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冰人幽灵-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79年,还有一位幻想家,称中国科学家将驾驶飞船,到太空中去俘获一颗叫做3017号的小行星,用强磁铁把它吸回中国。出人意料的是,中国人竟在小行星上发现了一个洞穴,里面昏迷着一母一子两个猿人。原来,该小行星是100多万年前从地球上分裂出去的一块岩石,这两个猿人无意中成了“宇航员”。中国科学家于是设法使猿人复活。这样,便从天上,找到了我们的老祖宗!而这种新的复活技术,将被用于征服火星!
       类似的有关近地小天体的幻想,在当时还有许多。只是,最近这些年里,见得少了。也许是西方大片看得多了,想像力反而萎缩了。
       可以看出,中国人与西方人想像的未来,有很大的不同。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克拉克也好,好莱坞大导演也好,他们眼中人类与彗星或小行星的关系,是一场灾难,如同据说他们认定未来世界不外是五种主题——或资源耗尽、或文明衰落、或物欲横流、或惊天浩劫、或高度……总之一片黯淡。这可能是所谓的末日审判意识吧。但中国人不这样看问题。第一,中国人对未来天地碰撞的结局是充满乐观的;第二,地外小天体与我们古代的灿烂文明是有密切联系的;第三,这种深刻的联系能够在未来帮助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国人说,“深度撞击”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固有的观念,而是为了挑战神秘的未知。但我想,地球上的文化是如此的多元,人们当然并不一定都要按照美国人的想法去搞“深度撞击”。有可能,是恰恰相反──那当然是为了证明我们固有的观念。
外篇 “自由是每个生命的权利”
           “自由是每个生命的权利”
       ——我眼中的动漫经典系列之《变形金刚》
       闫岷
       “自由是每个生命的权利。”现在如果哪部动漫作品中出现这样一句被用到烂俗的话,它准会被划到低幼年龄段中去。一般的动漫迷也根本不会记起这样的一句话会是哪部动漫作品中的代表性语言。不过,如果笔者提到“变形金刚”(Tansformers)这个名字的话,相信二十岁以上的朋友应该没有不知道的。就连笔者家隔壁的赵奶奶也说,“金刚啊,知道,不就是四大天王吗?头一个那要数托塔李天王……”在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中,博派(汽车人,Autobots)首领擎天柱(Optimus Prime)所恪守的名言正是这句“自由是每个生命的权利”。
       《变形金刚》无疑可以算作动漫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风靡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整整一代人。现在这一代人已经慢慢长大了,留在心中的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大家还能想起“变形金刚,随时变形状,决不让邪恶称霸地球要让光明和富强永远照四方……”的歌词吗?然而,不容置疑的是,我们的童年就在那个时代渡过的……
       很早之前日本曾有过一个机器人动画片,主角是一群可以变换成汽车、飞机形状的机器人,但是一定要由人来驾驶它。由于剧情一再重复没有新意,该公司濒临破产;美国“孩之宝”(Hasbro)公司看好了它,收购吞并后经过重新包装和制作,于1983年推出了他们的新玩具形象广告。这种机器人玩具沿袭了最初的构思,可以从机器人形态变形成为我们所熟悉的汽车、飞机、坦克,甚至照相机和录音机等等;不同之处是去掉了驾驶员,将其设定为拥有独立思维的机器生命体。这些形象一经推出,立刻风靡了整个美洲大陆;同年后期,日本Takara株式会社也开始推出这种机器人玩具。进入1984年,这种玩具已经成为美国和日本的畅销产品。
       1984年,“孩之宝”公司推出了16集的动画片《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简称TF。美版“变形金刚”最初的卡通形象设计者是迈特&;#183;达拉斯(Matt Dallas),动画片创作为乔治&;#183;亚瑟&;#183;布鲁姆(George Arthur Bloam)。1984年,这部动画片在美国将近一百个电视频道播放;最初的播放是作为商业广告出现的,各个电视台向“孩之宝”公司收取了高额的广告费用,在播放了半年以后,《变形金刚》动画片得到了极高的收视率,占美国所有动画系列片收视率的40%。于是“孩之宝”公司开始出售动画片播放权。
       《变形金刚》与之后的一些机器人动画片有所不同,在这里机器人并不是人的奴隶,也不是人的工具,而是一种机器外形的生命体,这就使得它显得与众不同;更特别的是这些机器人还会变化。以前我们看动画片,只知道孙悟空会变,现在没想到卡车也可以变,而且变得既“合理”又“真实”。笔者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外星人只瞄准了地球上的交通工具什么的修饰自己的形象,而且还有智慧,能打架、会骂人、有个性……想想看,现实世界中如果有一辆法拉利“微笑着”对你说,“先生,请问现在几点了?”你不被吓得口吐白沫才怪。但动画片就是动画片,如果外星人都只是纳米级的一个小球,我们还看什么啊?真是应了那么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同年10月,动画片收入已经成为“孩之宝”公司TF盈利计划的主要部分(占总盈利的33%)。进入1985年“变形金刚”已经是“孩之宝”公司盈利额仅次于“星球大战”的产品。在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后,“孩之宝”公司又在前16集的基础上于1985年又推出了49集。这65集“变形金刚”的动画片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形金刚 G1》(Transformers Generation 1)。
       1985年底,《变形金刚》成为美国电影动画片的出色作品,这部动画片也成为“孩之宝”公司动画片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世界范围的经典之作,被列为美国最卖座的商业动画片之一,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重复播放了近十年。
