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杂谈-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洋舰队的指挥官们已经无法为自己辩解,但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作为军人,还可能会相当欣赏它的想象力。
丁汝昌本是淮军宿将,作战中素以剽悍凶狠著称,且作战严谨,深通兵法,李鸿章素有知人之名,不会挑选一个窝囊废来统带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从开战到大东沟海战的时间足够丁考虑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事实上他也不可能没有一个这样的计划。因此,面对长期假想敌的日本舰队,他绝非仓促应战。
让我们看看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摆下的雁行阵,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和纳西莫夫打锡诺普海战的阵型多么相似,而这个阵型在战术上的价值就是迅速的分割对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从锡诺普海战看,甚至可以说这是破T字型炮战队形的克星。
丁汝昌的战术思想并非简单的灵光乍现,就象下棋一样他考虑到了几步后手。仔细分析,北洋水师的队形排列,包括谁先谁后,航速的分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规划。
简单地说,北洋水师的想法就是分割包抄。
以“镇远”、“定远”突前领队,形成“八”字型阵列,突向日军的“一”字横队,在最短时间内切割日舰编队,随后转向,实施左右包抄。
“镇远”、“定远”为什么要突前?要完成这个计划,先导舰的任务是最重的,它是刀刃,要承担分割的任务,会受到两面敌军的夹攻,且航向意图极为明显,同时它要完成随后的包抄夹击,战术动作比其他各舰都要复杂,所以北洋海军使用“定远”、“镇远”两条巨舰来担任这个最艰巨的任务,原因是:第一、它们最坚固,能够承受打击;第二、丁汝昌和刘步蟾就在这二舰上,在军舰之间通讯可能被破坏的情况下,它们是最容易完成指挥意志的舰只。而他们后面的两翼“超勇”、“扬威”等距离敌舰远,且仅仅迎击一侧敌舰,中弹概率低,用弱舰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样使各舰受到的威胁得到平衡,既保护了弱舰,又能够发挥铁甲舰的优势。
北洋水师航速慢,但日舰是一字长蛇阵,清军这个阵型的优点,就是让日舰队面对拦腰斩来的北洋水师几乎无法机动改变队形,除非它也向右转,形成只有舰首对敌的态势(舰首对敌正是清军阵型挨批评的一个重点)。日舰是单纵队,纵深不足,北洋水师的切割将在一瞬间完成,正是打在日军的薄弱环节上!使用这种办法可以有效的使日舰为了相互救援而必须和北洋水师绞成一团而不能发挥机动优势。按照海战的实况看;北洋水师在开战时指挥的相当出色;切割点正选择在日军本队和第一游击队之间! 
预料北洋水师的作战指导思想应该是切割日舰队形后,“定远”、“镇远”分别左右转,兜转至日舰左舷,使日舰本队先导舰同时承受前方、左方、右方的夹击,而第一游击队必定掉头援救本队,此时,它的先导舰也会同样遭到三面环攻。这样的打法对日舰队先导舰的打击后果会是怎样的呢?纳尔逊在亚历山大全歼拿破仑东方舰队的毁灭性战例就是证明。
从全局来看,北洋水师是以“定远”、“镇远”为饵,换取将日舰切割并包围的阵型优势,然后以日军航速缓慢的本队为抵押,逼迫日军高速的第一游击队自投罗网(即使不投,它的殿后舰在三面环攻之下也难逃一死)。然后以“超勇”、“扬威”为砧,以“定远”、“镇远”为锤将日军砸成碎片。
按照这样的作战计划,北洋水师的舰队最终会形成一个躺倒的H型,夹住日舰的两队,使其无法机动,如果日舰突围,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至少先歼其一队。如果日舰拼死合龙集中战力,则位于****的中国军舰(看看舰艇的排序,正好是灵活的“致远”和“靖远”)可以让开一条大路让日舰完全位于内线,而形成一条长长的海上火胡同,这显然是一个全歼日舰的富有野心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从军事角度看完全有实现的依据。
首先,日舰没有能够消灭“定远”、“镇远”的武器,对着它们狂轰对中国军队来说正中下怀,用这二者的装甲为其他舰只换取损失,但是根本没法阻止它们的突破(丁汝昌敢于把自己的座舰放到最前面,的确很有勇气,很象他和捻军战斗时亮出旗鼓诱敌攻击的作战风格,但是有轻敌之嫌,也为失利埋下了伏笔)。在实战中,没有一门日军火炮能够穿透“定、镇”的厚甲。
其次,伊东祐亨为了避免被包围,唯一的应手只能是向右转向,它们的打法也无非沿着中国舰队两侧展开,形成“八”字形的两条战线居于外线(很象后来的实战),但这就给北洋水师带来两个好处:第一、日舰在八字顶端有一个固定的转向位置,等于给北洋水师提供了固定打靶的机会,北洋水师在八字顶端的,恰恰是日舰无法击毁的“定远”、“镇远”!这样,能够和中国军舰形成战列对峙的日舰势必已经伤痕累累,越接近八字形的底部,损伤必然越严重;第二、日舰是分成两队,力分则薄,中国舰队则左右逢源——注意,中国舰队两列纵队中间是空的,不会遭到两面夹击,而且呈八字形,日舰两队必然越打越远,位于八字顶端的“定远”、“镇远”在一旦形成八字炮战局面之后就可以变成机动队,可以想象此时北洋舰队以左右翼弱舰拖住日舰队形(所以丁汝昌才不会怕后队速度慢呢,本来就没有准备让后队赶上前队),“定远”、“镇远”象两头饿虎一样从后面扑上来,依次干掉队尾的敌舰(“定远”、“镇远”会不会分开左右翼?我想不会,丁汝昌的阵型之精髓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他必然会把“镇远”、“定远”全部用于日舰旗舰所在的本队方面),没有一艘日舰可以单独长时间抵抗“定远”、“镇远”加上当面其他舰只的合力攻击,而日舰对中国舰只却攥不成拳头,因为中国舰队的队形是两列长墙,如果绕到八字底端去包抄,不说包抄进去也是挨到两面夹击,大概等打进去它队尾的舰只早就让“定远”、“镇远”打成奥运会火炬了。
这是何等考虑周到,狡猾又老辣的打法!非沙场老将不能为也!难怪在作战会议中那些饱读海军经典的将领毫无疑义。
为什么丁汝昌采用这样一个阵型呢?我还有一个猜测的想法,那就是丁汝昌的思路在怕日舰逃掉不能全歼!
