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老臣也有些手痒,让老夫也试试看!”最喜欢凑热闹的程咬金看这水泥板如此神奇,也忍不住想亲手试试,他是大唐有名的勇将,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如果只论力量,他可比李世民要强的多了。
“好,知节你也来试试。”李世民也想看看这水泥板到底有多硬,于是立刻答应。
程咬金没用李世民手里的那柄铁锤,而是让匠人又给他找了一个最大号的锤子,光锤头就足有西瓜大小,锤柄则有成年人的手臂粗细,一般人还真拎不动它,真不知道这么大的锤子以前是干什么用的?
“呸~呸~”程咬金向两只手上吐了口唾沫,这才缓缓的将锤子抡到头顶,然后在周围文武百官的注目下,用尽全身的力量砸了下去。
“轰~”李愔只听得一声巨响,就好像是有颗炸弹在耳边爆炸一般,将脑子震的‘嗡嗡’作响,同是水泥的碎片飞溅,有不少离的近的人躲闪不及,反应快的用宽大的袖子挡住脸,反应慢的则被水泥碎片脸上生疼,脾气差的直接就当场开骂,可惜程咬金脸皮厚的很,根本没把众人的怒骂放在心上。
等到灰尘散去,再看被程咬金砸的石板,众人惊讶的发现,那柄超大号铁锤的锤头竟然嵌到了水泥板里,水泥板的表面以锤头为中心,向内陷下一个大坑,不过即便是这样,水泥板依然没有碎裂,这可比不少石头都要坚硬了。
“陛下,此物有大用,若是用来修筑城池,不仅快捷方便,而且比砖石所建还要坚固数倍,真乃上天赐于我大唐的一大利器!”从开始就一直默默看李愔表演的李靖,这时忽然站出来说道,军神就是军神,李愔还没有说,他就已经看到了水泥的军事价值。
李世民听后眼睛一亮,他本以为这水泥只是用来筑路的,但经李靖这么一提醒,水泥应该还有其它重要的用途,李愔这浑小子真是长大了,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惊喜。
“陛下,若是用此物筑路,那么剑南便再无交通之苦,即便有事,大军朝发夕至,可一举荡平祸乱,若是能将全国道路都换成水泥路,到时交通发达货运流畅,百业也随之繁荣,我大唐也能更加兴盛,因此臣请陛下恩准,就算花上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也一定要将水泥路修建起来。”房玄龄不愧是大唐的文官之首,眼光之长远,非它人所能及,一下子就看到交通的重要性。
听到李靖和房玄龄的话后,下面的文武百官也都是议论纷纷,赞叹的有之,沉吟不决的有之,但不管态度如何,他们也都知道,这水泥绝对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殿下,老臣有一事想要请教一下?”就在这时,一个李愔最不喜欢听到的声音向他问道。
第三十七章修路的深层原因
“哦?长孙大人请讲!”虽然很讨厌这个阴人,但李愔却不得不接下对方的问话。李世民和文武官员也都看向两人。
“这水泥的确神妙,但不知造价几何?”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刚才还在兴奋的李世民等人也都冷静下来,一脸紧张的看向李愔,这水泥好是好,可好东西一般都是很贵的,如果水泥的造价过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愔微微一笑,作为一个后世人,哪会不知道货物性价比的重要性,虽然他不了解水泥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但白清这个主事人却一清二楚,所以李愔向白清一招手,然后说道:“长孙大人问的好,水泥的烧制方法虽然是我提供的,但具体操作却是由白署丞来做的,所以还是由他向大家介绍一下。”孔颖达等人听到水泥竟然是李愔发明的,心中都是迟疑不定,怪不得这件事由李愔来负责。
白清激动的腿都在打哆嗦,颤颤巍巍走到场中,向李世民和百官行礼道:“将作监署丞白清,拜见吾皇万岁,参见各位大人。”
“快快平身,这水泥造价几何?”李世民有些急切的问道。
“启禀陛下,这水泥用到的材料都很普通,价格也都很便宜,只是煅烧时很费木炭,耗费都在燃料上。”说这里时,白清用手指了一下那块立着的水泥板道,“如这块水泥板,用到的水泥再加上沙石,造价大概在十五文左右。”
“十五文?”李世民眉头一皱,这个价格可不低啊,要知道现在的粮价也不过五文钱一斗,如果要修一条从长安到洛阳的水泥大道,大概估算一下,最少也要四五百万贯!而大唐一年的税收才有多少,修几条水泥路就全都没了。
“父皇,白署丞说的只是现在的造价,如果以后大规模烧制水泥的话,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儿臣估计绝对不会超过十文,而且随着以后工艺的改进,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李愔上前一步保证道,他的话也立刻得到了白清的赞同。
“若是能瘵价格压到十文之下,我大唐就算是拼着亏空,也要将道路修建起来,这可是保我大唐万世永存的圣举啊!”房玄龄一听,再也忍不住了,无比激动的站出来说道。
听房玄龄这么一说,不少目光长远的官员也纷纷赞同,上前请李世民下旨,由工部负责扩大水泥的生产。有些性格谨慎的大臣也没有反对,只是提出可以先试修几条路看看效果,如果可行的话,再大肆修建也不迟。
李世民也很为难,国库里本来就不是很富裕,他心里又一直想找机会征伐高句丽,吐蕃那边也不太平,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大战,大唐虽然家大业大,但处处都要用到钱。他又何尝看不到道路的重要性?可要是大唐拼着几年的亏空修路,到时可就什么事都做不了了,而且大唐对外也要采取守势,这对于一个野心极强的帝王来说,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思量了好长时间,李世民也没下定决心,最后只是说道:“水泥是一定要扩大生产的,道路也一定要修,不过这个花费还是太大,容朕考虑几天再说吧!”
