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冰人幽灵-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中强调的客观性,对探索人类本身是不适用的,更谈不上来研究神了,也就探索不到神的存在了。然而固执的人不是反思现代科学的不足,而是固守现代科学的观念不放,用现代科学来衡量一切,把自己关在一个死胡同里,看不见的就不相信,否定神的存在。如果人类要想真正地认识神,就必须从现代科学的条条框框中走出来,采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法。
外篇 题借《小谢》
其实,从“界外”这个名字被叫起来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一个定局:想从“界外”看到科幻,没门。而这一点,阿来先生在开栏语中就给咱们挑明过了,所以,对于某部分整天叫唤什么“科幻杂志搞起伪科幻”的同志们,我们只能认为他们要么是什么也看不见的瞎子,要么是说话不经过脑子的傻子——有什么好叫唤的呢?
“界外”本来就是指科幻界之外。开栏语也明白地说了要为我们展现一些界外的主流作家们的一些幻想性作品(大意如此),说穿了就是要我们开开眼界的。
可是单就本期的《小谢》来说,咱说句老实话,没开到什么眼界。
不厚道的就这么说:不就是鬼故事吗,咱看的可不少了。关于《小谢》,其给人的感觉真的就只是个没有什么新意的鬼故事罢了。这一点先放一放再说吧。
当然,蒲松林大叔在几百年前是打死也不会写什么科幻小说的,但《聊斋志异》算一部幻想作品该没什么问题。神鬼狐怪在几百年前或许是很受欢迎的题材,但现在,我想《聊斋志异》对于我们的价值恐怕只能体现在它是一部历史名著上了吧。这些是题外话,题内的话是下面的内容。
对于阿来先生在《一个传统题材开掘的成功范例》(以下简称《导读》)中所说的意思,本文理解为:由于两次“翻译”所产生的一些感觉上的差异而引发了一种新的阅读感受,这种差异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林雨堂对故事的“重编”,二是译者对重编作品的重新翻译。这两个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开掘了一些新的东西,故事虽然没有变化,但讲故事的人却变了,于是听故事(看小说)的感觉还是翻新了。
对于《导读》中所提到的“幻想小说如何中国化的问题”,本文拙以为,当前首要的目标也许没有“文化气质”那么高,而现实一点就是如何有中国化的形。形指的是即是形式,小说通过语言而存活,小说的形式当然是就小说的语言来说的了。之所以认为首当形式中国化,是因为更深层次上的所谓“气质中国化”对于作者本身的品格、心性以及写作态度必有很高的要求,而在形式上,只要作者谙熟于汉语言的运用,且能灵活灵巧即可。相对来说,把握语言比把握人品更容易一些。是以,本文认为幻想小说中国化的当前问题其实是一个作者们的文字(而非“文学”)修养问题,也就是你看过多少中国的好书,又从中汲取了多少好经验的问题。说这些的原因在于,思想污浊的人写不出思想健康的小说,只可能写出没有思想或藏纳污浊思想的文章来。
幻想小说本就很看重一个“想”。而《聊斋志异》能被称为幻想小说的原因也就在于它的故事们都是源于想象的。再由于想象都是源于生活的,所以,鬼怪们的故事是蒲先生周围的人们所感兴趣的。这里就来说一下《导读》中所说的题材问题。不错,中国的神话传说、传奇故事很丰富,既然人家武侠能写个什么《寻秦记》,我们科幻怎么就不能写个《女娲补天记》呢?我们的科幻作者之所以放不开手脚去写历史题材、神话题材甚至是宗教题材的科幻小说,也许是因为其内心对科幻小说的定义的理解不够“广谱化”,太多的为“科幻”中那个“科”给吓住了,于是宁愿狭隘一些也不愿怪异一些。但科幻小说如何定义实在是个很上脑筋的事,可不管怎么说,它总应该算进幻想小说中去吧,这么一来,它与所谓的奇幻、玄幻、魔幻等等应该是平等的,那么,奇幻、魔幻能用到的题材当然也是有可能为科幻所用了。钱莉芳的《天意》不算一部很优秀的小说,但一定算一部很有意义的小说,它首先定位自己为科幻小说,再去重新构架已成史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这样做的可敬之处在于,作者真的敢放开了去幻想,真的敢与武侠、奇幻等等类别去争夺疆土,真的敢动平常的科幻不怎么敢碰的说新也不是很新的新题材。从自己所在的位置来说,《天意》之于科幻的意义的确是超越了《寻秦记》之于武侠的意义(当然,其他方面也许并非如此)。也许我们的科幻是缺少一种冒险精神,只愿意去走一条别人已经确定过安全的保险的道路,但是永远这样走的话,我们也永远只能做个可有可无的小跟班。而如果我们真的敢去闯一条前途未卜却广阔丰富的科幻之路的话,所谓的科幻小说中国化就不会只是个梦想了。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灿烂如斯,就是因为她的与众不同。
对蒲先生来说,《小谢》的取材无甚新鲜之处,但对林雨堂来说,重编《小谢》的故事就算一种创新了,因为他写的是过去的事,而蒲松林写的却是眼下的事。这个过去与眼下的说法不是指真实与幻想的区别,而是指故事的背景。什么样的时代就决定了作者们写什么样的幻想小说才算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小说,就拿《聊斋志异》来说,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它的时候,必会由于年代的差异而感到故事中的一切都很遥远,都很异想天开,但与蒲先生同时代的读者却必有很多人对故事信以为镇,因为故事就发生在他们的年代。这就是说,《聊斋志异》本来是一部现实感很强的小说集,只是到了我们的年代,它所具有的现实感被它的幻想因素冲淡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幻想小说如能在具有强烈现实感的同时不乏丰富的想象,就容易为人们接受或相信了。这么说来,似乎与本文前面所“鼓吹”的扩展题材范围有些矛盾了。不过,这样说其实是在说前面所提到的那条保险的路,而我们连这样的路都走得那样趔趄,又何谈所谓的题材创新呢?
