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面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张汝京及其创办的中芯国际了。一个国家在基础科技领域的弱点,不是靠引入一两个历史名人就能够解决的。
  因为弱点的背后,代表的是中国整体技术能力的落后。
  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拼了命的打压,加入打压行列的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而德,日则态度暧昧呢?
  它背后的第一层含义是,我国的市场是德日所需要的。而美,英,等国,是我们的市场。谁需要谁,一目了然。
  第二层含义,是德日,相对更加自信。
  就像ASML讲的,我们的技术,是抄不走的!
  成永兴的金手指,也许还能用个几年,十几年,但这之后呢?
  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很有道理。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就是应该的了。
  ————————
  这几天,成永兴与刘部长在研究一个新的业务部门。它的任务就是整合和发展光电系自己的高精度机加工能力和自动化控制水平。
  自动化控制水平,这个曾经很困难的事情,解决起来相对还容易一些。它的原因就是微机的普及。
  随着微机的普及,导致廉价的微机CPU充斥市场。机床用控制芯片,不需要考虑能耗和尺寸问题。这些CPU,完全可以胜任以前那些高性能专用控制芯片的功能。
  另外微机的普及,还带来了更加方便易用的开发工具以及编程语言。一个卡住中国工业许久的障碍,就这样,被另外一个行业给解决了。
  消灭你,与你何干?
  ————————
  机械加工精度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两个关键字。一个是机床,一个是精度。
  一个问题被分解成了两个问题,需要到不同的方向上去寻找答案。
  第一个,机床。
  中国此时,乃至后世,在机床的一哥都是奉天机床。
  奉天机床这些年的日子难熬,但相对还算过得去。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进行。对中低档机床的需求,始终存在。
  另外,随着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掌握,奉天机床还在新世纪来临之后,爆发过一段时间。
  但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一些民营机床厂,慢慢也掌握了这个技术。奉天机床在加工精度,自动化控制水平,双双失去了比较优势,再加上成本困境,差点破产。
  冰城的机床产业,不是没有,但跟奉天比起来,至少现在,不是一个水平。
  ————————
  第二,加工精度。
  这个加工精度,又可以被分解成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加工过程中的自动补偿算法。
  随着芯片计算能力的增长,一些补偿算法也开始了大量应用。
  这个技术在检测专业,早就普及了。这些算法应用到机加工行业,无形中提高了机床的机械加工精度和水平。
  另一个方面,机械加工本身的精度。
  这个问题困扰中国多时,它需要一个金手指才能够解决。
  幸运的是,光电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金手指。
  但这个金手指不是成永兴的,而是冰城的!
  冰城有这样的一个金手指!
  单论机加工精度,中国在一个细分行业里,其加工精度,不比世界先进水平差!至少在90年代。
  在这个行业,甚至出现过笑话,厂里人员到欧洲出差,购买先进国家的产品回来做对照,结果把本厂的产品买了回来。
  这个行业就是量具行业!
  量具是个满特殊的行业,他们的产品,就是精度本身。
  如果论什么行业对精度要求最高,就是量具厂!
  冰城量具,在这个年代,还有一丝辉煌。他们的双零级量块,代表着此时世界最高的工艺水平!
  90年代初期的机加工精度,才刚刚突破微米级别。而量块的精度,已经到了10纳米级别。
  冰量的价值,在这个时代,尤为巨大!
  冰量有一批手艺精湛的钳工。真正了解机床行业的人,就会知道,任何行业发展到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
  冰量及这批世界级的高级工人,就是这个时代的金手指!


第578章 金手指(下)
  可惜的是,中国企业始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行业壁垒和地域壁垒。
  ASML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就是整合!
