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一条,就让里正真正动了心思。
  他们家如今不缺吃穿,他还是里正,在七里墩也算是德高望重,说话不说一言九鼎,那也少有人反对。
  一般的乡下汉子,混到这个地步,那就知足了。
  可里正不是这样易于满足的人,他儿子李之栋读书上还算有几分天份,他也就下了决心要将儿子供出来,将来考上秀才,举人,若是运气好,能有个一官半职的,他们李家也算是飞出农门,以后就可以说是读书人家了。
  如今是太平盛世,以后自然是读书人值钱些。
  儿子只要考中秀才,将来就不用在地里辛苦,也能跟城里人一样了。
  再者,男人嘛,哪个没有一点二点的事业心?
  能在县志上留名,对于里正来说,那在以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居然似乎能唾手可得,说什么,里正也得去争一争。
  因此,里正在文书面前,那也是颇有分寸,几句话,就先将宋重锦和王永珠给抬得高高的,又不着痕迹的将自己也捧了一捧,说着文书倒是眼睛放光,拍着大腿:“可惜了!原来宋兄和他家娘子,居然有如此慈悲之心,倒是我小人之心了!若真能种出茶叶来,不说七里墩,就咱们石桥镇,将来也是大有好处的!”
  自古以来,盛产茶和盐的地方,那必定会成为重镇。
  若真七里墩能产茶,一有大量的山货,二有茶叶,想来石桥镇的繁盛之期指日可待啊。
  文书和里正都被宋重锦给画的一张大饼吸引住了,忍不住畅想起美好的未来。
  那边,王永贵一路就叮嘱着王永平:“一会子你测量的时候,多往妹夫所指的地方外边走两步。”
  王永平摸摸后脑勺,脸上憨笑着,“三哥,你的意思是?”
  庄户人家们,这偷偷没事的把自家房子往画好的宅基地外面多建两尺,是常事。
  更别提,两家的田地如果挨着,那更是今年我朝你那边多挖两锹,明年你朝着我这边多挖了三锹,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如今这么大一座山,光想想王永珠要出多少银子,王永平也觉得不多画点地方进来不划算。
  当下猛点头:“三哥,你放心吧!这事我行的!”
  宋重锦在一旁听了哭笑不得。
  这大黑山地处偏僻,不值多少钱。
  不过两个舅子的心意他还是心领了。
  果然到了地头,三人各分了一个方向,分头行动去了。
  如今这丈量的方法很简单,以步丈量,240步为一亩。
  以三个人的脚程,丈量完这一座山,包括前面的山谷平地,树林,还有河流,都给算在里面,粗粗估计,也有150顷左右。
  这要是良田的话,150顷相当于一万五千亩,那可就发了。
  可对于山林来说,这不过是个小山头。
  文书等到天都快黑了,才看到宋重锦和王家兄弟从山林里钻出来。
  也顾不上多说,五人又立刻打转回七里墩。
  文书歇息了这半天,终于有了些力气,等着他们的功夫,又啃了带着的馍馍就肉酱,肚子也不饿。
  加上归心似箭,看天色都黯淡下来,生怕天一黑,那些山林里的猛兽出来将自己给叼回去了。
  那脚下也是飞快。
  上来慢吞吞的,用了两个时辰,下山不过一个时辰就到了家。
  张婆子和王永珠早就准备好了热水,看他们一到家,就忙让他们先洗漱了一番。
  文书洗漱好,换上了带的衣裳,才觉得活了过来。
  宋重锦他们已经等着文书出来,将丈量的步数一说,又将从哪里起,到哪里止,方位对应的明显的标志性的位置一说。
  文书提笔就记满了一张纸。
  还没来得及核算,就被招呼着去吃饭了。
  晚餐也十分丰盛,又给文书敬了几杯酒,不胜酒力的文书也就倒下了。
  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天光大亮。
  文书这一夜睡得十分香甜,起来也是精力充沛。
  看着桌上昨天记录着数据的纸张,还在原来的位置放着,没有翻动的痕迹。
  文书心中暗暗点头,心里对宋重锦和王永珠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将那些数据一一核算出来,又仔细核对了一下从哪里起到哪里为止,附近有无标志性的树木或者石头,或者河流的弯道之类的。
  最后轻轻松松的将近乎一百五十顷山林给算成了一百三十五倾。
  宋重锦和王永珠接到那最后核定的数字,心里哪里有不明白的。
  郑重地道过谢,又亲自驾着马车将文书送到镇上家里,当然,随着到家的,还有大包小包的山珍特产。
  将东西放到文书家,才又到衙门,根据文书测定的面积,一百三十五顷,这算是荒山。
  如今是盛世,正是鼓励开垦荒山,多种粮食的时候。
  有各种的优惠,像宋重锦他们这样买下荒山的,根据户部下发到各地的明谕,三年内开荒,所开发的荒地都为开荒者所有。而且荒山的税赋也低,并且前三年是免除税赋的。
  这么一算,加上文书在里面说了些好话,其余的人也都知道宋重锦是秀才,将来说不得就是举人,甚至进士,或者为官。
  都秉承着结个善缘的想法,说不得那天就要求到人家名下呢,何必在这种小事上为难认真?反正这荒山丢在哪里,也无人买,能卖出一点就是一点。
  也就都轻轻抬手,十分有默契的,最后只核定了一百顷的面积,作价纹银五百两卖给了宋重锦。
  当下写了大红的官契,在填写名字的时候,正要写上宋重锦的名字,被他拦住了。
  偷偷的塞给了那写官契的文书一两纹银:“麻烦写上我家娘子的名字,这买山林的银子是她所赚,自然不能写我的名字!”
