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时,若是二妹妹的禀性能硬气一些,女儿倒觉得未必能受什么委屈。二妹妹是皇家公主,从来只有皇家给人摆脸色的。哪有皇家让人欺负的。”
  和瑞大公主真不觉得做公主了,下嫁还有什么能受了委屈。
  真是受了委屈,也是自己给自己了委屈。
  只是瞧着二妹妹的性子。
  和瑞大公主又不肯定了。毕竟,就她二妹妹的软性子。和瑞大公主都要为对方着急。
  关于二公主的婚事。
  自然是后宫有些议论的。
  这不,玉荣去了寿康宫时。
  皇太后还是关心了一回。
  “皇后,和靖的婚事,你可是提前知道的?”
  皇太后很关心的样子。
  玉荣摇摇头。
  “此事圣上前面未提。儿媳也是赐婚后方知道此事。”玉荣说的实话。
  本来嘛是玉荣在正统帝跟前提一提二公主的年岁。
  这是想让正统帝给二公主赐了封号,再是安排了京都公府的建造。当然,顺道里指一下婚事,也是题中之意。
  至于正统帝没跟玉荣商量了?
  玉荣也不在意。
  在玉荣看来,和靖二公主说是喊她一声母后。
  可她们之间的感情很淡的。
  想是这一门婚事,皇帝没跟她商量。和靖二公主的母妃,刘妃那儿肯定问过的。
  皇帝做事,不会不近了人情。
  “事后儿媳还是跟圣上寻问了一话。方是知道此婚事,刘妃是点过头的。”
  玉荣挪了话题。
  这事情与她无瓜。
  真论起来,这是刘妃、和靖二公主这一对母女的瓜。
  “原来刘妃点头了。嗯,既然如此,你这做嫡母也确实不好再多问了事非。”皇太后此时也是同意了耿皇后的话。
  “要哀家说来,和瑞、和靖的年岁搁这儿,确实是应该指婚。如今婚指了,等着及笄年之礼大办后。这婚事也是要大办了。”
  皇太后更关心了。
  “是啊,母后说的在理。和瑞的及笄之礼,下旬就到了。”
  玉荣眼带笑意,一派的温柔。
  和瑞大公主的及笄之记,已经很近了的。
  这事情玉荣都没有管。
  玉荣很大方的让惠贵妃揽了事情。
  惠贵妃也很乐意的忙碌了自家宝贝闺女的及笄礼。
  对于一个女儿家而言,一辈子一次的及笄礼。
  那是非常重要的。
  这意味着,这一位少女成年了。她可以婚嫁了。
  当然,及笄礼嘛,只能是皇家、世家豪门、官宦人家,总之,就是有钱有闲的才会给女儿办了及笄之礼。
  一般的老百姓还在为了生活忙碌。
  可是消费不起这等事儿的。
  皇家,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
  皇家的公主,这及笄之礼自然小不了。
  坤宁宫。
  玉荣在皇帝来了时。
  玉荣提了和瑞大公主的及笄之礼。
  “圣上,和瑞的及笄礼近了。惠贵妃操持一切,我瞧着十分用心。等来年和瑞的大婚之礼,可还让惠贵妃揽一个种。也是让惠贵妃尽一片慈母之心。”
  玉荣跟皇帝谈了一些儿女事。
  对于惠贵妃嘛,玉荣看的淡然。
  惠贵妃现在的态度,貌似在跟坤宁宫走得近些。
  “和瑞之事,景仁宫想插手,也由得她操持一二。”
  正统帝同意了。
  “惠贵妃知道圣上的同意,想必是心头欢心。到底惠贵妃的膝下就和瑞一个女儿,我瞧得出来,惠贵妃也是心疼了和瑞的。”
  玉荣说了一点子惠贵妃的好话。
  “那来年和靖的及笄礼,刘妃也是忙碌一回,揽一个种。圣上,您觉得可成?”
