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看的话,舞台剧……似乎悲剧更能让大众感同身受,然后就哭唧唧的投票?
  这样想的话,宁远又不是那么担心了。
  更何况,现在犀牛的气势已经起来了,翠花就算每天两场的演,肯定也没有看过犀牛的人多,毕竟现在距离评选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
  到时候,选票会刊登在报纸上,只要有意向的观众,都可以把选票剪下来填写,然后寄过去。
  虽说如此,但碰上这么个劲敌,宁远也不敢掉以轻心,随后去找孟辉和寥梅,商量改剧本。
  “我跟着华戏的朋友,看过邓朝的《翠花上酸菜》,很搞笑,如果要说竞争的话,那部绝对是咱们的对手。”
  宁远只能撒这么一个谎,他是看过,但那是十年后。
  实际上,邓朝是华戏的人,而话剧院里,华戏的人可不要太多,孟辉虽然没看过,但也听说过这部剧。
  现在宁远再次提起来,也由不得他不重视。
  孟辉的确对艺术有追求,但这不代表他不需要认可,反而很强烈。
  获奖,尤其是最受观众喜爱奖,那绝对是对他这个导演最大的认可。
  知道这件事后,孟辉带着一众主创,悄悄的去看了一场翠花。
  回来的路上,孟辉点头:“是得重视。”
  宁远虽然没有把后面几个版本的犀牛都看完,但也看过一些,再对比演员的表现,台词的发展,宁远提出了不少建议。
  比如之前在京科大演出时,马路哭出来,更有感染效果,还有明明的性格塑造,也要把人物更加立起来。
  她有什么魅力让马路痴迷?如果一直舔,终究有失望离开的那一天,所以就得有明明柔软的一面,才能给马路继续追下去的动力。
  探讨着、争论着,甚至拍桌子,边改边排练,剧本越发完善,人物也更加鲜活,逻辑关系和冲突也更合理了。
  除此之外,宁远又开始折腾那群幕后,让他们每次看宁远的眼光,都带着幽怨——被折腾的不爽,改出来的震撼,痛并快乐着。
  尤其是那一幕,马路淋雨的戏份,原本就是后面有人用水桶泼。
  而宁远参考后世的版本,建议用水枪。
  不仅如此,还要灯光配合。
  在溅射的水花中,多个角度打过来的灯光,让水花闪烁出一片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增强了美感,又让观者被这一幕打动,再配合着宁远悲怆的表演——
  “卧槽卧槽卧槽,太特么牛哔了!”
  灯光师陈涛欢呼,彻底忘了一个小时前,他骂宁远是个棒槌!
  宁远摆了摆手,平静装哔:“淡定淡定,规操而已!”
  “什么玩意儿?”
  “常规操作!”
  宁远他们这边紧锣密鼓的在升级,而翠花那边也没闲着。
  最近开始,他们也连轴转的一天两场,奔赴各大剧院,津门和冀省也没有放过。
  显然,他们的目标也是奔着奖项去的,跑马圈地斗志昂扬。
  两部剧虽然没有摩擦,但知情者也看出了火药味,都憋着劲儿冲刺呢。
  现在已经是五月底,距离评选也没有几天的时间了。
  “我对我们的剧肯定有信心啦,也不看看我是谁,朝,就是朝前的意思,谁在前面也得让道儿!”
  “再说了,宁远那家伙还是我师弟,还是没入门的师弟,就算有破格录取怎么了,我也是第一名!”
  “看看咱们现在的人气儿,那叫一个火爆,不服不行!”
  最近他们的场场爆满,丝毫不逊色于犀牛的关注度,别说邓朝不过是个学生,就算是四十岁的宁远,不也膨胀了吗?
  两边摩拳擦掌,膨胀对膨胀,就看谁爆炸了。
  6月1号,儿童节,晴,京城十佳剧目评选正式拉开帷幕。
  ————————


第60章 我很专一
  实际上,这个评选就是未来京城金燕奖的前身。
  当然并不单纯是话剧,未来的金燕奖,是把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几个奖项整合起来,共同评选。
  而现在,还都是各玩各的。
  评选会持续一周,命名为话剧周,这一个星期内,举办方京城宣传部、京城话剧家协会和广播电视局,以及协办方华夏话剧院、京城人艺等几家话剧院,和华戏、京影这些大学,都会配合着进行相关宣传。
  第一天是开幕仪式,以及一些宣传活动。
  从第二天开始,在几个分会场,每天都会有三场话剧表演,而宁远他们的犀牛,按照流程排在6月3号,好巧不巧的,演出地点在华戏礼堂。
  3号上午,宁远他们就过来了。
  因为排练厅现在是下午要表演的话剧团队使用,所以中午前,他们都没什么事。
  宁远跟孟辉打了声招呼,就在学校里逛了起来。
  除了来报名考试,以及后来询问没有自己名字的事情外,这是宁远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在华戏里游走。
  虽说不像外人描述的那样,遍地都是美女帅哥,但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宁远好奇的走走看看,没成想,还真有人把他认出来了。
  “哎,你……你不就是那个……那个宁远吗?”
  宁远有些吃惊,我在犀牛里的样子除了宁大强他们,估计很少有人能认出来,你什么眼神?
  结果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破格录取,再加上报纸刊登有照片,对上号了。
  “你是来参加话剧周活动的吗?”
