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芳-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自己才因为醉酒的事情伤了一场,可谢图隐隐约约记得,前次醉倒之前,自己明明是见得那沈念禾了的,她当时温柔多情,好似还十分殷勤地给自己倒了茶,按手中青葱似的,细细腻腻,腰肢不盈一握,胸前虽是差了几分,比不得那小酒巷里头的个家姑娘,可毕竟眼下还小,总有长大的一日。
  谢图眼热起来,就有些坐不住,催了不知多少回父亲。
  谢善见得儿子这幅猴急的模样,也十分无奈,只好把白日里的事情说了,又道:“我听那裴继安话中之意,未必愿意管,你且等一等,若是今次去修那三县圩田修得好了,没闹出什么幺蛾子,我自会帮你设法把那沈家姑娘娶进门来。”
  谢图心不在焉地应了两声,脑子里却是忍不住翻滚起各色念头来。
  既是说荆山下头的人全数平移去修新圩田,这是不是意味着那沈家的姑娘也会跟着去?
  不过她毕竟是女子,州中不同县里,应当不好叫她再抛头露面,多半要在家歇着?
  或许会来衙门里头送几回东西?
  既是父母不在了,那裴继安说什么做不得主,多半只是应付的话罢了,内里应当是没法管。
  这沈家女的婚事,其实哪里有那么复杂,她自己要嫁,难道裴家还能拦着?
  而他谢图样样都行,却有一样,最为出挑,那便是玩女人。
  届时多想想办法同她处一处,实在处不出来,只要设法行得一计两计的,难道还怕她不从?
  虽然年纪小了些,涩口的毛桃也别有滋味咧!
  想到这一处,谢图的口水都有些控制不住想要往下流了。
  ***
  裴继安虽然不知道那谢图的想法,可一听说谢善欲要给儿子说沈念禾的时候,心中的火腾地一下就冒了起来,简直要从天灵盖窜得出去。
  谢图算个什么东西!居然也敢肖想沈念禾!
  当日抓到这畜生胡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打算要好好处置这一个,今次特地设了口袋,专等谢图来跳,只没想到最后帮着推了一把的人却是其父谢善。
  他回头气得不行,强忍着怒火,回头去找了谢处耘,吩咐他道:“我过几日要去州中帮着郭监司处置修圩田的事情,今日那谢善来找我,要给谢图寻个差遣,我把采买之事给了他……”
  裴继安话未说完,谢处耘已是勃然色变,大声嚷嚷道:“三哥,作甚要给那姓谢的来管采买!采买里头多少得利,给这等黑心牲口来管,一百贯钱经得他的手,能不能剩下五十贯都难说!更莫提他当日还……沈妹妹……”
  裴继安皱眉道:“你声音再大些,最好给你沈妹妹听了去。”
  谢处耘连忙闭了嘴。
  裴继安又道:“此事我会盯着办,一过去就叫那一处下调令,把你同谢图都要过来,届时你们分管两块,我要你盯着他的手脚,等探得清楚,算一算总计在当中贪了多少,再来报我……要快,不能因他误了修圩田。”


第199章 争执
  裴继安交代了谢处耘,等到隔日被郭保吉叫去的时候,因被问及可有什么旁的人举荐,半点也不避讳,径自提了谢图。
  “……是宣县押司谢善的儿子,平日里做事虽然称不上十分能干,可他爹谢押司却是个有能耐的,有其父在后头帮衬,能省不少力气,不若遣他去做采买。”
  郭保吉任官多年,自然知道在州县当中想要做事,不但要“斗吏”,还要“用吏”,如果一味防着,没有那等积年老吏的相助,必定会束手束脚,便点了点头,允诺道:“既是你保举,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裴继安又道:“不过这谢图却有一桩毛病——其人手脚不太干净,若是用起来,还得监司叫人好好提点,莫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郭保吉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冷哼一声,道:“在别处时我管不着,到得我这一处,最好不要误事。”
  他本不是寻常文人科举得官,而是阵前出身,心狠手辣,眼下转了官,虽然不能再像从前一般随随便便就动刀动箭杀拿人血歃旗,可提个把人来开刀,却是毫不忌讳的。
  果然郭保吉转天就叫人另把谢图的名字加进了调令里。
  这一回调来的都是下头小吏,连末流官都不是,自有属官去管,郭保吉虽然发了话,可他平日里忙得很,哪里有空,连面都不曾见过一回,只打发幕僚过去盯着。
  幕僚倒是尽职尽责,三不五时回来同他回禀。
  “来的俱是熟手,一到地方,有那裴继安把他们都分好了组,谁人负责什么,谁人做什么,有序得很,眼下已经各自分派了活计,日日都汇总进度。”
  那幕僚很是惊讶。
  他跟着郭保吉来这宣州大半多,见惯了州中吏员的嘴脸,知道这些人个个都鬼精鬼精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杨其诞同郭保吉打擂台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清楚,今次调来的人中大半是各县镇的吏员,又怎可能不知?
