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杂谈-第7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戏剧学校学生 
西方的分析家很难理解苏联为什么要放弃久经考验的标准口径,而从苏联分析家这方面来说,他们又奇怪西方设计家为什么如此顽固地坚持老的规格。英国有一种威力很大的120毫米反坦克炮,还有一种出色的120毫米无后坐力炮。显然,两种炮使用不同的炮弹,那为什么不把两者区分开,一种采用120毫米,另一种121毫米呢?或者即使口径不变,而只是改变名称,将其中一种称之为“121毫米”――像斯大林那样。 
西德和法国也有这种情况。两国都拥有出色的120毫米迫击炮,两国又都在研制新型120毫米坦克炮。当然在和平时期这样做毫无问题,因为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士兵也都是职业军人,对命令反应敏锐无误。但假如明天必须动员中年的后备役人员或戏剧学校的学生去保卫国家时,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每当你需要120毫米炮弹时,你必须解释:“我要用在无后坐力炮上的那一种或者迫击炮上用的那一种,我要的是坦克炮上的炮弹。”但是一个戏剧学校学生是否能够搞清无后坐力炮和坦克炮的区别呢?如果搞不清,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第七个问题――秘密,秘密,秘密 
茫然的士兵 
1967年初,近卫坦克第41师分配到T…64型坦克,当然,该师的士兵一点也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参加这个师,光荣地服役2年,然后回家;别的士兵又来了,学习了关于坦克的一些知识,但是也没有听到有关T…64的事,也没有见过一辆这种坦克就回家了。1972年,该师改装新型的T…72坦克,T…64坦克被送往东德,当然,士兵们还是一点不知道这些事,不管该师接收了新坦克或是送走了旧坦克,什么都不知道。士兵们在该师服役,在那里接受作战训练,但是对该师的坦克型号一无所知。 
对西方人来说,上述情况似乎无法理解。可是,当我来到西方并第一次看到西方军队时,我惊讶地发现,西方士兵知道他们的坦克的名称和型号,他们驾驶这些坦克,并在坦克里向外射击――这件事在我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苏军中,很多事情都是保密的,二战开始时,不仅德国的将领们对T…34坦克一无所知,就连苏联的将领们也是和德国人一样不了解。T…34坦克是大规模生产的,但却是保密的,甚至坦克部队也不知道有这种坦克,新坦克从工厂验收完毕,只运到离边境很远的内地某些师去,它们由一个工厂小组(共有30个司机,却为全苏联服务)以车队形式运输转场,并由内务部官员押送,这些官员也不准和司机讲话。车队只在夜间行驶,坦克则总是用防雨布全部遮蔽起来,在它们所经过的路线上一律禁止其它车辆通行,沿途还有重兵护卫,坦克到达目的地,工厂小组立即将它们卸下,然后再开到四周围有高墙的停车场上并就地存入仓库。 
部队的坦克乘员组很快开始接受有关新坦克的各种特点的训练,但是不告诉他们新坦克的型号,也不让他们看到坦克。只是把新的瞄准具介绍给炮手,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新瞄准具从旧坦克中射击。坦克驾驶员则被告知在不久的将来就有新坦克了,驾驶这种坦克将大不相同,然后让他们在旧坦克里进行紧张的模拟训练。对车长则要告诉他们一些有关的知识,并向他们示范如何维修新发动机,但还是不告诉新发动机马力有多大,总而言之,这个师只用旧坦克进行简单的转换训练。 
出乎意外的,可怕的战争来到了,有着良好的尽管不是秘密的装备的第一梯队各师在初战中被打得七零八落……就在这时,后方的各个师接到命令进入坦克停车场,把新型坦克从仓库里开出来,并让士兵熟悉它们――这要花费2周时间,再经过2周他们开往前线,并驾驶这种完全不为人知的坦克去打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很快,他们对这种新型坦克操纵自如,因为一个汽车司机能够熟练地驾驶一辆“大众”牌汽车,那他也可以在不长时间内熟练地驾驶一辆“梅塞德斯&;#183;奔驰”牌汽车――这就是苏军在过去以及今后一直的做法,他们用“大众”牌汽车练习开车,而把“梅塞德斯&;#183;奔驰”牌汽车秘密地藏起来,直到真正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让德国人惊讶的并不只是T…34坦克,德国人直到在战场上遭遇KV…1,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难缠的重型坦克。 
不久后,德军第一次遭遇“斯大林的管风琴”,同样大吃一惊。平时,装备这些武器的部队化装成舟桥营,穿上工兵部队的制服,结果部队中大部分士兵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是炮兵。他们的转换训练只在战争爆发后才开始进行,甚至这时炮兵连连长也不知道其火箭炮的正确型号其余的军官,军士和士兵甚至不知道他们在战斗中使用的这种武器叫什么。 
火箭炮上标有字母“K”(表示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当然,包括连长在内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结果各地前线的士兵们几科异口同声地把这种出色的武器称为“卡特琳娜”,“卡佳”或“喀秋莎”――它也以最后这个名字载入史册。BM…13火箭炮的正确名称在1942年中期以后只准用在秘密文件上,直到战争结束才在分开文件中出现。 
神秘突击炮 
遵守最严格的保密规定是正确的,这一政策被普遍接受,并大力推行。其结果是,在核潜艇上服役的军官如果负责维护,可能只知道潜艇核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但绝对不知道潜艇能下潜多深,因为这与他们无关,别的人可能知道下潜的最大深度,但不会知道艇上所载导弹的射程。 
苏军对采用坦克底盘上的重型突击炮也采取了保密政策。突击炮实际上就是安装固定炮塔的坦克,它的火炮射界很小,但却可以配备比同底盘坦克威力更大的主炮,携带更多的弹药,加厚装甲而不会比坦克更重,最重要的是,其制造成本比同类坦克低很多。在与普通坦克密切协同作战时,突击炮可以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并弥补自身固有的缺点。 
