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地精三岁半-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思齐脱了鞋子,衣服裤子完好的弓着腿躺炕上,“不吃。”
  “哎呀,很甜的,尝一个呗?”
  李思齐转身,面朝墙壁,“你能不能别来烦我,我不吃。”
  苏兰章伸出去的手就讪讪的,再送到他嘴边吧,他肯定要炸毛,可收回来吧,她又不甘心。
  这都是啥事啊这,她沮丧的叹口气,“今天怎么啦,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跟妈妈说啊。”
  李思齐从鼻孔里出气,他怎么说?他都十九岁,马上二十的人了,别人这把年纪高中已经毕业,都下乡插队去了。他因为耽误了两年,现在才高一,明年这时候就该发愁去哪儿插队了。
  父亲的意思是看分配,母亲非要逼着父亲想办法,给他安排到周边农村,就近,能天天回家吃饭那种。
  可城里这么多毕业生,大家都想去周边生产队,谈何容易?他是理解父亲的,不爱攀附谁,在单位也没啥好友,让他拉下脸去求人,这不为难他嘛?
  李思齐倒不是怕苦怕累,他是分不清,自己到底想干啥。
  说去插队吧,他也能去。可心里总觉着哪儿不对劲,像有个缺口,需要什么来堵上,可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清。他总觉着,自己不该这么碌碌无为一辈子,不该等父亲退休去接替他的工作,整天跟书啊古董的待在一起。
  他想干什么呢?
  想打球,打一辈子。
  可打球不能当饭吃,他知道他肩头的担子,以后父母只能靠他,他不能自私。想干却不能干的苦恼折磨着他,让他这几天翻来覆去睡不着。
  心里总有个声音说:可你就是想打球啊!
  又矛盾又烦躁,尤其母亲还在背后苦口婆心劝他别那么孤僻,要学会与人相处巴拉巴拉……更烦了!
  他就是不想跟人相处,不想理人怎么了?他犯法了吗他?
  幺妹看时间差不多,胡峻哥哥快放学了,跟他们告辞一声,背上小书包走了。
  市一中门口,放学的学生如同洪水一般涌出来,将宽阔的校门口拥堵得水泄不通,今天是星期五,很多乡下公社的学生都要回家,同一个生产队或同一个初中来的小老乡们,你等我,我等你的,比平时拥堵得厉害,就像早晨八九点的菜市场,人山人海。
  胡峻尽量避开歪歪扭扭想要杀出重围的自行车们,耳朵里听着响个没完没了的“叮铃铃”,各色乡音,心里有种踏实又安定的感觉。
  因为不放心妹妹一个人在家,他向老师申请走读,每天放学都要从这儿出去,可星期五的心情尤其不一样。想到明后两天都可以在家,他心里就说不出的幸福。
  “哥哥!”
  “胡峻哥哥!”
  他以为自个儿听错了,可一抬头,对面马路牙子上站着,猛烈的给他摇胳膊的,不正是菲菲和绿真?
  “有车,你们别过来,乖乖等我过去。”他推着破旧不堪的n手自行车,挤过小老乡们,“你们怎么来了?”
  菲菲看看幺妹,不敢说话。
  幺妹可是不怕胡峻哥哥的,她大声说:“胡叔叔回来了,可他让菲菲不开心,我们就来城里玩儿了。”
  胡峻一愣,“我爸回来了?”倒是没顾上她们怎么逃学的事。
  “对呀,爸爸是让厂长和书记的小汽车接回来的。”菲菲小声说,“还,还……”
  “还怎么?”胡峻的激动只是一瞬间,几乎是一瞬间,他就冷静下来,“他说你退团的事了吧?”
  菲菲惊讶的抬头,“哥哥怎么知道?”
  胡峻冷哼一声,“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幺妹邀功的上前说:“我让菲菲别难过,我们吃了好多好吃的,也就不怎么难过了,对不对菲菲?”
  胡峻能看出来,要是让菲菲一个人承受,现在早哭得睁不开眼了,可她现在的情绪只是有点低落,这都是幺妹的功劳。
  虽说是好朋友互相照顾,可她俩分明是幺妹照顾菲菲多。
  他很感激,把她的小书包接过来,挎在肩膀上,“上车。”
  知道他要来市里上高中,黄柔想把自家那辆永久牌自行车送他,可他不要,一个劲说不能占老师家便宜,愣是花了三十块买过来。可再好的车,也经不住一天两趟几十公里的骑啊,这才一年工夫呢,已经破烂得不行了。
  两个丫头坐上去,还没开动就“咯吱咯吱”响,仿佛下一秒就要散架似的。
  她们吓得“啊啊”叫起来,等胡峻坐上去,链条一动,那更不得了,这堆废铜烂铁浑身都会动,唯独轮子不怎么动。
  “我们还是下去走路吧。”别摔了她们。
  “放心,你哥的技术,保准让你们全须全尾到家。”
  “哥哥你可一定要骑好啊,别歪啊啊啊!”
  胡峻臭屁极了,故意就是要歪过去,在她们尖叫声中又给歪回来,惊魂方定,他又故技重施,三个孩子一路又叫又笑,早就忘了胡雪峰回来的不愉快。
  回到厂里,401的门大开着,客厅里里外外都是人,有厂领导,有各车间主任副主任工长啥的,菲菲姨妈正忙里忙外的给众人端茶倒水。小花生不在,估计是怕它咬到领导,给赶出门了。
  但小花生的生存能力很强,在厂里绝对不会走丢,食堂大师傅喜欢它,它一去都是给扔大骨头的。兄妹俩松口气,平静的看向父亲。
  “爸爸。”
  胡雪峰坐沙发上,意气风发。倒是难得的关心他们:“肚子饿了吧?”
