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策行三国-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翊由啤<抑欣夏父屑ち罹鞯拢梦依闯ぐ沧龈龀捣颍凳侨粲谢嵛罹莩担蛲虿荒苁涨源岫憔筒灰仪耍裨蛭颐环ㄏ蚶夏附淮厝ザū辉鹇睢!
  荀彧打量了车夫一眼。车夫年约三旬,高大魁梧,面貌粗豪,的确有些悍勇之气。“足下已然成年,还怕老母责骂?”
  车夫挑挑眉。“纵使年纪再大,老母终究是老母。我虽然读书少,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荀彧感慨不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敢问足下高姓大名。”
  车夫朗声大笑。“不敢,不敢。令君,你这可抬举我了。我哪有什么高姓大名啊,我姓鲍名出字文才,新丰县人。你若是去过新丰,也许听过我的名字。”
  荀彧眉头微挑,笑了起来。“原来是你啊。我虽然没去过新丰,却听过你的名字,只是没见过。幸会,幸会。”
  “哈哈,有辱令君清听,惭愧惭愧。”
  荀彧和鲍出闲聊了起来,问了问鲍出家里的情况。鲍出的父亲早亡,寡母将他们兄弟五人拉扯大,他是老三。原本家里困难,地早就卖了,寡母帮人家洗衣浆补勉强渡日,两个兄长成年后做点零工,生活才好了一些。董卓西迁长安,长安大乱,有钱人都跑了,做零工都没机会,只好捡野菜、采蓬米,后来洛阳人越来越多,野菜、蓬米都没了,为了活命,他们就只好做贼。鲍出是新丰有名的游侠,颇有威信,有寡母管着,他不敢做谋财害命的事,就组织了一群人黑吃黑。最近长安变法,建了不少工坊,兄弟五个都进工坊做工,生活才算有了着落。寡母感激荀彧,就让鲍出来长安赶车。打听到荀彧在宫里当差,鲍出就在宫门口守着,希望有机会能为荀彧效劳。
  荀彧感慨不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变法的初衷是为了朝廷,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普通百姓,但最感激他的居然是这些人。鲍出居然还特地从新丰赶到长安来赶车。新丰离长安可不近,鲍出又守在宫门口,放弃了不少机会,少赚了不少钱。
  “鲍君,你这么做,我怎么承受得起……”
  “令君不必如此。能为令君驾车,是我鲍出的荣幸。这长安城里想为令君效劳的人多了,令君偏偏又不怎么出宫,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哈哈,这一次,我鲍出也算是在长安闯出名头了,不知道有多少游侠儿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呢。令君,待会儿你可千万别客气,收了你的钱,我会被人骂的。”
  荀彧笑笑,沉默了片刻,说道:“鲍君,长安像你这样的义侠多吗?”
  “义侠?”鲍出转头看了荀彧一眼,笑出了声。“令君,你太客气了。”
  “盗尚有道,何况是侠。”荀彧淡淡地说道:“鲍君,我想请你做我的侍从,你愿意吗?”
  “当真?”
