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地精三岁半-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的轮船汽笛声和来往络绎不绝的各色车辆,光看路面的话,跟大河口差别不大。
  一路上,幺妹都在数着,他们遇到几辆公共汽车,几辆班车,几辆货车,面包车,拖拉机……明显,货运量比载客量大得多得多,而且是呈几十倍的差距。
  再看来往行人,几乎没几个走路,都是骑自行车,甚至摩托车。穿着打扮都跟春苗差不多,洋溢着一股青春、时髦的气息,尤其那一双双锃亮的黑色系扣高跟皮鞋,显得可优雅可漂亮了。
  当然,作为一只仔细的善于发现细节的小地精,幺妹还发现,她们的黑皮鞋里居然穿着淡淡玫瑰色的袜子……这可是大伯娘的内裤最想要的颜色!
  关键吧,它还不是简单的玫红色,上头还绣着一朵朵形状规则,大小均匀的黄褐色花朵儿,当然,也有的是横竖交叉,阡陌纵横的绿色菱形方格……总之,小地精是开了眼界啦!
  妈耶,这也太漂亮的吧!
  幺妹赶紧问姐姐:“那是什么袜子呀?”
  “尼龙袜。”春苗回过头来,“好看吧?今年可流行了。”
  幺妹看看自己白球鞋里的白线袜,觉着它忽然又不香了。
  这也太寡淡,太单调了吧?
  而且,她还发现,白线袜特别容易脏,特别容易磨破,她已经很爱惜了,可还是最多半个月就得换一双袜子,因为脚后跟和脚趾都没了。奶奶说咱们家现在不差钱,不能委屈了她,一破就扔,换新的。
  可这尼龙袜不一样,姐姐说它特别耐磨特别牢固,弹性又好,洗了以后一会儿就干了,冬天非常方便……当然,最主要还是它漂亮!
  那明媚艳丽的,色彩斑斓的,穿上去就像穿了春天,她能不爱吗?
  小地精掏出小本本,默默地在“心愿单”上记下:尼龙袜,括号:男女。
  春苗悄悄跟周文良说:“快看,我就说我妹很厉害吧?她那小本本上记的都是她临时想到的事儿,有时是写作文的灵感,有时是要买的东西,忽然想吃的糖果罐头。”
  周文良清瘦的脊背震动几下,明显是在笑,“那我猜现在记的是尼龙袜吧?”
  两个人都笑了。
  幺妹在这种事上不知害羞为何物,她甚至促狭鬼似的冲他们吐吐舌头,略略略,这可不是白记的哦,因为她可以肯定,在阳城市和书城都没见过这样的袜子。
  还是那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就是商机。
  终于,骑了半小时的自行车,他们终于到达陈姓男子家门口。那是一栋破旧的土坯房,黄色的土墙上用白色石灰写着“时间就是效率”的标语,而它旁边的红砖墙上写的则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简单明了。
  幺妹想要再看,土坯房的门“嘎吱”一声开了,有个瘦骨嶙峋的长头发男人从里头出来,用他们听不懂的话说了句啥。
  幺妹忙看向春苗,春苗也听不懂,看向周文良。
  “他问我们找谁。”
  顾家父女俩这才发现,周文良说的居然是石兰省方言,他们居然是老乡!
  周文良是广州大学语言学院的高材生,虽然是石兰人,可他从小见识广,落落大方,能用广东话跟男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听说他们就是来买地的,陈姓男子双眼冒光,赶紧手舞足蹈比划起来。
  在周文良的翻译下,幺妹明白了。他让他们快把剩下的地钱结算给他,他等着急用,要再不来的话,他就卖给别人了,定金一分也别想拿回去!
  “文良哥,那你问他地价多少。”
  周文良如实转达,“他说要三万四,一万块钱一亩。”心里也被吓到了,一万块一亩的还是地吗?怕不是金子哟!
