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长的稳定情绪常常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的作用,反之亦然。

有一位家长在考前听说,自己孩子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今年报考人数特别多,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他一下子慌了神,整天托熟人打探小道消息,想证实这个说法可靠与否。

其实,这个孩子本来功课复习得不错,也比较有信心,可是看到爸爸那副紧张兮兮的样子,整天念叨“这么多人报名,怎么办怎么办”,搞得他也敏感消沉起来,还没上考场就好像注定了考不上似的。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位家长都要引以为戒。无论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可信还是不可信,都不能用一种慌张的态度去面对孩子,影响孩子。

情绪要愉快

在任何一个家庭里,父母以饱满而愉快的情绪生活着,孩子的性格通常也会乐观开朗。高考前更是这样。比如有一位考生家长,在孩子备考期间也像平常一样,吃饭前放一些孩子爱听的轻音乐,孩子休息的时候就让他听听相声,全家一起说说笑笑。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孩子就不会感到高考像一道过不去的“鬼门关”,而6月也不会是“倒霉”的6月,“不堪回首”的6月。

2001年,我在高考第一天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场,看到很多家长在外面等着孩子。其中有一位妇女满嘴是泡,我凑过去问她:“大姐,你的嘴怎么了?”

“咳,别提了,高考前半个月我们单位有些同事请假回家照顾孩子,我本来觉得没必要,可是一看人家都回去了,我还在这里上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不关心孩子?我也就请了假。可我这个老三届的初中生,学习上的事都弄不明白,眼看孩子每天紧张,我心里干着急,一急就嘴上起泡。我儿子还问我怎么回事,我也不敢告诉他呀,就说是辣椒吃多了。我儿子却说,妈,你就别蒙我了,你这是着急上火呢。其实,你心情不好我心情也不好,你郁闷我也郁闷。你瞧,到头来,孩子倒做起我的思想工作来了。我这哪儿是照顾孩子啊?整个儿就是给他添乱呢。”

只要孩子尽力就行

有些家长唠唠叨叨,特别是母亲,没完没了地说,嘱咐这个,嘱咐那个。“不要马虎,要仔细。”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些话。

有的考生向我抱怨:王老师,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妈就跟我说这些话,到现在还是老一套,你说烦不烦呀!

考入北京大学的广东省状元许顺说,我爸爸妈妈在高考前就跟我说了一句话:“孩子,只要尽力就行。”

的确,父母和考生除了生活上的交流以外,关于高考,只说这一句话就好过唠叨一百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孩子却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支持,父母的理解,还有信任和体谅。大人这样说,孩子就像吃了定心丸,有了主心骨。

而且,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因为父母说了这句听上去有些“纵容”的话,就真的松懈下来了,不思进取。18岁的年轻人,已经能够辨明是非和轻重,父母的信任会让他们卸下那些无谓的思想包袱,在梦想面前更加义无反顾。

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尽管高考不会直接考核身体素质,但是孩子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他正常进行高考的体质基础。家长怎么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呢?

首先,要保证孩子吃得好,吃得卫生。注意饮食平衡,素食和荤食相结合。只吃素怕营养跟不上,过量的大鱼大肉又不适合夏日进食,热量太高,也不好消化。

为了让孩子食欲好,一般情况下他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刻意限制。另外吃饱也很重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要每天补充。因为高考复习要消耗很大的体力,热量和营养跟不上,脑子也没活力。

饮食卫生很重要,不能使孩子发生胃肠疾病和消化系统紊乱,尤其注意不要吃隔夜的食物。孩子自己在家复习功课时,父母要帮他安排好三餐。如果午餐只能出去吃,就帮孩子在附近选择一家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夏天温度高,容易出汗,家长要叮嘱孩子多喝水,保持体内充足的水分。凉白开水是最好的,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冷水不能喝,容易头疼、胃疼。

第22节: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

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

高考无小事。孩子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家长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关于考前文具等的准备。建议考生在6月4日就把必要的考试物品,铅笔、钢笔、准考证、橡皮等,都准备好,装在一个透明袋里,便于检查。

对待高考的“平常心”,还体现在考试用品上。不要特别准备一些新的、特别的文具。有些家长高考前给孩子买了新笔,其实没必要,原来用的笔只要写得流畅,就应该用原来的笔,因为用习惯了写起来比较顺当。有些新的钢笔和圆珠笔,孩子也没有试过,直接拿到考场上来用,天热可能会漏水、漏油,污染了卷面就非常麻烦了。

准考证一定要放在透明塑料袋里的明显位置,6月7日早上出门的时候再看一眼。有的孩子忙忙叨叨,可能考试前一天从塑料袋里取东西,顺手把准考证拿出来搁在别处,过后又忘了放回去,上考场时还自认为带了。

北京就发生过一件事情,特别值得考生和家长从中吸取教训。一个考生和母亲一起去考场,都以为准考证在对方那里,其实谁也没带。这种事情每年都在强调,又每年都在发生。

发现准考证没带后,连忙返回家取,再打车回来。由于路远堵车,到考场已经过了九点半,考生下了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考场大门,门卫都没拦住。可是当他跑到考场门口,还是没能进去……按照当时的规定,考试正式开始半个小时以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

