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日本人,还戒严个屁!
    塘沽。
    这里是平津往滦东前线输送部队和物资的必经之地,本应是最高军事机密,但在塘沽火车站,日本宪兵日夜站岗,大模大样地拿着小本子做记录,把过往部队的番号、人数和物资的数量、种类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天津。
    栾东情况紧急,河北省省长天津卫戍司令东北军大将于学忠为了加强防守,要在天津外围建造几道防线,但给日本驻屯军知道了,于是大日本皇军提出要去工事里参观。
    理由?八嘎!我们皇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根本不需要理由。
    进攻,你增援多少部队、运送多少弹药,敌人清清楚楚;防守,建个工事也毫无秘密可言。
    这种情势,谈判是必须的。
    谈判是必须的,但这个谈判代表实在可不好找。
    这个谈判代表自然不能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就成,得是个够分量的人物。
    党国藏龙卧虎,够份量的人物自然极多,可愿意接下这个谈判代表的却极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这活儿,傻子也知道是个粪坑,大粪坑,当这个谈判代表那就是去给蒋委员长顶屎盆子的。
    找谁呢?
    为了这个谈判代表,蒋委员长的光头亮了又暗,暗了又亮,闪烁了好些回,最后把这束神圣而慈祥的光芒射向了莫干山。
    黄郛在莫干山中隐居。
    '  '
一七四章 黄郛
    黄郛是蒋委员长的磕头二哥。
    黄郛这个磕头二哥可是货真价实的,并不是随随便便递个兰谱过去就算数的那种,跟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那样的“场面兄弟”更不是一码事。
    遥想当年,上海滩,陈其美、黄郛跟蒋某人效仿桃园三结义,结成生死兄弟,陈黄为兄,蒋为弟。
    蒋某人为此特意铸剑两柄,分赠二位兄长,上刻“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那时的蒋委员长,年轻,意气风发,豪气干云,曾放言:如果大哥陈其美办党,二哥黄郛办政,他办军,则天下定矣。
    可惜,陈其美死的早,蒋某人没有发达时就让袁世凯派人给刺死了,失去了帮蒋三弟品尝“甘苦”的机会。
    二哥黄郛尽管身体非常不好,但没死,那就得“替”蒋委员长这个小弟品尝甘苦了。
    实际上,黄郛已经替蒋委员长品尝过一回“甘苦”了,而就这一回,差点就要了自己的小命。
    一九二八年,济南惨案爆发,黄郛是外交部长,他奔走呼号,又是发电报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又是要求国联制裁,还尝试找各国列强进行调解,外交上能用的手段他都用了。
    本来,身为外交部长,黄郛进到职责了,但是惨案爆发,全国民怨沸腾,蒋委员长没办法,不得不找人把这个屎盆子顶下,但找谁呢?想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义兄最合适,于是就把黄郛的外交部长给免了。
    免个外交部长不算事儿,但这个屎盆子实在是不好顶,黄郛招来一片骂声,似乎他才是惨案真正的罪魁祸首,这实在是冤枉至极,却又无处可以申诉。
    替三弟品尝了一次“甘苦”,黄郛就成了半个汉奸。
    被免职之后,黄郛就携夫人沈亦云隐居莫干山中,潜心学佛。此间,不少人,包括蒋三弟在内,多次邀请黄郛重新到政府内担任要职,都被婉言谢绝。
    论军事指挥,蒋委员长指挥一个师,那绝对合格,但要是指挥一个军,估计老婆都得搭进去,但要是论玩人,蒋委员长认第二,谁要是敢任第一,那全国人民的大耳刮子得一块打过去。
    具体到玩这位磕头二哥,那就更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玩人,蒋委员长一向深谋远虑,算无遗策,热河之战还没开打,他便不停地给莫干山中的黄二哥发电报。
    在这些电报中,蒋三弟并没有直接提出要黄二哥出山助他,而是将其和驻日公使蒋作宾的往返电文抄录给黄二哥看。
    这些电文自然都是一等一的顶级机密,蒋三弟这么做,除了不把义兄当外人以外,就是要让黄二哥了解华北形势的危急程度,同时将他的疑惑摆到二哥面前:究竟该如何处理华北问题。
    华北问题该如何处理,蒋委员长肚子里早有定见,但就是要装出一副懵懂未解的样子,可怜巴巴地望着义兄黄二哥。
    没有意外,黄二哥最后还是咬钩了,他给三弟复电,指出华北不同于东北,既然战不得,那就要积极同日本人接触,直接交涉,争取停战以保全平津。
    说的对极了,蒋三弟完全同意,但是,直接交涉,我……找不到合适的人啊!
    包袱抖开了,二哥,您看着办吧。
    很显然,这是一个比济南惨案更大千倍百倍的大粪坑,几经思量,最后,黄郛决定出山。
    为了黄郛,南京政府宣布成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任命黄郛为该会委员长。
    这个委员会权力不小,何应钦掌军,黄郛主政,这活儿听上去挺风光,但实际上,却是个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大火坑。
    北平的负责人,主要的任务就是应付日本人,因为这个,蒋委员长托着北平市长的大帽子,送了八圈愣是没送出去。
    蒋委员长不耻下问了不少人,其中有个地质学家,叫丁文江。
    丁文江很有名,但他出名不是因为学术上的成就,而是因为这张嘴。
    在研究地质结构之余,丁文江对“文人论政”有特别的喜好,曾经写过“假如我是张学良”、“假如我是蒋介石”等等雷人文章,对这些军政巨头和风云人物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在华北知识界名躁一时,风头直逼胡适。
    帽子实在送不出去,蒋委员长就想起了这位,于是找上门来,意思是你也不要假如这个假如那个的了,实际操练一把怎么样?
