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考研5季-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很感谢女友当时对我的支持,那是一种无私的单纯的支持,虽然早已远去,但我很庆幸我曾拥有过这样美好的回忆。正当我为了钱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她把存折中家里给的生活费取了出来救急,在那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1500元是足够一个学期开销的费用,她这样做无疑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而且,那时候她家里并不知道她有个男朋友。虽然我很快用kaoyan。挣来的广告费还了她的钱,但是我依然很佩服她当时的勇气,并对她心存感激。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个适合活在过去的人,或者说是个经常活在过去的人,过往的一幕幕总是出现在我思维的最前端以至于我无法去面对现在,当我要用文字来记录这一切时,内心就如同厦门的美丽海边的波浪—虽然不够汹涌,但却能敲打岸边礁岩发出阵阵浑厚的鼓浪之声。我甚至觉得一说起往事我就会喋喋不休,就像现在一样,无法自拔。

很快,kaoyan。又回归正常的轨道,域名转移至了一家国内的顶级域名注册商,还租用了一个速度不错的虚拟主机。网络上虽然免费的东西很多,但是当我为了某个东西付费而不再享受免费午餐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这样的感觉在以后的网络生活中一再地出现。

只争朝夕:我的考研论坛

kaoyan。一开始的时候就开设了考研论坛,最早是使用网络上一些免费的多用户论坛系统,最初的那些日子里,三天两头更换论坛,从最早的花斑猪免费BBS,到NETSH的免费社区,我逐渐接触到一些网络编程的东西,并开始疯狂地下载各类web程序并尝试着进行一些修改,然后在自己申请的国内国外这种支持cgi或者ASP的免费空间上测试,这段时期的我逐渐找回了上大学以前在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那种感觉—自从我上大学被调剂到市场营销系而非当初报考的计算机系以后,我几乎将之前所学的一切全都抛弃了。我一直在想,也许我天生就是一个当工程师的料,而并不适合从商,因此这么多年以来,我还一直保持着一种类似于程序员的生活状态,虽然我的社会角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被定义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考研论坛是整个kaoyan。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将kaoyan。与考研论坛直接划上了等号。而论坛也确实是我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

在对当时流行的各种论坛程序有了较多的了解之后,我决定放弃使用那种通过申请而开通的一个版面来充当kaoyan。论坛的做法,转而决定采用当时我最喜欢的UBB(一种用perl编写的论坛程序)来自己搭建一个论坛,只有这样,考研论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论坛一开始的时候放在一个叫做virtualvalue的免费主机提供商的服务器上,得到这样的免费主机的代价就是每个页面都会弹出他们的广告—当然,这样的弹出广告很快就被网友给破解了,我也很快地采用之。virtualvalue的免费空间有个好处,就是完全支持perl,速度也很快,虽然服务器在国外,但是访问起来并不会比国内的网站慢。论坛调试好以后,我开设了一些版面,并请来了当时很热心的几个网友来担任版主,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的就是当时的问题求解版版主rocky,他有过成功的考研经历,又很热心,因此问题求解那个版面人气上升得很快,可以说是撑起了考研论坛的半壁江山。虽然现在论坛版面扩充了许多,问题求解的相关功能也被分散到了各个版面,但是我依然保留了这个版面,其中的心意也许只有最早的那批网友才能真正理解。

我个人认为,从这个时期开始,考研论坛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

执著前行:网络令我着迷

那个时候,kaoyan。除了自己租有虚拟主机之外,还利用各地门户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建立了很多镜像站,但唯独缺少教育网内的镜像。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互联网的严重缺陷,那就是各个网络之间的互通性实在是很糟糕—在当时,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教育网和公众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而考研的人群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校园,因此哪怕我在全国所有的省市的公众网都建立了镜像,其效果也比不上我在教育网内设一个镜像站。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但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在校园里的某条小道上偶遇了我的一个计算机系的老乡。我的大学生活相对是比较低调的,或者说是比较自闭的,除了每年开学初的老乡会以外,我只和少数几个老乡偶尔有来往,因此如果不是那天路上的偶遇,也许此后我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老乡见面,寒暄几句,他说他在网络中心勤工俭学,顺便负责俱乐部一个小网吧的维护。说这句话时他一笑而过,而于我却是如一道流星划过,心里一下有种莫名的激动,我知道我也许可以离网络世界更近一些。我和他说我自己做了一个个人网站。那个时候网络是个时髦的词语,我们一下找到了这个共同的话题。我跟他提到我想到网络中心试试,看能否帮得上忙,他很快答应了。我给了他一张存有kaoyan。整个网站静态页面的磁盘。于是在某个秋日的午后,我跟着他踏入了山东大学网络中心的那扇门。去之前那里的老师已经看过我的作品—在那个时候,能做出那样的网页的学生并不多。于是我很顺利的被允许以后经常去网络中心看看。

