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都是归师傅、高师傅教得好,我这是误打误撞,纯属运气好……”
小姑娘的话还没有说完,旁边的高副所长已经截下话头:“该你得的表扬,不要推。虽然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但你的工作那么快能出成绩,跟你平时努力专研,做事细心有条理,是分不开的。我们大家都会为你鼓掌的,等以后有了正式的良种推出市场,国家和人们也不会忘记每个人的贡献的。”
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文岚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研究小组都多了不少女性研究员。
也许,这是政府花了十余年努力推广男女平等的结果。
当然,似乎挣脱了枷锁之后的女性进步的速度更快一点。
☆、时代剪影
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人利用“赎罪日”时机发动了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当这个新闻占据了即时新闻头条时,文岚只轻轻地感叹了一句:“这一切还是来了。”
拿到报纸的那一刻,文岚快速锁门进屋,再次拉开了如意门。
整个60年代,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个全球青年反抗霸权反抗权威的时代。
当时,青年人们都洋溢着一种左。派的反叛精神,都在想如何能更好地改造社会。他们内心都有很多对现实的不满,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非常腐朽的制。因为资本主义鼓励不停消费,财富逐渐聚集到极少部分人手里,最终还造成社会经济的巨大不平等。
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嬉皮士运动都在1968年达到顶点,而女权运动、同性恋运动、环保运动在69年以后纷纷兴起,成为七十年代一系列平权运动的先声。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起了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极度不安。这样,原有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壁垒开始松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外面一片纷纷扰扰,东方这边风景独好。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铺平道路。
这下,没有提前接到任何通知的菊刀国彻底慌了,担心米国彻底转向华国,菊刀国政府急于与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承诺向华国提供巨额援助。菊刀国的外向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更是直接说出:“菊刀国跟着米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至于现实情况如何,各家自有一杆秤。
对于这些递过来的橄榄枝,华国当然通通接下,继续埋头苦心经营,全力进行基础建设。
这些年,放下政治执念后,大家逐渐发现即便是负债发展,只要资金调配适宜,也一样可以取得巨大成功。
北高丽这样的纯农业国家,这几年靠着苏联主持的经互助委员会,大力发展工业,即便是苏联指定的相对效益较差的工业,也让国家工业实力蹭蹭地往上直蹿。北高丽不仅跟菊刀国并称“东北亚工业双雄”,国家还富余到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还给每家每户分配了房子,诱得大量南朝鲜人翻越边境线、潜逃到北方。这跟二十年后的角色,几乎完全颠倒了过来。
跟着苏联的北高丽,富了;跟着米国走的菊刀国,强了;靠强人铁托以一己之力,带领人们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的南斯拉夫,短短几十年就成了国富民强的“巴尔干之虎”。
经过几年埋头发展后,华国人逐渐发现“要发展,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科学就是生产力”并不是苍白无力的口号。人们的日子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变好。
原来觉得吃口饭都是奢侈的人们,换上了新良种、用上化肥后,粮食的产量迅速往上飙升,逐渐摆脱“半糠半饭”的日子开始往实现“温饱”而进发。
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修路热、学习热。
上层领导看问题自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在等待更明确的信号,正在等待预测中的高位油价的到来。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阿拉伯人节节胜利,但一周后战局逆转。
因为米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反攻,埃及开始处于不利地位。
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石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埃及,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米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人这边来。会议最终决定立即逐步压缩产量,减少对美、欧盟的石油供应量。
但,米国不以为然,在1973年10月19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
这一举动,彻底此举激怒了阿拉伯产油国,利比亚当天宣布向米国禁运石油。
1973年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一致行动,每月减产5%,对米国及其盟友(包括欧洲、菊刀国等)禁运石油。
石油价格以此从一直以来的低价3美元以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于1973年12月下旬猛地把油价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之后一度超过13美元,后又涨到39美元。
此前,米国石油产量已处于衰减之中,无力增加产量,于是油价飞涨,许多加油站汽车排长队。
