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茅山传说-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屋子又浸淫在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吴志远再也无法忍受这苦等的煎熬,他轻轻掀开身上的毛人皮,坐起身子,观察屋内的情况,果然,漆黑一片中,并没有那白色影子的踪迹,因为那影子散发着白色的荧光,如果它还在这屋子里,一定会被吴志远看到。
吴志远摸索着下了床,朝石屋门口摸去,此时外面虽然也是一片昏暗,但却比屋内略微明亮,所以吴志远很快便出了石屋,到了院中。
他没有回头,因为石屋内正北墙壁上还挂着那面铜镜,而这屋子里的一切与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现在急着要找的是紫虚萍实和盛晚香的下落。
老婆婆说过曾在村东沼泽附近见过盛晚香,现在看来,她的话应当属实。吴志远打算先去沼泽附近再找一遍,盛晚香的安危一直是他内心的牵挂。
从院子里出来时,吴志远将两块火石装进了布兜,使用这种生火工具虽然极为麻烦,但却是现今情况下唯一的办法了。
外面的光线十分昏暗,给人一种灰蒙蒙的感觉,与吴志远刚到这村子时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形截然不同,吴志远由此推断,此时可能是正是白天,这村子虽然昼夜不分,但微小的差别还是看得出来的。
绕着村东的沼泽转了个遍,吴志远始终没有发现盛晚香的踪迹,看着东边布满了棺材林的沼泽,他甚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盛晚香会不会是失足掉进了沼泽里?
吴志远不敢顺着这个思维往下想,他收回思绪,在村前的空地上堆了一大堆柴火,打算生起篝火,给盛晚香指示自己的位置,火堆燃起之后,他又用树枝在火堆旁的地上写了几个大字:“在此等我。”
如果盛晚香还在附近,一定会看到这堆篝火,也就一定会看到地上的字。
月影抚仙的生命危在旦夕,吴志远只能以这种方法平衡此时遇到的两者之间的矛盾。
一切安排就绪之后,吴志远站在火堆旁等待了片刻,然后头也不回的朝南面石钟山的方向走去。
紫虚村就在石钟山的背阴面,与石钟山只隔了村前那条没有源头和尽头的小河,此时小河已经干涸,但淤泥犹在,吴志远不愿踩着淤泥过河,选择了从西侧绕过小河,然后从背阴面登山。
顺着小河向西而行,吴志远边走边观察着小河内的淤泥及几棵浮萍的叶子,老婆婆能从这小河干涸的情况得知鄱阳湖到了枯水期,说明这条小河和鄱阳湖是相通的,只是这小河能在一天之内干涸,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咋舌。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吴志远便绕到了小河的另一端,站在石钟山下,抬头仰望,整座山宛如一口黑色的大钟,倒扣在鄱阳湖畔和紫虚村之间。事实上这座山并不高,甚至不如龙山高,但它却给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很不舒服。
吴志远没有歇息,小心翼翼的踩着黑色的山石向山上爬去。一路上他思考着老婆婆说过的关于石钟山的推断,这石钟山既然是一座古墓,那这古墓中所传的宝贝会不会就是自己要找的紫虚萍实,真的很难说。因为根据字面意思推断,紫虚萍实应是浮萍的果实,而古墓中也有陪葬五谷杂粮种子的,但鲜有陪葬山树野草果子的。
尽管希望渺茫,但走到了这一步,吴志远依然不愿放弃这个机会。
想着心事,吴志远很快便爬到了半山腰,石钟山并不算陡峭,所以并不吃力。到了山坡之后,吴志远才发现眼前的景物非常清晰,周围山石矮松围绕,不时有阳光投下斑驳的影子在摇动,隐隐能感觉到清冽的山风。
“这里有阳光!”吴志远心中惊呼,“现在果然是白天,看来,这石钟山并不在紫虚村那道阵法之中。”
站在所处的位置,吴志远向山下的紫虚村看去,双目所及,却只能看到一片黑魆魆的树林,根本看不见紫虚村的影子。看来这阵法极为高玄,将紫虚村的存在也隐了去。
想到这里,吴志远隐约觉得此次石钟山之行怕是非常凶险,紫虚村阵法的设置与石钟山古墓必定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古墓中的机关就是设置紫虚村阵法的高人所设计,那他能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小。
正想着,吴志远顺着半山腰放眼向东望去,一眼看见东侧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木质建筑,似乎是座凉亭。
吴志远心中一喜,连忙奔了过去,走近一看,只见这亭子极为破败,四根撑柱全为木头,都已经腐朽不堪,亭盖为茅草编织,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整座亭子在微风中摇摇欲坠,亭下挂着一个字迹模糊不清的木匾,上面隐约写着三个字:“怀苏亭!”