李世民说完之后直接就散了朝,这次也没叫什么人留下,径直乘御驾回宫了。下面的文武官员也都散了,不过有些好奇心重的人还不舍得走,围着水泥作坊想看看水泥的生产过程,可是出于保密的原因,都被李愔出面请了出去。
一般官员倒也好办,李愔上前一说人家也就出去了,有些甚至根本不用李愔亲自去请,听说水泥作坊要保密,立刻很自觉的出去了。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眼色,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人竟然不是程咬金那种泼货,而是一个身着紫服的三品文官。
李愔从刚开始就注意到这个人了,而且他与对方也认识,只是碍于情面,他不好意思上去赶人。本以为凭这个人的身份,看到自己在这边赶人,会很自觉的离开的,但没想到的是,直到其它官员都离开了水泥作坊,这个人还是笑眯眯的站在那里。
李愔无奈,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一躬到地这才说道:“小侄参见房伯父!”别看李愔贵为皇子,但房玄龄却是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人,私下里李世民都是和他们平辈论交,所以只要不是正式场合,李愔对房玄龄这些老臣都是以长辈称呼。
“呵呵,六郞是来赶老夫出去的?”房玄龄一笑道。
李愔却在心中腹诽,既然你都知道,那为什么还如此不知趣?可是这些也只不过能在心里想想,他可不敢当面说出来。
“房伯父言重了,这里对别人来说当然是保密的,可对您老人家当然用不着。”李愔口不对心的笑道。
“行了,梁王殿下就不要在我面前耍你那些小花招了。”李愔的那点小心思,怎么可能瞒的过他这个官场老狐狸的双眼?他之所以留在这里,当然是有事要找他,李愔也隐隐约约猜到了这一点。
房玄龄斟酌了一下,然后又说道。“梁王殿下对修路之事如何看?”
李愔却是一愣,没想到房玄龄留下来就是问修路的事,这可和水泥不是一个性质,水泥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新东西,他献上去只有功而没有过,但修路就不同了,这可是关系到大唐根基的政事,他这个皇子没有李世民的允许,是不能妄议朝政的。房玄龄在朝堂上打滚这么多年,不会连这个也不清楚,那么他这么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愔一时猜不透房玄龄打的什么主意,幸好他反应快,愣了一下急忙笑道:“房伯父你这可问错人了,我一个闲散之人,哪里懂得朝堂之事?”
房玄龄炯炯有神的双眼一直观察着李愔的一举一动,看到李愔反应如此之快,心中也是暗暗赞赏。做为大唐的丞相,观人之术可是为官的基础,从上次小学李愔背三字经开始,房玄龄就已经注意到了李愔,经过这段时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房玄龄可以断定,在太宗诸子之中,如果论才能与聪慧,几乎无人能及的上李愔。
可惜,李愔和李恪这两个最出色的皇子,身上却流着两朝皇家血脉,这就注定他们与大唐的皇位无缘!房玄龄想到这里,心中也是暗叹一声,李世民虽然还年轻,太子也早早选定,但这几年太子的表现却让许多大臣不满,李世民心中也动了易储的念头,房玄龄做为李世民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当然也为这个问题烦恼。
想到这些烦心事,房玄龄情绪有些低落,也就无心再和李愔转圈子,于是开门见山道:“六郎,这次我是有要事和你商量,你也别有那么多的顾及,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你称我一声伯父,那今天老夫就卖个老,咱们就当是长辈和晚辈聊天,你看如何?”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愔还能说什么,而且自己与房玄龄无怨无仇,以他当朝第一人的身份,也用着对自己耍什么阴谋手段,于是李愔也就不再打哈哈,转而正色说道:“既然伯父这么说,那小子就说一下自己的浅见。”
李愔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看房玄龄听的认真,于是接下去说道:“修路当然是百年大计,道路的重要性小侄也就不多说了,以伯父多年为官的经验,想必看的比任何人的都清楚,所以小倒认为,这路是一定要修的,但这路不是一两天就能修起来的,所以不能急于一时,可以在剑南或其它重要之地,先修几条主干道试行,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大肆修建不迟。”
李愔话说的很婉转,刚才房玄龄对修路可是十分热心的,态度也十分的激进,甚至说要拼着几年亏空也要将路修起来。当然李愔就有些奇怪,按说以房玄龄的稳重,应该不会如此激进才是,更加奇怪的是,他这一说法竟然还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呵呵,看来贤侄是觉得老夫太过激进了一些吧?”房玄龄当然听出李愔的话外之音,却也丝毫不生气,反而微笑说道。
“小侄不敢!”李愔急忙躬身施礼,嘴上虽然说不敢,但意思却刚好相反。
“唉!其实老夫又何尝不知道这事急不来,但为了我大唐社稷,我却又不得不急啊!”房玄龄忽然长叹一声,说出一句让李愔感到无比震惊的话。
“伯父此话怎讲?”李愔震惊过后,却又是一头的雾水,现在才是贞观十年,正是国家强盛百业兴旺的时候,甚至被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一,历史上也没听说有什么事情能威胁到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六郎可知陛下之志?”房玄龄没有回答李愔的问题,反而又问了一个让李愔摸不到头脑的问题。
“这……”李愔迟疑了一下,他忽然发现,虽说自己是李世民的儿子,可要是论对李世民的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