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雪刀没有按金圣叹的批语来做戏:“宋江,伪人也”,他虽然有权谋,却是一心要为梁山弟兄谋个出路,他始终认为占山为王不是终生职业,这是他和晁盖集团的本质分歧,也是他和铁牛的不可调和之矛盾。
  有时候观众就是这样,你按照实际演,他说你胡来,尤其是张记中那版《西游记》,那些妖魔鬼怪按照原着做造型设计,最后被批得一无是处,可看过西游记就知道,每个妖怪出场都有诗,什么模样,穿什么戴什么用什么兵器,描绘的清清楚楚。
  而美化的87版《西游记》,后来也被很多自以为看了原着就高人一等的人批驳,说改的什么玩意儿,实际上人家原着怎么怎么样吧啦吧啦。
  就你懂?
  还有人说水浒传的战争场面不热血,那些武将、智谋等等,比三国差远了——这也是信口开河。
  三国那是什么层面的,那是天下之争,都是全国顶尖的高手过招,出动兵马也是以万、十万记,而水浒?充其量就是一群山野莽夫,肯定差太远。
  就算也有些原先是官的,但最高的呼延灼也不过是汝宁郡都统制,在北宋,道相当于省,郡相当于市,也就是说呼延灼顶多相当于未来小军区的一把手。
  至于打梁山时让他统领几万兵马当统帅,不过是临时提拔应急用的。而关胜的巡检,比都统制又低了点。
  所以,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能打得了大场面才怪,顶多就是县、府之争,而且经常打不过都是走偏门,下三滥的招数屡出不鲜。
  水浒唯一让人称道的,也就是里面有血有肉的那些人物,虽然各有各的恶,但从反面来说,如果有一个健全的体制和安居乐业的环境,他们又哪有恶的土壤?
  孙二娘的包子铺这么多年没事,文知寨刘高仅凭他自己的一面之词,就能把武知寨花荣定罪,林冲从得罪高俅开始,就走上惨绝人寰的路……太多的乱和无序,才导致这种状况发生。
  正因为此,后世才把水浒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就因为它对当时黑暗的抨击——当小人物只能通过杀来生存的时候,也就是上面最腐朽的时候。
  在宁远前世,很多观众看完水浒后,倒是有一句评价:如果三国能有水浒的武打场面,那就可以称作后无来者了。
  虽然三国里个人武打不是主要,但夹在里面总觉的膈应,比如桃园三结义后的三人习武,跟老大爷跳广场似的,还有孙策遇刺,也被观众说跟小孩跳舞似的,结果孙策就那么死了,也太辱没江东之虎这个霸名了。
  不仅三国,西游的武戏也是那样,开始导演杨洁因为费用的问题,请不起,直到后来曹荣进来,武戏才好看多了。
  曹荣,就是99年第二部 收黑水河精怪的摩昂太子,那一场武戏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而后来,他主演孙悟空的西游记后传,打斗场面就好看多了。 
  要知道曹荣在97年的时候,就凭借程龙和洪金保的《一个好人》,拿下当年宝岛金驹奖的最佳动作指导。
  在圈内,能指导这俩功夫巨星的,屈指可数。
  就连袁和平获得这个奖,也是三年后的《卧虎藏龙》。
  不过,这个时期的袁和平兄弟俩,已经经验丰富,他们加入水浒传,才给枯燥的水浒一些热血元素。
  比如武松醉打蒋门神、秦明打史文恭、花荣射祝彪这些场面,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除此之外,跟武戏相得益彰的,就是赵季平创作的那首BGM——《王进打高俅》的背景乐。
  尤其是那段唢呐一响,膏巢立刻登场,从没有让人失望过。
  除此之外,赵季平的《好汉歌》,也为这部剧增色不少,再加上刘欢的实力演唱,气势夺人,让这部剧更广为流传。
  这个时期,赵季平绝对是一流的影视金曲制作人,不仅《康熙微服私访记》的两首主题曲,《江山无限》和《百姓的事儿牵着走》,还有《大宅门》的同名主题曲,《天龙八部》的主题曲、王霏那首《宽恕》,都是他创作的。
  除了他们,还有张记中未来的合作伙伴,于敏和赵健。
  未来他们合作了绝大多数金庸作品,而这个时候,因为他们的表现突出,到了水浒的后期,增加的文戏组完全交给副导演陆涛,而武戏组,就交给了于敏和赵箭。
  一流的武指,一流的音乐人,一流的幕后和演员团队,让这部水浒荡气回肠起来。


第286章 见识演技!(二合一)
  宁远亲眼看到李雪刀的演技,是在几天后那场戏。
  “宋江临走时,已答应老父……让我从江州服刑期满回来,再做商议……”
  这个时候的宋江,眼神闪烁,他本意当然是不愿意的,但兄弟们的盛情又让他非常为难,这让他纠结万分,而这种矛盾,都在他的眼神里。
  在当时,宁远饰演的花荣就坐在下面,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站起来的时候,宁远动情喊道:“大哥,留下吧!”
