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地精三岁半-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胡峻知道她不是要答案,就是一时激动控制不住自己脑袋瓜里的问题,他臭屁的端正帽子,理了理衣领,“怎么样,你哥帅吧?”
  “帅!”
  是真帅呀,他的脸型不是常见的国字脸,而是带有棱角的瘦削脸,幺妹读了这么多书也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那是一种介于鹅蛋脸和瓜子脸之间的男性化脸庞,再加上嘴唇一圈青色的胡茬,更像个成熟青年了。
  可他温暖的笑容,又像个少年。
  幺妹收回呆呆的眼神,“唉,胡峻哥你怎么长胡子了呀?怪不得思齐哥哥说你长……长了……”胸毛。
  她的眼睛不由自主落他胸脯上,唉,可惜了这么好看的胡峻哥哥。
  胡峻摸了摸自己下巴,他的胡子是最近一年才长的,着实让他高兴了几天。因为这意味着成熟和男人味,意味着他终于追上同龄人的步伐了!
  “怎么,不帅?”
  幺妹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一点儿也不帅,老死啦。”
  胡峻一愣,反应过来后,顿时哭笑不得,她们这年纪的小女孩呀,就喜欢那些白白净净的奶油小生。
  正说着,春晖和顾学章过来,他客气的打招呼,面对顾叔叔,他显得拘谨多了,总觉着自己就是他手底下的兵一样。
  顾学章打量一番,满意的拍了拍青年的肩膀,“现在就开始实习了吗?”
  “是,学校没要求,我抽课余时间来,这里的赵所长是我师兄。”
  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顾学章愈发满意,这孩子长大了,愈发成熟稳重了,现在就知道出来锻炼实践能力,以后必定不是池中之物。
  寒暄几句,胡峻给她们倒了两杯开水,自己带顾学章进屋做笔录,剩下几名群众则交给另外的同事处理。
  春晖看着他们进了笔录室,打趣幺妹:“你咋还叫他胡峻哥哥啊,是不是该换个称呼了?”
  然而,幺妹却不明所以,“为啥换呀?换成胡警官吗?可我胡峻哥哥还不是正式警察呢。”
  得,这脑回路压根就没听出来她的打趣,春晖也觉着自己想太多了,虽然上辈子他俩是一对,可现在看来,两个都没这方面的意思。当然,幺妹也还小,说这些未免也太早了些。
  因为是熟人,又是处理过类似案件的,胡峻的速度非常迅速,把该登记的登记完,就告诉大家可以回去了。
  几个苦主嫌耽搁她们时间,有的下午还上班呢,离开派出所的时候都在抱怨,钱一分没丢,工资却要被扣了,早知道就不来了,这事对她们压根没啥损失。
  胡峻跟同事打声招呼,跟他们一路走出派出所,知道他们是来看望黄外公的,忙也去买了几斤水果和营养品跟他们过去跟门黄老爷子汇合。
  在他心里,幺妹的外公,就是他的外公。
  老爷子心情好,喝得多了点,说话舌头都大了,看着眼前这帅气小伙,居然道:“这是春晖对象吧,人民公安,一表人才,不错不错。”还在他肩上拍了拍。
  一群人顿时笑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呀。幺妹没想到看起来非常严肃的外公喝醉酒还挺可爱,会不会也会好说话呢?
  大眼睛滴溜溜一转,她趁机问:“外公跟我们回大河口好不好?我们家房子好大,你想住哪间住哪间,每天一睁开眼就是灿烂的阳光……嗯,院子也很大,一年四季都有花草看,还有特高产的葡萄吃。”
  她咽了口口水,这么多天还没吃过水果呢,在家的时候,水果零食基本不断,不是桃子就是梨子石榴,或者紫澄澄的大葡萄,绿莹莹的小珍珠葡萄,基本每天奶奶出门买菜都会给她带点回来。
  老爷子爱怜的摸了摸她脑袋,“是你想吃了吧?走,姥爷给你买葡萄去!”