  如果按着从前那些个州中吏员行事,多半要等郭、杨两个斗出个胜负来,才肯慢吞吞听话做事,先前少不得敷衍一番。
  谁知这一回来的人也不知怎的,竟是个个都积极得很,头一日惯例本来要先熟悉情况,可他们居然已经认认真真干起活来。
  这幕僚只见过要被上头催着干活的下手,哪里见过这般不用人追,自己就颠颠往前跑的吏员?
  甚至到得下午,各组汇总数据的时候,有两组人当场就吵了起来,那面红耳赤的模样,叫不知道的人来看了,还以为是谁刨了对方祖坟。
  ——不过就是数不对而已,重算就罢了,怎的闹得这样发自肺腑?
  郭保吉听了幕僚的话,先还没怎么在意,毕竟那裴继安若非当真有几分能耐,哪里会得偌大名声,况且今次这些个吏员都是他管着,刚来一两天,正是表现的时候,不值得太过高看,便道:“你在边上瞧着,有了进度再来回我,平日就不必多说了。”
  这一回修的是三县圩田,虽然堤坝乃是在三县交界处,可按着规划,圩田占地千顷,当修筑一条大路,长约二十里,宽数丈,可行两辆马车,圩长八十四里,自然要分为好几块来修造。
  那些个吏员各自被分了组,各组管各自的地界,又要去量测,又要去勘验,另还要绘算,是以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那幕僚名唤蒋丰,乃是旁人举荐而来,投奔郭保吉大半年,因不是从前就跟着的,很被郭家门下谋士、清客排挤,又因没能做出什么事来,也不怎么说得上话,今次难得有了个差遣,领了命,倒也老老实实想办好,是以居然跟着一处一处跑了下来。
  他自己在郭家时受人欺负,出来外头跟着裴继安巡看,就不肯做那等狐假虎威的事情,不但客客气气的,有时候遇得不会的,不仅虚心求教,还要搭手帮一帮忙。
  裴继安冷眼看了一阵子,倒是觉得此人性情踏实,虽然称不上精通,却也知晓几分水利之事,又见他当真肯用心做事,后头问清此人意愿,就给了他几项事情去管。
  这蒋丰听得有事做,还不用再跑来跑去,实在高兴得很,一口就应下,就这般留下来埋头苦干。
  他原本从郭保吉那一处领的差事是盯着各处进度,在此处跟了事情之后,毕竟精力有限,就做不到从前一般,倒把九成心思放在了做事上,剩余一成才去做其余的。
  不过郭保吉此时也没功夫管其余的,他正一边一封封往朝中递折子,一边一叠叠往京城送书信,为此还特地把那裴继安叫了过来。
  ***
  京城,垂拱殿。
  太子周承佑坐于侧边的椅子上,双手拢袖,不发一言,听下头的官员各执一词,互相争执。
  度支副使沈众普出声道:“那郭保吉任江南西路监司官一年有余,也不曾作出什么事情来,连纲粮都不曾筹措齐,今次多半是为了争功,才提出这等修圩田的事情,只他异想天开,朝中却不能听之任之!眼下翔庆战事未平,雅州又有乱,凤翔、河间还遭了灾,处处都是要用钱的时候,也要征发徭役,哪里有那个余钱给他修圩田!”
