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回之风云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口。一步不慎可能就会影响你的终身,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他是一个思维周密,同时又较比有原则的人。而且在这重要时刻把平常埋在心里的对儿子的关爱不觉得也表露了出来。
    “爸,你不是和地委的宋伯伯很熟吗?”林海指的是平阳地委书记宋汉杰。
    “是。他原来是你姑父的部下,南下时是团政委,后来留在了地方。这两年为军地关系的事也没少打交道。”林思远道。
    “我有一个办法看行不行?”林海就对父母详细讲述了自己的计划。
    听完了林海的计划后,林思远夫妇都用惊诧的目光看着他。“这儿子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精于算计了?说出的计划一步套一步,连一般大人都想不出来,可他现在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也不知算是谁的遗传?”
    “老林,我看林海说的办法可以试试,今天是星期天,我先打个电话,如果宋书记在家,我们等会就去找他。”曲静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她倒不是真想让儿子去下乡,这件事她暂时还没考虑好。她是急于想去验证一下儿子的计划到底有多大的效果。
    得知宋汉杰晚上在家后,曲静就准备了两瓶好酒。到了晚上六点多钟,一家人坐上一辆北京吉普,直奔了地委小家属院。
    地委书记宋汉杰和爱人孙云霞在家门口热情地迎接着林思远一家的到来。宋汉杰都五十开外的人了,孙云霞也四十五六了,但却一直都没有孩子,所以就特别喜欢小孩。孙云霞见了萍萍就一把就将她抱了过去,连水也顾不得给客人倒。
    林海见到宋汉杰苦笑着摇了摇头起身要去到水时,忙抢上前去说了声:“宋伯伯,让我来。”然后先倒了一杯茶放到了父亲面前,再把宋汉杰的茶杯里续上了水,最后又倒了两杯白开水,看孙阿姨连摆着手示意不要,就给母亲送了一杯,自己端了一杯,就挨着父亲坐了下来。
    宋汉杰一面在和林思远寒暄着,一面留心看着林海在那里忙。待林海坐下来后他赞扬了一句:“这孩子懂事。”
    一阵闲话过后,宋汉杰问道“老林,今天来有什么事,请尽管讲。”不是年节的,林副政委一家上门来肯定是有什么私事想说。虽然有老首长的关系在那里,可林家从未因私事找过自己。这次倒不如自己先开个口,免得让客人为难,同时也表示了对林家事情的重视。
    见宋汉杰主动问,林思远便说道:“老宋,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家林海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本来是要安排他当兵去的,可是这小子突然提出来不当兵想要下乡当知青去,态度还很坚决,我们怎么劝都不行。我们就想来听听你的意见。”
    听林思远说出的竟是这么一件事,宋汉杰不禁愣了。连一旁抱着萍萍和曲静聊家常的孙云霞,也转过头来看向这边。
    宋汉杰想了一想,就向林海道:“小海,你可不能一时头脑发热,下农村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你了解农村吗?你了解农民的生活吗?”他觉得林海可能就是听看了广播报纸上的宣传,想寻求刺激赶时髦。几天热乎劲一过就会没了兴趣。还不如让他早早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他接着又道:“老林、小曲,咱们这关系也不算是外人,在家里咱们就说实话。前两三年大家还把上山下乡看成是意见一件荣耀的事,可如今是全靠政策卡在那才去下乡,但凡能找到一点借口的人能躲就躲。每年为知青下乡和知青招工、招兵、上学的事不知有多少人在走后门,上访告状。你们最好是不要来凑这个热闹。”
    “是啊,小海还是当兵去好。林副政委,小曲,你们可不要由着小海乱来。”孙云霞也插话道。
    曲静道:“我们也是这样劝他的,可他就是不听。不过这孩子说的也有一些道理,我们也有一点拿不定主意。真让人操心。”
    “哦!还能说出让林副政委两口子都觉得有道理的话来,我倒是要听听。”曲静的话让宋汉杰来了兴趣。他相信报纸广播里的那些大道理是打不动林思远和曲静的。
    “好。宋伯伯如果想听,那我就说了。刚才宋伯伯不是问我了不了解农村吗?我就从这说起。”林海道。
    “我知道农村苦,也知道大部分农民的日子不好过。但我现在更想说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说到这里林海顿了一下。除了萍萍仍在啃着梨外,屋里所有的人都聚起了精神,想听林海继续往下说。
    林海看开篇有了效果,便又接着说道:“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国家实行了重工轻农,以农养工的政策,致使农村集体和个人的负担过重,农业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在分配制度上没有很好的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普遍还是在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社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造成了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第三个原因,是受政策的限制性太多,各级都片面的强调了以粮为纲,从而不敢去发展其它方面的产业,包括了社员家庭养殖业。城里的人有钱买不着肉、蛋、油,而种粮的却守着粮食吃不饱,守着钱袋没钱花。指导思想和政策出了问题,再加上极左路线的干扰,如此农村怎么能不穷?宋伯伯,这三个原因您看说的对不对?”