  踉跄着走了两步,其他人赶紧搀住他,“外公我不想吃水果,一点儿也不想,真的。”幺妹忍住嘴里那不争气的口水,“去了我们家不止有水果吃,还有我妈妈做的许许多多好吃。”
  “哦?你妈会做饭?什么时候学会的?”话刚出口,他就神色暗淡下来,怎么学会的,还用说吗?想五十年代的黄家,都已经有保姆了,后来又有继母,她几乎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长大。
  如果,他不是做错事,她又何必沦落至此?
  老爷子眨巴眨巴眼,浑浊的老泪就挂在脸上,“我对不住阿柔,我让她跟不喜欢的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我知道,我都知道,我还让她颠沛流离,我……呜呜呜……”年近花甲的老人,曾经风光至极的老人,就这么当街哭起来。
  过路的人听见,都一个劲的回头张望,看看是哪个老小孩在哭唧唧。
  幺妹搂着外公,心疼的让他靠在自己肩上,“没事的外公,你还有机会弥补的呀,我妈妈生气很好哄哟。”
  老爷子趴在她肩头,轻声呜咽着,“嗯,我要去。”
  幺妹眼睛一亮:“真的吗外公?那咱们明天就出发?我爸爸的假期快用完了,要赶回去上班。”
  老爷子“嗯嗯”答应着,他想阿柔,太想了,这世上他唯一的血脉就是她了,怎么能不想呢?
  这可把幺妹高兴坏了,如果能把外公“拐带”回去,妈妈不知得多高兴呢!当即让爸爸拉他们去到处逛逛,她要给家里人买礼物,还要给外公买两身像样衣服,再给……当然,顺便也要给自己买几本书。她最近在市图书馆看见一套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可惜爸爸的借书证已经借慢了,她还没来得及借,就让别人借走了。
  这次,她想直接买回去。
  她最近发现,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挺有意思的,打算多看几本。
  于是,胡峻发现,明明刚看见他时高兴得一蹦一跳的幺妹,提起逛街和买书就把他抛到九霄云外了?这小没良心的!不过,尽管心里有小小的埋怨,作为半个东道主的他还是极尽所能跑前跑后,带着他们上书店,逛商店,去买纪念章。
  幺妹只喜欢吃东西和看书,对旅游景点不是那么感兴趣,因为她在书上都看过啦,实物是历经几千年被无数人工雕琢过的,她只去走马观花买几枚纪念章就行了。
  胡峻一身帅气的警服带着他们,那可真让幺妹赚足了威风,她在心里默默说:放心吧,将来我也能穿上警服哒!
  在车上睡了一觉,吹过几场冷风,黄老爷子的酒醒了,幺妹就拿他醉酒时答应的话“要挟”,让他一定要去大河口,谁不去谁是小狗。
  “那行,我回家收拾一下,明早来找你们。”
  分别时,想到那口水井里的银质金属,她跟外公说了句悄悄话。
  春晖和胡峻各回学校,顾学章带上幺妹,上杨师长家去了一趟。来之前他就打过电话的,好容易来一趟肯定要登门拜访,这不止是老领导,还是他的恩师,就是这次能这么快得到岳父的消息,也是杨师长帮了大忙!
  可惜提前准备好的土特产让小毛贼给偷了,他们只带了几斤水果和营养品……嗯,就是胡峻买的那几兜,倒个手。
  杨师长样貌还跟以前差不多,只是头发白了大半,精气神倒是比几年前好得多,因为他天天锻炼,面色红润,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他们家女婿田厂长下班回来给他做饭的时候,发现他们来了非常开心,这可是小财神爷嘞!