  在一台光刻机里,荷兰自产的零件有多少?有10%没有,都值得怀疑。
  机床产业的优势在奉天,而冰量在冰城,这真是一种悲哀。
  在机械部消失之后,两者之间的合并,就更加不可能了。
  2019年,它们双双被通用技术集团收入旗下。不知道,那个时候他们是否有机会被整合在一起。
  成永兴无法在冰城长驻,就把他的思路与刘部长进行了交接。
  对这两家企业进行整合,面临很多问题。
  第一个,这两家企业现在的日子都还过得去。
  国营企业,一般来说,只在两种情况下容易被收购或者整合。一种是经营不善,另一种则是企业要上市,或者管理层有利可图。否则,企业的管理层是没有什么动力,去给自己再找一个婆婆的。
  奉天机床可不是个小企业。它是一个资产十亿级别的大集团。这种战略级别的企业,不论是谁来收购,国家估计都不会肯的。
  而且奉天机床的业务很杂,除了精密机床这部分业务是光电感兴趣的,其他部分,例如大型工件加工,齿轮加工等,都与晶圆无关。
  冰量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刃具部分,甚至他们的量具,量仪本身,光电也完全不敢兴趣。
  所以,如果强行发动收购,光电面对的阻力和负担都是不小。
  ————————
  当然了,光电系也是今非昔比,不论是企业规模,效益还是影响力。与光电合作,成了此时两地国企改制的一个捷径。但凡与光电沾边的企业都发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纵连横,刘部长联合了多方力量,其中包括工大多个院系,冰量,奉天机床等的《精密机床》成立了。
  在这个新成立的《精密机床》里,光电只是出资两千万美元,占了三成的股份。毕竟这不是光电的主营业务。养这个业务模块的目的,是为了集团十年之后的发展以及潜在的制裁。
  《精密机床》将专注于精密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它的第一批任务,就是对光电系所引进的各种进口机床进行仿制。
  《精密机床》的管理力量,主要来自冰量。形成了以冰量为主,奉天机床为辅的局面。
  光电无力也无意参与这个业务模块的日常运作。
  成永兴对两家企业的管理层,都不怎么熟悉,无从判断这些人的能力如何。但他可以从后世的最终结果反推两家企业管理层的能力。
  奉天机床此时算是一个大杂烩。是多个机床厂为了股改捏合在一起的产物。而且它后世的结果,不怎么让人放心。
  而冰量后世的发展还算不错。算是赢得了光电的支持。
  ————————
  从工大方面,被引入的主要力量,来自机械系,也就是现在的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在1993年,是以机械和精密仪器两系为主合并产生的。但是精密仪器系,随着在光刻机领域的投入逐步加大,已经今非昔比。
  光刻机自己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对相应学科的拉动力量,也是不可小看。
  精密仪器系下属各专业,这些年成果不断,效益也不差。它已经开始酝酿,成立独立的精密学院了。
  尽管失去了精密仪器系这个主力院系,机械系还是升级为机电学院了。
  LED/LCD生产线上的大量工装设备,都有机械系的影子存在。
  而且随着LED,LCD的制造技术升级,产业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机械系下属的机器人专业将会越来越重要。
  由于计算机学院的实力日益增强,它的一些边际效应也开始扩散。很多选修软件专业的学生,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机电学院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机密机床》的规模可比校实习工厂大多了。有了这么一间关联的大型机床企业,关于数控机床的想法和项目,有了实施的基础。
  机电学院的师生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刷论文的工作。
  《机密机床》集合了国内最强的力量,冰量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奉天机床的机床制造,机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数控技术,背靠着蓬勃发展的半导体设备行业,开启了一段绚丽的征程。
  ————————
  在这个过程中,拥有软件专业的双学位学生,无意中成为了跨学科应用的最佳研究人员。
  这个双学位政策,绝不仅仅是给工大学子提供更好就业出路这么简单。
  90年代初期,正处于计算机技术向其他行业扩散的关键时刻。数控机床就是计算机技术扩散到机床行业的典型案例。
  同样的融合也发生在航天,航空,测量,交通,电子,材料,通讯等领域。
  这批学生的能力与价值,很快就被各用人企业及研究所发现了。
  ————————
  光电系这些年始终是依托大学进行发展,无意中解决了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症结。那就是科研院所与企业,学校之间的关系。
  工大这两年,由于LED和LCD等新兴产业的缘故,许多院系都已经实质性走到了世界科技水平的前列。
  一批批的年轻人成长起来,逐渐挑起了大梁。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和产业的拉动作用。另一个原因则是国家力量,在LED及LCD领域,没有相关科研院所。
  这个结果也是奇怪得很。
  ————————
  在欧美,国家级的重点研究机构,普遍都被置于大学的管理和维护之下。这在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产生一个双赢的效果。
  优秀学生通过科研机构的实际项目,进行实践和学习。科研机构也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为什么美国要禁止工大学生去美国留学,就是因为大学和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相通的。
  而中科院及部属科研机构,例如春光机所等单位,属于为了研究而研究设立的单位。
  这种模式设置的科研机构,会面临几个问题。
  一,人员的流动性。
  由于科研院所的独立性,所有加入的人员,都是全职人员。这种情况下,科研机构的人员就固定了。时间长了,知识老化,人员老化,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人员流失,就是伤筋动骨,甚至是打断脊梁骨的损失。
  第二,最强的科技力量,都被中科院及各大部级科研机构吸走了,导致各大学失去了高端研发力量。
  第三,这种科研院所的定位也是很尴尬。
  他们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学校。完全是根据国家指令,为了搞研究而成立的。一旦计划指令有误,国家注意力转移,或者没有钱了,他们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有一些院所通过产业化,走出了一条活路。后世中科院背景的企业大量上市,就是它的结果。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自然,他们的科研力量也会被市场所吸引。
  不论哪种情况,都违背了这些科研院所成立的初衷。
  ————————
  在国家刚成立的时候,由于教育体系力量薄弱,这个体系,起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