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哥哥们是反派-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苌菮还要去上任根本没有时间在附近仔细寻找老师,只能通过考校这些学子们来确定合适的教书人选。
  这些事情一直忙碌到初十,赵家一行人准备离开才算是彻底结束。
  赵小妹同赵苌菮一家前往曲阜,赵苌赤一家前往青州,而赵苌方则又一次同他们分开跟随陈家的商队前往江南地界。
  曲阜的县令早些日子就在等赵苌菮的到来,所以赵苌菮在县衙的交接十分迅速,不过几日的功夫便将曲阜地界的事情握在了手心。
  而赵小妹在到达曲阜以后也同以往在京都之中不太一样。
  京都之中的闺女们太多了,又是从小便受到各种规矩的培养,赵小妹即便是觉得厌烦,想要闭门不出,不参加任何宴会。
  但是毕竟大环境在那里,人总要学会适应。
  所以赵小妹身上也被环境影响,不能彻底放开。
  但是来到曲阜以后却不一样,这里文风兴盛,而且并没有京都那么多规矩,总归是自在许多。
  虽然在吃食上没有京都精致,但是口味却是丝毫不差。
  况且赵小妹本身便是一个美食高手,在曲阜地界很是自在。
  她同成橙一起参加了几场宴会之后,算是彻底适应了曲阜地界的生活。
  平日里做做吃的,同成橙聊聊天,日子过得还算惬意。
  赵小妹来到曲阜的第二年,将曲阜地界看便了,县城中每一个大街小巷都去过了,可以说都十分熟悉。
  赵小妹敢这么大胆,归根结底还是赵苌菮的功劳。
  赵苌菮上任之前,曲阜虽然太平,但是并没有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平日里除了邻里之间,对待陌生人的警惕程度还是很强的。
  但是自从赵苌菮到来之后,便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置了更加明确的奖励,而且将曲阜最近五年的卷宗都翻找出来同意查看,将以往看起来不对劲的案件或者一直悬而未决的案件再次审问,查找出真凶,给受冤屈的人平反。
  而后又积极鼓励曲阜的学子们多同外界交流,并且由县衙带头在县学中多次举办各种文会诗会,让曲阜的读书风气更加兴旺。
  学子们同官员的交流也更多了,学子之间的读书风气更加兴盛了,毕竟若是在文会或者诗会中崭露头角得到县令大人的亲自接待。
  而且县令大人年纪同他们这些正在准备科举的年轻学子差不了多少,有些甚至比县令大人的年岁要长许多,但是都十分钦佩县令的学识。
  而且同县令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县令经常会让他们从百姓民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他们指正策论中的失误,让这些正在准备考试的人都如获至宝。
  赵苌菮并不是迂腐之人,否则也不会同意赵苌方一人去行商,他自然也能够看到行商对生活的改变,所以对待商人并不是一味的压制,并不像旁的地方一样,给商人增添许多税口。
  若是商人在曲阜的地界做了什么好事善事,也会给予相应的嘉奖。
  这年头走南闯北的商人并不确钱,但是需要名声,所以赵苌菮便以此为基点,奖赏商人相应的牌匾,在曲阜地界给商人相应的减轻税赋。
  不知不觉间曲阜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商人来往也逐渐多了起来,每年依靠商人的赋税县衙的盈余已经是以前的两倍还要多。
  变化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商人来往多了,县衙有了钱,修了新的道路,来往更加方便,文人举子们读书的风气也逐渐改变,不再是以前一味地围绕著书本,而是学会了观察,从百姓农家的角度去考虑,百姓们因为政策的相对优待和走起来顺畅的道路,生活上也不知不觉变好了。
  这些变化点点滴滴,虽然分开看不显,但是最后朝中的督查人员过来一年一度的考核的时候这些变化呈现在眼前却是巨大的。
  生活中的改变每一个瞬间都是息息相通的,曲阜在赵苌菮的治理下百姓和乐,文风兴盛这些表现都是方方面面的。
  赵小妹和成橙身为赵苌菮治理改变的见证者,最有发言权。
  曲阜这个地界虽然没有京都的规矩繁杂,但是真说道起来对于女子的束缚其实并不小。
  但是如今两年过去却是不一样了。
  文风兴盛,好读书的人不仅仅是男子,还有女子,百姓们手中有了余钱,不知不觉当地识字的女子也越来越多。
  而这些变化慢慢汇集,最终形成曲阜的女子诗社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赵小妹和成橙是女子诗社的第一批成员,若是抬高一点说赵小妹也可以算上诗社的领头人。
  诗社刚刚建立时其实不过只有六个人,除了赵小妹和成橙,其余四个都是当地财主和小官的女儿。
  她们几人的性子相投,经常在一起小聚,成立女子诗社不过是在小聚中的一句玩笑话,不过在几人相继回家之后,成橙和赵小妹商议了一番,觉得女子诗社是真的可以搞起来。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两人还是将这个打算告知了赵苌菮,想要询问对方的看法。
  赵苌菮思考过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赵小妹便同成橙着手做了起来。
  若是这女子诗社能够成功,可是对女子极有好处的。
  这年头少有女子抛头露面,一般人家都让女子在家相夫教子,除非家中的男人实在立不起来,才会让女子出头,可是这种事情是极少的。
  女子们想要嫁个好人家,除了家庭的门第相当,还要有个好名声。
  可是原本就交际闭塞,好名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培养。
  但是若诗社能够真的做起来也相当于给了女子另一种扬名的方式。
  毕竟是第一家女子诗社,赵小妹她们并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这诗社还没有做起来,实在是不宜张扬,只能自己摸索。