果然有怀苏亭,没想到怀苏亭就在这石钟山上!
以那老婆婆所言,怀苏亭里有木筏,木筏在哪儿?
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体黑洞
怀苏亭,顾名思义,是为怀念苏东坡而建。当年苏东坡夜乘小舟至石钟山下,听到湖水拍打石钟山时发出窾坎镗鞳之声,片面的认为这就是石钟山以“石钟”二字命名的原因,并写下了《石钟山记》。后来遭到了满清将领曾国藩及其爱将彭玉麟的反驳和嘲讽,他们认为石钟山命名原因当以形论,也就是说,石钟山外形似钟,山体中空,所以才叫石钟山。
尽管在学术领域,曾国藩、彭玉麟等人与苏东坡见解不同,但他们对苏东坡这种高能大贤的仰慕却是毫不掩饰的,后来曾国藩与彭玉麟率清兵在石钟山附近抗击太平军,双方几度打得炮震肉飞,血瀑石壁,最终以清兵势力击败了太平军的精锐之师,夺取石钟山而告终。自此,彭玉麟在石钟山长期驻守,并建立了这怀苏亭。
关于怀苏亭的典故,吴志远所知甚少,这种史料比较偏僻,儿时读过的书中并没有涉猎,但彭玉麟在石钟山抗击太平军的史实他却知晓一二,这些史实也被一些说书先生加进了游走四方时所说的故事中,后来为了使所讲故事更加离奇,更加引人注意,甚至加进了神鬼悬疑的成分,说是当年彭玉麟之所以与太平军久战不胜,并非因为清廷腐败清军不振,也不是因为太平军的队伍是精锐之师,而是因为太平军中有一位高人,与彭玉麟作战的太平军乃是一队妖师。
因为有那位不知名高人的指点和指挥,太平军宛如一支不死之军,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只要五体俱全,就算心脏被挖了出来,依然与常人无异的上阵作战,甚至比常人还英勇,刀枪剑戟等寻常兵器对他们毫无作用。只有被火炮炮弹炸成碎尸,才会被彻底消灭。
而在鄱阳湖水战时,太平军更是离奇到极点,太平军士兵居然不惧鄱阳湖水,落水之后,便如秤砣般沉入水底,但人却并没有死。直到太平军被清兵击败之后,才有人发现水底还有无数的太平军士兵在游荡,然而却并非尸体,看上去竟是活生生的人。
当时,清营军心动摇,清兵之中盛传太平军有天父庇护,因为太平天国一直以“天父”佑国自称,这支太平军不死不伤,只能用他们宣扬的东西来解释。
彭玉麟得到这个消息后,自然不以为然,于是下令围山下网,同时安排水性较好的清兵下水一探究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下水的清兵便再也没有浮上来,宛如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没有任何回音。
在说书先生的口中,后来的故事便变得模棱两可了。只说战后彭玉麟和曾国藩长期驻守石钟山,并不只是因为石钟山扼江控湖,是军事要隘,更是因为这石钟山下水域中游荡着诡异的太平军士兵,后来水下的太平军士兵不知被用何种方法清除了,彭玉麟也便撤了兵。
说书先生的故事说得煞有介事,但哗众取宠的成分居多,所以尽管当时吴志远不过十岁出头,对这种光怪陆离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但内心深处认为并不可信。就算是到了现在,吴志远依然不太相信那段清兵抗击太平军的过往会牵扯到神怪之力。
在怀苏亭伫立片刻,吴志远又将亭子四周查找了一边,依然没有找到老婆婆所说的木筏。他并不认为老婆婆会欺骗他,而是想到了多种可能性。或许那木筏很久之前确实在这里,但时间过得太久,已经被人搬走了。