       1984至1986这几年间,“孩之宝”公司除了推出“变形金刚”玩具和动画片外,还生产了多种周边产品。如“变形金刚”的彩色贴纸、拼装模型、形象服装、报刊杂志、系列漫画、文字作品等等,1986年还推出了动画片的原声CD。
       这之后,“孩之宝”公司为了推出新一代的玩具,而制作了《变形金刚大电影》(Transformers-The movie)。在这部电影中,老一代的角色基本被新生代所替换。在第一代中,最终博派热破(Hot Pod)成为领导模块的拥有者,除了擎天柱,只有热破转变的补天士(Rodimus Prime)能够使用领导模块;可是,由于热破碍手碍脚,被狂派(霸天虎,Decepticons)首领威震天(Megatron)当作人质,擎天柱正是由于他而死。“孩之宝”公司之所以让这么多的角色在剧情中死掉就是想把这批老玩具淘汰,让新玩具转入盈利。于是,“孩之宝”公司再接再励又于1986年推出了30集动画——《变形金刚 G2》(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G1》与《G2》共95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中文版《变形金刚》动画的原始版本。1987年,“孩之宝”公司旧计重施,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加入新的“先锋战士”、“目标战士”、“头领战士”、“克隆战士”等角色,推出了三集《变形金刚之再生》(Transformers-rebirth)。以上的这些“变形金刚”动画片,我们通常称作“美版”,也被认为是最正统、最经典的“变形金刚”动画;尽管它们的原型实际上是来自日本。
       1987年,“孩之宝”公司将部分“变形金刚”的形象设计权限转让给了日本的Takara株式会社;很快,Takara株式会社便绘制推出了“变形金刚”的新系列——《头领战士》,接着就是《隐者战士》、《胜利斗争》、《ZONE》……,角色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系列的动画片并没有像最初的美版“变形金刚”动画片那样受欢迎,原因是人物形象脱离了“变形金刚”的原始形象,观众无法认同。日本人似乎有预谋地将《变形金刚》糟踏了,作为对美国人糟踏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的报复,也算是打了个平手。但对于我们这些动漫迷们来说,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可那又有什么用呢?胳膊拗不过大腿,制作商注重的只是不断推出新型的机器人玩具,好来骗更多的钱;从这个角度来说,制作商恨不得把老角色全都掐死,但又怕消费者实在无法接受,于是极不情愿地留下了几个活口。也许正是日本人的胡闹,使得美版《变形金刚》在动漫迷的眼中成为了经典;人就是这么奇怪,失去的才懂得珍惜,嗯,应该说更加珍惜才对,因为《变形金刚》没被改得面目全非之前就已经火得不得了了。
       1987年,“变形金刚”也进入了中国市场。该年初,由上海电视台译制的“变形金刚”动画片开始在中国各大城市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试播,当时只播放了很少几集。同年中期,由“孩之宝”公司授权广州白云山玩具厂制造、鹏利公司负责经销的“变形金刚”玩具在广州各大商场首发。这些玩具的推出不亚于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 XP的盛大场面,各大商场玩具柜台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争相购买“变形金刚”玩具送给自己或者亲友的孩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普通老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升,父母亲都想为孩子买更多的东西,以往被视为奢侈品的玩具也早就成为儿童的生活必需品。此刻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对外界不甚了解,“变形金刚”带来的不仅仅是动画片中所展示的幻想世界,更关键的是其中美国文化给孩子们心灵上的冲击——这是另一种文化,它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对于当时的中国小孩来说无疑是新奇的。
       这一年年末,上海译版的《变形金刚》动画片全95集终于开始正式在中国播放,使“变形金刚”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男女老少的热门话题。在其上演的日子里,孩子们,大人们都在谈论它。它的魅力超过了当时任何一部动画作品,在全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都造成了轰动。当然,孩子们的兴趣在于动画和玩具本身,而大人们则在谈论它对孩子们的影响。“变形金刚”的宣传口号“More than meet the eyes”一时也深入人心。
       从其动画本身来看,最初的“变形金刚”采取的是单元剧情,情节简陋直白,甚至有相当部分是不合逻辑的。美国人的思维总是直线型的,“博派”等于“好人”,“狂派”等于“坏人”;好人就好似耶稣基督,坏蛋便坏个一塌胡涂。在坏蛋做坏事的时候,好人挺身而出,最后,正义必胜!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面向低年龄层的作品。尽管《变形金刚》中的角色可说是各有特色,可从没见有什么大幅度的思想变化。如果要说转变的话,《变形金刚之重生》中结尾处,狂派首领惊破天(Gavaltron)突然说道“不会再有战争了!擎天柱大哥,我惊破天很佩服你!”倒是令笔者有些始料未及,显得很是突兀。
       “变形金刚”这种巨大的机器人设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沿袭了美国超人英雄漫画的传统,一方面是正义和邪恶的战争,另一方面则是以暴治暴的理念。到处洋溢着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