  玉荣不介意了,让刘妃也是给女儿办一个及笄礼。
  总归,有时候一点子小权利,玉荣乐得松松手。她是行一个方便。当然,对方也得识趣的。
  刘妃在玉荣眼中,一直是一个识趣人。
  “梓橦,这些小事,你拿了主意就好。”
  正统帝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于是,他全让皇后自己做主。
  “成,得圣上一句话,我这心中踏实。这是心里有底儿。”
  玉荣笑着回道。
  “我这边不受累,乐得把一些活儿推给了愿意搭手。倒瞧着圣上又是轻减了。明明太医说了,秋季最是养人才对。”
  玉荣的目光上下打量了正统帝。
  “看来太医院得敲打敲打,这是没把圣上的龙体搁心上。”
  玉荣的眼神一下子也是锐利了不少。
  “太医院还是尽心的。”
  正统帝解释了一句。
  “可不够尽心,圣上龙体最重要。他们这些当差的必不够尽心。”
  玉荣还是使了一点子小脾气,可是反驳了皇帝的话。
  “是朕心头有事,又是忙碌了朝堂上的政务。这才会劳累了些,加之头疾又犯了。唉,轻减些也好,轻减些也是药膳不错,精神头更足。”
  正统帝是自嘲了话。
  “可不能拿了龙体开玩笑。”
  玉荣伸手,一下子捂了正统帝的嘴。
  这般温情。
  正统帝很受用。
  玉荣得承认的。她真关心了正统帝的身体。
  如果皇帝操劳过度了,有一个万一……
  玉荣一定会哭惨的。
  要知道,东宫的太子看玉荣母子四人,那是越看越不顺眼的。
  现在撑起了玉荣与三个儿子的。
  就是正统帝这一位天子。
  “皇后,朕打算来年的春祭后,让你正大光明的在御书案房为朕替笔。也不必瞒了,朕做事何需看人脸色?”
  正统帝显然不满足了,皇后很天晌后,再去乾清宫帮衬一二。
  显然,正统帝想皇后再多帮衬一些。
  皇帝集权越来越多。
  皇帝受得累更多。
  哪怕皇帝有心腹分忧。
  那又如何?
  朝中的重臣权利,皇帝一直在集中,从来没给了权臣的土壤。
  这等情况下,皇帝空有野心,他没有一个合格的身体。
  “圣上身边的侍讲学士们,倒是一一光拿了圣上给的俸禄,全是不能替圣上多分些忧。”
  玉荣没直接答应。
  她是提了提皇帝身边的秘书班子。
  侍讲学士,官不特别的大。
  可这些人却是位卑而权重的典型。
  玉荣若是让皇帝立起来,做了代言人。
  那么,玉荣同时也是分了这些人的权柄。
  权利之争。
  可没那么简单的。
  “若论天下间,朕最信任谁?梓橦,朕相信你。”
  正统帝执了皇后的手,那是一片真诚。
  比起身边的心腹,那些侍讲学士,有一人算一人自然全是皇帝信任的。
  也是皇帝亲自简拔的仕子。
  那又如何?
  这些人的背后,也是各有纠缠的。
  在权利场上打滚,哪能没有私心?
  而且这些仕子的背后,因为科举之途,也是有一张大网的。
  说是天子门生。
  可这话皇帝信了半成。
  真论起来,皇帝确实是信任了皇后。
  因为,夫妻一体。
  皇后的权柄,那来源就是皇帝。
  再则呢,正统帝的眼中,耿皇后生的几位皇子也是得了他的心意。
  皇后多占了权柄,为的什么?
  在正统帝看来,也是他们母子之间多些自保之道。
  这本来也是皇帝的打算,平衡东宫与坤宁宫。
  朝堂上讲一个平衡。
  皇宫也是一个平衡。总之,一面的人不能过于的混乱,也不能真是一团和气的架空了帝王。
  “圣上的厚爱,我便不推辞。”
  玉荣回了帝王的手。
  有机会来了。
  玉荣当然得抓住。
  能名正言顺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这当然就是机会。
  丰收祭,春祭啊。
  再到了替握了帝王的那一笔。
  以前的暗中替笔。
  那不一样的。
  现在啊,明晃晃的走入世人眼中,又不同。
  可玉荣还是担下来一切。
  她知道的,正统帝敢这般说,自然有帝王的决断。
  这一位皇帝眼中,会不会小瞧了她这一个皇后?
