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配置,也就是能跑一跑功能简陋的Protel, AutoCAD DOS版。
  既然工作站性能高,直接为Unix工作站开发软件是否可以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为工作站开发软件,第一件事,就是开发人员使用的机器,全面换装。
  把百图的近50台微机,换成工作站,仅此一项成本,就会高达500万以上。
  Unix的开发工具和SDK,与PC环境也不相同,例如Object Works/C++或者Saber…C。Unix平台开发工具的成本(平均价格在US3000以上),只要想想就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由于Unix平台的稀缺和昂贵,具备Unix开发经验的人员,全国恐怕都找不出几个。
  进军Unix平台,还会面临多平台问题。
  Unix是一个大类统称。
  Sun工作站所使用操作系统的名字叫Solaris,HP得系统是HP…UX,Digital的叫Digital UNIX,像IBM AIX, SCO, SPARC等,还至少有二十多种。
  每个系统都需要配置单独的移植人员和机器,这就不是500万的问题了。
  先不说机器是否能买到,就是买到了,什么都还没有做,上千万就打了水漂。
  除了硬件成本,软件销售之前,还有各系统的兼容性认证,到处都需要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


第697章 PCBA软件(下)
  此时向Unix市场发起进攻的时机也不成熟。
  Unix软件的用户,都是大型公司,对价格不敏感。除非特殊情况,很难劝说他们改换门庭。平台迁移,光人员培训成本,档案兼容性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另外,魔鬼都在细节上。
  不像文件压缩,视频播放器等工具软件,一两个功能就可以打天下。
  有过软件产品开发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种行业大型软件,没有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迭代,经验积累,无法做到真正成熟。
  软件开发人员,懂开发,不懂行业需求。编程技巧只能保证程序的编码质量,但解决不了产品的功能完整度,行业的适用性。
  那么以专业人员,来指导开发呢?
  这更不可以。
  电子专家,半导体专家,他们虽然了解行业需求,但不了解程序开发,甚至不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在不能做方面,例如在16M内存里,一次能够对多少个晶体管进行实时计算?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存,采用什么方式,能对上亿个晶体管数据进行处理?
  在能做方面,项目主设计师,如果不知道多核并行运算,或者GPU加速,那么软件肯定就不会有类似功能。
  软件需求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用户只有看到了实物,才会产生新的需求。原来你们可以这样做。但既然可以这样做,可不可以更进一步呢?
  只有通过一次次的迭代,软件才会与需求共进步。
  ————————
  更重要的是,在PCBA和IC类软件里,数据库的价值还要大于软件本身。
  一些简单的电路自动生成功能,高度依赖对元器件的理解。例如许多芯片都有厂家提供的参考电路,用户只要点击,就可以调出使用。
  这些数据,一靠时间的堆积,慢慢收集,另一个靠厂家的提供。
  这个时代,很多芯片的参考方案,是要花钱买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GSM基带芯片的参考方案,授权费高达数百万美元。
  更多的时候,就是花钱也买不到,因为厂家与其它软件平台有独家授权。面对这种情况,难道百图要给这些芯片开发参考方案吗?
  IC软件的IP库,也是类似情况。
  全彩的第一个TFT驱动芯片,就是基于DSP IP库开发而成。
  没有基础IP库,IC软件就是个摆设,谁能从头做起呢?
  芯片供应商大都是欧美日厂家,不谈歧视,不谈授权成本,就是差旅成本,都够百图喝一壶。
  其他的数据还有很多。例如与后续工艺生产设备的参数优化匹配。主流半导体设备,都是来自欧美日厂商,谁更占便宜,不言而喻。
  这些老牌厂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行业经验积累,都是百图公司缺乏的,甚至国内所有工业软件厂家所缺乏的。
  中国的EDA软件始终发展不起来,不在软件开发,而在数据积累。
  某种意义上来说,百图公司算是跳进了一个杀戮战场。
  EDA行业里的竞争已经非常充分了,上有恐龙级的Unix玩家,中有Protel这类新生势力,市场上还存在免费的苍蝇级玩家。
  这些免费软件,那是真的免费,都是一些发烧友自行开发,或者是竞争失败公司,把产品开源或者免费提供。
  作为一个新入场的玩家,百图只能付出更加巨大的心血和时间,来赢得江湖地位。
  但也无需担心,时间会改变一切。
  PC机与工作站之间的性能差距会越来越小,到98年左右,就会迎来交叉点。
  只要百图等公司,能够找准市场定位,逐渐吞噬PC市场的份额,跟着PC机的大发展,水涨船高,坐船出海就可以了。
  免费级产品对百图,基本构不成威胁。这些产品,缺乏维护,商业用户肯定不会对它们感兴趣。个人用户又被Lina的免费政策吸引。
  另外,随着客户的不断反馈,百图在行业中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
  中国本地的IC厂家在成长,中国市场也不容忽视,加上软件占有率上来了,谈判的筹码都会越来越多。
  当然了,这种商务模式也存在着收款难,无法监督的问题。
  例如公司使用,不买商业版权,或者买了基础版本,但打开了高级功能,谁能知道?