想到这里,他打算离开怀苏亭,到山下鄱阳湖边看看有没有停泊的小船,如果能有撑船的船家就更好了,毕竟自己不懂水性。
怀苏亭四周并没有小路,全是一片山石疮痍,说明这里很少有人来。吴志远踩着嶙峋的山石朝山下走去,走出十几米远后,他停下来再次打量四周,当回头看到怀苏亭时,他不由自主的惊奇的“咦”了一声。
那座怀苏亭构造简单,只是茅草亭子,但站在吴志远所处的位置看时,才发现亭盖并非茅草那么简单,其四面竟像是四个小木排连接而成,如果这四个小木排连成一片,恰好就是木筏的模样。
这一刹那,吴志远明白过来,原来老婆婆说的“怀苏亭里有木筏”是这意思,这木筏果真是在怀苏亭里。
他连忙返回亭子,拔出血影魔刀,朝着亭子一根木柱轻轻一劈,那木柱旋即被劈为两段,亭子随之摇晃了一下,吴志远又劈断另一根木柱,然后站在亭外轻轻一推,怀苏亭便整个塌了下来。
一番忙碌后,吴志远将四面亭盖连在一起,做成了木筏。现在来看,这亭盖的设计的确就是木筏,或许当时就是为了做木筏之用。
这木筏并不大,也不算沉重。吴志远拖着它一步步朝山下挪动,很快便来到了鄱阳湖边。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在枯水期,鄱阳湖的水依然不是那些小河小湖所能比拟,只是水位的高度不再如以前那样高,湖边露出了很多青苔,虽然是冬季,却没有结冰,还能看到一些稀稀落落的水草。
吴志远所处的位置虽是鄱阳湖边,却也在石钟山下,此处坡度很缓,并不陡峭,湖边偶尔也能看到人的脚印。他打算就从这里下水。
时间紧迫,吴志远不愿多做耽搁,从不远处砍断了一棵小树作为撑槁之用,便将木筏推入水中。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不识水性的隐患,也没有去想石钟山里到底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脑子想着的就只有紫虚萍实。
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时值正午,天气并不寒冷。吴志远缓缓撑着木筏,起初并不熟练,木筏不时原地打转,后来渐渐上手,木筏便随心而动。
站在湖边时,吴志远能看到鄱阳湖之广袤壮阔,置身在湖水中后,这种广袤壮阔的感觉反而更加强烈。
顺着石钟山向东而行,入水的山石显得狰狞可怖起来,宛如一个个巨大的怪物,长着黑不见底的大口,要将水面上的人吞噬。
吴志远发现这里的山体更为陡峭,下半部分入水的山石几乎竖直而下,山石之间有很多缝隙,大小不一,无法探知深浅。
吴志远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道缝隙他都会仔细观察片刻。随着木筏继续向前漂动,山体突然出现了一个突兀的拐弯,吴志远连忙将木槁插入水面,想让木筏停下来观察一下四周的情况,然而那木筏却像是受到了某种牵引一般,竟猛然来了个急拐弯,绕过山体突兀的山石,朝山体中间的一个凹陷处急速的漂了过去。
吴志远抬头一看,木筏正在向山石凹陷处一个黑魆魆的山洞中漂流。
第五百五十二章 翻转石门
此时的水面十分平静,平静的如同一面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