  玉荣相信不会的。
  正统帝做事,可是一套一套的。
  玉荣能做的,就是再多攒些皇帝的信任。
  这一些信任,很重要的。
  至少,有东宫太子的对照,那更重要了。
  “来年那真是一个忙碌的年份。”
  玉荣笑着提了一句。
  “哦。”
  正统帝听了挑眉。
  “圣上,我说给你听听。春时,您的万寿节。春日,和瑞要大婚。春季大选拉开大幕,太子也到了挑选嫡妻的年岁。来年可不就得忙碌嘛。”
  玉荣扳一扳指头,这是一一讲了。
  正统帝一听,好像这么一回事。
  可正统帝记得的,就是太子选妃的事情。
  因为太子选妃,这事情定下后,皇家就要操办此事。
  一旦太子大婚,那么,太子必然就要观摩国事。
  太子本来就有东宫的小班子。
  太子的权柄与大义,一直是正统帝在意的。
  等太子开始观摩国事后呢?
  这意味着太子涉足朝政。这也是为何呢,正统帝准备来年让皇后春祭后,正式的朝中立足了。
  一方的势力弱一些。
  皇帝不介意拉拔了一些。
  “来年忙碌起来,梓橦,你要辛苦了。”
  皇帝的目光是直视了皇后。
  “这算不得辛苦。”
  玉荣摇头。
  “太子大婚,圣上您得挑了中意的儿媳。母后那边肯定也关注的,到时候,我就是关注了初选、复选。等着阅选时,一切还得圣上你操心了。”
  玉荣在表明了,太子妃的事情她不会乱插手。
  毕竟,她是中宫皇后。
  太子可是庶长子出身。她插手多了,反而可能引了猜忌。
  玉荣才不想揽了麻烦上身呢。
  “嗯,太子关乎国本。太子妃乃是未来的一国之母,确实得仔细的斟酌。朕会让人盯紧了那些入选的秀女。朕必要挑一位合格的皇家儿媳。”
  正统帝也是给了明确的答案。
  这答案在玉荣的预料之中。
  太子妃的人选,玉荣这一位中宫皇后做不得主,东宫的太子一样做不得主。
  一切得看了正统帝的打算。
  “圣上挑中的儿媳,想必太子一定是满意的。”
  玉荣笑着回了话。
  太子不管满意不满意,皇帝挑的。
  那也得脸带温笑的,把这一门亲事给受领下来。
  “至于和瑞大婚一事,景仁宫会多出力。梓橦你一直的做事法子,朕瞧着就不错。”
  正统帝同样给了答案。
  显然,和瑞大公主是皇帝的长女。
  皇帝还是在意的。
  “是啊,惠贵妃倒时候可得出力了。和瑞可是她的心肝儿。”
  玉荣也是颔首。
  表示同意了皇帝的提议。
  “至于朕的万寿节,还有皇后的千秋节。秋年确实要大办一回。”
  皇帝挥挥手,还是气势十足的。
  “圣上的万寿节,与民同乐,普天同庆。至于我的千秋节,倒不必大办了。母后那儿的千秋节,才是应该大加操持,以显了圣上的孝心。”
  玉荣提议了。
  “不必,来年的万寿节与千秋节都得大办。”
  皇帝有了主意。
  玉荣劝了。
  皇帝不同意。
  那能如何?
  玉荣当然是同意了皇帝的话。
  当然,在心中嘛,玉荣还是有点儿美滋滋的。
  于是,次日里,玉荣传了惠贵妃、刘妃二人。
  关于惠贵妃来,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