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12。见《后汉书》之《孝灵帝纪》、《窦武传》、《陈蕃传》。
  13。见《后汉书·何进传》。
  14。见《后汉书·董卓传》。
  15。见《后汉书·种劭传》。
  16。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17。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纪》和《英雄记》。
  18。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9。这一年有四个年号。汉灵帝去世前为中平六年,刘辩继位后改元光熹,从黄河岸边回宫后改元昭宁,被废后改元永汉。
  20。董卓入京,是在这年八月庚午,换皇帝则在九月甲戌。
  21。见《后汉书·董卓传》。
  22。据《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为陈蕃和窦武等党人恢复名誉,并重用其子孙。
  23。见《后汉书·蔡邕传》。
  24。关于这段史实,《三国志·袁绍传》的说法是:“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拔刀相向事见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这一说法虽然裴松之认为不实(此语妄之甚矣),但被《后汉书》采信,行文略有不同,请参看。
  25。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6。见《三国志·武帝纪》。联军被称作“关东义军”,是因为他们当时都在函谷关以东。
  27。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8。见《三国志·袁绍传》。
  29。见《三国志·董卓传》。
  30。见《后汉书》之《袁术传》、《刘表传》、《刘焉传》。
  31。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32。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世语》。
  33。董卓曾拜曹操为骁骑校尉,被曹操拒绝,并逃出洛阳。联军成立后,袁绍任命曹操“行奋武将军”。见《三国志·武帝纪》。
  34。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5。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36。本卷所述曹操事迹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武帝纪》。
  37。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魏书》。
  38。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9。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劫持到长安。
  40。见《三国志·荀彧传》。
  41。见《三国志·荀攸传》。
  42。见《三国志·程昱传》。
  43。事见《三国志·郭嘉传》。另据《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推荐郭嘉是在建安元年,曹操担任司空也在这年。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也可证郭嘉到曹操手下应在此年。
  