知道这件事,他妈妈瘫在出租车里下不了车。为了今天的高考,辛辛苦苦12年,一时的疏忽却令前功尽弃。

第二,关于考试时间的把握。手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可因为手表误事的例子也有不少。我在前面讲过一个典型例子。一个考生的爷爷年老眼花,将孩子戴着上考场的手表调快一小时,弄得孩子感觉特别仓促,根本来不及思考就慌张作答。等到后来发现时间还有富裕,很多答错的题目已经没有办法改了。

2001年高考,一个来自山西吕梁地区的孩子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告诉我,他原本是能上清华大学的。怎么回事呢?因为家庭贫困,他从来没戴过手表,考试前妈妈想方设法帮他借来一块。考理科综合的时候,表停了,但他不知道,以为离交卷还有很长时间,后面剩下的四道大题可以很从容地去做。结果,考试结束的铃声很快就响了,而他还有几道题因为放慢了速度,完全没来得及做,清华大学的梦想也就此成为泡影。

第三,关于考场路线的熟悉。高考前一天,家长需要督促孩子去考场实地考察一番。一来可以提前看看考场什么样子,打消神秘感,二来可以观察沿途路线,从哪里走、怎么走最安全便利。

通常情况下,家离考场比较近的考生,也就是步行15到20分钟左右的距离,应该步行去考场,避免乘车、堵车的麻烦。步行需要40分钟以上的可以选择骑自行车,这样大约只需要10分钟时间,而且不存在堵车问题。如果离学校10公里以上就需要乘车了。事先要确定好乘车的路线,是否需要转车,在哪里转,如果堵车该换哪条路线,都最好“预演”一次,否则就无法真正知道路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了问题怎么解决。

第23节:孩子高考,家长五不要

孩子高考,家长五不要:

不要规定考试成绩的指标

有的家长在考前反复跟孩子讲这样的话:你的数学应该考110分,语文应该考105分,英语应该考120分,理科综合应该考240分。我为什么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家长给孩子定的指标通常很难兑现,除了给孩子心理施压,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

每年每科的考试难度都和往年不尽相同,有时今年的数学相对比较难,明年的却偏容易,或者今年的理综难度不大,明年就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一个具体的分数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赶上题出得简单,大家的分就都上去了,题出得难,大家的分就都下来了。

例如2003年,北京的理综试题较难,北京考生这门课的平均分在160分左右,而2004年的理综容易,几乎出乎大家的意料,考生得分普遍高于上年。这并不能表明2004年的考生比上一届考生水平高。

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重点大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理智地想一想,重点大学、著名大学就这么几所,而每年的考生有六七百万人,竞争非常激烈。更何况,能上哪所大学不但取决于高考成绩,还与报志愿是否科学合理有关系。“规定”孩子上哪所大学实在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就有这样一个考生,凭借真实水平应该能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若考北京理工大学就需要“超水平”发挥。孩子的父母说,要有信心,要有志向,一定得冲上理工大学。结果,那一年理综考得很难,孩子拿到试卷后粗粗浏览了一遍题目,就感到自己的成绩可能离父母要求的“理工大学”差得太远了,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头脑一片空白。最后这门课的成绩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填报志愿

从中国考生目前的情况看,孩子独立确定志愿的很少很少。有一些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更多的是父母让报什么学校就报什么学校,或父母打草稿,孩子往正式表格上誊抄。当然还有一些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的,可是一旦意见相左,多半是孩子服从家长的安排。

我认为,填报志愿这项工作的份量丝毫不亚于高考本身。能否考上大学很重要,选择哪所大学的什么专业同样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更重要,因为前者只在一时,后者却很可能决定一世。念书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无法代替,所以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和孩子充分讨论、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他难免在一段时间里不痛快,心想:“这个大学没劲,这个专业更没劲。”这就会影响他的复习质量。又假如家长的心气儿很高,强迫孩子报一个力所不能及的目标,也会削减孩子的信心。

不要问孩子考试结果

有些家长在孩子考完一门课之后总是拐弯抹角地打探情况。其实,孩子这时很敏感,会感觉到父母正在“盘问”自己,难免心情不悦。

我研究高考八年,最好的理科考试成绩是710分左右,文科是680多分。也就是说在高考中获得满分、每道题都会做、能做对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家长急着问孩子考得怎么样,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也会想到,刚才有的题没想起来,或是答错了,从而感到遗憾、后悔。而考得不好的学生就更慌了。如实回答,怕招来一顿指责,遮遮掩掩也是一块心病,因为父母迟早会知道。结果,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最明智的家长,从心理上就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考一门算一门,让孩子始终向前看,准备下一场考试,而不是为了已经考过的一门患得患失。

家长不要送孩子上考场

每一年,高考不仅涉及到数百万考生,也牵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