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无人知晓-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甬城的解放桥,就是用竹筋浇水泥建成的,你看看,公交车、货车天天在那桥上跑,都没事儿。”
  王宇辰恍然大悟,他想起来了,在另一个时空,解放桥于2010年重修,凿开水泥层后,人们惊讶地发现里面埋的居然是竹子,可就是这样的竹子桥,硬是用了数十年而不倒不裂,可见竹子真是能代替钢筋的,那可并不是豆腐渣工程。
  王宇辰自己设计的怡园里,照搬了很多后世的东西,可是却忘了考虑到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21世纪的建材此时还没影儿呢。
  幸好外公找的工人师傅都有着数十年的经验,硬是用自己的土办法,解决了王宇辰异想天开想出来的难题。
  王宇辰不好意思地道:“说起来,那些工人师傅为了赶工,连大过年的也不回家呢,天天在院子里忙碌。”
  外公挥挥手:“你工钱给得爽快,比公家还要优厚,他们是真心乐意干。再说了,你过年前又送去一些鸡鸭鱼肉,倒比自己家过年吃的还有油水,他们哪里还乐意回乡下的家,都想着早点帮你把院子建好。”
  王宇辰笑道:“可真是辛苦师傅们了,外公,元宵节时,你帮我送一些钱去吧,就说是给工人师傅们孩子们的压岁钱。”
  外公连连摇头:“得,知道你小子钱多,不过能早点搬新园子也是桩好事儿,我老头子也想早点享福呢。”
  这时,方宁兰在厅堂外打了声招呼,带着王德承等人嬉闹而来,王宇辰忙迎了过去,少不得又是一团乱--方宁兰和孩子们争着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公外婆自然又要给红包。
  里面正在闹着,外面又响起人声:“呵,好热闹,我们没来晚吧?”
  是王建设、朱明和璐璐。
  大年三十那晚,王宇辰和蒋阿婆、王建设、朱明、王璐璐一起吃了顿年夜饭,那时还没有春晚,但大家依然过得非常开心,王家如今的势头,真可以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
  王建设和朱明私下算过,以过了年后才8岁的王宇辰的身家,他就是吃八辈子也吃不光,人家父母还要为孩子的学业、未来发愁,可朱明王建设要愁的是儿子这样多钱,可怎么花才好!
  吃过年夜饭后,王宇辰就和蒋阿婆回了向阳院偏院,朱明和王建设家毕竟小了点,一老一小都没地方住--这就是为何王宇辰宁肯多花钱也让工人师傅们过年也不回家赶工程的原因了。
  王宇辰飞奔过扫干净了积雪的青石板小院,从朱明手里接过璐璐,在她红扑扑的脸蛋上叭唧亲了一口,璐璐咯咯笑着,用婴儿肥的小手摸着王宇辰的脸,嘴里“嘟嘟嘟嘟”叫着。
  王宇辰哭笑不得,对朱明道:“妈,你好歹是教育学院的老师,怎么妹妹开口说话还是大舌头,把‘哥哥’叫成‘嘟嘟’?”
  朱明一摊手:“我是实在没招儿了,璐璐这大舌头怎么也矫正不过来。怎么,你这小天才有办法吗?”
  王宇辰一摊手:“我也没办法。不管了,我的妹妹这样可爱,反正以后不愁找不到好男人。”
  朱明轻轻拍了一下儿子的后脑勺:“大年过的,胡说什么。”
  这时,院门口又响起招呼声:“朱老师、王老师,新年好,辰辰,我们来吃火锅了。”
  是陈利群和章菲菲。
  陈利群依然是一身普通的蓝布棉袄,章菲菲曾经送给他好几件雅格尔最新款的衣服,但陈利群穿了几天后就脱了下来,因为陈名宪不轻不重地敲打他,提醒他要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不要穿得象个公子哥儿似的。
  唯一与众不同的是,陈利群戴着一幅小羊皮手套,那可是从香江进口的料子,外表虽然不起眼,但戴在手上极熨帖。
  章菲菲却非常亮眼,居然穿了件冬季款长旗袍,上身还配了个坎肩,那旗袍看起来轻薄,其实内里是一种新型保暖织物,在大冬天里也不觉得冷。
  朱明忙道:“哎呀,菲菲,这大雪天的,你穿这旗袍也不怕冻着?你们这些小姑娘啊,就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等你年纪大了,可就受罪了。快快快,进屋子到煤炉边暖和暖和。”
  章菲菲一边给大伙儿拜着年一边跟着朱明到了煤炉边,这煤炉有个铁皮烟囱向外排烟,屋里并没有煤烟味。
  章菲菲笑道:“朱阿姨,我不冷的,不信你摸摸我的手。这旗袍料子是保暖的,可比棉袄还暖和。我照着你的身材给你也订做了一套,你回家后试试,哪里有不满意的,我来改。”
  朱明捏了捏旗袍的一角:“呦,还真是。不过我都一把年纪了,穿这旗袍也太惹人眼了。”
  章菲菲道:“哪有啊,在我看来朱阿姨年轻着呢。这衣服呢,你平时穿着上课并不合适,可是我听说阿姨新出版的小说受到好多名家的高度赞扬,过了元宵节,你就要到上海举办作品研讨会,这衣服在那样的场合穿,最合适不过了。”
  朱明一怔:“啊,我要开作品研讨会的事,你也知道了?那研讨会是上海一家杂志社主办的,我都没跟人说。”
  章菲菲道:“不但我和利群知道了,利群他爸也知道了,他爸在家里说,甬城还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到大上海开作品研讨会呢,要不是他实在抽不出空,他都打算到上海给你站台子,帮你挣面子。”
  朱明笑得嘴都合不拢:“陈区长有心了,不过这次研讨会是纯学术性的,请的都是各地的作家、评论家,文学圈外的人士一个都没请。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请陈区长大驾光临。”
  女人们一聊起天来,就没男人们什么事了,朱明、章菲菲、方宁兰很快凑成了一台戏,围着炉子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不时发出轻笑声,不一会儿,连朱艳和林远也凑了过去。
  蒋阿婆和外公外婆则逗着王璐璐玩着,王德承和李波护在旁边,倒似两个大哥哥一样。
  王宇辰正在给火锅点酒精--他自己还摆弄不出电火锅,一边问陈利群道:“我听教研室的吴主任说,你想跳级直接申请考高中?”
