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杂谈-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它具备双向稳定器,采用液压…弹簧式同心反后坐装置。全炮重607公斤,只占全车重的3。8%,不到M68 坦克炮的一半,身管长2870毫米,并有导弹发射导引轨及发射破甲弹的专用摆动式炮闩。火炮身****有抽烟装置,炮口安装保护套。
M81两用炮的一大亮点就是可以发射炮射导弹。乍一看上去,152毫米火炮似乎是更接近苏联体系的口径,其实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发射MGM…51炮射导弹,另外曾经进行研制的陶式炮射反坦克导弹的直径也为152毫米。MGM…51是由费尔科公司从1956年开始研制的,研制时称为XM13,1963年7月改称XMGM…51,绰号“橡树棍”。这是一种中程反坦克导弹系统。MGM…51A直径152毫米,重27公斤,全弹长114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达200米/秒,射程为200米…2000米,最大垂直破甲厚度500毫米,可以击穿当时任何一种坦克的前装甲。导弹采用目视瞄准、红外自动跟踪、自动指令制导方式,是典型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系统。后来在MGM51…A的基础上改进的MGM…51B,射程增加到3000米。后期的M551坦克换装了M81E1主炮,导弹也升级为MGM…51C,不过其射程并未增加。导弹的使用使“谢里登”坦克能在3000的最远距离上击毁当时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具备了强大的火力。类似M81式152毫米火炮/导弹发射管的主要武器系统后来也作为M60A2坦克和1970年被取消的MBT…70坦克上的主要武器。
152毫米火炮配用的M409E5式多用途破甲弹全重仅22。2公斤,弹丸重19。0公斤,初速687米/秒,膛压272。44兆帕,有效射程约1500米,最大垂直破甲厚度达500毫米,并能起破片杀伤作用。火炮曾计划采用XM409破甲弹,XM410…WP黄磷发烟弹和XM411…TP训练弹以及高爆榴弹。但后来烟雾弹没有作为其制式弹种,其主弹种为定型后的M409破甲弹,后来又采用了M409A1型破甲弹。M409采用分为两块的M157可燃药筒,而M409A1则使用硬度提高的M205可燃药桶。用于打击步兵的榴弹最终也没有投入使用,而美军参加越战时还研制了M625和M625A1霰弹,弹内装1万根7公斤的钢针,一旦爆炸便对人员有很大的杀伤力。这几种炮弹的可燃药筒均全可燃药筒,不成熟的技术也为后来M551因可燃药筒问题退役而埋下了祸根。
尽管用火炮发射导弹在当时是比较新鲜的事,但是这种方式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妥,反倒是发射普通炮弹式出了点问题。当其发射带可燃药筒的普通炮弹时,大量燃烧后的气体和残渣留在炮管内,导致无法装填下一发炮弹,甚至会引爆已装入的炮弹,这个问题在研制期间就已经暴露,但是直到生产时也没有完全解决。
为了根治这一顽症,1967年底,阿里逊公司开始研制一种残渣去除系统,1968年3月便研制出了“炮尾闭锁去除残渣装置”(CBBS)样品,试验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作用,从第700辆生产型开始CBBS系统装车,并加装在以前生产的车辆上。CBBS系统的原理也很简单,它通过4个压气机驱动两个气筒,向炮管内吹气,将炮管内的燃气吹致炮口。实际上即是一种抽烟装置。
“谢里登”坦克共备弹30发,其中普通炮弹20发,导弹10发。驾驶员左侧设有两个弹药箱,可存放13发普通炮弹,右边的弹药箱可存放7枚导弹。另外在主炮的两侧也设有弹药箱,左侧可存放5发普通炮弹,右侧可存放3发导弹或者炮弹,炮塔吊篮后部的还可存放2发炮弹或者导弹,装填时,装填手将首先使用此处的炮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弹药存放方式不利于防护,在此后的实战中这个缺点也暴露无遗。
◇ 机动性分析
该坦克采用通用汽车公司的6V…53T型二冲程6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221kW(300马力),车辆单位功率达到15。2马力/吨,速度达到69。2公里,略小于M41的72公里/小时,但是M551的最大行程达到了563公里,几乎是M41的3倍,这要归功于柴油发动机的采用。传动装置为阿里逊公司的TG…250…1A型带液力变矩器和闭锁离合器的液力机械传动,变速箱体由铝…镁合金材料制成,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转向时,第二、三、四档具有相应固定的转向半径,第一档和倒档可实现原位转向。
行动部分有5对负重轮,主动轮后置,有11个齿。诱导轮前置,无托带轮。负重轮直径较大,且为中空结构,以增加浮力。第一、五负重轮处安装了液压减振器。悬挂装置为扭杆式。采用T…138型销耳挂胶的铸钢履带板,每条履带由102块履带板组成,履带的宽度大,车辆的单位压力仅48。1千帕,车底距地高482毫米,且履带前端超出车首,这使坦克具有较好的越野能力。
由于在设计之初就强调了其水上浮渡能力,所以设计人员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大型中空的负重轮、额外的泡沫塑料都是为了增大浮力,但是这些措施仍然不能使它安全的浮在水中,为此M551设置了专门的浮渡围帐和可折叠的档水板(类似一些装甲车的防浪板),浮渡围帐为尼龙制成,由橡胶外套包装。在浮渡前需将档水板和围帐展开,整个工作只需要2分钟,浮渡后将围帐收回到车两侧和前边的容器内,这个过程需要大约4分钟。浮渡时水面距离围帐上沿约60公分,坦克在水中靠履带滑动前进,最大车速为4公里/小时。车体前部和动力舱内设置了水泵,可以及时排出漏入坦克内部的水。总体来看,尽管强调了水上浮渡能力,但是该车的浮渡能力较弱,不少轻型坦克不需准备即可浮渡,而且水上靠螺旋桨推进,速度要快的多。“谢里登”之所以在这方面差强人意,似乎和其原始设计不具备浮渡能力有关,后来的措施只是权宜之计,不过这总算使其具备了浮渡能力。