  而在这之前,宋江和花荣被清风山的人救回来后,商量去梁山,结果宋江就接到家仆传来的家书,说宋太公病逝。
  回去之后,宋江才知道是骗他的,但为了答应对老父的承诺,永不悖忠孝之本,于是他去县衙投案自首。
  郓城知县是宋江的老上级,对宋江网开一面,把犯案经过改为“宋江妾氏阎婆惜行为不端,另有新欢,宋江酒后与之争辩,失手误杀阎婆惜至死,宋江因罪潜逃在外,今日幡然悔悟,前来投案自首,理当减刑~”
  这就是那时的随意性,杀了阎婆惜改为两人争斗误杀,逃了这么久来自首,还‘理当减刑’,正因为此,知县判宋江发配江州,杖二十,之后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连杖责都免了。
  不仅是这里,武松犯案后也差不多,按说他先后杀了潘、西门等一帮子人,结果最后才脊杖四十、发配孟州,而王婆,被判了死罪不说,还是最狠的剐邢。
  而原因,也是跟武松私交不错的县令改了招供:“小潘不容武松祭祀大郎,两人发生争吵,小潘故意推倒大郎的灵床,两人动手,武松误杀嫂子,西门庆听说小潘被杀,找上门来为小潘强护,因而斗殴,被杀死。”
  看看,明明是主观谋杀小潘,跟宋江一样,改为争斗误杀,而西门庆,更是武松打上狮子楼去追杀,也改成了西门庆找上门来斗殴,然后被杀,说白了,人武松是正当防卫。
  更何况,武松的罪可不止这一点,在从郓哥嘴里知道大郎身死的真相后,他召集邻居和俩士兵,在大郎灵前审王婆和小潘,连哄带吓逼问出经过,而这就是私设公堂了,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对王婆的刑讯逼供。
  但在县令的人情和对武松同情之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至于王婆的判词,却天壤之别:生情造意,哄诱通歼,唆使本妇毒死丈夫;又令本妇赶逐武松,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
  这判词当然是有问题的,至少有两项是无中生有,一是令本妇赶逐武松,二是不容祭祀亲兄。这样写的原因,就是跟武松的招供统一。
  要给武松减刑,就必须给王婆加刑,引发叔嫂争端的导火索是王婆,把王婆的罪过提到“故失人伦”的高度,这样就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如果单是教唆杀人犯,判死刑都算是重的,绝不可能是被剐。
  那个时候的法律是不健全的,执法的自由度太大,几乎是想让人生就生,想让人死就死,当然也跟那时候的制度有关,县令说什么就是什么。
  武松和王婆是典型的反着判的,武松杀人不判死刑,王婆教唆犯却被剐。法律和道德、情理有时是矛盾的,但从感情上讲,每一个看这里的人,当然认同这个判罚,只不过从法律上讲,这的确是个错案。
  而在宋江被发配的路上,被一直跟着保护他的刘唐截住,要带他上梁山,要不是宋江即时阻拦,那两个差役都要被刘唐一刀斩了。
  但宋江忠于孝道,自然不愿意,最后晁盖,花荣他们都跑过来劝说,还把宋江拉到山上吃酒,面对坐在两旁的吴用、林冲、花荣,以及刘唐和阮氏三雄等人的劝说,宋江都没有答应。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宋江,以孝道推脱只是表面,真实原因就是他这时候还看不上落草为寇。
  从之前跟花荣的对手戏就能看出来,当花荣说,皇上新立太子,正要大赦天下的时候,宋江当时就眼放精光:“贤弟所言当真?”
  花荣说:“这是宫里传来的消息,千真万确,只是两三个月的事,哥哥暂且忍耐,便可东山再起。”
  正是因为这件事,宋江心里涌出极大的期待。
  毕竟,无论从宋江个人追求,还是宋太公的期望来说,落草为寇都是不齿的事情,尽管他跟这些好汉兄弟相称。
  所以,宋江当时有一句词:“果然,老天不负宋江啊。”
  这才是他的追求和期望。
  不仅是宋江,林冲的老丈人在林冲被发配前,也跟他说:
  “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璧。”
  他所指的,也是让林冲等皇上大赦。
  同样的,许多梁山好汉在一有了人命案后,大多选择出去避避风头,实在不行,就老老实实地吃官司,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官司往往都吃不久,坐一会牢就出来了,到时还是一条好汉。
  正因为这样,水浒里的这些好汉,对坐牢吃官司根本不怕,就跟喝凉水那么简单,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这是在上梁山之前,上了梁山,那就是反贼,肯定就不能赦免了。
  在古代,大赦天下是个屡见不鲜的词,每当遇到大庆或者大祭的日子,比如新皇登基、皇帝驾崩、打胜仗,甚至皇帝生儿子、立太子、立皇后等等,都会找机会大赦。
  一方面可以让子民感恩戴德,感受天家的皇恩好荡,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一下民众的矛盾,毕竟每个朝代最后完蛋,都因为官逼民反,他们不能不吸取教训。
  这个从汉朝开始的制度,到唐宋达到巅峰,平均十八个月就会遇到大赦,而在那个时候,徒刑的最高年限就是三年,因为经常连这个徒刑都蹲不满,设置再高也没什么用。
  直到元朝,频率才开始逐渐降低,明朝大概五年一次,而清朝基本就是十四五年一次,而且也不是放出来,只是降低一等刑法。
  不过,这也不是谁都能放,有个词叫十恶不赦,就是来源于此。
  历朝历代,对十恶的定义都差不多,基本就是‘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些。
  谋反好理解,而大逆,一般是说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而谋叛跟谋反又不太一样,谋反主要是指民众,而谋叛,一般用在官上面,毕竟有个‘叛’字。
  除此“十恶”不赦以外,通观大赦历史,历代帝王都罕有赦免贪官污吏。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大赦天下连死刑犯都能赦免,但‘官吏枉法受财者不在赦免之列’,包括后来天灾和外敌来袭,他再次大赦,也依然强调‘官吏犯赃不予赦免’。
  到了宋朝,这一条也依然是不赦之罪。
  正因为这种大赦,所以水浒里的好汉们在上梁山之前,才敢胡作非为,不仅仅是他们坏,而是这个环境,这个制度有问题,根本没有震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