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辞反应极快,几乎是他话刚起头的那一刻,就瞬间从书案后跳了起来,一边往外走去,一边下令道:“速速传令下去,不论是城中酒楼饭店,还是农人住舍也好,但凡家中畜养了家禽的,都必须将家禽放出!”
  吏人领命奔去,陆辞想了想,又补充道:“再传一句——每跑丢一只,官府将按每只三百文的价格补偿,速去!”
  饶是陆知州三令五申过,也读过被官衙所发布的无数公榜,可在真真切切地看到那面对无边无沿的蝗潮的时候,所有人还是呆若木鸡,感到头皮发麻。
  ——“来了啊,飞蝗群来了!”
  当放家禽的命令被吏人奔走相告时,那些平日不散养鸡鸭鹅的农家,才如梦初醒地将笼门打开,心痛地看着它们生龙活虎地飞了出去。
  不过等他们紧接着又听到,官府会给家禽飞跑了的人家按只数具体算补偿后,这点心痛才跟着烟消云散了。
  比一个个看呆了的人反应要快得多的,显然是这些早将四周的大小虫子吃得干干净净的禽鸟。
  汾州万户人家,近七成都畜养了至少三四只家禽。
  平时散养的多,关在笼里怕跑丢了的也不少,现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口气放出,鸡鸭鹅叫声顿时汇成喧天的一片,吵得人精神恍惚,竟比飞蝗还来得气势迫人。
  这一只只羽翼丰满、油光水滑的捉虫行家,面对来袭的蝗潮,皆是丝毫无惧。
  而是“嘎嘎嘎嘎”地兴奋狂叫着,威风凛凛地扑打着翅膀,争先恐后地上去迎战这堆送上门来的美食。
  陆辞站在高处,很轻易就看到可怖的蝗群一下被‘羽林卫’们冲得七零八落,四散逃开,还是躲不过被一口一个的命运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当目光再扫到躲在城墙后头,一脸心有余悸的卫兵时,就更感到无奈了。
  没想到他手底下最能干的兵士,竟然会是一群鸭子……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这场蝗灾在史上的后续:
  一连三年,蝗虫只增不减,数量之多都飞出宋朝国境,进入燕云十六州了,连辽国人都跟着喊救命。(《大宋帝国三百年7》)
  2。皇帝对官体的看重:
  这是在王钦若终于当上宰相之后两年的事。
  有人告他受贿。王钦若大怒,在赵恒的面前情绪冲动,百般抵赖,而且为了清白,他要求动用国家的专业审查机构御史台来调查此事。当天他肯定是急昏了头了,没看到赵恒的神色变得越来越恶劣。直到他稍微喘了口气,停了一下时,皇帝才冷冷地说:“国家设立御史台,难道是为了专门替人调查私事的?”
  他的日子结束了,宋天禧三年六月,王钦若罢相。而且被直接调离京城,到杭州去当知州。乍一看还是很体贴,苏杭美景,人间仙境,尽管去休闲放假。可私底下人人都在窃笑——他终于滚回长江之南了,皇帝也是很幽默的嘛…… (《如果这是宋史2》)


第一百一十四章 
  陆辞在心里戏称鸭子们为羽林卫,也还真有几分道理。
  毕竟接下来的几日中,它们就表现出了一定的纪律性来。
  每日至少进食两次,而每次则要啄食足足一百多只,才会心满意足地暂时收兵。
  它们根本不需人带领,就会自动自觉地带着饱腹回撤,寻水源喝水,休息一阵后,就再次投入到战场之中。
  更神奇的是,尽管它们来自各家各户,但还是很快就默契地分出了数个纵队,各由一只威风凛凛的健壮头鸭带领。
  队列之中,一只紧跟着另一只后头,哪怕发起冲锋陷阵时,也极其有条不紊。
  真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了。
  直让开始还为那来势汹汹的飞蝗而心惊肉跳的汾州百姓,看着看着,就没了紧张的情绪,反而愈发感到有趣,津津有味地指点起来。
  若是在战场上表现得尤其英勇出色的,还有人开始争着认领起来。
  “那怕不是我家的鸭子吧?”