    丁文江一听,扭头就跑。
    科学家会武术,流氓都挡不住,可我不会武术,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一网撒下去,一个上当的没有,那就能者多劳吧,把这份苦差事又交给了他那任劳任怨的义兄。
    黄郛推辞不过,只得接了,就当了个这个委员长。接了这个位置,黄郛那日子过的,就甭提了。
    与日本人谈判的事儿一波三折,现在好不容易有点眉目了,日本人却又提出了谈判的前提条件:中国方面必须派出军事全权代表向关东军主动要求停战,如此,方可启动后面的停战谈判。
    派谁去呢?这个人可不好找。
    事情明摆着,这事不成,会被日本人羞辱,以前何成浚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关进了大牢;反过来,这事成了,就更他妈闹心,会被自己的国人羞辱,甚至连整个家族都跟着抬不起头来。
    主动要求停战是请降的另一种说法。
    这事儿难,得开会研究。
    与会者有政整会的黄郛、李泽一和军分会的何应钦、黄绍竑,他们正研究呢,军分会作战处处长徐祖贻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听徐祖贻说完,四个人都傻到哪儿了。
    去他妈地,爱咋咋地,干他姥姥的!反应过来之后,这是四位共同的心声。
    ------------
    感谢书友书友081117030450515打赏,鞠躬致谢。
    '  '
一七五章 杀人如草不闻声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脸色铁青。
    一百三十一位帝国精英和一千一百四十八名最精锐的关东军,随着两声响就全体玉碎。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旁,有朝鲜之虎之称的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的脸色更是难看到了极点。
    他们在等,等参谋本部,等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的命令。
    下午两点,命令到了。
    命令有两条:第一,严禁攻入平津;第二,与中国政府谈判。
    对参谋本部的这个命令,武藤信义和小矶国昭都不奇怪,他们都料到了,但胸中仍是气恨难平。
    现在,北到顺义,东到通州,南到香河,已经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其中,顺义附近的弘前师团,距北平仅仅只有五十里路。只要命令一下,完全可以杀入北平。
    作为第一个领兵占领北平这座支那千年古都的将军,诱惑本就难以言喻,何况又有了这档子事儿,但是,杀入北平的后果实在难测。
    长远看来,南京蒋汪政府不足为虑,但**却是帝国的心腹大患,因为**是绝对不会跟帝国妥协的。
    苏俄是帝国最危险的敌人,而**和苏俄是一体的。
    如果杀入北平,不说今后打胜打败,南京政府停止剿共,支那内战停止是必然的。如此一来,必然会让**借机壮大,只这一个后果,攻入北平的决定就不得不思之再三。
    不管这是不是**的阴谋,但如果杀入北平,结果是一样的,对**绝对有利,而且是有天大的大利。
    现在,支那政府全力剿共,这一来削弱**的力量,二来也是极大地消耗了支那的国防实力,对帝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过程绝不能停止。
    何况,苏俄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一旦不能迅速解决支那,帝国就危险了。
    好半晌,武藤信义长出了一口气,命令道:“给北平总领馆发报,限今晚子时,支那政府必须给予明确答复,否则,皇军将发起进攻。”
    参谋官记录完毕,出去后,武藤信义又开始生气,他想到了板垣征四郎这倒霉孩子。
    板垣这倒霉孩子,平时看上去挺精挺灵的,可去了天津之后,事情做的简直一塌糊涂,没一件事儿做的有人模样。
    武藤信义当即又传令,让板垣去菲律宾德国考察,调土肥原贤二过来接替板垣,出任天津特务机关长。
    ――――――
    江西,九江,蒋委员长正在亲自指挥对牯岭红军的围剿。
    第四次围剿**总体上已经失败,但对一些小股红军依然不能放过,这次清剿牯岭红军,是挽回颜面之战。
    巨大的作战地图前,蒋委员长凝神伫立,一派千古大将之风。
    蒋委员长正看着呢,忽然,侍从副官急匆匆地走了过来,禀告道:“委座,北平来电。”
    这会儿,蒋委员长心头最挂记的不是眼前要剿灭的红军,而是北方的平津前线。
    接过电文一看,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蒋委员长,脸色登时就变了。
    “娘希匹!**包藏祸心,可诛,可诛!”
    背着手,在作战室里来回走了十几趟,蒋委员长突然停下脚步,命令道:“回电:国家存亡之际,兄当历万难,挽危局于即倒,务使和谈成功,切切!”
    ――――――
    看着老蒋的回电,黄郛、何应钦和黄绍竑都沉默不语。他们哪一个不是读大书的,对中国的历史那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
    从大宋朝开始,在北方蛮邦异族的刀口下签定盟约的代表们,无一例外,都被写在书上,人们指着他们的名字,骂出来的都是同样两个字:汉奸!
    史有前鉴,他们何堪?
    现在,因为这次大爆炸,举国振奋,一旦与日本人签约,他们迎接的骂声必将千百倍于此前。
    此前,蒋委员长的命令是一方面要他们尽力迎战,不可轻于放弃;一方面又说,即便在打仗的时候,也不妨与日本人接洽,相机行事。
    现在,却“务使和谈成功”,还“切切”。
    三人皆面如土色。
    稍后,日本北平总领馆的书记官中山洋一送来了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的最后通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