  几个文书一听,看着宋重锦的眼神都带了几分敬意,这就算是荒山,可也是几百两银子啊,不说别的,每年山里产的山货也能卖点钱啊。
  居然一点都不动心!果然是真君子!
  文书捏捏银子,痛快的将名字换成了王永珠,最后盖上了官印,又记入了文档,一切尘埃落定,这一百五十来顷的山林,就彻底属于了王永珠。


第八百二十二章 连我都是永珠的!
  宋重锦拿着官契,珍重的放入怀中,团团作揖谢过了在场的文书。
  “谢谢各位,在下中午在酒楼定了一席薄酒,还请各位赏光。”
  文书们倒是十分情愿,刚要答应,门外的守卫送进来一份公函。
  领头的文书打开一看,脸色一凝:“哥几个,来活了!”
  一面跟宋重锦摆手:“多谢宋秀才的一片盛情,今儿个是不能了,刚收到上面的公函,只怕这几日都要在衙门里吃住了。”
  宋重锦见文书们有正事,自是不好打搅,只告辞出来。
  文书们一边干活,一边怨声载道:“这公文要是下午发过来就好了,也不耽误咱们中午吃席面啊。”
  有那性子谨慎的就道:“行啦!别抱怨了,干活吧!”
  “可不是,这活计没十天半个月干不完,吃席面事小,回去怎么跟家里的婆娘交代才事大啊——”
  ……
  一群人都哄笑起来。
  到了中午,文书们一个个饥肠辘辘,正要使唤个跑腿的去随便买点吃的回来。
  就听到守卫的领着几个拎着食盒的伙计走了进来。
  众人都诧异的看着:“这是谁点的?这么大手笔?”
  互相看看,彼此都知道在场的就没有这么大方的人,毕竟看着这几个伙计眼熟,那不是镇上最大那家酒楼的伙计么?
  看那么多食盒,就算里面是馒头,那也比别家的馒头贵好吗?
  这要是饭菜,不得一二两银子?
  那些伙计们,一个个训练有素,领头的上前:“这是宋秀才定下的席面,知道各位官爷没时间去吃,特地让小的们给官爷们送来。敢问官爷,这饭菜摆在哪里?”
  几个文书面面相觑,没想到居然是宋重锦。
  领头的文书忙招呼着把桌案给腾了两张出来,让将饭菜摆在上面。
  食盒里的饭菜还是热气腾腾的,一打开食盒盖子,就是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勾得本就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文书,忍不住吞口水。
  菜大约有十来道,有肉,有鱼,有鸡,还有蹄膀,腰花之类的,浓油赤酱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伙计们将饭菜摆好,“各位官爷请慢用,下午自有人来收食盒。”
  说完,行了礼就退了出去。
  文书们围坐在几案旁,开始还有几分矜持,几筷子菜下肚,就顾不得了。
  吃得肚子滚圆,又泡上茶来消食。
  那年龄最大的文书才叹道:“如今的年轻人正不得了,年纪轻轻的,不仅考上了秀才,为人做事还如此妥帖,将来若能中举,自有一番造化!”
  旁边的文书附和:“可不是,咱们当初像他们这般年纪的时候,哪里懂得这么多?”
  “这宋重锦也算是时来运转了,当初不过是个乡下猎户,他家那点子事情,谁人不知?没曾想,如今倒是发达了!谁让人家娶了那么一个能干会赚钱的娘子呢?”还有文书不服气,酸溜溜的道。
  就有人嘲笑:“我说刘兄,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你吃了人家宋秀才的席面,人家宋秀才的礼也没见往外推。这饭还在喉咙口没下去呢,就开始说这些酸话,亏心不亏心啊?”
  “要我说,人家宋秀才大气,做事愣是让人挑不出个错来!就凭这个,就该人家过好日子,娶好媳妇!就你这样的,长得寒碜不说,心眼又小,难怪你还娶不上婆娘!”
  “你——”那刘姓的文书顿时气炸了,撸起袖子就要理论。
  被旁边的文书,和着稀泥的给拖开,才算罢了。
  宋重锦不知道他送了一桌席面去,居然还引发了这场小摩擦。
  他正揣着官契,朝着七里墩赶去。
  到了家,将官契往张婆子面前一放:“娘,事情办好了。”
  张婆子将官契拿到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半天,别的字不认识,可上面王永珠三个字她还是认识的。
  当下一愣:“这上面咋是永珠的名字?”
  宋重锦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咱们家挣钱的是永珠,自然写永珠的名字。以后咱们家置办值钱的铺子还有田地,都写永珠的名字!就连我都是永珠的!”
  张婆子一脸一言难尽。
  一方面是喜悦女婿对闺女一番心意,别的不说,这置办的家业都在闺女名下,最能说能问题。
  一个男人,有没有责任感,是不是真心跟婆娘过日子的,一眼都看出来了。
  闺女这眼光果然没错,宋重锦这孩子,当女婿的确是万一挑一了。
  只是,她忍不住抽抽嘴角,这女婿跟闺女太恩爱了,见天的这么秀,虽然她是很欣喜两人感情好的。
  可狗粮吃多了也腻好吗?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丈母娘,这个时候还是要说几句客套话的:“瞧你这孩子说的,怎么能什么都写永珠的名字?以后就写你们两个人的名字就好。”
  宋重锦一笑,没将丈母娘这话当真。
  见张婆子捧着官契舍不得撒手,干脆退出来,去找王永珠。
  王永珠正在偏方里整理染料,这次她成功的调制出姜黄色来,已经试验过了,颜色十分耐看。
  她这两天得了空闲,又研究起孔雀蓝来,这种蓝需要的就不是植物了,而是矿石了。
  已经有了一些头绪。
  王永珠琢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