    林海的话刚一说完,宋汉杰猛地一下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林思远,曲静也不可思议的看着儿子。整个客厅里只有宋汉杰来回的的脚步声。
    宋汉杰在地方当领导二十多年,何尝不知农村贫困的多种原因。即便是林思远这样的军队干部对此也能说出一二来。但象林海今天这样深刻而又精辟地把这些原因概括出来,则使人眼前一亮。他们自认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他们甚至在怀疑刚才听到的话,是不是从眼前这个大男孩嘴里说出来的。
    林思远清醒过来后对林海问道:“林海,刚才你说的这些,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可要对我们说实话。”
    林海委屈的道:“爸,你怎么也不相信我。你想想,我认识的人里面有谁会教我这样说,这都是我看了书以后,再结合学农时的体会自己想出来的。”
    曲静搂住了林海道:“妈相信你。我儿子大事上从来不说谎。”


    宋汉杰停下脚步问林海道:“小海,问题你是看出来了,但你考虑过没有有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林海回道:“我考虑过,除了第一个方面外,其它两个方面应该有办法解决。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则要在充分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后,因时因地采取对策,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宋汉杰道:“有很多事政治条件和政策规定都是不允许的。不然大家早就干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林海道:“我们要是等着条件许可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我们自己要善于利用现有条件来创造新的条件。国家政策也没有说不让多产粮食多产肉,也没有说社员家里就不能多几个钱。在制定办法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首先要抓粮食增产,再抓集体社员增收和思想文化建设。大的方面不违背,小的方面搞变通。红旗高举口号照喊,你革命我比你还革命。等多产了粮食,国家、集体和个人都得到了实惠,社员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提高,到那时谁再想反对也不好办了。除非是国家的根本政策有了改变。”
 第八章 计划成功
    宋汉杰听完了林海的一席话后,对林思远说道:“老林,我也相信小海。他说的这些话不是靠谁教几句就能说出来的,而是是经过了自己认真思考的。可是小海,你一个小孩子怎么会对农村的事感起兴趣了,而且开考虑的这么深远?”
    林海道:“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到农村去学农或抢收麦子,部队里大部分战士的家也都在农村。农民吃不饱饭、穿不上新衣、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事我看到和听到了不少。开始只是可怜同情他们,后来就开始在想用什么办法来帮着他们,所以就慢慢关注起农村的事来了。我现在想清楚了,身为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堂堂男子汉,负有为党为国为民分忧之责。到农村去,改变那里的面貌就是我思考后的慎重抉择。”
    林海连篇的大道理把几个大人都给说晕了,但曲静和孙云霞听到最后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曲静道:“我说儿子,你才多大一点就敢称自己是堂堂男子汉,那你妈我不成老太婆了?”
    宋汉杰和林思远也笑了起来。
    孙云霞道:“你们别说,小海说起话来真像个小大人似的。我看着心里就喜欢。”
    宋汉杰又对林海道:“小海,光想着做大事这还不够。到农村去条件很艰苦,要过生活关、劳动关、想家的关,还要和干部社员同甘共苦,得到他们的认同。这些你都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不然得不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你就是再有本事也使不出来。农村人有个特点,对不了解的人总是提防着,甚至还会打你的小算盘。但是他们一旦认可和接受你了,就会把心都掏给你。”
    林海道:“宋伯伯,这些问题我都想过了,只是没你说的这么深刻。我要是连前几关都过不了,还有什么脸来谈干事业。你放心,我就是脱一层皮,掉二十斤肉,也要在农村坚持下去。我向你保证,我首先要在当好一个知识青年,和社员达成一片的同时为改变农村的面貌干出成绩来。一年初见成效,解决吃饭问题。两年大见成效,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到时候请你去验收。”
    宋汉杰道:“好小子,你给了我一堆充足的理由。我支持你到农村去。不!是我请你到农村去,按你所说和所想的干出一番成就来。有什么条件你就说出来。想不到啊!我宋汉杰革命了几十年,居然要靠一个孩子去给我冲锋陷阵。”
    曲静一听宋汉杰说可以提条件,这才想起了此行的目的,刚才被林海一通惊人之语闹得差点都给忘了。于是她不待林海回话就抢着对宋汉杰说道:“宋书记,你都这样说了,我们当然也只有同意了。可是林海虽然是高中毕业,但你也知道这几年在学校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所以我的意见是林海在农村干个两年后,还是去上大学为好,这样对他将来的发展更有利。”
    宋汉杰道:“我看小海这孩子非笼中之鸟。这样吧,只要他干得好,两年后我送他上大学去。”
    “宋伯伯,我保证好好干,可您说话也一定要算话啊。”林海见宋汉杰答9应了上大学的事,便又砸实了一句。
    宋汉杰大手一挥,:“还信不过你宋伯伯!要是不让你去,到时候只怕你孙阿姨也饶不过我。”
    宋汉杰是地区第一批重新出来工作的老干部,在地区说话一言九鼎。他答应了的事,就算定下来了。林家此次前来的目的算达到了。
    接下来,大家又对林海具体到什么地方下乡这一问题做了商讨。大家一致认为要到稍偏远的地方比较好,那样做起事情来暂时不会引人注意。同时那里的条件不要好但也不能太差,交通也要方便一些。宋汉杰最后拍板决定让林海到陆山县去,具体的事就由地区知青办和部队群工科去协商办理。
    事谈完后时间也晚了。孙云霞不舍的将眼睛已快睁不开了的萍萍从怀里交出来,又把她两个小衣兜里装满了糖果。两口子这才将客人送下了楼。
    宋汉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