所以他要从一开战就死死缠住对方,不和对方打远距离的炮战或少打,拖日舰到悬崖边上决斗,使对方不能抽身而退,否则日舰发挥航速优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岂不糟糕。大概丁汝昌还准备把日本军舰揍成火炬以后让港内的镇字号和鱼雷艇来结束最后的战斗吧?他们打机动战当然不行,打死靶正好发挥其威力大的特点,也符合清军打仗战功人人有分的习惯。
后世对清军阵型的百般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
第一、日军抢占了T字炮战阵位,这一点,其实北洋水师已经有所准备,那就是双方打成的阵位后来更象一个“六”字。众所周知,T型阵位打的就是对方的先导舰,而丁汝昌的阵型先导舰有两艘,可以大大分散对方的攻击,同时两翼左右分开,比纯粹的T字炮战多少能发挥后方舰只的火力,事实上,作为先导舰的“定远”、“镇远”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相反起到了吸引敌军火力的作用,只是让日军一下子打掉了指挥部,是北洋水师最大的败笔。
第二、开战之初,舰艏对敌,各舰只能开主炮,后部火炮无法发挥优势,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这是为了取得阵型优势的必然牺牲,就象对马海战东乡平八郎的阵前回头一样,挨了不少炮弹,换来一个T字炮战的有利阵位,只是丁汝昌失败了,东乡成功了,所以他们获得的评价才如此不同。这两个问题和后面的战斗比较,不能算大的问题——看到一位朋友的评论,有一句话令人茅塞顿开,那就是北洋水师的舰艇前后主炮不平衡,前炮大大优于尾炮,因此正面对敌牺牲的火力并不太大。
那么,事实上北洋舰队的确分割日军舰队成功,这么好的队形,周密的计划,这么高昂的士气,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呢?我认为这主要有六个原因:
第一、计划太复杂
这种“考虑周密”的复杂的作战计划在实战中往往难以实现,简单的计划更好些,因为实战中各舰不可能象平时一样没有干扰的实施计划,就仿佛射门的足球运动员,在拉拉扯扯之下复杂花哨的动作往往难以成功。日本海军最后一场大战:莱特湾大海战,就是败在了一个纵横几千公里的“周密”的复杂作战计划上。
第二、对日军火力估计不足
对日军战斗力和战争的惨烈程度估计不足,可以说只有开战之后北洋水师的官兵才完全明白日军的战斗力,日军密集而准确的炮火、精确的指挥使北洋水师大吃一惊,也严重影响了士气。如果事先知道日舰的命中率那么高,“致远”决不会冲出去独挡日舰全队的炮弹,那本来是只有“定远”、“镇远”才能做的事情。丁汝昌的负伤。从“头面烧烂”等状况看,根本不可能是飞桥断裂,很明显是挨了日军的炮弹,只是清军无法相信日军的炮弹会那么准确!这造成的影响在后面还要叙述,但是可以看出清军对挨上这样凶猛的打击没有思想准备,这就影响了北洋水师实施后面计划的决心,象吴敬荣,肯定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于是就此精神崩溃。北洋水师大概抱着狩猎的态度来的,没想到却是一场浴血死战!北洋水师领导人的思想这时肯定从彻底歼灭敌人向保护自己不被歼灭快速转变,而这在原来的作战计划中考虑不多,仓促改变作战方针,北洋舰队战斗力和计划的优势当然大打折扣,在这种肉搏战中,日军快炮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清军对自己军械的落后和士兵素质的不足考虑不周。
第三、兵力不够充足
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左五右五,没有预备队,哪条船也不能沉才能完成,没有考虑到日军可以在最初的战斗中就给与北洋舰队重大的打击,切割敌编队虽然成功,随着“济远”、“广甲”的逃走,即便指挥健全,这个计划也已经很难实行。
第四、失去指挥
最重要的一点,这个计划需要各舰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并加以流畅的指挥才能实现,何时包抄,怎样应对敌舰的反扑,都要从舰队的角度而不是某一条军舰的角度考虑,而清军恰恰是一开战就失去了指挥,又没有指定预备指挥官(“镇远”不是很好的预备旗舰吗?为什么没有指定?大概还是轻敌了吧),造成了后面的大混乱。我看到有关于“致远”升旗问题的讨论,想起马尾海战中参将高腾胜也曾经在“飞云”号上升起龙旗,根据台湾钟汉波将军的解释,那只是表示舰上有高级将领,相当于后来的将旗,在海战中亮出来,表示决一死战的意思,并非接管指挥权。日军的评价是“勇者过勇,怯者过怯”,“致远”的出队和“济远”的逃跑把舰队的八字形阵拆得七零八落,随着丁汝昌的负伤,清军根本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而这个计划没有指挥是根本无法进行下去的!清军的各舰没有自己的头脑,其思维是由失去控制的旗舰代行的,不乱怎么得了? 想想林彪在打虎山战役中下达了攻击命令后就让各纵队各行其是,那才是最高级的作战计划呢!
第五、指挥官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