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个火枪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法'大仲马
原序
将近一年前,我为了纂修路易十四史,去王室图书馆搜集资料,偶然见到一本题为《达达尼昂回忆录》的书。这本书是在阿姆斯特丹灯石书社排印的。当年法国的作家若想讲真话,而又不去巴士底狱或长或短地呆一段时间,大多数都把自己的作品送到荷兰京城去出版。我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住了,便把它带回家,贪婪地读了一遍,当然是得到馆长先生许可的。
我无意在这里对这部奇书进行剖析,而把这个工作留给我那些爱好时代画卷的读者去做。他们从这部书里,将看到堪称大手笔描纂的人物肖像;这些人物肖像虽然往往画在军营的门上或小酒店的墙上,但读者从中还是可以认出一些与昂克蒂尔①先生的历史著作中同样逼真的人物,诸如路易十三、安娜·奥地利、黎塞留、马萨林以及当时大多数廷臣的形象。
……………………
①法国十八世纪的一位历史学家。
不过,正如大家知道的,能够在作家变幻莫测的头脑里产生强烈印象的东西,并不总是能给广大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当我们像其他人可能会欣赏的那样去欣赏我们提到的细节时,我们最关心的无疑是在我们之前谁也不曾留心过的事情。
达达尼昂记述,他头一次谒见国王火枪队的队长特雷维尔先生,请求接受他加入这支久负盛名的火枪队时,在候见室里见到三个年轻人。他们都是该队的火枪手,分别姓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
说实话,一看到这三个陌生的姓氏,我们都感到奇怪,立刻想到它们都是化名。倘若不是那三个化名者由于心血来潮,心情不好,或时运不佳,才在穿上朴素的火枪队队服那天自己选择的,那就是达达尼昂借以隐匿了几个很有名望的姓氏。
这三个不寻常的姓氏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从那时起,我们便不停地从今人的著作中去寻找它们的踪迹。
我们仅仅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查阅的书目,就足可刊载整整一个专栏。这书目也许可以使人增长见识,但对我们的读者来讲,肯定索然寡味。所以我们满意地告诉他们:在我们经过大量徒劳无益的研究,已经灰心丧气,准备放弃这个工作时,却在著名而博学的朋友保兰·巴黎①的指点下,终于发现了一部对开本的手稿,其编号是四七七二还是四七七三我们记不清了,题目是:
……………………
①保兰·巴黎(一八○○——一八八一),王室图书馆馆长,法兰西学院教授,中世纪文学专家。
拉费尔伯爵回忆录
——路易十三末年和路易十四初年间法国部分大事随笔
我们把这部手稿视为最后的希望,在翻阅过程中,在第二十页找到了阿托斯这个名字,在第二十七页找到了波托斯,在第三十一页找到了阿拉米斯。我们当时是怎样地高兴,那是不难想象的。
在历史学高度发展的时代,竟然发现了一部完全不为人知的手稿,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因此我们赶紧请求允许我们把它印出来,以期将来如果不能——这是非常可能的——凭自己的著作加入法兰西学院,那么也可以凭别人的著作加入金石学院和文学院。应该说,我们的请求被爽快地接受了。我们把这些话记录在这里,就是要揭露那些心怀恶意的人的谎言:他们声称我们的政府很不关心文人。
不过,我们今天奉献给读者的,只是这部珍贵手稿的一部分,给它拟定了一个适当的题目,并且保证,如果第一部分像我们所深信的那样取得应有的成功,那么就马上发表第二部分。
教父乃第二父亲,所以在这里我们谨提请读者注意,你读了这本书是感到有趣还是感到无聊,责任全在我们,与拉费尔伯爵毫无关系。
还是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吧。
译序
公元十九世纪一百年间,南濒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幅员只有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那块六角形的土地,曾哺育过许多世界级的文人墨客,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直至今日,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稍有文学素养者,无一不知被誉为文学之父的雨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被冠以小说之王的莫泊桑,自然主义创作大师左拉,被称为法国近代散文典范的福楼拜,作品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永恒朝气的司汤达,素有“想象与真实的奇特调和师”的都德,少有的浪漫文学才女乔治·桑,以及被公认的世界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真可谓名流荟萃,文豪云集,可堪独领世界文学一代之风骚。但人们绝不会忘记,在那璀璨的群星之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是以通俗历史小说独占鳌头的大仲马。《三剑客》就是他最优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三剑客》是以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的矛盾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争暗斗,围绕宫廷里的秘史轶闻,展开了极饶趣味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达达尼昂,怀揣其父留给他的十五个埃居,骑一匹长毛瘦马,告别及亲,远赴巴黎,希望在同乡父执的特雷维尔为队长的国王火枪队里当一名火枪手。在队长府上,他遇上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三个火枪手,通过欧洲骑士风行的决斗,四人结成生死与共的知己。
