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8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全身而还。
  这才吓退敌军,让他的部队有机会后撤,险之又险地逃出包围圈。
  后来战线就一直被德雷克向南推进,先是占领了诺森伯兰郡,而后又夺取约克郡谷地,一直把刘汝国的顺天安民义军驱赶到约克郡南方交界的山里去。
  不过到这,德雷克也不敢再向南进攻了。
  这片山地东部是谢菲尔德,德雷克曾在那跟应明交手,吃了场大败,还是多亏了东部沿海的渔船,这才让他有从叛军被打成海盗的机会。
  否则恐怕这会儿已经没命了。
  在那场战斗中德雷克的部下们学到个汉语名词,叫北洋骑兵。
  谢菲尔德战役结束后,德雷克的人什么时候看见明军里头有骑马的就会大叫北洋骑兵,而后飞快溃退。
  这边的区域除了刘汝国被逼进山地,周围的平原都是明军骑兵可能活动的区域,德雷克根本不敢出去乱跑。
  他也能看得出来,刘汝国这帮人不是正规军,这从那不同色的兵装、不知从哪捡的板甲、少量的火枪与难得一见的火炮就能看出来。
  不过德雷克也没想到刘汝国的人是起义军,只当这是大明从爱尔兰弄来的仆从军。
  起义军的长处从来都不是硬碰硬的打仗,而是从百姓中来,更容易煽动百姓。
  特别巧的是,德雷克把刘汝国驱赶过去的这片山区,面积虽大、农田不少,但里面土生土长的百姓却不多,更多的是矿工。
  因为自十六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英格兰人在这里发现黑色、白色的大理石,大量铅矿、煤、紫英石和铜。
  所以很多日子不太好过的矿工以及一些法外之徒就来到这,提着矿镐采石为生。
  刘汝国在武师以前,也是个石匠。


第307章 明白
  狭长河谷内,独轮木车被停在某个不能再继续行进的位置。
  一小队百姓看着远处半山腰用木头搭起简易哨所那面飘扬顺天安民旗,从车上卸下货物带在身上,加快了脚步。
  这是义军防备力量最为稀疏的后方,沿着这条河向南走,就能走出山谷进入明军控制下的德比郡。
  这些百姓有二十多人,有壮年男子、妇女以及几个孩子,看上去像是几个英格兰土生土长的家庭,身上却运载着驴骡都难以媲美的辎重,一步一步朝着北方前进。
  叫瓦德的男人在肩上扛着帆布面粉袋,另一边的手上还要提上一只;女人背着盛放帐布之类物资的背篓,还牵着小孩。
  小孩手上倒是没拿什么,但脖子上挂着三条垂到膝盖装满弹药的武装带。
  几个家庭,几乎人人都是这样,背负的东西只比这些多、没有比这些少的,有些人还牵着马。
  他们看上去身材矮小瘦弱,饿得面色苍白看上去快要死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是沉默的行进。
  累了,他们就在河畔的卵石滩坐着休息一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半山腰那面顺天安民旗,再起身脚步依然坚定。
  他们是来自德比郡北方贫瘠乡村的农民,听说顺天安民军的刘汝国被德雷克困于山地,自筹粮草向北输送,孩子肩膀上挂的武装带,是德比郡驻军看见他们拜托送来的。
  尽管言语不通,却没人怀疑他们的心意。
  这些百姓是德比郡或者说如今的德比县第一批登记在籍的百姓。
  可以说,第一批在籍百姓还活着的,几乎人人是大明死忠。
  因为他们没得选。
  当苏格兰军团南下,各地村镇被苏格兰人抢掠一空,贵族起兵、强拉壮丁,让地方人口锐减。
  而后苏格兰军团被明军击溃,追击的明军杀了回来,应明委任在战斗中负伤的北洋旗军总旗代行知县事。
  粗略的人口登记、粗略的清丈田亩、粗略的分田置地,和平没有持续太久。
  而后德雷克叛乱一度将战火烧至此地,德比县之行政、经济、农业遭受巨大破坏,更大的危害是对这些已经归于明军统治下的百姓。
  因为明军说,那些土地是分给他们的,除了每年收两次粮税,只要那些土地不荒废,就永远是他们的。
  幸运的是德比县北方土地贫瘠、多为山地,许多害怕战争的百姓都选择逃到山上避难。
  因为他们认为贵族一定会让他们把土地交出来,甚至可能会因此责怪他们,何况留下来很有可能会被卷入战争之中。
  战争的立场不提,除了职业军人,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面对战争挺身而出的勇气。
  有些老人家或没有把这当成事、对贵族抱有期待的百姓留在村庄。
  尽管女王投降了,但谁心里没有一股气呢?这是他们的国家,他们国家的军队回来了!
  很快战争就结束了,贵族与修士一部分跟随德雷克败军去往他处,没走的也只能隐姓埋名,彻底的军事斗争也彻底摧毁了最为传统的封建统治。
  躲在山上的百姓回到家乡,那些留下来的人,活口寥寥无几。
  瓦德只是一步一步走着,直至深入山区,他和妻儿都快要饿死了,才终于见到顺天安民义军的小头目,并把他送到刘汝国面前。
  刘汝国从没想过会有当地百姓来给他送粮。
  义军的粮草并不多,但也还没到短缺的地步,他们在山脉东方的谢菲尔德有一条粮道,大明官军会从那组织民夫向山内运粮,他们也在山地开垦种植,甚至还有余粮养猪养鸡。
  他们只是因先前连续不断的战斗而感到疲惫,士兵需要一段时间休整而已。
  瓦德也没送来多少东西,六百来发弹药、八百多斤粮食,还有些帐布之类的零碎物资,刘汝国的义军都不缺。
  但刘汝国很感激,有人支持的感觉很好。
  其实他更想知道,瓦德为什么会带人来给自己送粮食……通常百姓对他们避之不及,就像在艾兰王国那些英格兰人统治的土地上,他在村庄立旗招兵都找不到,要花大价钱才会有人跟他走。
  更别说不花钱,人家把粮食送过来了。
  瓦德说:“我们以为他们会问,以为他们会骂我们,然后把土地收回,他们没有。”
  刘汝国知道,瓦德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跟德雷克打回来的贵族们。
  “他们根本没有问,也没有说,只是有一天,领主的骑兵突然出现在田里,用剑和长矛,驱赶看见的每一个人。”
  “领主下了命令,让骑兵把那些肮脏下贱占有土地的农民杀死。”
  “肮脏下贱的农民,呵!”