  “放你娘的屁!分明是老子家的!”
  “你凭什么说是你家的?它可是我亲手买的鸭苗,喂了俩月喂大的!”
  “这有什么好吵的,等捉完蝗虫,各自还巢时不就知道了?”
  “它们该不会要追着蝗群一路走吧?”
  “这可难说。”
  “我滴个乖乖,要不是陆公祖爱吃,咱也不至于养那么多鸭子。现在它们倒成治蝗的大英雄了?”
  这话惹来一阵哄笑。
  “那可不,它们比咱这当主人能耐多了。”
  奋勇作战的鸭群,可不正是抗蝗救灾的英勇将士?
  蝗虫飞行的速度,落在人的眼里许还能算迅速,可在一只只与它们相比、几乎称得上是庞然大物的天敌——鸭子们的面前,简直慢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群野惯了的灰白相间的鸭子们一边雄赳赳、气昂昂地“嘎嘎”大叫,一边按照队列顺序,凶猛地冲击着飞蝗的阵型。
  几番冲刺下,很快就将飞蝗群撞得七零八散,溃不成军。
  开头几回,飞蝗们还能重新聚起,欲要卷土重来,试图突破这层阻拦。
  但三万多只鸭子的威风,却比它们要厉害得多。
  半个时辰的奋战后,鸭子们吃了个半饱,飞蝗则是伤亡惨重,再也整合不起来了。
  而当飞蝗们渐渐朝四处逃散时,平日懒洋洋的肥鸭,此时则灵活得判若两鸭:脚掌啪嗒啪嗒地拍打在地上,一下弹跳飞起,脖颈柔韧灵巧得不可思议,每回迅捷地弹射出去,都能准确无误地叼住一只飞蝗。
  接下来,就只消把扁嘴一合,还想挣扎的蝗虫,就被‘喀嚓’一下合碎了。
  再欢快地一仰脖颈,美滋滋地甩甩脑袋,它便成了一口下腹的佳肴。
  “嘎嘎嘎嘎——!”
  每当吞下一只,它们就要欢欣鼓舞地拍拍翅膀,嘎嘎大叫一阵,再继续捕捉下口美食。
  当它们大快朵颐时,全城人几乎都撇下了手头的事情,兴致勃勃地围观着那一道道矫健身影,一时半会也不觉腻。
  陆辞也不例外。
  ——正是鸭毛与蝗虫齐飞,绿野共黄白一色。
  他正微笑看着,忽然品出点什么来。
  鸭群在追撵逃散的蝗虫时,好巧不巧,居然全将它们往国境的方向赶去了。
  照这势头下去,继续驱赶,但凡能逃过围剿的那些,都将跨越国境,祸害西夏人的田地去。
  陆辞嘴角一抽。
  ……不愧是根正苗红的大宋鸭,赶个蝗虫都能看出全是积极爱国分子。
  鸭子大军对飞蝗的杀伤力,远远超乎陆辞预计。
  他事前筹备好,准备洒在庄稼上避蝗的秆草灰和石灰,这下都派不上用场了。
  因飞蝗群最后落得所剩无几,根本碰不到庄稼,使他刻意引导农人栽种的蝗虫不喜的豆苗,也没了发挥作用的机会。
  鸭子们因啄食飞蝗而美美地饱餐了几日,直到被唤回各自家中,也没有兴趣碰这些豆苗。
  最后一清点数量,跑丢的鸭子不过三百来只,剩下的都乖乖回到了主人家里,往窝里一钻,就舒舒服服地团成一团睡觉了。
  多忙活了几场,陆辞的心情反而更好了。
  用天敌抗蝗,可比用药物抗蝗和物种防蝗要好得多。
  只是似陆知州般,此时此刻还能有好心情的人,怕也只有同在汾州的百姓。
  长江以北的各州长官,已是愁眉苦脸,只觉大难临头。
  陆辞所猜的半点不错:既然来自别路的飞蝗能一路畅通无阻,飞至汾州,那至少沿途的州府监军,都已遭了秧了。
  当然,汾州挡下的这部分,就等同于给别处分担了一些压力。
  而且作为抗蝗主力的鸭子,可不似怕雨淋风吹的灰粉,也不似需提前几个月就换栽的豆苗,而是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只要能保障水源,它们就能精力充沛地继续往前推进,追击其他地方的蝗群。