  本来姑嫂两人相互商量,再加上赵苌菮偶尔出出注意,这诗社成立的准备事宜都要办好了,此时成橙被查出来已经怀有一个多月的身孕了。
  这是成橙和赵苌菮成婚以后的第一胎,谁也不想出什么意外,所以剩下的事情只能赵小妹一个人去办。


第59章
  成橙有了身孕,相当于赵小妹少了个帮手,但是它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积极准备。
  好在之前同成橙商量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如今只剩下选择地址和广而告之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
  虽说她们是个诗社,目前并没有准备盈利,可是该有的地方还是要有才行。
  况且她们这个诗社肯定不能只有她们这几个人,日后肯定要由新成员的增加。
  而既然是诗社,增添成员的标准自然是以成员的诗作水平为基准,赵小妹已经打算好了。
  等到诗社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处理好,正是对外公布的时候,她便去茶楼让说书先生先行进行宣传,先将女子诗社的名声宣扬出去,至少也要让曲阜附近的地界都知道有了这么一个诗社。
  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赵小妹已经足够清楚曲阜的大街小巷,找到一个合适的铺子位置对于如今的赵小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想要真正开始并不仅仅是解决了位置和宣传就可以的,赵小妹还要想日后的经营模式。
  而且这诗社肯定不能算她一个人的,旁人虽然没有出多少力,但是最起码出了钱。
  诗社一事不知不觉间让赵小妹从年初忙到年末,进入腊月的时候,赵小妹终于将诗社正是办了起来。
  忙忙碌碌间赵小妹已经在曲阜两年的时间了。
  诗社在年前正式向大众开张了。
  因为是刚刚成立的女子诗社,即便是有了茶馆说书先生的宣传,但是对于女子诗社意识还是有许多人不知情。
  为了此事,赵小妹又接连参加了几场宴会,务必使自己能够照顾到的圈层都知道曲阜有女子诗社的事情。
  而后在门口摆上了写诗有钱的牌子。
  虽然如今在曲阜地界能够读得起书,会写诗的女子应该不会缺钱,但是赵小妹还是写上了,毕竟聊胜于无。
  女子诗社在年前正式对外经营,可是到年后才算是稍微有了些起色。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女子诗社的开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尤其是读书人,他们的想法更多。
  有些人知晓变通,也自然有些人只知道墨守成规,固执不变。
  他们认为女子的职责就是应该蜗居在后院之中,为他们相夫教子,而不应该抛头露面。
  而且女子的才能本身就比不过男子,所以即便是有了女子诗社,她们也不过是空壳子,只会虚张声势,根本没有真才实学。
  这些话从女子诗社正式开始向女子征稿诗作开始,赵小妹便不知道听过多少。
  但是全都被她当做了耳旁风。
  谁说女子就一定比那男子差,她偏偏就不信邪。
  诗社刚刚开张,即便是有人因为交情和银钱投稿,赵小妹最终收到的诗作也都是差强人意的。
  为了彻底堵住那些对女子诗社充满不屑的人的嘴,赵小妹特意修书一封给了远在京都的成梦,想要成梦将自己最新的诗作寄过来,而自己也会出相应的报酬。
  成梦本身就是个热爱诗词的姑娘,听到赵小妹同自家堂姐办了女子诗社,自然十分激动,恨不得自己能够动身到曲阜亲眼目睹。
  所以在收到信件以后,将自己近些日子做出来的诗作全都寄给了赵小妹。
  而身为诗社的发起人,赵小妹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最终经过征稿和自己的努力凑够了十五份诗作。
  赵小妹并没有着急将这些诗作先行公布出去,而是在没有公布诗人的名字之前,让赵苌菮过了一遍眼。
  而后又经过赵苌菮的手出现在了年后的文会和诗会上。
  这两年间曲阜经常举办学子之间的文会和诗会,县令大人也都会参加,所以在他拿出几首诗作让人评价的诗会,众人并没有怀疑。
  赵苌菮在诗会上一共拿出来了十首诗作,但是并未说出姓名。
  举子们虽然想要拍县令大人的马屁,可是看着态度也不太确定这诗作是否是赵苌菮一人所做。
  害怕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学子们并没有感一直夸赞,而是给出了较为中肯的答案。
  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对其中两首诗佩服至极。
  《冬日行》和《行人归》这两首在学子之间的流传程度很广,大多都是好评。
  “这两首诗乃草民如今心头之宝,若是能够见作者一面,实乃在下荣幸。”有稍微大胆的举子向赵苌菮提出要求。
  “你们果真想要知道是何人所作?”赵苌菮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意味不明地反问到。
  众学子看到赵苌菮的态度,反而更加确定自己之前的话,他们想要看看这两首诗到底是何人所作,若是能够在一起探讨一番那再好不过。
  赵苌菮并没有继续隐瞒,这两首诗一首为赵小妹所作,一首为成梦所作。
  他此次将这些诗作拿过来的本来目的便是为了赵小妹的女子诗社造势,如今获得想要的效果,自然不会继续隐瞒。
  公布了两个人的名字之后,在现场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声。
  成梦和赵长宁这完全是两个陌生的名字。
  能够写出这种诗作的人,若是之前和他们打过交道,根本不可能不知道。
  看到众人神色各异,赵苌菮勾起一个满意的微笑。
  “是本官的嫡亲妹妹和家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