  百图软件的着眼点主要在未来,眼下的收入不重要。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普及,改变授权验证的方法有得是。
  ————————
  李丽娜负责的部门,随着产品市场的逐渐打开,按理说,商业学院提供的三十多个人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但现在也只能如此。
  融资大会之后,冰城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资源全面告急。冰城几个高校的存量资源,基本上被一网打尽了。
  很多项目小组,已经在使用社会人员了。社会人员虽然水平有限,做些测试等辅助工作还是可以。另外他们可以全职工作,效率反而更高。
  百图公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计算机实在太贵。再次扩张只能等下一轮融资。
  李丽娜的工作负荷还是很重的。
  她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具编辑器开发,还要指挥和协调几十人的进度安排。
  每天只要一下课,她就会跑过来,她甚至在考虑,是否晚上就住这边好了。
  冰城的治安状况,还是一如既往的令人担心。
  最近听说过好几起谋财害命,拦路抢劫的案例了。
  晚上往返在两校之间,她也有些心虚。
  这个事情,要回头请王老师协调一下。


第698章 变化
  1994年11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始生效。
  ————————
  计算机学院轻轨站。
  马跃与刘璇分手后,拎着资料,在站台等车。
  她要回第一机房,晚上需要上机,实践一下白天学到的内容。
  自从她回到工大,这半个月来的生活一直是这样,白天上课,晚上上机。
  她是92年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分配到建工学院后,正好赶上成立新的计算机专业。她就被抓了差,当上了授课老师。
  像她这种,本科刚毕业就授课的情况非常少见。一般研究生毕业的,也不见得能轮上授课资格。
  她这次回母校,也是人才基金的统一安排。
  随着各学校承揽的项目开发,逐渐深入,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要求,慢慢严了起来。
  所以,各学校需要不断派人回工大进行培训。
  马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又被派了回来。
  ————————
  两节轻轨车厢,不大一会就来了。
  站台里的人依次上车,虽然有些拥挤,但是秩序还好。没排上的的同学,继续站着队,耐心等待下一辆。
  饭后正是交通高峰,是有名的拥堵时段。
  学校已经在考虑,把营运车厢从两节扩充到三节,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拥挤状况。
  随着部分院系及教学设施的南移,再加上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轻轨刚刚建成就面临改造的压力。
  为了缓解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行政处已经发出告示,会在特殊时段,凭学生证或者工作证坐车。像她这样的临时培训人员,需要去办理临时乘车证了。
  轻轨列车在微微的震动中前进,四站地很快就到了。
  顺着人流,她回到了熟悉的老校区。在这里,她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四年时间。
  下了车,她才感觉是回到了母校。
  熟悉的建筑,环境,甚至还有熟悉的气息。
  在南区,建筑物是新的,环境是新的,就连接触的人都散发着奇怪的气息。
  计算机学院,也就是原来的计算机系,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跟她认知的情况产生了非常大的偏差。就是她曾经的同班同学,还有以前的授业恩师,都是如此。
  她无法找到合适的形容词,用句通俗一点的话,那就是都掉进钱眼了。
  这次回来,大家一见面,每个人都在谈股票,创业,融资。
  这还是那个以严谨风格著称的母校吗?
  计算机学院的设备,彻底的鸟枪换炮了。一大批新计算机,工作站被引入进来。
  就连大一的新生每天都可以申请两个机时了。她清楚的记得,她第一次有自由上机时间是在大三。
  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快速发生变化,快得有些令她不适应。
  工大在变,建工学院也在变。
  建工学院94年招生的一半,已经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了。
  过去的两年间,她被一再提拔,讲师的职称,第一年就批了下来。
  学校找她谈话,希望她可以借这次学习期间,发表两篇文章。学校会为她一路绿灯,申请破格副教授。
  在建工学院里,她在所有教师里条件最好。最重要的是,她是工大毕业!
  刘璇从建工学校辞职后,她就成了两个学校沟通的核心人物。
  刚才她与刘璇吃饭也是沟通的一部分。
  刘璇加入到人才基金,负责投资部门,仍然是权利重大。
  ————————
  马跃换上拖鞋,走进机房,打开指派给自己的计算机。
  这是台386,与上课用的计算机相比,差了不少。
  第一机房比较有历史了,都是些旧机器。
  新机房都在南区,离她住的青年职工公寓很远。
  校园变大了就这点不好,轻轨已经成了校园交通的必须品了。但轻轨8点以后就停了。
  最近下了几场大雪,路上很难走。晚上在雪地走上二十几分钟,她可受不了。所以只能来这里上机。
  从包里拿出软盘,插进计算机的时候,马跃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张盘。一定是前面上机的人留下来的。
  马跃把3寸软盘拿出来,转身交给了前台。
  临走的时候,她注意了一下软盘上写的名字,李丽娜。
  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啊。
  马跃晃了晃脑袋,估计是太疲劳了,工大里她熟悉的东西太多了。
  最近一直这样,白天晚上的连轴转,太累了。
  刚才吃饭的时候,刘璇讲,培训结束的时候,她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