  “当然是真的。我想找一些像你这样的义士,为我出入市井,了解民生。你也知道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对外面的事了解有限。如果你们能帮我收集一些消息,让我对民生多一些了解,做什么决定时也好心里有数,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行,能为令君效劳,我求之不得。三天之内,我给令君回复。多了不敢说,二三十人总是有的。”
  荀彧点点头,不知不觉的挺起了腰。鲍出拉住缰绳,马车缓缓停住。司徒府到了。


第731章 有所不能
  杨彪背着手站在廊下,眉头紧皱,脸色如锅底一样,黑得让人害怕。掾吏们悄悄地避开了,免得招惹了他,无端受累,只有刘巴站在一旁,拱着手,虽然也皱着眉,脸色却很平静。
  朝议结束,得知天子单独召见荀彧,杨彪的心情就不太好。他知道自己的提议将被搁置。天子不会直接否决,但是也不会同意,丹阳太守的任命会一直悬着,默认孙策对丹阳的控制,然后等着孙策和袁绍发生冲突,杀得死去活来。
  用心没错,但未免太过懦弱。袁绍固然有不臣之心,孙策又何尝是个纯臣。他已经掌握了豫州,荆州很快也会落入他的手中,如果扬州再被他控制,实力将超出袁绍。荀彧想驱狼吞虎,他却觉得这是养虎为患,等孙策坐大,朝廷再后悔就迟了。
  有人匆匆来报,荀彧来了,正在往里面走。
  杨彪苦笑道:“他还真是追得紧,一点也不耽误。”
  刘巴说道:“杨公,他来了更好,你们可以面对面的沟通,免得有什么误会,为他人所乘。”
  杨彪点点头,转身上堂。刘巴下堂迎了出去。出了中门,荀彧正好上台阶,与刘巴拱手作礼,笑道:“子初,这些天过得如何,适应长安的气候吗?”
  “还好,屋外冷,屋里还可以。”
  “杨公体贴下属是出了名的,你运气好。换了别处可就没这么自在了,刘子扬有没有向你抱怨?宫里现在吃紧,连木炭都供应不全,你能不能请司徒想想办法,再增加一些配额。”
  “杨公已经在想办法了,安排人去南山伐木烧炭。不过南山太远,如果能请陛下开放上林苑,那就方便多了。一来一回,能省不少时间。”
  荀彧一口答应。“行,这件事我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两人说着,已经来到堂上。杨彪示意荀彧入座,问清荀彧还没有吃午饭,便让刘巴安排点酒食。荀彧也不客气,他忙了大半天,还没吃午饭,的确有些饿了。杨彪看在眼里,又心疼又好笑。
  “你是不是特意挑这时辰来的?”
  荀彧也笑了。“杨公慧眼如炬,我就不掩饰了,能省一顿是一顿,这顿多吃点,连晚饭都省了。”
  “听说你学留侯辟谷,过午不食,想成神仙啊。”杨彪瞅了荀彧一眼,轻声说道:“年纪轻轻的,就想着避嫌,我真不知道你是少年老成,还是暮气太重。”
  荀彧收起笑容,一声长叹。“杨公,我也是迫不得已,只要能为变法减少一些阻力,不管是少年老成还是暮气太重,我都无所谓。杨公为此操劳,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事务,不知道要承受多少非议,我才能在宫里清闲。避些嫌疑,也是免得给杨公添麻烦。”
  杨彪眼神闪了闪,轻抚胡须,原本阴沉的脸色好了很多。荀彧或许做事方式有些软弱,但人品无可挑剔。他示意荀彧不要急,多吃一点,自己顺便整理一下思路。等荀彧吃完,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文若,犬子德祖有家书来,孙策打算在丹阳屯田养兵。丹阳出精兵,再有了粮食,就算袁绍破了豫州,也无法过江。江陵、丹阳在手,长江天险为孙策所有,江东固若金汤,朝廷再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杨公,德祖有没有说他计划多久?江南卑湿,丹阳又在下游,时常有涝灾。屯田之前必修水利,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杨彪迟疑了片刻。“说是两到三年时间。”
  荀彧笑而不语。杨彪不解,露出些许不悦。“文若这是何意?”
  “杨公,若不是德祖被孙策骗了,就是孙策被人骗了。两到三年能够屯田成功,丹阳屯田的条件难道比关中还好?杨公在关中屯田,觉得几年能够自给自足?”