  第二章
  
  1。貂蝉是元代戏剧家编出来的。杂剧《连环计》说,貂蝉姓任,是任昂的女儿,名红昌,因为在皇宫里管貂蝉冠,所以叫貂蝉。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杀董卓被说成是王允施了美人计和离间计。
  2。王允事请参看《后汉书·王允传》。
  3。见《三国志·吕布传》。
  4。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5。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谢承《后汉书》,但此事裴松之认为不实。
  6。见《三国志·毛玠传》。
  7。董昭事见《三国志·董昭传》。董昭在三国中可能连次要人物也够不上(请参看陈迩冬《闲话三分》)。但他戏份虽然不重,每次出场却都在节骨眼上。曹操的迎奉天子和后来成为魏公、魏王,便都与他有关。详见拙著《品三国》。
  8。见《三国志·董昭传》。
  9。见《曹操集·上杂物疏》。
  10。汉制,列侯三级,亭侯之上是乡侯,乡侯之上是县侯。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
  12。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玠的说法;奉天子以令天下,是贾诩的说法。见《三国志》之《毛玠传》和《贾诩传》。
  13。诸葛亮的说法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孙权方面的说法见《三国志·周瑜传》。
  14。田丰的说法见于《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沮授的说法见于《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沮授的说法在前,田丰的说法在后。
  15。见《三国志·荀彧传》。
  16。见《三国志·袁绍传》。
  17。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
  18。比如后来袁绍要打曹操,沮授和崔琰便都说“天子在许”,攻打许都“于义则违”。诸葛亮也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9。见《后汉书·袁绍传》。
  20。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21。据《三国志·张绣传》正文及裴松之注引《傅子》,当时曹操做了两件不该做的事。一是强纳张绣的婶婶为妾,这让张绣感到屈辱;二是拉拢张绣的贴身部将胡车儿,这使张绣感到威胁。曹操听说张绣不满,恐怕变生不测,也起了杀心,但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于是张绣突然反叛。
  22。贾诩事见《三国志·张绣传》。本次事件的设计是:张绣采纳贾诩的计策,对曹操说部队要移动一下,又说军车少,载重多,请求允许让军士们把铠甲都穿在身上,武器都拿在手中。曹操没有怀疑,照准。结果张绣的部队路过曹营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见《三国志·张绣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23。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
  24。张绣投降在建安四年十一月,见《三国志·武帝纪》。
  25。传国玉玺是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太监张让等人作乱时丢失的,后来被孙坚获得,又被袁术从孙坚夫人那里强行夺了过去,事见《后汉书·袁术传》。
  26。袁术事见《后汉书·袁术传》。
  27。见《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28。见《三国志·吕布传》。
  29。刘备事如无另注,均见《三国志·先主传》。
  30。关于郭嘉的意见,《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用了两种说法。《魏书》的说法是,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计于郭嘉,郭嘉表示不能杀刘备。《傅子》的说法则是,郭嘉主动去找曹操,说:“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但当时曹操“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就没有听郭嘉的。等到刘备公开背叛曹操时,曹操便“恨不用嘉之言”。因此周泽雄先生认为,郭嘉的意见是软禁。
  31。见《三国志·武帝纪》。
  32。见《三国志》之《董昭传》和《程昱传》。
  33。见《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后汉书·吕布传》、《后汉书·孔融传》、《三国志·太史慈传》。
  34。刘备的五易其主是: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
  35。见《三国志·先主传》。《三国演义》移花接木,让曹操称袁术“冢中枯骨”,是不确的。如果袁术已是“冢中枯骨”,又何必说“吾早晚必擒之”?请参看陈迩冬《闲话三分》、拙著《品三国》。
  36。见《三国志·先主传》,原文为:“先主未出时,献帝舅(岳父)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说:“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三国演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即据此改编。
  37。陈迩冬先生《闲话三分》说,如果刘备、董承他们“立券书名”是实,而且曹操征刘备就因“衣带诏”一案而起,那么,曹操在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和关羽以后,就不会那么客气了,也不会由着关羽带着嫂子和侄子一走了之了。因此陈先生认为,就连这个“衣带诏”,是不是董承或董承父女伪造,也很难说。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则说:“董承本来是牛辅的余孽,哪里是什么公忠体国的人?”“就是要除曹操,如何会讨托董承呢?这话怕靠不住罢?”请参看拙著《品三国》。
  38。见《三国志·武帝纪》。
  39。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40。见《三国志·先主传》。
  41。袁绍的讨曹檄文见《后汉书·袁绍传》。
  42。见《三国志·武帝纪》。
  43。见《三国志·荀彧传》。
  44。见《三国志·武帝纪》、《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45。见《三国志·武帝纪》。
  46。见《三国志·贾诩传》。
  47。见《三国志·先主传》。
  48。关于许攸叛逃的原因,有三种说法。《三国志·武帝纪》称“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荀彧传》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习凿齿《汉晋春秋》称袁绍不听许攸抄小路前往许都劫持天子的建议,许攸怒而投奔曹操。
  49。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50。见《三国志·张郃传》。
  51。见《三国志·武帝纪》及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52。曹操的一系列法令包括:建安八年八月“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的“己酉令”,“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的“庚申令”,九年九月的“抑制兼并令”,十一年十月的“求直言令”,十二年二月的“封功臣令”,十四年七月的“存恤令”,十五年春的“求贤令”,十二月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分见《三国志·武帝纪》及裴松之注引诸书。
  53。请参看田余庆《曹袁斗争和世家大族》。
  
  第三章
  
  1。见《三国志·刘繇传》。
  2。见《三国志·先主传》,《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3。见《三国志·郭嘉传》。
  4。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孙坚去世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孙策去世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二十六岁,可知孙策接班时十八岁。据《三国志·吴主传》,孙权去世是在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年七十一岁,可知孙权接班时十九岁。
  5。官渡之战后,曹操两次打算伐刘表。一次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春,被荀彧谏止;一次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秋,被荀攸谏止。劝谏的原因,是袁绍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
  6。见《三国志·刘表传》。
  7。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汉魏春秋》。
  8。以上均见《三国志·先主传》。
  9。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和《九州春秋》。
  10。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11。见《三国志·陈登传》。
  12。请参看《后汉书·逸民列传》。
  13。见诸葛亮《出师表》。
  14。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15。见《三国志·先主传》。
  16。荆州七郡为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郡则废置无定。
  17。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