欧美国家纷纷扑街,其中荷兰因为帮美国运输武器,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直接点名。当时,荷兰每年进口1。8亿吨石油,其中2000万吨自己消费,其它用来自己加工,或者做转口贸易赚点外汇。结果石油被禁运,搞得荷兰外汇收入都断了一大截,荷兰整个国家都懵了,街上停满了缺油的汽车。
石油禁运,使欧洲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钢铁产量下降14。5%,米国的GDP下降了4。7%。因为缺少燃油,米国人开车的速度提高了许多,交通事故增加,甚至出现了居民出门捡木柴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场危机惊天动地,西欧、菊刀国8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进口来源又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米国。
英国,陷入慢性萧条,开始步入二战后的经济最低谷。政府大楼前后,全是垃圾,很多写字楼纷纷关门大吉。街上行人稀少,因为经济萧条,商业大楼都被中东土豪们买下,街上随处可见阿拉伯语的招牌。
英国经济学家说:“现在整个英国都是大英博物馆了。”
1973年11月下旬,欧共体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人。
1973年11月22日,菊刀国也宣布站到阿拉伯人一边。因为,菊刀国99。8%的石油来自进口,其中80%来自中东,缺少中东石油整个国家就要停摆了。这一缺油,74年菊刀国的物价上涨了23%,汽油、煤油涨价,电力、食品涨价,所有的物品都陆续涨价。从此以后,日本特别注意跟中东产油国的关系,尽量维持在良好状态。
自此,米国和荷兰,被彻底孤立了。
煎熬到74年7月,米国以大佬姿态赶赴中东调停,沙特等才渐渐解除石油禁运。
后来,米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由弱小国家组成的集团能过迫使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如此戏剧性的改变生活方式,而遭到的抗议却如此之少。
在这场风暴中,有几个国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个个成了暴发户,开始要大搞建设,韩国的朴正熙抓住这次机会,将一百多万国民派到中东去盖房子,从而催生了现代集团等,也为韩国贡献了巨额外汇,为韩国的后期崛起奠定了基业。
苏联靠着石油资源,在国际市场大赚一笔,然后用这笔外汇买农产品和工业品回国,喜滋滋地过了好些年。
正在玩单机游戏的华国,没受到什么冲击。因为当时工业化程度低,对石油需求不高,发现了大庆油田后一直出口石油换取外汇。按照文岚秘密信函上的提示,华国这几年一直有意囤积了大量石油。趁着石油价格大涨,趁机出清石油库存,大赚一波外汇。
按照指示,相关部门将赚来的外汇从经济受挫的地区和国家大量购入技术和机械,在战略要地建立了一批石油化纤厂及化肥厂,同时成立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研究院。
多年后,在解密文件中可以看得到,1973年6月7日,陈云曾约见了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陈希愈等人。
“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已定。”陈云感慨地说,“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75%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25%面向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75%对资本主义国家,25%对苏联、东欧。”
1974年7月,陈云撰写了关于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两份提纲,第一份是《对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看法》,第二份是《这次经济危机与1929年危机的比较》。
在提纲中,陈云提出的国际形势判断,不仅符合当时的形势发展,而且对比以后的30年,与他的许多预见也出现了不少惊人的吻合。
例如,关于世界新格局,他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的国际关系”,“以美帝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遇到经济危机,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仍然是有较大发展的”。
在与米国、菊刀国等恢复正常往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开展了筹措外汇和利用外资的工作,一年中筹措到10亿美元,却迈出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步伐。
这些上层的想法和做饭,无论是在华还是在米的文岚都无法接触到。
但是,文岚真真实实感受到了时代在变化。
“的确凉”最初因为产量低,只能在北京、上海等少量城市有限发售,在多地引起人们的抢购。
最初的时候,大家买不到也买不起几件“的确凉”衬衫,只能购买“的确凉”做的假领子,几件假领轮流穿。反正,别人也看不出来,还以为你有好几件衣服呢。要是谁有件格子“的确凉”衬衫,足以引发极高的回头率。
可到了75年,随着的确凉普及,姑娘们纷纷穿上小碎花裙子、带里衬的白裙子,走起路来裙角飞扬。
正在上大学文岚跟同学们相约出门逛街,原本那些蓝、灰、军绿色或者小碎花的上衣,渐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五颜六色的花裙子。
街上那些习惯穿着蓝、灰、军绿色或者黑色的裁剪肥大的裤子的人们,也开始换上剪裁更为简练的时装。小女孩们穿着各式俏丽的小裙子,成年妇女的裙子上打着各种花褶露出小心翼翼的花俏,最时髦的追求美的姑娘会穿白裙子。男士们则更钟爱纯白色的“的确凉”衬衫,还喜欢把下摆塞进裤腰里,露出里面的皮革腰带。
街上的商店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的笑容越发的真诚,路边民居飘出的饭菜香里也多了一丝肉香。
文岚抱着从书店买到的新出汉译本,笑脸盈盈地跑上前,帮着把躲进糖水铺里舍不得出来的同学拽出来。
一行人嬉闹着,从商业街东头走到西,两手满满地踏上回校之路。
走在落日的余晖里,满足的心情随着漂亮的连衣裙随风飘荡。
金色的光线,把姑娘们洋溢着青春的身影剪辑成时代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申读大学
1973年秋冬的米国,受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开始迈入最慌乱的时节。
因为缺货和涨价潮,超市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