  陆辞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记在了奏疏之中,请了督邮用急马传送。
  说到水源,自然先想到长江。
  现是以汴京为中心的诸路受到了蝗害的影响,但说到底,范畴还被限制在长江以北。
  若是无法及时拿出清剿蝗群的办法,放任它们越过长江,往毫无抵御之力的两浙地区袭去,让栽种、提供粮食的主要区域受到影响,那才是灭顶之灾。
  即使鸭子放到别处,数量或许不足,但总归能派上一些用处,远比坐视不理的好。
  陆辞发出的加急信件,很快就抵达了中书省的案桌上,被王旦即刻翻开。
  身为早在蝗害发生的数月之前,就发出预警的一方知州,陆辞的地位今非昔比,他所上陈的每一句话,也得到了比之前要大得多的重视。
  但在读完这封时,原本忧心忡忡的王旦,已忍不住露出一脸讶色,低声重复了一遍:“鸭子?”
  汾州是打哪儿忽然冒出来的那么多鸭子?
  别的州府辖下,当然并非无人蓄养家禽,特别是水源较多的地方,就越多人养鸭。
  但多达数万只、还连让人都为之束手无策的蝗虫都能强猛击退、成为一支不折不扣的奇兵的庞大鸭群,怕是只有汾州才有了。
  王旦虽觉得不可思议,但也丝毫没有怀疑陆辞话的念头。
  对陆辞所提出的,将汾州鸭以官衙出面的名义,悉数收购,再以车运至长江沿岸,确保飞蝗不得渡江南下的提议,也受到了他即刻首肯。
  汾州作为唯一一能在蝗灾肆虐下,还保持近乎完好无损的状态的地方,单这一点,就已证明了一切。
  而且已是十万火急的关头,他也谈不上还有什么不敢用的。
  横竖再坏的结果,也不可能比放纵飞蝗吃干净地里庄稼,要来得坏。
  作为这些天里收到的头个大好消息,王旦即使批示下去了,又不禁再读了几遍。
  官家自那日起,就一副失魂落魄、不愿理事的模样,将治蝗之事全部托付给了王旦,自己钻回寝殿去修仙去了。
  现有这么个难能可贵的好消息,王旦即使能自己全盘做主,在做出决策后,索性还是进了趟宫,告予闷闷不乐的官家知晓。
  赵恒果真是在短暂的难以置信后,龙颜大悦。
  “陆辞,又是陆辞。”赵恒欢喜地抚了抚掌,着实抑制不住内心喜悦,在殿内踱了好几圈,才兴奋地握住拳,亲昵道:“怎么总是那小饕餮?”
  王旦不疾不徐道:“得亏有他提前上报示警,亦在汾州及时采取了防蝗措施。不论如何,汾州一地的安危,是彻底保住了。”
  “何止是汾州!”赵恒还在念念叨叨,好奇道:“他哪儿来的那么多鸭兵?”
  王旦莞尔一笑:“这便说来话长了。”
  他同样也存了这一疑惑,稍微探查了一下。
  因汾州来的熏制鸭干,已随商旅被送到了汴京来,对这新冒出来的特产由头,倒也有吏人知晓。
  王旦不过片刻,就得到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答案。
  ——家家户户皆养鸭的缘由不是别的,全因大方又亲民的陆知州,额外好食鸭罢了。
  听王旦微笑着说完,即使语气云淡风轻,也掩盖不住内容的十分逗趣。
  赵恒结结实实地愣住了。
  “哈哈哈哈!”
  等回过神来后,他霎时笑得前仰后合,整个人就差打跌了。
  内侍们吃了一惊,赶紧上前来,帮扶的帮扶,帮拍打脊背的拍打脊背。
  这么多天来,陛下还是第一次笑得那么高兴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