  陈利群点点头:“我在实习基地已经学到高二的课程了,觉得可以试一试。不过,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毕竟我的学业能进步这样快,其实都是你的功劳。”
  王宇辰挠了挠头:“试试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可要考虑好,这样一来,你在高中、大学读书,可比其他同学都要小二三岁--嗯,在大学里,这个年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有些大学生都是考了好几年的历届生,没准都能当你的叔叔阿姨了。”
  陈利群道:“这问题我考虑过,想来我很难和那些大我好几岁的同学正常交往,不过,我也不在乎这个,我只想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
  王宇辰往火锅的两个眼里放了不同的底料:“嗯,我想也不至于有人欺负你,你头上可是顶上着一个全国模范人物的光环。也好,早点考大学,早点入党,早点毕业,早点走上仕途。一步早,步步早,你还能借用一点你爸爸的势力,让自己的前程走得更轻松一点。”
  陈利群看着比自己矮好几个头的王宇辰--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嘴里却说着别的小学生绝对无法理解的话--他苦笑道:“辰辰,我的这点小心思,可瞒不过你。是的,我想和我爸一样当官,当比他更大的官!”
  王宇辰准备拎起热水瓶给火锅添水,陈利群忙抢先一步拎了起来,哗哗往锅里倒着水。
  王宇辰用手巾擦了擦手:“想当大官吗?好啊,这也又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我也不唱什么为人民服务的高调,但是,在中国为官,的确可以更有作为。”
  陈利群放下热水瓶:“辰辰,我知道我接下来的话有些不近情理,甚至有点过份,不过,我、我想请你以后如果有机会,依然能支持--不,帮助我!我自己会努力的,但只有得到你的帮助,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呵,有意思,这是陈利群第一次公开向王宇辰求助,虽然在以往的杨庄事故、揭露程方丑事等一次次事件中,两人对事情的真相心知肚明却又默契地保持沉默,但陈利群从来没有正式向王宇辰服过软。
  可是,当陈利群正式决定踏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时,他却向王宇辰低下了头,向他寻求帮助,虽然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究竟想从一个8岁的孩子这儿得到什么。
  但是他有种直觉,只有依靠王宇辰,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是啊,无论如何,王宇辰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他,自己如今早就已经躺在五乡公墓里了。
  王宇辰多少有些感慨,陈利群变了,他不再是另一个时空那个只知道钻在钱眼里的官二代、坑爹高手,虽然才只是个十多岁的初中生,却已经有了“远大的人生目标”。
  这一生,陈利群应该不至于坑了陈名宪,然后自己也锒铛入狱吧。
  王宇辰踮起脚尖,伸长胳膊,拍了拍陈利群的肩膀:“嘿,咱们哥们说这些见外的话作啥?什么帮不帮的,有事你就说一声,我也一样,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肯定厚着脸皮来找你,说不定,还要借用你家老头子的关系呢。”
  陈利群笑容满面:“一句话的事儿,别看我爸在单位里一本正经的样子,可我是他儿子,他不帮儿子,还能偏帮外人去。对了,辰辰,要不要我和我爸打声招呼,让王叔叔也更进一步?”
  陈利群悄悄指了指王建设的后背,后者正忙着处理各种火锅的食材,两手弄得油腻腻的。
  王宇辰忙压低了声音:“别,顺其自然吧。”
  王宇辰知道,自己的老爸天生是个老好人的性格,以他的性子,在事业单位当个小领导倒是没问题,可真要进入高层,卷入各种官场纷争,那可真是要了他的老命了。
  那自己这本重生文还不得改成官场文。
  陈利群笑道:“明白明白。”
  话说如此说,陈利群依然在心中打定主意,等回家后,一定要在父亲耳边吹吹风,文化馆只不过是事业单位,王建设叔叔在那儿当个办公室主任实在是屈才了。


第129章 俄狄浦斯情节
  陈利群不怕陈名宪骂自己一个小孩子胡说八道,居然敢涉及干部人事问题,因为他知道,父亲陈名宪此次从副区长提拔为区长,王宇辰暗中主持的实习基地是最亮眼的一项政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如今全国上下都呼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通过学校教育出来的。
  可是有句老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又怎么是轻易能培养得出的?教育只有长期投入才能见效,所以官员们想要出政绩,分管教育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工商、财贸、城建才是如今领导们争抢的肥缺。
  有一次夜深人静之时,陈利群半夜上厕所,无意中听到父母在低声细语,说的正是此次市里提拔干部一事。
  陈名宪语带兴奋地告诉妻子,原本自己的排名还在另外几名副区长之后,可是,因为实习基地成效显著,市里打算明年在海曙区几所重点实验学校先行试点,所以最终决定提拔陈名宪为区长,以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护航保驾。
  陈名宪压抑不住语气中的兴奋:“当时搞这什么实习基地,也是一时心血来潮,原本以为让教研室鼓捣几篇学术文章就能收摊了,可没想到,居然给了我这样一份厚礼!”
  陈利群母亲低声道:“是啊,我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