关于《小谢》的语言,也许由于我实在没有文学细胞,故而真的读不出什么特别之处来。当然,这样的语言与一般的科幻小说的语言有所不同,它显得更趋向于某些主流文学的平淡朴实之中蕴涵光芒的味道,相对于多数的科幻小说来说,的确是很特别的。但是,本人也有幸阅读了一些白话版的《聊斋志异》,虽然没有毅力读完,但却记得那些白话文与这篇几经周折而来的《小谢》的语言也是风格相近、难分优劣的。也就是说,这篇《小谢》作为“科幻界之外”的译作,语言确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倒是平实得叫人有些不喜欢了。也许阿来先生的所指是:转写或译文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若如此,本文倒是赞同。但这样的意义恐怕只能针对于翻译吧,对于科幻小说的创作来说,可借鉴的也许并非很多。本文开头所说的这《小谢》只是个平淡无新意的鬼故事的原因就在于此——语言平淡,《聊斋志异》中也出了N多次类似的故事了,所以,界外的这篇《小谢》,刊出的意义不大。即便需要借鉴一些什么,也大可去书店找一本文言版《聊斋志异》与一本白话版的细细比较着读就好了。对于阿来先生多次提及的这篇《小谢》的来历,本文倒是认为,这只是个个别案例罢了,将文言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白话的做法实在是没有很大必要和少之又少的。
当然,人人的阅读视角都不相同,也许我认为不足以推崇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是大有裨益的东西,而别人认为不好的东西却正好是我所喜欢的,所以,本文只代表作者对于本期“界外”的一些主观感受,不足以与之过于较真了。
'COLOR=blue&;gt;最末题外一句:《偃师传说》的语言,本人认为不如《春日泽 云梦山 仲昆》来得优美。'/COLOR&;gt;
'COLOR=red&;gt;OVER!'/COLOR&;gt;
外篇 非科学时代
非科学时代
费恩曼
在过去的200年中,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并在今天达到了高峰。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我们正在迈向获得最重要发现的门槛。很自然,这正是科学令人激动的地方。并且,在以后的几百年中,人们将会在这些新发现背后再连续不断地获得的发现,科学发展的速度也会不断加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科学的时代。当然,用一位科学家的话说,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关于这一点,没有哪个时代的人能认识到。有时我想,当后来的人们回头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时,他们将会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和非常不平凡的时代。这是一个从对世界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飞跃,在我们这个时代取得的科学成就远比以前的总和还要多。
但是,如果你理解的科学时代是指,在艺术、文学、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相互间的理解等方面,科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我们的时代绝不是一个科学的时代。你知道,人们把古希腊称之为英雄的时代,是因为古希腊的不少诗歌描述的是战斗英雄。人们把中世纪称为信仰的时代,是因为中世纪的艺术与宗教直接相关,并且人们的人生态度与宗教思想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世纪才被称之为信仰的时代。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我们这个时代还不是科学的时代。
现在,不是我悲观,确实有许多非科学的事情存在。其实,非科学并不是一个坏的字眼,我的意思是说,我担心的不是那些非科学的事情。说某种东西是非科学的没有什么不好,跟这种东西无关,只是非科学而已。当然,“科学的”一词被限用于这类事物,即通过观察实验的检验能告诉你它们是对或错。例如,今天的年轻人所做的荒唐事,他们在谈论一些奇特民族的吃人风俗和猎犬,谈论一些我们一无所知的奇谈怪论。今天的男孩子唱着“来吧,约瑟菲,到我的飞船上来”,正好像“我愿意用一叶小船把你带到中国”一样时髦。所以,在生活中,在欢乐的气氛中,在情感上,在人类的快乐与追求中,在文学上,没有必要都是科学的。一个人必须学会放松和享受生活,在这些方面不应该有批评和指责,也无所谓观点的对或错。
如果你确实停下来考虑一下这一点,你将会发现有无数的、大量的琐事不必要是科学的。例如,在我们今天的讲演厅里,即使在前排仍有一些多余的空位,后面却还有一些人站着。
为了尝试检验一个观点是否正确,我想先说一下社会交往中一些小小的欺骗行为,然后,利用这一讨论的结果说明,科学中通过实验检验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在其他领域中也许是行不通的。然而,毫无疑问,一些检验方法和有关的经验会以其他方式起作用。下面我以几个例子开始我们的讨论。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人是否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所说的是否有一定的根据。我所使用的招术相当简单。如果你问他一些智力方面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