烈臣问道。
“司令决定建造小型造船厂的话,我手里的银子还足够维持全军两个月所需。但两个月以后,我这里就每银子了,连发军饷的银子都没有。”周中举皱着眉头回答。
“还有就是部队的装备。我们库存的莫辛呐杆步枪已经没有库存了,部队扩编以后,至少有六万人没有武器。司令你看要不要把缴获北洋军的装备先用上。”
军队是自己在大清国的立足根本,其他都可以出问题,唯独军队不能出问题。
深知这个道理的杨兴国马上一脸严肃反问道:“都有一些什么武器。”
“日本人的三八式最多,有两万支上下。然后是俄国人的水连珠,有一万两千多支。还有德国人的毛瑟步枪也有近一万支。剩下近一万支步枪有美国人的,有意大利的,甚至还有汉口兵工厂自己仿造的,乱七八糟!”
“轻重机枪都是我们通用的,野炮和山炮基本上也都通用,另外还收获禁军一个重炮营十八门105毫米口径重炮。”
杨兴国眉头一皱,马上决定道:“轻重机枪和火炮全部补充部队,步枪就算了。种类太多,太杂,装备部队后,别的不说,光给这些部队补充弹药就有你这个副司令忙的。”
尽管武器的缺口有点超出孙烈臣预料,但孙烈臣还是一脸严肃赞同道:“司令说的对,部队装备的武器口径必须统一,不然战场上一个意外给部队送错了弹药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周中举一脸为难回答:“你们说得我都知道。可部队的缺口太大,六万多支步枪,如果不把缴获给用上,我还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没有装备,总不能让新扩编的部队空着手训练吧!”
皱着眉头的杨兴国足足想了一分钟才决定道:“是时候该装备一种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了。”
“副司令,你把兵工厂的情况再跟我们说一下!”
为了保证全军的弹药补给,同官军和北洋军的整场战斗中,周中举每天都会去一趟兵工厂。
所以,周中举对兵工厂的情况早就了然于心。
“司令,因为受到材料和设备影响,兵工厂现在有一个火药厂,一个手榴弹厂,一个迫击炮厂,一个炮弹厂,两个子弹厂,一个枪械修理厂。”
“主要以生产弹药,手榴弹和迫击炮为主,枪械修理厂可以利用损坏步枪零件少量组装步枪,但产量很低,每个月只有几百支。”
一直皱着眉头的杨兴国马上决定道:“辽东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必须要有自己的步枪。仅仅依靠战场缴获和购买,太受制于人,而且不利于部队发展和扩充。”
“所以,我决定我们自己生产步枪。先把步枪厂搞出来,然后再想办法把轻重机枪厂和火炮厂搞出来。现在我们有东北三省这么大地盘,完全有能力完善自己的军工系统,做到武器弹药自给自足。”
没有人不想自己生产武器。但成立步枪厂自己生产武器,不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
除了足够的生产设备,还要大量工人技师,同时还要合格的原材料。
而这些需求无一例外,全部和银子有关系。
可周中举现在手里的两百万两银子都已经有了去初,根本没有其他银子给司令去办步枪厂。(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二章 德皇的目的
<;!……go……>;
就在周中举皱着眉头准备打断杨兴国时,杨兴国就好像知道周中举想法,直接说道。
“建步枪厂的设备肯定要从德国购买,价格我早就咨询过,平均三十万两一条步枪生产线。而一条步枪生产线的月产量可以达到三千支。我的想法是,一次建三条生产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