  莲花透骨胶囊现在可是中成药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历经几年试验推出后,刚开始反响还不大,后来渐渐的,患者发现吃这个药真的效果很好,很明显,立马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传出去后,这销量就上去了。
  况且,杨师长特意叮嘱过的,这是救命药,不能卖高价,中药厂把利润控制在30%——80%之间,价格定的也不高,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吃得起。所以,销量比其他所谓的进口药高出几十个倍,这不,这个月该打二季度的分红了。
  “你猜猜是多少?”田厂长笑眯眯的说。
  “四千?”幺妹想着,一季度就是四千,比爸爸一年的工资还高嘞!
  “你再猜。”
  “五千吗?”幺妹大胆的问。
  田厂长摇头,“不对不对,你大胆的解放思想。”
  “莫非是八千?”幺妹眼睛已经发亮了,那她又要大赚一笔啦!
  杨师长看不过眼,瞪女婿一眼,温声道:“你听他卖关子,一万五就一万五呗,下个季度才应该是最高的。”
  幺妹“啊”一声,以为自己听错了,一个季度的药品分成居然有这么多?!一万五是啥概念她不知道,她只知道皮革厂非旺季的时候,一个月净利润也不过如此,可那是皮革厂啊,养活了几十号人的皮革厂!
  净赚还要给各股东分红的,而这一笔,却是她一个人的!
  耶耶耶,从这个月开始,她,崔绿真,就是一只即将拥有六万块存款的富婆地精啦!


第166章 
  这笔钱; 以这个年代的工资水平,全家老小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挣不来!这无疑是让崔绿真高兴的,可高兴没多久; 她又不大开心了。
  “田叔叔; 这种药一个季度卖这么多; 那生病的人有这么多吗?”
  田广峰叹口气; 事实是,能买到莲花透骨胶囊的人只是患病群体的万分之几,只有北京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职工干部们才有这么“幸运”。
  相对于他们从华北平原几个省份调研的数据来看,平均每一百个患者里,只有0。5人能吃上他们的药。这还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平原,其他广大的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那恐怕为零!
  幺妹吓得“呀”一声,相当于每两百个病人里只有一个能吃上药。“为什么还是买的人这么少呢?”
  说实在的; 杨师长的要求在那儿放着; 一盒胶囊的价格还不够买两斤肉呢。放在一个绝症患者身上,别说少吃两斤猪肉; 他们也压根吃不下!
  田广峰叹口气,“一是咱们产量有限; 胶囊工艺不成熟,原药材产量也有限。”建国后到现在; 医药行业的水平发展赶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那荒废的十年导致制药工艺停滞不前。
  说难听的,美国人日本人三十年前就在用的工艺,目前国内还在用。
  用着别人已经抛弃的工艺,效率自然高不起来; 产量有限,能买到的人也少。
  “尤其是咱们的软酸胶囊需要一种明胶,国内提取技术不行,现在咱们都是从台湾进口。”
  “明胶?是做果冻的吗?”
  “对。”田广峰一愣,据他所知,果冻是国外食品,她知道?倒不是说看不上大河口小地方,而是他闺女田恬也是上个月听去过香港的同班同学说的。
  幺妹知道他的困惑,解释道:“我是书上看的,叔叔那咱们能自己生产明胶吗?”
  田广峰蹙眉,这正是他最近在考虑的事儿,他曾经在领导班子会议上说过好几次,想要学着外国人把明胶提取技术学过来,以后都不依赖进口。不然好好一款救命药,因为技术被人卡脖子,生产跟不上,每一天不知有多少人死于这个病。
  可厂里的大部分领导都是老顽固,因循守旧没有进取心,觉着不就小小一个胶囊壳嘛?进口就进口呗,反正价格又不贵,要学人家技术光学费就够进口几年用的,学会还得开厂吧?到时候又是个无底洞!
  与其把这钱投进去,还不如好好改进生产线。
  甚至,有些人还觉着“物以稀为贵”,救命药哪能患者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不紧着点儿,钱怎么来?说到这儿,少不得又要埋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