“谢里登”坦克具备出色的战略机动性,该车可以通过C…130空投、空降。当然,现在即便是M1A2这种庞然大物也能够通过C…17进行低空空投,但是对当时的美国陆军来说是坦克具备空运甚至空投能力不是件容易事。而“谢里登”恰恰实现了这种宿愿。“谢里登”轻型坦克重15吨,因此它可以由C…130、C…141空运,而空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当初曾设计过两种空投方式。
第一种为低空空投方式(LVAD),这种方式是将“谢里登”坦克用高强度的尼龙和铝合金绳固定在一个蜂窝结构的铝合金底盘上,底盘上连有两种降落伞,一种是直径8。53米的降落伞(两个),用于将坦克连同底盘从运输机内拖出,另一种就是8个直径30。5米的G…11A降落伞,它们是主伞,用于减速。另外还可以安装反冲火箭,着陆前一霎那火箭点火,减少冲击力,最后剩余的能量由蜂窝结构的铝制底盘来吸收。这种空投方式的优点是对空投场地的要求不太高。
第二种方式为低空降落伞拖放方式。这种方式也需要将坦克固定在铝制底盘上,底盘上连有一个直径4。57米和3个直径8。53米的降落伞。飞临空投地点上空后,飞机进行超低空飞行,然后打开货舱门,先将直径4。57米的小降落伞抛出,利用它拖出三个大伞,大伞再将坦克拖出。此时飞机距离地面仅3米左右,降落伞的作用只是将其拖出机舱,并适当减小其前冲速度,落地的冲击几乎全靠蜂窝结构的铝板承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投放效率高,投放准确,但对投放的场地要求比较高,必须允许运输机超低空飞行,并且地面较为平坦。一般是在机场上空空投。美国现在装备的C…17大型运输机已经能用类似方式投放M1坦克,但是在当时,能用这种方式投放的恐怕只有“谢里登”了。
这两种方式都必须拆掉炮塔上的12。7毫米机枪和车长指挥塔,炮塔内的装备、弹药需要分离投放,导弹空投时也是固定于蜂窝结构的铝合金底盘上,底盘上可装载42枚导弹。这种底盘采用2个G…11型降落伞和一个直径4。56米的拖曳降落伞。人员也得另外空投,毕竟“谢里登”不是一种空降战车。后来由于生产型车辆车重增大,由C…130空投困难很大,实际上,在作战中,M551空投的机会很少。
◇ 不断改进
由于在后来的使用中,特别是越战中暴露出一些问题,M551坦克在部队就进行了不少改装,而真正在生产中的改进只有三次。第一次在1966年至1967年,主要是在车长指挥塔上加装附加装甲并减轻驾驶员门的重量,将整车重量降低了1。125吨,并废弃了部分浮渡装置。1967年至该车停产期间,在上次改进的基础上为坦克增加了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横风传感器,大大提高了普通炮弹的首发命中率,此外强化了三防能力,经此改进的型号被称为M551A1。
1970年停产后,针对该车的弱点,设计人员又实施了更大的改进计划:计划中将12。7毫米机枪换装为20…25毫米机炮,换装了MBT…70使用的152毫米XM150E5两用炮。但这个计划似乎并没有实施。美国陆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77年,美国陆军开始实施PIP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动力传动装置进行改进,提高M551的可靠性。改进包括将铝合金气缸换为钢制气缸;为减少发动机启动时发出的黑烟而采取了措施,车体前方的牵引绳由铝合金改为钢绳。1979年后换装了M240并列机枪。此后,由于“谢里登”坦克大量退役,没有再进行大的改进计划,直到1989年,当时只有美第82空降师装备有作战用的M551A1坦克,而当时这种坦克显然已经落伍,尤其是火控系统。这次改进为M551换装了M60A3TTS坦克使用的炮长用的热成像仪,以及其他火控计算机。同时强化炮塔上面的装备,驾驶员的夜视装置换为M2/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使用的夜视仪。为了迎接海湾战争,美军在沙特阿拉伯设立了陆军仓库,在1990年12月以前对82空降师的M551A1坦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M551A1(TTS)坦克。
第211章马加奇系列坦克
以色列自1948年独立之日起就与阿拉伯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装甲部队作为以军地面部队的中坚力量,在各个冲突地区都显示着自己极其重要的作用,在80年代之前,替以色列国防军打头阵的并不是以色列“亲生”的“梅卡瓦”,而正是上文所述来自美国的M48和M60“巴顿”系列坦克。以色列人以其所特有的耐心和创造力,自己动手改进了手头几乎全部的M48和M60,使这些坦克脱胎换骨,完成了从“西部牛仔”到“大卫战士”的转变,以色列人给“巴顿”系列(M48和M60 )坦克起了一个更加本土化的名字——“马加奇”(Magach)。
47坦克原是美国陆军在二战后研制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但它本身只是一个过渡型号。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试验和评估工作后,以M47为基础衍生出了另外两种型号坦克,这就是M48和M60,而这两者的名气要远远超过其最初的蓝本M47。从20世纪50年代M48服役之后到80年代M1主战坦克出现之前的整整30年间,M48和M60一直被美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奉若珍宝。这两种坦克除了大量部署在欧洲以对抗华约集团的钢铁洪流之外,还参加了长达10年之久的越南战争,甚至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还能见到M60那高大的身影。同样,这两种坦克也作为这一时期美国的军援坦克,随着美国势力的触角一同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以色列自1948年独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阿拉伯国家的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