在二战中,苏,德双方将领们均充分认识到这种武器的价值,但战后只有苏联继续生产突击炮,从未间断(注,德国也生产过JPz4…5)。每一个摩步团(驻扎苏联国内的团,而不包括驻外的部队)都拥有一个重型突击炮连,50年代主要装备以T…54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安装威力强大的122毫米D…74榴绊炮的突击炮,以后130毫米M…46加农炮装在T…62坦克底盘上。为了不使别国了解苏军在这方面的技术和具体进展,苏联对所有的突击炮均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它们被封存起来,几十年不见阳光,其乘员只在配备突击炮瞄准具的T…54和T…62坦克上训练。他们知道将来要运用的战术,也知道如何维修发动机,但除此之外,他们仅仅知道在未来战争中并不使用坦克,而是装备一种威力更大且装甲防护更好的武器。70年代中期,所有突击炮部队被另一种火力更加强大的型号所代替,但退役装备并没有熔化销毁,而是送到中苏边境,装进混凝土掩体内,以望有朝一日充当坚固火力点使用。 
其他秘密武器 
苏军对JT…1,JT…2反坦克导弹(注,是型号为。3M7的反坦克导弹,苏军绰号“飞龙”,无北约编号,1968年服役,性能不祥)及“轻剑”…2,“轻剑”…3反坦克炮也同样保密。 
JT…1装在T…62坦克的变形车上,但它无主炮而只安装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每个集团军配属一个JT…1型的反坦克导弹营,导弹被严密地封存起来,从不让该营的士兵们看到。如果该营所归属的集团军被派往国外,这个营仍留在苏联境内,从外表看来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坦克营,士兵们训练时使用普通的T…62坦克和反坦克导弹模拟器。 
所以,如果你在苏联陆军中服役直到复员关于军队中装备却什么也不知道,或者只知道凤毛麟角――这样,不管你将来到那里,哪怕是跑到国外,也无法准确描述苏军的情况。
第503章刘伯承元帅战略贡献
           1、治军先治学 
刘帅从苏联刚回来,就着手建立指导我军作战的军事理论体系,这种思想贯穿着刘帅的一生,在我军发展的每一阶段,刘帅就着手翻译和论述符合相应阶段军事斗争的有关军事理论,刘帅在各个军事斗争时期,都表现上佳,与其军事理论是分不开的。 
在几十年军事生涯中,刘伯承立足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纵览世界战争风云,写下了一百余万字的军事著作。同时,翻译、校译和编译了数百万字的外国军事论著,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现代军事翻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留学苏联期间,刘伯承一边学习,一边练习翻译,为回国开展武装斗争作准备。回到上海以后,他和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一道,创办“地下翻译所”,为开创我国现代军事翻译事业进行了艰苦努力。在红军学校,他一边训练干部,一边组织翻译;在****苏区反“围剿”作战前线,他一边打仗一边抽空翻译;在长征路上,他一边行军一边翻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运筹帷幄,仍然不忘翻译;建国以后,他一边培养高级将领,一边坚持翻译……几十年来,他边作边述,述作结合,在向人民奉献大量理论著作的同时,奉献了数百万字的译作。他的这些作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广大“阵中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军事知识,传播了最新的军事信息,增添了战胜敌人的智慧和力量。叶剑英元帅曾高度评价说:“我们的刘伯承同志四十多年战场生活、军队生活,俄文、中文,战斗经验,像他这样精通、丰富是很少的,很红,很专。” 
刘伯承军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深刻。他在各个时期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展示了彼时世界军事的图景,成为将中国军事与世界军事联成一气的桥梁。纵观中国军事史,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刘伯承是中国历史上敢于面对世界,大量介绍外国军事经验的第一人,也是系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的第一人 
2、不支持“立三路线” 
30年刚回国时,正是“立三路线”(中心城市暴动的右倾路线)盛行的时候,在****局会议上提出“目前进攻重点不应指向统治的中心区域”,并明确指出即便南京暴动成功,根据力量计算也“仅可以固守一月”。 
3、注重和实践军队正规化。 
32年宁都会议后,刘伯承出任总参谋长,就开始注重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刘伯承认为,建立指挥员与司令部相互间的正确关系是司令部顺利工作的首要条件。当时正是面临“四次围剿”的急难之际,临战之时,刚建立的红军司令部又来不及制定一套章程。为着应付战争,刘伯承断然采用“拿来主义”,结合中国的情形加以运用,使战火逼迫下的红军司令部有章可循,职责分明,为保证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4、刘帅为“四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总部成员,参与了整个“四次反围剿”战略战术的策划,直接的建议:1、集中主力,在固崗,登仙桥以东,河口、黄坡以西地区,伏击敌第52;59两师。2、早台岗作战建议,该战11师几乎被全歼!!这是“四次围剿”中的关键两仗,此两战后敌军纷纷后退,“四次围剿”破产。 
5、反对“堡垒对堡垒”“御敌国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