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远握住他的手,微微摇晃:“合作愉快。”
  宁远以前觉得自己的手就不小,没想到郑重的手更大,不过即使这么热的天,他的手也是凉的,没有什么温热感。
  随后,宁远就跟郑重对金粉世家的改编进行了一些框架方面的探讨,两人越说越兴奋,直到朱晓静打电话过来,宁远才发现都快七点了。
  不知不觉,两人聊了都快仨小时。
  “最近我把我家人接到京城来旅游,刚刚来找你之前,我就带他们在学校逛着,现在他们在附近,你要是不介意的话,一起吃顿便饭?”宁远问道。
  “好呀,我对吃没什么讲究。”郑重笑道:“不过,不会打扰你们家庭聚餐吧?”
  宁远摇头笑道:“没事,他们也没那么多讲究。”
  ……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七月底,宁远不仅带宁大强他们把京城一些著名的经典转遍了,临近的津城,以及蒙省的草原,辽省和海边也都去逛了一圈。
  临到走的时候,宁大强感叹道:“还有有钱好啊,有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不用担心生活。”
  宁远笑道:“以后每年都带你们出来旅旅游,不仅国内,国外咱也要去。”
  宁大强连忙摆手:“国内还好,国外还是算了,说的那些鸟语一句都听不懂,去了跟哑巴和聋子似的,一点都不得劲。”
  宁远哭笑不得:“有我们你怕什么。”
  说着,宁远趁机教育宁岩和宁雪:“以后好好学习,就算咱爸听不懂,你们也可以帮他翻译。”
  宁岩一脸自信:“放心吧,我的英语那叫一个味儿瑞古德。”
  宁雪也兴奋道:“对对,我的也非常奶斯!”
  宁远听了后有些无语:“就你们这带着凌山味儿的话,那些老外能听懂才怪。”
  这时候,老家的老师大部分在课堂连普通话都不说,何况是外语,都带着浓重的口音,绝大部分学生,更多是能看能认,但听说就差了很多。
  这时候的初中老师,基本都毕业于信义市里的师范学校,以及邻近县的潢县师范学校,都是中专。
  他们在这些中专里上课,因为都是本地人,上课都用方言,更何况这些师范生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七十年代的都不多,也只会方言。
  除非是新分来的大学生老师,才能说得标准一些,但基本也都在凌山高中,愿意去初中的很稀少。
  “我给你们买的复读机,你们用心学英语,不要光买磁带听歌。”宁远板着脸道。
  “哦,知道了。”宁岩和宁雪点头道。
  宁大强也跟宁远一样,打死不愿意坐飞机,所以宁远给他们买的卧铺,不过也方便,睡一觉就到了。
  宁远只是开车把他们送到车站,连车都没下,他实在被之前车站的阴影弄怕了,再说现在正逢暑假期间,火车站到处都是人。
  回了公司后,宁远继续跟郑重讨论剧本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因为韩平的介绍,刘国权也过来了。
  一开始得知宁远又找了个女导演,郑重还有点郁闷,尤其是两人长相相似,都是白净的圆脸,戴着眼镜,刘国权刚来的时候,郑重那表情,宁远现在想起来还感觉好笑。
  不过随着跟刘国权接触多了,郑重就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女性导演都那么强势到锱铢必较的程度。
  而郑重了解了刘国权的履历后,才发现她并不像李绍红,刘国权比李还大了十岁,今年已经56岁了。
  其实她也是京影出身的,而且比李绍红早了十八届,六零年,那时候她才十五岁,就进了京影的表演系,93年凭借《香魂女》拿下柏林金熊奖的导演谢飞,就是她同学之一。
  不过,在京影历届毕业生中,远没有78级那么辉煌,所以李绍红有着比刘国权强太多的人脉。
  虽然刘国权并没有那种优势,但经历丰富,京影毕业后她并没有立即演戏,而是进了部队历练几年,直到69年才进京影厂。
  刘国权先是作为演员,演了十来年的配角,观众反映也平平,这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外表有局限,于是转做导演工作。
  83年的时候,她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 影片《劫持》,发行了三百多个拷贝,对比《那山》一个拷贝没发行出去的窘状,可以说非常成功了。 
  她跟冯晓刚有点像,或许是不像陈恺哥、张义谋他们年轻成名,也没有李绍红那种资源,而且屡受挫折,这种不得志,反而让他们对大众的喜好琢磨的通透,正因为此,他们早期的作品都能让大众喜欢看、爱看。
  八十年代,刘国权导演的大都是偏商业的片子,九十年代以来,又开始转向喜剧片,比如陈佩斯和他父亲陈强主演的《父子老爷车》,就是刘国权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还有葛优和梁天主演的《喜剧明星》。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两人91年参演刘国权导演的这部电影,而十八年后,他俩又在郑重的《气喘吁吁》里共聚。
  总的来说,刘国权不会像他们那么在意艺术性,一切以大多数人的喜好为出发点,如果对应到人的性格上,就不会是曲高和寡的,而是圆滑的、委婉的、温和的。
  事实上,她的性格的确如此,否则也不会一直拍这种影视作品,包括金粉世家——
  在大众眼里,这部剧挺好看,但在很多艺术评论家眼里,也是批评,说它不是着力于表现社会历史的真实与人性世界的复杂,不是追求人生境界的提升,而只追求感官刺激,有种‘披着厚重历史外衣的爱情偶像剧’的苍白。
  宁远自己倒是觉得,如果每部剧都搞成这样,那就跟吃饭一样,每顿饭都要计较多少卡路里会不会长胖吃了能补充什么营养蛋白质维生素,那这样的生活也太乏味了。
  不仅生活可以多样化,影视也一样,再说了,商业片也可以拍得很精致,要是每部电影都给观众灌输什么复杂的内容,这跟上学时非要在一篇文章里找中心思想有什么区别呢。
  宁远喜欢好的文艺片,也喜欢一味求爽的商业片,这并不冲突,更何况金粉世家也没那些影评家说的那么差,相较于很多漏洞百出的爱情偶像剧,已经算不错的了。
  郑重对刘国权,从警惕到接受,再到因为刘国权的温和以对,他反而喜欢跟她合作探讨的氛围。
  就在这样的节奏下,两人取长补短,不断磨合,剧本也愈发成熟起来。
  在这个时候,刘国权跟宁远犹豫着道:“宁总,我儿子叫李大为,也是一个导演,他跟着我拍过几部作品,是京影美术系毕业的,能不能……嗯,能不能向您请求,让他也参与进来?”