  明摆着,陈姓男子就是欺负他们外省人,因为最近也确实有不少外省人来买地买屋,地价水涨船高,再遇上他们这样的斯文人,更加要多砍几刀了。
  赌徒,是没有良心可言的。
  幺妹和爸爸对视一眼,贵,可也买得起。
  只不过,他们不喜欢被人当冤大头的感觉。
  “文良哥你告诉他,他的地距离蛇口工业园太远了,我们想买近的。”
  陈姓男子听了,从鼻子里“嗤”一声,“工业园附近的早卖光了,想买做梦去吧!”成千上万的港商想来买呢,还等得到几个乡巴佬?
  幺妹这暴脾气,“文良哥问他,一千块一亩卖不卖,不卖我们就走人。”
  周文良摸了摸鼻子,这姑娘砍价可真够狠的啊,别人都是几十几百的砍,她是直接一刀砍去九千!九千啊,虽然男子确实也是狮子大开口,可实际这边的地价也不便宜,房子都是按平米卖,而不是套数,一平米八九百块嘞!
  果然,男子一听只给一千,急得跺脚,历来只有自己欺负别人的他,居然让个黄毛丫头明晃晃欺负了!
  幺妹也不看他故作凶狠的眼睛,只是继续说:“顶多两千,不能再多了,我们刚才在那边遇到一个,面积比他的大,还是连成片的,又宽阔又平坦,交通方便,距离蛇口工业园也才十七八公里,人家只要我们二千五一亩。”
  她只顾着“叭叭叭”说得痛快,翻译员周文良可被她难坏了,且不说他们一路压根没遇到主动要卖地给他们的人,就是那一连串压价的话,他这广东话一级的家伙,要怎么才能翻译出精髓?
  她的精髓就是:我们多的是选择,我们不屑!
  也不知道是他翻译得比较委婉,还是男子忽然又回心转意,说看在他们诚心买的份上,就六千块一亩,不能再少了。
  六千块,跟他们在苏家沟买的差不多,可苏家沟的发展前途跟蛇口区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幺妹已经心动了。
  当然,她可是砍价小能手,即使心里认为是值这个价的,她也得再压一压,能省一分是一分。奶奶在家买菜,一块二的猪肉都要磨半天嘴皮子,一斤能少五分钱她都高兴嘞!
  她要是能省下几百上千,回去给奶奶买肉的时候就能少费点口水啦!
  她真是一只超会过日子,超勤俭持家的好地精呢!
  正准备再砍价的时候,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顾学章忽然插嘴道:“就这样吧,问他明天上午八点半有没空去办理过户手续。”
  准确来说也不算过户手续,现在签的只能是使用权出租协议,因为土地才刚下放到老百姓手中没两年,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卖”土地。
  幺妹:“???”
  不过,她还是很尊重爸爸的决定,相信爸爸轻易不会乱说,一定是有什么理由,让他如此“快刀斩乱麻”。
  果然,约定好相关事项,离开土坯房,眼看着周围没人,顾学章才说:“我们再去附近看看,有合适的再买点。”
  幺妹一愣,还要再买?三亩四分已经够多啦!这要是盖成楼房,像外国人一样盖高楼的话,随便十几层就是几百套房子,他们得挣多少钱呀!
  这简直就不敢想呀。
  她的疑问就差写成字挂脸上了,顾学章轻轻提了提胀鼓鼓的书包,“既然钱都取出来了,那就花呗。”
  “花呗”两个字,居然是如此的美妙!


第172章 
  花呗!
  幺妹眨巴眨巴眼; 那可是十万块!
  春苗不知道他们带了多少钱来,更不知道这半年皮革厂挣了多少,以为还跟以前一样; 半年几万块; 公账上顶多两三万。因为她太清楚她妈妯娌几个的脾气; 吃进嘴的东西绝不可能再吐出来!
  而周文良; 虽然是干部家庭出身,可也不是大富大贵家庭,以为顾学章这么豪气,身上怕是也有两三万吧,哪里想得到他们那两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大包里,胀鼓鼓的居然全是人民币!
