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儒将-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之善对刘林说。 
  接下来到开考前的日子,刘林天天都留在了族学里没有出门。刘腾依然在附近地方打柴,天天晚上来找刘林,两人一起研究从山洞石壁上抄录下来的《九阳神功》。 
  刘腾虽然识字不多,可对于秘籍中指点的功法要点一学就会,无师自通。刘林就没有他那样的自身条件了。刘林花了半个月时间,勉强在刘腾的帮助下,开始了学习基础的内功练气。 
  刘林感觉自己修炼的内功和刘腾相差很远,刘腾天资极佳,已经能够感受到真气在脉搏里运行。而刘林感受不到真气,却发现自己的视力和听力比以前变好了,手脚和身体的反映速度,也变的敏捷了许多。难道内功到他身上就变了质?没有真气却带来了这些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正在一天天的改变自己的感觉器官,他的感官比常人一天天的变的更加敏锐。 
  事实证明刘林并不是个练武的料。这也更让刘林坚定了要通过科考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年后正月十六,族学里的学生们回到了族学中上课,刘林仍然不时帮着刘之善给孩子们上上课。 
  直到正月底,族长差人给刘林送来了五两银子的路资。刘林收拾好了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村口,送行的只有刘之善和族学里的几个学生。 
  刘林也不知道为什么刘腾没来给自己送行,正准备离去的时候,刘腾的身影出现在了他回望村里的视线中。 
  刘腾背着一个比刘林还要简单的包裹,奔跑而来,边跑边喊着:“大哥,等等我!” 
  刘腾一口气跑到刘林的面前。刘之善见刘腾也背了一个包裹,心下疑问莫非这刘腾也要去考学? 
  “你这是准备去做甚么?”刘之善指着刘腾背上的包裹问。 
  “我随行保护大哥!”刘腾憨憨地站在刘林的身边说。 
  “你就留在村里吧,要不了几天我就会回来了。”刘林说。 
  刘腾一听大哥不带他一起上路,立即就急了,憋红了脸说:“大哥,我们结义之时,我已经下定决心,这一辈子都不离开大哥,保护好大哥。大哥……就让我跟你一起去吧,路上了有个照应。” 
  自从刘林和刘腾雪夜归来那天后,刘之善就发现了两人结义的事,并且刘腾天天都要跑来找刘林一同商议什么事。另外刘腾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做所谓的体能训练,这是刘林给他搞出的一套方案。 
  刘腾和刘之善本以为,天天上山砍柴其实就是体能锻炼了,可刘林却不这样认为,刘林说那只能算是劳动,并不属于体能训练。刘腾接受了刘林的建议,天天凌晨起床后,蛙跳、马步、负重长跑…… 
  而刘林每每看书看的无聊,就抓一把小石子抛向空中,然后他可以感觉到石子下落的速度,一次比一次慢了些。虽然刘林无法让自己充满力量,可他的动作一天比一天更敏捷了,他看石子自由下落的速度也觉得越来越慢了。 
  刘之善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刘林和刘腾都是孤儿,他们要是真的能一文一武都出人投地了,那花山刘氏一族的脸上也有光彩。 
  “长云带他一起去吧,有个人照应一下总比一个人好。”刘之善劝说。
第三章建康乡试(2)
         刘林和刘腾一起离开了花山村,步行一日才赶到了柴桑县城,找了家便宜的小客栈住下了,只等次日到位于城衙西侧大街的文庙参加进学考试。   考试当天进行当天结束,有近百名童生参加了进学考。刘林虽然自认为考试的感觉不错,今届进学考的名额只有二十人,县教谕只给了他一个末名的秀才。 
  接到了榜文后,刘腾颇为刘林感到高兴,中了秀才已经非常不错了。整个花山村还只有族学先生刘之善和族长刘之洞是秀才。 
  刘林接到榜文,给了十文钱喜钱,打发了差役后,一愁不展的坐在客栈里。 
  “大哥,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不高兴,兄弟可都在为你高兴呢!”刘腾站在刘林的一侧,给他倒了一杯水递了过来。 
  刘林接过茶杯,开口道谢!刘腾不高兴的一屁股坐在一旁,“都说过好多次了,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客套,你要是一点小事都谢,我们这兄弟作着还有什么意思。” 
  刘林饮了一口大叶茶后对刘腾说:“大哥知道错了,下次我会注意!” 
  “哈哈,大哥!”见刘林向他承认错误很是感动,“都中了秀才,怎么还不开心。” 
  “我中的可是末名。”刘林苦笑道。 
  “中了末名,也是秀才,也能参加下月的乡试吧?”刘腾问。 
  “这倒不假!” 