  有人立马说:“对对对,都这个点儿,孩子肯定饿了,咱们上国营食堂去,出纳已经定好了位子。”
  大家簇拥着一家三口和菲菲姨妈,一起上街去。对面402则显得安静多了,黄柔在厨房炒菜,呛得顾三和幺妹“咳咳咳”,顾三捂住鼻子进去,“你这炒的啥,快呛死你老公了。”
  黄柔在他腰上捏了一把,“炝吵腰花。”
  “怎么,还不够?”顾三看幺妹正在乖乖写作业,看不见这边,就故意挺了挺腰。
  “呸!下流!”黄柔红着脸,“今儿不是星期五嘛,我让春晖和友娣来吃饭,待会儿她三伯也来。”
  以前,她们孤儿寡母的,她也不好老叫崔建军来吃饭,他也不肯让她们破费,刚跟顾三结婚那两年,崔建军更不好意思来了,今年他们条件好了,崔建军才会时不时来一下。
  顾三嬉皮笑脸,“那光这可不够,我出去称点熟的。”
  “已经称好了,你看看还要不要花生米?”
  两口子现在也算干部身份了,黄柔工资涨到小六十,顾三那更不用说,已经破百了。最关键是他在物资局,偶尔会有些折扣处理的生活物资,菜是牛屎沟送来的,他们在花不了几个钱的前提下,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至少,每顿都能有个荤菜有个汤,主食也是米饭包子馒头的换着吃。
  幺妹从杨丽芝那儿拿到周末作业,手下迅速的写着,她每次星期五就能把两天的作业写完,周末就能痛痛快快玩儿。
  其实,以她现在的成绩和知识储备量,直接跳级初中也不成问题。可叔叔妈妈不让她跳呀,说小孩子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来,不缺这两年学费,反正她现在班上就是年级最小的,慢慢读就是了。
  所以,她虽然已经看了许许多多的书,可身份依然是个三年级小学生。这不,最近她实在是对幼稚的低龄读物不感兴趣了,开始偷偷看妈妈放在书桌上的《人民日报》,叔叔的内部资料《参考消息》,觉着好的句子,还会偷偷摘抄下来,记在小本子上。
  同时,遇到搞不懂的句子或名词,她还会若无其事的装着不知道哪儿听来的,拿去问陈静或者杨老师。
  譬如,原文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英雄的越南人民的铁拳,把美帝国主义打得焦头烂额”【1】。她会把“阿尔巴尼亚”单独截出来,问老师,这个国家在哪儿,侵略它的国家是哪些,现在的领导人是谁,有什么突出事迹……这么分解开,谁也想不到这小丫头看的居然是六年前的文章。
  至于越南,她早知道了。
  就这样,她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涉猎的领悟越来越广,每当把大人问住的时候,她就会忍不住悄悄的得意——看吧,连老师都不知道呢!
  读书读得多,一开始看不出来跟其他人有啥区别,可慢慢的,大人们发现,这丫头好像心胸挺开阔,也有非常强的共情能力。别的女娃娃会因为一根头绳一块橡皮闹矛盾,她和好朋友们从来不会闹矛盾。
  说不出是因为不在意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她跟任何人,只要是她想相处的,都能处得很好。
  黄柔叹口气,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她一面觉着闺女这样挺好的,很多人长大后最大的困扰就是人际关系,可一面又怕她变成胡雪峰那样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人。
  那样的人生,除了一路往上,还有什么意思?
  她和顾三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给闺女更好的平台,更高的起点,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健康和开心。
  正想着,春晖和友娣来了。
  她们俩现在都在阳城市二中上高一,春晖是中考县状元,比胡峻还高了两分。可她喜欢文科,选择了文科出众的二中,友娣虽然成绩不算名列前茅,但也勉强上了二中。
  “姐姐!”幺妹开心的跑过去。
  春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三国演义》,“上次的看完没?”
  “看完啦,谢谢姐姐!”
  她所在的二中,是全市文科最好的学校,校内有一座图书馆,她每次来都会给幺妹借本书。
  黄柔看见书名,哭笑不得,“你们呀,小丫头看这个能看懂不?”
  其实幺妹是不大懂的,她只知道字面意思,她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让她明白深层含义,可她就是想看呀,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
  友娣跑进厨房,“四婶还要炒啥菜,我来。”
  说着就挽起袖子,洗手,她现在的厨艺,已经是老崔家第一了,就是跟国营食堂的大师傅比也不差。只是她常年在学校,锻炼机会没有人家多而已。
  黄柔把备好的菜告诉她,就被小姑娘推出厨房了。
  “最近怎么样?学习压力大不?”
  春晖腼腆的笑笑,“老师教的不多,上午念社论,下午干劳动。”
  黄柔叹口气,名义上是高中,可跟农村干活也没啥区别,甚至吃的还没在自个儿家里饱,还不如在生产能挣工分呢。
  可大环境就是这样,全国各地的高中都一个样。
  “四婶不用担心,我估摸着很快就能恢复高考嘞。”春晖悄悄说。
  黄柔看着现在这形式,也渐渐相信丈夫的话了,她一个小孩,国运岂是她能参透的?“你们别担心,到时候招工给你们想想办法。”
  春晖一愣,她从来没想过重活一次还去当工人,哪怕是国营厂子的工人,她也没想过。记忆中,到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全国都沸腾的情景,让她每当想起来的时候,都热泪盈眶。
  虽然,上辈子的她没能力参加,可看着一起长大的许多孩子参加,友娣考上师专,李宝柱第二年考上阳城医专,张秋兰晚几届,也考上了师专……所有人,都因为高考,改变了命运,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记者,医生!
  现在是1975年12月29号,再有20个月,20个月,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会传来!
  黄柔再次叹气,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