  在此处唱起穷来。
  他话刚落音,就有人附和起来,道:“沈度支所言甚是!按着那郭保吉递上来的章程所说,这宣州圩田近百里长,少说也要抽调十县人丁,另需银钱、材料,数不可计,此时正当春时,就要春耕,民伕都被他修圩田去了,谁人耕种?况且耗资如此巨大,银钱从何而来?”
  周承佑坐在上头,耳中听着沈众普同其余几个臣子说话,手中却翻着那一份郭保吉递上来的奏疏,一时心中也有些犹豫。
  方才说话的一个是度支司,一个盐铁司,都是管钱的。
  一旦要做什么事情,譬如打仗、修堤、挖渠,三司都会跳出来,最好这样也不要做,那样也不要做才省钱,并不稀奇。
  可他看着这一份折子,着实有些心动,便道:“按郭保吉所言,此次修筑圩田,如若顺利,能得田千顷,另有蒲、菇、桑、麻之属,少则二十万钱,多则四十万钱……”
  周承佑话才说完,下头便有人持笏上前,拦道:“殿下,此话不过空口妄言罢了,郭保吉此人将门出身,胸无点墨,也不曾管过水利之事,不知听得谁人胡言乱语,为图争功,便在此处乱行乱为起来,却不想水利乃是民生大计,其中多有要害之处,并非外行人能随意指手画脚——他不曾跟过半点圩田之事,甫一上来,就造百里圩田,岂不是拿朝中财计、一路百姓膏脂做玩笑?!”
  周承佑听得越发犹豫。
  今次众人所言,其实并非没有道理。
  郭保吉转官以来,除却提出了民间私下印刻天子手书、重臣奏疏之弊,其实在任上并无什么功劳,其人从前也不曾任过亲民官,虽然在边境也有过带兵屯田之举,可效果并不怎么好。
  他先前看着郭保吉递上来的奏折,觉得其中说得十分有道理:圩田能解决江南人稠地少的困境,也能增添赋税,还能减少洪涝,乃是上好的水利之法。
  可眼下听得朝中这些人在此处争执,又觉得众人说的,也很有道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该听谁的?
  周承佑不说话,却不代表下头的人也不说话。
  都水监平日里并没什么存在感,可一听得提起水利之事,立时就有人站得出来,附和道:“正是,殿下,宣州圩田早有史可循,可数百年来,修了又毁,毁了再修,不仅劳民伤财,还危害沿岸百姓性命,须知宣州治的圩田乃是环江而设,长江年年泛洪,一年大年,一年小年,泛洪之后,必有泥沙淤积,积累于荆山以南,成扇状,若是遇得大洪之年,洪水没过沉积之扇,水退之后,剩在低处的水便成湖泊,能养圩田。”
  “眼下两岸累沙年年淤积,并无什么高低之分,自然会把圩田冲垮……”
  那人感慨激昂,言陈厉害,把那宣州圩田贬低得一文不值,一面说,一面还对江南西路地势、地理、水文娓娓道来,听来很有说服力。
  有反对的,自然也有赞同的。
  枢密院中便有人站了出来,反驳道:“虽有问题,可郭保吉奏章之中已是说得清楚,从那圩田、堤坝设立图绘,到应对之法,俱是清清楚楚,诸位所说,并不是不作为的理由——难道蛮子年年来抢掠边境,我们年年反击都有死伤,就不去打了?这修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