  通过聊天; 顾学章知道,周文良的母亲是石兰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护士长,父亲是阳城市隔壁的花城农村出身; 现在省委办公厅; 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干部家庭了!
  当然,这也是春苗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个追求者的家庭情况; 原来是这么的……遥不可及。
  她的心情,更复杂了。
  幺妹轻轻勾了勾姐姐的手; 咱们家也不差呀!现在一年挣的钱可是干部家庭一辈子也挣不到的,退一万步说; 哪怕崔家还跟以前一样贫困,那也是凭自己能力吃饭的呀,哪有高低贵贱之分?
  他们在村里走了一会儿,遇到不少当地人,有的干活回来; 有的下班回来,都好奇的打量着他们。毕竟,这附近外地人是不少,可那是蛇口,这个村子距离工业园还有二十多公里呢。
  周文良带着他们,来到另一户人家门前,这家条件好多了,是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洋楼,大门敞开,几个孩子在院里跑跳着玩耍,还有两只小黑狗“汪汪汪”的冲陌生人龇牙咧嘴。
  原来,这是周文良知道春苗在找卖地人家时,通过自己的朋友关系帮她打听到的。这户人家的儿子闺女都在香港工作生活,改革开放前就在香港定居的,只是以前被当作有“海外关系”,老人孩子没少被生产队穿小鞋,现在开放了,儿女已经给他们向英国政府申请了移民,下个月就要走。
  而且,因为打定主意以后都不回来了,儿女让他们把房屋土地全卖掉。村里想要接手的人不少,毕竟这么大一栋三层楼看着就眼热,可因为记恨以前被他们欺负,老两口都不同意。
  现在来了外地人,又是朋友的朋友介绍来的,跟村里其他人都没有牵扯,老两口也很痛快,房子加土地八万块,全给他们。
  虽然在这年代来说是天价,可对皮革厂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顾家父女俩当即同意。
  还想帮他们砍价的周文良:“……”
  这可是八万块啊!
  而且,对方还有个要求,如果能兑换成港币的话,可直接一口价给他们少五千块钱。七万五千块人民币约等于二十三万港币,这可真是会为难人的。
  这年代外汇管理不是一般严,外籍人士兑换不了人民币和各种流通票,只能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兑换券进行消费,过程复杂不说,还有额度限制……想要兑换如此大量的外汇,就是顾学章也没法子。
  那家人见他们实在没办法,也就不说什么了,只约好明天上午十点去办手续,四人这才来到蛇口。天已经黑了,可工业园一片灯火通明,码头四处还是“轰隆隆”的货轮汽笛声,码头上的工人们熙熙攘攘,宛如白昼。码头两侧的白墙上,是红漆写的“时间就是效率”几个大字。
  就连码头不远处也有几个小食摊,支着几张简单的木桌子木板凳,风炉里是燃得通红的蜂窝煤,大锅里热气腾腾,不断有人上岸吃东西,不断有人吃好抹着嘴离开……
  幺妹惊讶得“啊”一声,张大了嘴巴。
  蛇口的夜晚不是夜晚,就是白天!
  顾学章也愣住了,这跟他们在报纸上看见的蛇口,仿佛不是同一个地方。
  或者说,报纸上的只是白天的蛇口,而夜晚的蛇口才是真正的,鲜活的,富有活力的蛇口!
  春苗和周文良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这等场面了,笑着解释道:“只要不下雨,码头上都是来往摆摊的人。”
  今儿天黑前下过一场小雨,幺妹惊讶的问:“难道平时比这还多吗?”
  春苗点点头。她刚看见的时候也是这副表情,甚至比他们还吃惊,在她有限的二十年人生里,大半夜卖吃的还真没见过!哪怕国营食堂也是晚上八点准时关门下班的,听说码头上的小吃摊能卖通宵!
  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