  说的时候,刘国权还小心翼翼的看着宁远,见宁远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后,她连忙道:
  “您放心,他很懂事,也有些想法和能力,不会给剧组添乱的,我就是想带带他,让他多学一点,您看可以吗?至于职位和薪酬什么的,您看着给就行,只要不影响到您的计划。”
  听着刘国权低声下气的话,宁远心里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为了儿子,谁又会对一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晚辈这么说?
  因为早就有这个打算,所以宁远自然毫无疑虑的笑道:
  “当然可以,刘导经验这么丰富,培养出来的儿子,那肯定差不了。”
  刘国权顿时喜出望外:“谢谢,谢谢您。”
  宁远摆手道:“应该说我谢谢您才对,现在剧组人才不足,多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不论对我还是对剧组来说,都是好事。”
  虽然宁远这么说,但早已过了知天命年龄的刘国权,也经历了那么多起起伏伏,对于宁远的通融自然感激不尽。
  毕竟自己只是说了一句,宁远连人都没见到,就一口答应,这完全是给足了自己面子。
  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刘国权越发上心,不仅每天来得早,晚上也基本七八点才走,而且回家后还继续工作。
  宁远看在眼里,也感动在心里,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投桃报李,互相成就。
  而刘国权的状态也影响到了郑重,同样非常敬业,包括后来的李大为,也同样如此。
  他们的勤奋,也让公司其他人被带动,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得热火朝天。
  又过了几天,宁远带着潘越明和刘叶,跟孟辉他们一起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


第309章 很高兴认识你
  莫斯科是高纬度,尽管北半球是夏天,但跟华夏南方的夏天还是不同。
  就像东北和蒙省,一般只要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都很凉爽,昼夜温差也大,夜晚都需要盖被子。
  而莫斯科也是如此,所以出了机场也没感觉到太热,只有被太阳晒到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这是夏天。
  作为华夏受邀而来的代表团,戏剧节组委会自然有接待人员,除了一位官员外,其余几个都是志愿者,而且都是莫斯科大学的华夏留学生。
  他们因为能担任志愿者而感到兴奋,尤其是看到宁远的时候。
  显然,虽然他们在这边上大学,但也认识宁远,不过除了热情的打招呼外,并没有围着索要签名合影,至少现在不是时候,否则就有点丢国家的脸了。
  克兹洛夫就是此行接待的负责人,也是本届戏剧节的理事长。
  华夏这边,当然不是以孟辉为首,而是副院长曹如龙,他跟克兹洛夫有过简短的交流后,就一起上了车,前往戏剧节的举办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庄园。
  就是那位写出《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到了那边,宁远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水儿的老外,感觉长得都差不多,顶多有高矮胖瘦和男女的区别,至于五官,好像区别不大。
  尽管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一直存在,但人的情感无非就是那些,大类就是喜和悲,再往细了分,其实人们高兴和悲伤的事情也都大差不差,比如棒打鸳鸯,所以罗密欧和朱丽叶,以及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华夏是悲剧,在西方也是悲剧。
  虽然两部名剧诞生的时代和区域不同,但无论结构、结局还是所要抨击的对象,都惊人的相似。
  宁远他们这次要展演的《思凡》,跟梁祝其实也有相似之处,都是向往自由的爱情,只不过他们的结局是欢喜。
  因为是先锋话剧,受制于场地,所以依然跟华夏差不多,被分在只有一百多个座位的小剧场。
  首场开演,宁远以为他们现在名头还不显,能坐一半人就不错了,没想到演出前就得到消息,他们的票卖光了。
  不仅这一场,之后两场的都销售一空。
  这让宁远和孟辉他们都有些愕然:“俄国人民这么喜欢话剧的吗?”
  后来华夏留学生的志愿者才笑道:“当然不是,其实宁先生在俄国,也是有一定名气的,否则你看,好多话剧的票也没卖完,有的连一半都不到。”
  宁远突然想起自己那部电影,《游园惊梦》,毕竟在这边上映了,还得了提名,虽然提名跟自己无关,但至少自己在里面是男一号,还有那么激烈的搏斗。
  谁知一问不是,那志愿者笑着摇头:
  “当然不是,估计让你猜你怎么也猜不着。”
  宁远还真有些懵:“难道说是之前我们在霓虹国那边的话剧得奖,传过来的?”
  那个叫林凡的志愿者哈哈大笑:“是还珠格格。”
  “什么?”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