  瓦德说起这些时脸上没太多悲伤,只是撇了撇嘴:“有些活下来,被领主招进军队,然后死在和明军的战斗里;还有些人跟着领主往北跑了。”
  瓦德摇着头,眼神空洞,仿佛在回忆着收到战争结束的消息,从山上逃回家乡时看见的情景。
  “田地和道路被血染成很深的颜色,尸体被长矛戳死挂在村庄门口,井里和地下,有很多人杀。”
  这些事让刘汝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心里认为那些死去的人是自找的——收下大明赐予的土地,就该和大明站在一起;愿意为领主效忠,就该与大明划清界限。
  没人能种着大明给予的土地,却跟在领主身边。
  他甚至想问一问,难道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进入别的店铺,往怀里揣一堆东西却不付钱,还想和店主有很好的关系吗?
  但他不能说,他不能因为这些英格兰百姓贪了明军的好处,还想再和贵族站在一起而嘲笑他们。
  这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体会,尽管很多人会成为代价,但最终人们会明白。
  刘汝国只能说:“百姓得到土地,不是大明有求于百姓,而是大明赶走了贵族。”
  “大人,请杀死那些贵族吧,一定要杀死他们。”
  “我已经没有更多东西了,但只要能杀死贵族,就算是死,我也不愿让贵族再回来了。”
  刘汝国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缓缓点着头,过了很久才长长地把气息喘出来,道:“贵族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第308章 义军
  任何时代,开辟新时代的人只要踏上第一步,就无法回头了。
  他可能半途而废,因与整个旧时代为敌而放弃,但永远无法回头,因为责任与大势,会推着他往前走。
  刘汝国是个幸运的人,在这片离家乡非常遥远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该做的事。
  只是前路艰险。
  山外各处都在流传刘汝国物资短缺的消息,几处山口都时不时有百姓人拉马驮地给他送来粮食、盐、麻布甚至还有呢绒。
  刘汝国缺物资吗?
  他是真缺,但他缺的不是这些。
  谢菲尔德驻扎的明军每月都组织百姓进山运粮,粮食他有,很多;布料与呢绒不算太多,却也够用。
  在山区东山口靠近谢菲尔德一线,刘汝国带人忙着在北边修水库、沿南下河岸东西两侧修水渠,甚至还在河流交汇之处设立了名为安民镇的城镇。
  又到了北洋骑兵护送百姓押运粮草抵达安民镇的时候,像这样的队伍月月都有。
  运粮队由谢菲尔德出发,通常由两名北洋旗军带队,率牧野兵二十,沿途看护民夫民勇百余、押马车二十余辆,把粮送过来,休息一日交换情报,次日便返回谢菲尔德。
  “开凿矿山的农具,战马、铠甲、官造兵器还有火器,我需要这些。”
  刘汝国对着押运粮车愁容满面,向押粮的北洋旗军道:“还请代我报于齐千户,我可以买。”
  驻扎在东边的明军将官姓齐,最早是应明麾下的骑兵,在艾兰王国作战时期就立了功,如今引兵千余屯驻谢菲尔德,是防卫北方敌军的二道防线。
  刘汝国是真难,自艾兰率徒众数人起兵始,至今他麾下统帅部队最多时接近八千,但就像云卷云舒,兴许开战前有八千人,见一仗打完就剩三千了。
  等下一仗开始又有七千人,打完一仗就剩两千了。
  来的人总有新面孔,打过仗剩下的却多是老面孔。
  正儿八经死在战斗力的没多少,不论是他打德雷克还是德雷克打他,双方都死不了多少人。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能打的旧封建部队都在战斗中被消灭,重新组织起来的部队没有那么旺盛的战斗欲望,通常扛不住三冲就大溃而散。
  当然反过来,刘汝国手下很多部队也是如此,基本上打仗不论他账面上有多少部队,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就是刘汝国手下五个百人队。
  其他人别说打仗了,只要战场上敌人的炮一响,就树倒猢狲散,跑个无影无踪。
  他吃亏就亏在手上没像样的炮。
  而且也捡不着敌人的炮。
  尽管刘汝国打了许多胜仗,但始终靠的是手下五队人马,别的都是归附而来的追随百姓,兵甲有限、战斗力亦非常薄弱。
  他们不但在进攻中不能给敌人带来有效打击,就连追击,都不能扩大战果。
  与德雷克的交战经常是五队撕开缺口,大部队跟着往前上,敌军见势大溃,可追一段之后再次搏斗,就会让敌人扭转战局重新回到战线僵持,而后五队再撕开缺口,敌军再从被突出部整体大溃。
  这样一来,几乎没有能直接歼灭敌军的,自然也没法打扫战场,无法真正减少德雷克的战斗力。
  归附追随的百姓,刘汝国过去没办法,也不能不收留他们,只能蚁附着参加一场又一场战斗,如今建立了安民镇,他便尽量沙汰老弱,扩编五营,结果军械又不够使了。
  刘汝国的话,令押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