  杨彪将信将疑,他还真不清楚丹阳的情况。他看向刘巴。刘巴不动声色地说道:“若以常理论,丹阳地势卑下,人口又少,欲在丹阳屯田,没有五年时间难见成效。可是令君别忘了,孙策与众不同,他也许能别出蹊径,两到三年就能成功。”
  杨彪很尴尬。刘巴这句话是在替他辩解,其实是证明了荀彧的分析。丹阳不可能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看到屯田效果。他不熟悉丹阳的具体情况,杨修也不熟悉,很可能被孙策骗了。至于孙策被人骗了,他不太相信,因为孙策做事精细,他提前三个月就派人查访丹阳地形,不可能不了解丹阳的实际情况。
  虽然是同龄人,但杨修阅世太浅,不如孙策狡诈。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莫名其妙的成了孙策的辎重营主管。当然也不仅仅是他,马超、阎行都被孙策笼络住了,阎行甚至成了孙策的骑将。
  卑贱者多能,高门子弟有见识,却往往眼高手低,不如出身卑贱者通晓实务。
  “孙策与众不同,是他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他有鬼神之能。只要我们敢于放弃那些繁文缛节,他能做的,我们也能做。杨公、子初及司徒府诸贤为屯田想了那么多办法,难道孙策还比诸位更高明?不过……”荀彧话锋一转。“杨公,正如子初所言,孙策别出蹊径,在南阳主政不到一年时间,南阳军械就成为天下利器。他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丹阳屯田迅速取得成果也是有可能的。”
  “怎么说?”
  荀彧看看杨彪,又看看刘巴。“杨公,司徒府有通晓农学的人才吗?”
  杨彪摇摇头,又点了点头,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已经明白了荀彧的意思。南阳军械为什么能提升那么快,原因就在于黄承彦父女,木学堂、南阳铁官都是他们一手操办的,新纸、四轮马车和抛石机也不例外。术业有专攻,一个专业人才抵得上一群普通人才,如果孙策找到精通农学的人,屯田在短期内取得成功也不是不可能。杨修不是说了吗,祖郎推荐了一个叫鲜于程的人主管屯田事务,这人就是研究农学的。
  “人才难得啊,我们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人就好了。”杨彪叹惜道:“可惜,关中没有第二个赵过。”
  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就算有第二个赵过也没用,孙策可以支付黄承彦二千石的俸禄,杨公能这么做吗,就不怕有樊迟问稼穑之讥?”
  杨彪微怔,目光一闪,在荀彧脸上停留了片刻,忽然笑了起来。“原来你绕了半天,在这儿等着我啊。”


第732章 义利之辨
  荀彧笑着拱拱手,连称不敢。
  杨彪抚着胡须,收起笑容。司徒是外朝官,司徒府的大门是敞开的,士子们有意见,随时可以到司徒府求见。他这个司徒大部分时间不是处理公务,而是接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司徒府有掾吏六七十人,大多是读书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变法在读书人中引起的反应。
  长安稳定,建起了工坊,有不少工匠从南阳返乡。这本来是好事,这些工匠有技术,对提高关中工坊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有重大帮助,但他们提出的要求高得离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其中又以木学堂的匠师最为显著,一个普通的匠师居然要三四百石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县长。
  读书人苦读数年,又在宫中或者州郡做几年掾吏,才有机会被任命为县令长,前前后后需要十多年时间。一个匠师居然也能拿到这么多钱,而且在官员俸禄都不能按期全额发放的情况下,他们却能按月拿到工钱,这不能不让读书人义愤,尤其是宫中和各府的官员,对此极为不满,怨言很多。
  三四百石的收入已经引起这么大的议论,一个通晓农学的人拿二千石的俸禄又会有什么反响?赵过发明代田法,每亩能增产一石,官不过搜粟都尉,千石而已。孙策可以让黄承彦拿二千石的俸禄,长安可以吗?作为变法的主要执行者,司徒杨彪能承受这样的舆论压力吗?
  荀彧借孙策说事,把这个问题摆在杨彪面前,自然不是为难杨彪,而是提醒杨彪,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顶不住舆论压力,变法也就无从谈起,只是表面上热闹。
  杨彪半天没吭声。他虽然不是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