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您放心我给您安排二层中央最好的舱房,再给您个最好的价钱,四十贯,怎么样?”
  李元芳看了王莽一眼,微微点头。
  王莽微微一笑,对着伙计说道:“钱多少倒不是问题……”
  伙计说道:“那您说问题是什么?”
  王莽说道:“我们急着赶路,你们什么时候能开船?”
  伙计笑了起来:“不瞒您说,客都上满了,只要您上船,立刻就发。”
  王莽也笑了,点了点头道:“好,就听你的。”
  伙计高兴地说道:“得,您真是痛快!”
  说着,接过王莽和李元芳的马缰后,说道:“客官,您随我来。”
  王莽和李元芳点了点头,二人跟着伙计走过跳板登上楼船。
  甲板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王莽和李元芳对视一眼,二人边走边四处观察着,周围没有任何异样,
  王莽对着李元芳微微点头示意。
  李元芳也松了口气,二人紧绷的神经这才稍微放松了一点。
  伙计指引着道:“二位客官,从这上楼梯。”
  王莽和李元芳点点头,一前以后地沿楼梯上到了二层,伙计打开了正中舱房的门道:“就是这间,您们看还满意吗?”
  王莽和李元芳走了进去。
  舱房宽大明亮,两张大床榻靠两边的墙摆放,中央是一张吃饭的方桌和两把椅子。
  王莽点了点头道:“非常好,有劳了。”
  伙计说道:“船马上就开。二位先休息一下,我去给您们打水去。”
  王莽点了点头,伙计转身离去。
  待伙计离去之后,王莽关上了门,转过身来对着李元芳说道:“元芳,也不知道咱们的计策管不管用?”
  李元芳点了点头:“他们应该能够脱身吧,我们现在已经吸引了铁手团的注意力,而且还让那两个耍杂耍的引开了他们。敬旸,你就不要再担心了,我们能做的已经做了。”
  王莽笑了笑:“是啊,但愿他们已经脱身了吧!”
  二人说话间,李元芳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出了口气。
  王莽在另一张椅子上也坐了下来:“元芳兄,你有没有感到这个鲁吉英有点奇怪?”
  “奇怪?”
  李元芳抬起头来。
  王莽点了点头:“是的,奇怪,鲁吉英作为一个山阳县令,他怎么会和朝中的四品大员水部郎中扯上关系,甚至到了可以为对方卖命的地步!”
  李元芳微微眯了眯眼:“敬旸,你的意思是?”
  王莽摇了摇头:“我并没有什么意思,我只是感到很奇怪!”
  李元芳问道:“敬旸,你发现什么了吗?”
  王莽笑了笑:“元芳兄,你也知道我的记忆力还可以,我在这一路上回想了一下在洛阳时,当初李翰死后扬州刺史崔亮给阁部的回文,发现其中很多地方的叙述都含混不清。”
  “哦?”
  李元芳挑了挑眉。
  王莽放下茶碗:“首先,李翰之死的准确时间回文中并没有写的很清楚。”
  李元芳说道:“敬旸,我记得几天前大人曾经说过,李翰是在邗沟覆船的当天夜里自裁的。”
  王莽点了点头道:“不错,大致时间是有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回文中却没有提及。”
  李元芳问道:“哪一点?”
  王莽目视李元芳道:“李翰自缢是发生在邗沟覆船之前还是之后。”
  李元芳愣了一下:“敬旸,这应该不是问题吧?李翰不可能死在邗沟覆船之前。”
  王莽问道:“为什么?”
  李元芳说道:“据崔亮回文中所说,李翰是因邗沟再发覆船事件,觉得愧对圣上,这才自缢身亡,而且还留下了绝命书。”
  王莽点了点头道:“不错,回文中是这样说的。”
  李元芳说道:“可如果邗沟覆船之事尚未发生,他有什么理由选择死路呢?这说不过去呀。”
  王莽说道:“从逻辑上来讲,你是对的。但你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前提。”
  “前提?”
  王莽说道:“是的,前提。你现在已经人为地将李翰之死归结为自杀,起因则是邗沟覆船之事。有了这个前提,他死去的准确时间当然就无足轻重了。”
  李元芳越发不解:“敬旸,你一会儿说鲁吉英,一会儿说李翰之死,我听得都有些糊涂了,你的意思是,李翰不是自杀?”
  王莽笑了笑道:“我并没有这样说。
  李翰可能是自杀,也可能不是。
  而今证据还不充足,任何轻率的判断都会为断案带来负面影响。
  我换一个说法,即使李翰是自杀,现在也并不能证明促使其自杀的原因就是邗沟覆船事件。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可能了吗?”
  李元芳说道:“敬旸,我知道,你一直对李翰之死抱怀疑态度,你刚刚说的当然也有道理。
  然而,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和各方的叙述来讲,邗沟覆船应该是造成李翰之死唯一合理的解释。”
  王莽摇了摇头道:“你说错了,并不是唯一合理。只要存在着其他的可能性,就不能说是唯一。”
  李元芳追问道:“可是敬旸,你又说根据什么认为李翰之死存在着其他可能呢?”


第三十七章 怀疑
  王莽笑了笑:“这样吧,我做一个假设。假如李翰自缢是发生在邗沟覆船案之前,你还会认为,覆船之事是致其死命的唯一原因吗?”
  李元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当然不会。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李翰之死肯定另有原因。”
  王莽点了点头:“而崔亮在回文之中并没有指明李翰自缢是发生在邗沟覆船之后。你说,上述那种可能性是不是存在?”