在网络中心的那段日子,是我的大学生活最值得回味的时光。虽然我是网络中心里面惟一的不是来自计算机系的学生,但那里的几位老师还是非常地器重我,在我进入网络中心不久,他们就把重新制作山大网站首页的任务交给了我—从此我在网络中心有了专属于自己的一台机器—这意味着我可以全天挂在网上—这曾经是那个时候的我的一个梦想。这个任务对我是个莫大的鼓励,当然也有压力。页面制作得很顺利,虽然因为某些中国特色的原因,整个首页无法完全按照我的想法来实现,但最终的作品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老师们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网络中心的老师在学校的UNIX和winNT服务器上分别给我开了个空间,这样我不仅把教育网的镜像站顺利地建立起来,还有了试用各类网络程序的很好的平台。那个时期我除了为网络中心帮忙做事之外,还有不少的时间和机会用来接触各类当时流行的网络技术,虽然都没有精通,但这已经足够为日后我做好kaoyan。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厦门的一家网络教育公司向我提供了无限制的公众网的服务器空间供我使用,以此来交换kaoyan。页面右上角的一个广告位置。这让kaoyan。基本上摆脱了租用的虚拟主机的种种束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考研论坛再也不需要放置在别人的免费空间上了。

网络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着迷的东西,虽然考研已经一天天临近,我却依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kaoyan。的维护上,依然坚持每天都更新一些内容,乐此不疲。但是理智告诉我,考研与做网站,我必须学会放弃其中之一,我不是什么天才,可以不经过努力就考取研究生;如果选择考研,那么我就必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网络世界里拿回来。但我最终选择了网络,因为我实在割舍不下对kaoyan。的那份狂热的爱,这个网站就像我的亲骨肉一样,深深地烙上了我的痕迹。

抉择抉择:我站在十字路口

时间很快就到了2000年的1月,那个时候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护网站,陪准备考研的女友上自习,还有就是思考如何向家里解释为何要放弃考研。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考研的前夜,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所住的宿舍楼的某个房间的一场失火,导致了整座楼的同学都要在半夜捂着湿毛巾冲出浓烟的包围,在雪地上一起度过漫漫长夜。这很显然给了我向家里交待不去考研的最充分的客观理由。

就在我放弃考研的时候,在北京,一个和我从小一起长大并且因名字太像而经常被误认为是亲兄弟的同学则参加了这次考研。几个月后他顺利被清华大学化学系录取。他叫林毅强。

在那个网络疯狂生产泡沫的时代,身处中国网络泡沫集中营北京的林毅强自然比我多了许多新鲜的看法和想法。在一次书信交流中我和他提及了我的kaoyan。,并说了我打算把kaoyan。商业化的想法。后来小强和我说正是这封信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不久之后开始帮我维护kaoyan。。我觉得他正好弥补了kaoyan。由于我放弃考研而带来的诸多不足。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我的这一看法。可以说,林毅强是kaoyan。的商业化道路上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一直相信,kaoyan。也承载着他青春时代的一个梦想。

2000年的3月,我到了一次北京。那次的北京之行,缘于一位同样做考研网站的朋友与263在线和大学生杂志社的一场官司—《大学生》杂志社认为由263提供空间的他的网站上的资料侵犯了其权益,因此起诉了263,而263又申请把我的那位朋友追加为被告。当时他们邀请我和kaoyan的站长一同前往位于嘉里中心的263在线去做一次嘉宾聊天。那次聊天让我们三个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考研网站的站长坐到了一起,并因此而产生了一起创业的念头。在那个时候,对于大学生来说,挑战杯,创业大赛,风险投资,都是炙手可热的词汇。我们几个当然也不例外。在此后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kaoyan。被打上了求索创业团队的标签。

2000年春天来临的时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必须找到一份工作。于是开始设计简历、打印简历、复印、装订,并计划着到各个招聘会上去试试。就在这个时候,有几个机会同时找上了我。网络中心的主任开始动员我留校,而给我提供服务器的厦门的那家网络公司则希望我毕业后加盟他们公司并承诺给我市场总监的职位以及不低的薪金,甚至有个老师还问我是否有兴趣到新加坡去。

在经历了考研与否的选择之后,我再次面临就业上的选择。

当这么一些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再去参加招聘会的兴趣,因为这几个机会都有充分的理由吸引我做出决定。这样的决定将会是影响我一生的,只是当时并未有过多的这样的看法。家里的意见左右了我最后的选择—家里希望我的工作能离家近一些—就是这个简单而又有些沉重的理由让我选择了去厦门那家公司。事实上我更感兴趣的是留在网络中心,毕业后我也时常地在想,当时如果留校,又该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

2000年的那个流火七月,我背起行囊,满怀网络梦想,回到了故乡的怀抱。很快的,我开始了一段短暂的白领生活。

其实厦门是个更适合生活的城市,但也许并不适合工作。虽然老家就在厦门的隔壁,回家只需不到1小时的车程,在生活方面几乎跟在家里没有两样,但那几个月我依然感受到了迷惘和失落。也许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种角色的转换,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工作过早地结束了以至于我来不及去适应并喜欢上这个工作,那几个月简直可以用浑浑噩噩来形容。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那家公司在2000年的10月就宣告退出互联网行业,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结束。这段经历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