  “那不就行了,回去之后,你认真读书,我认真的练功打柴,到时候再陪大哥去趟建康,我可从来没有去过建康。”刘腾高兴的站了起来。 
  刘林包了五钱银子的谢礼去拜了县教谕胡明一,中了秀才的生员们都去了。也许是刘林的谢仪过于单薄,另外只给了门房五文钱的小费,教谕大人称恙没有见他。更令人恼的是其他的同榜生员,带着丰厚的礼品,教谕大人都一一给予了接见。还好刘林可以参加乡试的文书倒是让差役带了出来。 
  刘林又给送出文书的差役二十文钱,才将乡试资格文书拿到了手。 
  本来取了最后一名,刘林并不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这个县教谕,是个死脑筋,只会读死书。以刘林的考卷,在这样的教谕大人眼中,能中秀才末名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刘林也觉得五钱银子的谢仪,着实拿不出手,可是他现在很穷,要不是为了那一纸乡试资格的文书,他甚至想连这五钱银子都省去了。 
  此次到柴桑县考学,族长刘之洞资助的五两银子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刘林和刘腾回村后,身上只有一两银子和十几文铜钱。 
  刘之善对于刘林中了秀才的末名,没有说什么,他当年中了秀才的名次也不高,后来参加乡试四次,名落孙山。他才安下心来,在族中办起了私熟,也算能糊个口了。 
  刘之洞在得知刘林考中的只是秀才的末名,对于刘林能否在乡试中举已经不抱丝毫信心了,他拒绝再次资助刘林参加乡试。 
  刘之善是支持刘林接着去建康参加下个月的乡试,总要让他试一试,如果考不中回头再想别的出路。可建康乡试路途要比柴桑县远的多,建康城内物价高,需要的盘程可不止几两银子。刘林对于族长不履行承诺并不感到意外,实在是这次中了秀才的名次太低,怎么样也不像是有希望能中举,刘之洞当然不会做没有回报希望的投资。 
  可刘之洞的作法,在刘腾和刘之善的眼里,就属于背信,属于那种不耻于人前的行为。原本口口声声答应,只要刘林中了秀才,就会资助他接着参加乡试的。 
  天气渐暖,屋内的炭盆早就不用了,刘林坐在午后阳光照射的院子里用心的抄着书,他的一手正楷写的颇为端正。这是刘之善给刘林找来的活计,刘林帮着抄录书页,可以得到一点报酬,也好多凑点去建康的开支费用。 
  刘林一直认定,这次乡试是一次机遇,一定不能放弃了。就算是露宿建康街头,吃着干粮也要参加乡试。乡试如果中举,那就有了生路,真要是文不成,武又不就,那在这个新的世界上,他也注定要受穷。 
  刘腾天天除了打柴就是练功,他每隔一天就要挑上柴步行十里去集市上卖。刘腾一直在默默地存着盘程,练了月余的秘籍功法,刘腾即使挑起的柴是以前的两倍,比起以前挑起来更是轻松了许多。 
  三月初三建康乡试。 
  三月初一天刚亮,刘林和刘腾就已经起床,带上了包裹、干粮和考试资格文书上路了。 
  刘之善给刘林准备了三两多银子,刘腾也凑了一百多文钱,加上刘林抄书赚来的五十多文钱和上次结余的,总共也有五两多银子。 
  前往建康如果雇车就只要大半天的车程,刘林和刘腾没有雇车,为了节省二两银子的车资,两人步行要花去两天时间。而且途经牛头山的时候正是夜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两人硬是在山边的一个洞口里窝了一夜。 
  三月初二下午,刘林和刘腾来到了长江边上。花去了二十文钱,两人登上了摆渡的木船。刘林立于船头,看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江面的风肆意的吹拂起他青灰色的布衫,还没有蓄长的头发被吹乱。刘林不禁将身前的衣服紧了紧,随口叹道:“什么时候可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好诗,好气魄,可是要在这大江之上兴建大桥比登天都难,那大长江天堑的天险就失去了。”一个身着白色锦袍的白面少年轻拍着手面向刘林微笑道。 
  “长江上造桥,难是难,可最终也会实现的,也许要几百年后。到了能在江上修桥的时候,天堑就自然没有天险的作用了。”刘林说。 
  少年靠近了刘林接着问:“先生所言数百年后江上可造桥,莫非先生能通古识今预测未来不成?要是江上有桥,也许多少王朝的历史就得改写了!” 
  刘林觉得自己已经说多了,自己刚才只是借用了一位伟人的词作随意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自己本来只是觉得这长江之上没有桥,着实不方便,还浪费了自己的二十文钱。没想到,居然说着无心,听者有意,还弄出个通古晓今预测未来。 
  “我不能预测未来。上古之前,人们不会告房子,现在不是巨大的宫殿都能造的金碧辉煌?长江上的大桥是一定会出现的,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敢想,就有可能会实现。”刘林的回答非常肯定。 
  “只要敢想,就有可能会实现?”白衣少年反复的复述着刘林的话思考着,半晌后似茅塞顿开般露出了笑容,对着刘林一辑道:“兄台大才,小弟受教了!” 
  刘林心下疑惑,随口敷衍你几句也能让你受教?你想到什么了,我可不知道。 
  刘林对着白衣少年拱了拱手还礼。刘林这才注意到白衣少年,约摸十八九岁,和自己差多一般的个头,面白无须,身穿的锦袍衣料不像是平常人家可以穿着,那金色的腰带上还挂着一挂碧绿的玉佩。他的身后跟着两个身材魁梧的护卫,刘林心中早就给他和纨绔子弟划上了等号。 
  “长江如若没有天险,大唐北面的威胁就更大了啊!”白衣少年叹道。 
  “一桥飞架之前,肯定早已经统一。中原之地分久必合,这也是大趋势。只是现在大唐注重文治,偏安于东南,恐难有作为。而渤海北朝身居百战之地,北有突厥狼兵威胁,西有西凉国虎视眈眈,长此以往,渤海在危机环绕着求生存,势必会越来越强。渤海可是一直重武风……”刘林说着停了下来,他发觉在这公众场合和刚认识的人便谈起了国事,有点不妥。这里可不是个言论自由的时代。 
  “兄台怎么不接着说下去,我觉得你说的很有见解,渤海怎么了?”少年眼中闪烁着精光盯着刘林说。 
  “也没什么,只是觉得渤海皇帝的皇子多了点,而且好几个王子都颇有实力。”刘林说。 
  “皇子多了怎么了?渤海皇帝马背上治理天下,他的儿子个个几乎都能统兵一方……”白衣少年说了一半,似乎明白了刘林的意思。 
  “大唐君臣上下同心,厉兵秣马,只待渤海内乱,方可一举夺得北边那半壁江山。身为大唐国民,当然希望大唐可以统一天下,但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