  李元芳愣了良久,点了点头道:“如果这样说,那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故而,我才说李翰自缢的准确时间,在本案之中非常关键。可恰恰回文之中没有提及。”
  “那么,除了李翰之死的准确时间这一点之外,回文中还有什么含混不清呢?”
  王莽说道:“刺史崔亮在回文中说,第一个发现李翰自缢的,是山阳县令鲁吉英。”
  “鲁吉英!”
  李元芳顿时大吃一惊。
  王莽点了点头:“是的,就是和咱们在一起的鲁吉英。”
  李元芳深吸了口气,没有说话。
  王莽接着说道:“回文上面说鲁吉英深夜赶到山阳行馆去找李翰,却发现他已自缢身亡了,这第二个含混之处出现了:鲁吉英为什么要深夜去见李翰?”
  李元芳说道:“想来,想来是有要紧之事回禀。”
  王莽说道:“说得好。要紧之事这四个字很重要。
  官场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上官辰时判事,哺时退归。
  也就是说,哺时之后便是休息时间。
  这个鲁吉英有什么要紧之事竟然深夜去打扰上官?”
  李元芳登时愣住了。
  王莽接着说道:“可以断定此事一定非常紧急,否则鲁吉英这位山阳县令绝不会深夜去见李翰。”
  “不错。”
  “李翰是水部郎中,此次奉旨到扬州是巡视漕渠,查察邗沟覆船案的。
  那么可以断定,鲁吉英去找他,说的一定是与漕渠和邗沟覆船有关的事情,这一点你承认吗?”
  李元芳点了点头:“这是当然。山阳县的政令民事,自有扬州刺史崔亮该管,用不着向李翰通禀。”
  王莽说道:“很好。那么,那天夜里漕渠和邗沟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以致鲁吉英要深夜面见李翰呢?”
  李元芳恍然大悟:“邗沟覆船!您是说鲁吉英去找李翰是向他禀告邗沟覆船之事的!”
  王莽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令鲁吉英深夜前赴行馆谒见呢?”
  李元芳不住地点头:“不错,不错。”
  王莽说道:“那么,这中间出现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在鲁吉英到来之前,李翰还不知道邗沟发生了覆船之事。
  按照你的结论,邗沟覆船是引发李翰自缢的原因,那么此事就非常奇怪了,当鲁吉英到达山阳行馆之时,发现李翰已经自缢身亡了。
  用你的话讲,他还不知邗沟覆船,又有什么理由选择死路呢?”
  李元芳顿时倒抽了一口凉气。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你还认为李翰的死是邗沟覆船所致吗?”
  李元芳缓缓摇了摇头道:“敬旸,如果真如你所说,李翰是在邗沟覆船之前死去,那这案子可就蹊跷了。
  他为什么要自杀?又怎么会留下那封绝命书?他当时还根本不知道邗沟发生了覆船之事呀。”
  王莽点了点头:“不错。”
  李元芳说道:“敬旸,那你说的第二种可能性是什么呢?”
  王莽说道:“第二种可能是,有人事先便将邗沟覆船之事告诉了李翰,这才致使其留书自缢。”
  李元芳说道:“不错,也有这种可能。”
  “那么,回文中第三个含混之处就又出现了:是谁先于鲁吉英将邗沟覆船的事情告诉了李翰?”
  李元芳想了想,说道:“这一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对案情的判断。”
  王莽点头道:“是啊。这就是我所说的,崔亮回文含混不清之处。你想一想,一桩案子当中,三个最关键的环节竟然被忽略了,这难道不奇怪吗?”
  “确实非常奇怪。”
  “第四个含混之处就是:崔亮率人搜查山阳行馆,发现了李翰留下的那封绝命书和鸿通柜坊开具的两张共二十万两白银的凭信。
  崔亮将两张凭信作为证物送达了阁部,却为什么不把李翰的绝命书送来呢?”
  “不错。这确实是个疏漏。”
  “疏漏!没有那么简单。
  作为证物而言,这封绝命书是最为重要的。
  首先,它可以令我判断出这封书信是不是李翰亲手所写。
  其次,可以从字里行间分析出当时李翰的心态。
  最后,如此重要的证物不上达阁部,究竟是为什么?”
  李元芳仔细思索一下,缓缓说道:“看起来,李翰之死不简单呀。”
  王莽说道:“以上所说的四点,都是本案最为关键之处。
  崔亮身为刺史不会不懂,那么,是什么原因竟令其将这一切全部忽略?
  这样做,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
  李元芳看着王莽:“敬旸,你怀疑鲁吉英和此事有关?那你为什么不当场说出来!”
  王莽摇了摇头:“鲁吉英这个人不简单,外表看似粗狂,实则心细如发,他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
  李元芳若有所悟地说道:“我明白了,敬旸,你把他和宁氏安排在一起,也是在试探他?”
  王莽微微一笑:“说不上什么试探,只是对他的出现感到很奇怪罢了。”
  忽然,外面传来船工的号子:“起航喽!嘿唷,嘿唷……”
  王莽和李元芳对视一眼,二人站起身,走出门外,站在船舷向下望去,只见楼船缓缓离开埠头,向运河中央驶去。
  夕阳如血,将宽阔的河面染成了橘红色。
  埠头上喧嚷的人流中,一个人缓缓转过身,目光望向了远去的楼船,正是龙风道人。
  残阳如血,照耀在他的脸庞上,他冰冷的脸上挂着一丝狞笑。
  不远处,一个带着斗笠的人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虽然他带着斗笠,但是他那肥胖的体型还是让人一眼就认出他正是铁手团总部的蓝衫人。


第三十八章 埋伏
  通济渠全长两千里,西起神都洛阳东至盱眙,河面宽阔,是大运河的主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