其时,国王路易十三,王后安娜·奥地利,以及首相黎塞留三分国权,彼此有隙。国王对达达尼昂几次打败首相部下暗自褒奖,而首相却怀恨在心。恰逢安娜·奥地利王后的旧时情人英国白金汉公爵对她情丝未断,王后便以金刚钻坠相赠以表怀念。主教遂利用契机构陷,向国王屡进谗言,要国王派人组织宫廷舞会,让王后配带国王送给她的那条金刚钻坠以正虚实。王后眼见舞会日期逼近,惶然无计,幸得心腹侍女波那瑟献计设法,请达达尼昂帮忙相助。达达尼昂对波那瑟一见钟情,颇相见恨晚,便不顾个人安危,满口答应,在三个朋友的全力支持下,四人分头赴英。经过一路曲折离奇的磨难,唯有达达尼昂如期抵达,向白金汉说明原委,及时索回金刚钻坠,解救了王后的燃眉之急,粉碎了红衣主教的阴谋诡计。
红衣主教黎塞留对安娜·奥地利也早已有意,但一直未获王后垂青。于是他妒火中烧,移恨于情敌白金汉公爵,利用新旧教徒的矛盾引发的法英战争,妄图除掉白金汉以解心头之恨。为达此目的,他网罗一批心腹党羽,其中最得力的亲信便是佳丽米拉迪。此女天生丽质,艳若桃李,但却两面三刀,口蜜腹剑,心狠手辣,毒如蛇蝎。达达尼昂为其美貌所动,巧构计谋,潜入内室,诱她失身。就在云雨交欢之中,达达尼昂偶然发现米拉迪肩烙一朵百合花,那是当时欧洲女子犯罪的耻辱刑迹。隐藏数年的这个机密的暴露,使她对达达尼昂恨之入骨,不共戴天,几次设陷阱暗害,但均未成功。
在以围困拉罗舍尔城为战事焦点的法英对垒中,黎塞留和白金汉各为两国披挂上阵的主帅。黎塞留暗派米拉迪赴英卧底,乘机行刺白金汉;米拉迪提出以杀死达达尼昂为交换条件。她一踏上英国的土地,即被预先得到达达尼昂通知的温特勋爵抓获,遂遭其软禁。囚禁中,她极尽卖弄风骚和花言巧语之能事,诱惑了温特勋爵的心腹看守费尔顿,后者自告奋勇救米拉迪出获,并侥幸刺死了白金汉。米拉迪在归法途中,巧进修道院,找到了受王后派人庇护的达达尼昂的情妇波那瑟,将她毒死。达达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四位朋友昼夜兼程,苦苦追踪,会同温特勋爵和一名刽子手,终于在利斯河畔抓到企图潜逃比利时的米拉迪。六位仇人齐讨共诛,揭开了米拉迪的老底:原来她早已遁入空门,但她不甘青春寂寞,诱惑了一个小教士与其同居。因败坏教门清规,教士身陷囹圄,她也被刽子手——小教士的胞兄烙下了一朵百合花。教士越狱逃跑,携带米拉迪私奔他乡,刽子手因受株连入狱,替弟顶罪。在异乡,米拉迪嫌贫爱富,又抛弃了小教士,和当地一位少年拉费尔伯爵结婚,弄得后者倾家荡产又弃他而去。拉费尔伯爵恨之切切,便化名阿托斯投军,进了国王火枪队,以慰失恋受骗之苦。米拉迪逃到英国,骗取温特勋爵伯兄之爱成婚,并生有一子。但为了独占丈夫及兄弟之遗产,她又谋害了第二个丈夫。她罪恶累累,天怒人怨,当即在利斯河畔被杀正法。至此,达达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温特勋爵和刽子手各自都报仇雪恨,了却夙愿。
黎塞留得知心腹米拉迪遇害一事中,达达尼昂是主谋,便命亲信罗什福尔将他捉拿。达达尼昂不卑不亢,坦言相陈,明示原委。黎塞留见他视死如归,义勇无双,少年有为,深为感动,非但不加罪行诛,反而擢升其火枪队副官。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三人或归乡里,或娶孀妇,或皈教门,萍飘絮飞,全书就此结局。
怎样恰如其分地去评价《三剑客》这部大仲马的代表作,就像怎样恰如其分地去评价大仲马本人一样,很难绝对公允的。一百多年来,世人对这部作品贬褒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但正如大仲马本人一生多彩多姿、逸趣横生一样,他的这部代表作也是多彩多姿,逸趣横生。这一评价是举世公认的。
有人说,大仲马的作品是小说化的历史,也有人说是历史化的小说。还有些评论家说大仲马不过是将史实化为衬底的色布,要把他的幻想绣上去,于是有时漏了光,就映出了历史底色的纹痕来。其实,不管是小说化的历史,还是历史化的小说,也不管绣上幻想的衬布是否漏光,这都不是评论这部作品的本质,就如文人墨客中,有的专长言情小说,有的谙熟人物传记,有的精于随笔散文一样,大仲马则拿手通俗历史小说,并且在通俗历史小说这块园地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法国还是在全世界,无论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他无疑是首屈一指且又无人与之匹敌的高手。这一评价也是举世公认的。
有些作品被推向社会,只不过是有文字记载的过眼云烟,在人们的心目中没有留下一丝回味的痕迹,时隔不久,便被抛进历史的垃圾或被打进历史的冷宫。而大仲马的《三剑客》和他的另一部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一样,已被世界各国译成多种文字。一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人事沧桑,星移斗转,该书始终风靡于世,烩炙人口,一直久畅不衰,成了一部受世人推崇的世界文学名著。这就说明,这部著作成功地经受了社会的检验,得到了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读者的一致认可,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这个评价又是举世公认的。大仲马生活的年代,正是法国保皇派和共和派激烈斗争的多事之秋,他在政治上倾向资产阶级,主张共和,反对查理十世,反对波旁王朝的复辟。反映这种思想倾向的他的第一部浪漫戏剧《亨利三世及其宫廷》,在《三剑客》问世十多年前就已大获成功。一八二八年二月十一日第一次公演时,共和派和保皇派均有人出席,剧场坐无虚席,雨果和奥尔良公爵夫妇也光临观赏,结果在共和派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气氛中降下了帷幕。因此,大仲马主张共和这种基本的进步政治倾向,不能不在他以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