  听她的话,就知道肯定不是表演系,也不会是导演系的,只知道有话剧周,但却不清楚流程。
  真要关注的话,就会知道犀牛今天晚上演出,而宁远的名字,就排在导演孟辉后面。
  “是啊,我们的话剧今晚上在礼堂上演,有空可以过来看看。”
  跟她聊了几句,片刻后又来了几个女学生,一人捧着一杯奶茶,还是很简陋的那种杯子,但她们却吸吮的津津有味。
  在递给说话的那个女生一杯奶茶的时候,她们还一边偷眼看宁远,一边交头接耳的说笑着什么。
  然后那女生就羞气打她们,嘻嘻哈哈的闹作一团。
  这几个女生都不是太漂亮,但胜在青春活泼,让宁远的老爷心也跟着年轻了起来。
  至于她们说笑的内容,宁远就算没听到也能猜到,无非就是女生的那点小心思。
  互道再见后,宁远才知道她们是管理系的。
  并不是经济的那种管理系,而是戏剧影视方面的行政、艺术、制片等方面的管理专业。
  难怪。
  华戏并不大,不过因为是专业类院校,科系并不多,学生自然也没有全科类大学那庞杂。
  没多长时间,宁远就逛了一圈,期间也有别的学生认出了他,但都偷偷摸摸的指点,再没有像之前那个女生那么大胆的过来搭讪。
  至于表演系和导演系的学生,此时要么出外接戏,要么像大一这种不允许出去的,和留在学校的,就要参与到戏剧周的活动中,充当方方面面的志愿者。
  宁远给王莹扩了条消息,没一会儿功夫,王莹就过来了。
  “你还敢来呀?”王莹笑意吟吟的。
  宁远乐了:“这又不是什么禁地,我为啥不能来?”
  “因为我在这儿呀。”王莹像是特别开心,说话都活泼轻快。
  “你又不是老虎。”宁远也受到感染,心情愉悦。
  王莹笑了起来:“女人是老虎,你不怕我吃了你?”
  “几天没洗头了,你要能下得了嘴,我没意见。”
  说的时候,宁远就把脑袋往她那边顶。
  “哎呀,讨厌不你?”王莹把宁远推开,然后自己乐得咯吱咯吱的。
  玩笑后,王莹问道:“用不用我带你逛一圈?提前熟悉一下校园风光。”
  “刚逛完了。”
  王莹一愣:“那你找我干嘛?”
  宁远抬头望天:“我眼瞅着,都到饭点儿了,该有人请我吃饭了呀。”
  然后低头看向愕然的王莹:“所以,就想到了你。”
  “你嘴里就没一句好话。”王莹啐道,不过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宁远没有疏远自己,让她很满意。
  不过,她也明白了宁远上次话里的意思,他不想让这些阻碍了他的脚步。
  看看宁远现在的发展,已经超过了自己,影视、话剧两面开花,而且他的话剧还是这次得奖的热门,作为主演,十八岁的他起点不可谓不高。
  假以时日,宁远会到哪一步,王莹也说不上来。
  难道就像报纸上写的,下一个孟颜?
  善解人意,是王莹的优点,懂了这些,她也就把之前的心思收敛起来。
  做朋友,也挺不错的呀,没事儿还可以约约。
  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后,宁远去排练,王莹没事儿也跟过来了。
  看到王莹,廖帆双眼放光的就凑了过来。
  “欢迎王大美女过来检查指导,请问有什么可以效劳的吗?”
  “有。”
  “请讲。”
  “请你站远点。”
  “我……”
  看到廖帆孜孜不倦的没脸没皮,宁远就觉得,如果不是心肠坚硬的女人,恐怕还真的难以抵挡这种狗皮膏药似的进攻。
  难怪有一个说法,追女孩只要脸皮厚、嘴巴甜,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但宁远也不以为意,反正他跟王莹不可能,跟任何一个女演员都不可能。
  总不能谁喜欢自己都得要吧,像我这长相,开后宫都顾不过来。
  那我成什么了!
  种子选手?
  不不不,我是个专一的人。
  就在这时,宁远就听到廖帆在王莹旁边叽叽歪歪:
  “我是一个专一的人,这种优良的品质,就像我的血脉那样,生而带来不离不弃。”
  不远处的吴玥终于听不下去了:
  “你是想当段正淳那样的人吧,的确挺专一的。”
  这会儿,黄日桦版的《天龙八部》,在香江播出一年多之后,才刚进入内地,多家电视台狂轰乱炸依然收视火热,里面鲜活的角色也让人们印象深刻。
  “噗嗤!”王莹忍俊不禁。
  宁远也笑了,只有廖帆不爽的回头:
  “段正淳怎么了,人家多惨呀,唯一的儿子还不是自己的,你这人怎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呢。”
  ——————————


第61章 胜负已分!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在华夏电视史上,似乎从未有过34家省级电视台,其中19家是卫星电视台,几乎同一时间播放同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先例。
  这个电视史上罕见的现象出现在98到99年春节前后。
  至少有十亿华夏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打开电视机便能看到《天龙八部》。
  而京城台原准备在2月18日播放,由于许多观众打电话要求提前,所以决定将计划提前了一周。
  播出的时候,不仅各大报刊杂志开辟多幅整版版面对《天龙八部》的剧情梗概、演员资料、背景分析等进行报道,就连书店里,天龙的原着也卖疯了。
  放过去,这种类型的剧目是上不了台面的,但风水轮流转,一开播就成了巅峰。
  这些年,是经典好剧爆发的阶段,能在这段时间看电视的人们,都是幸福的。
  尽管后来能从网上找来看,但当时那种在电视上看,跟周围人讨论的感觉,跟坐在电脑前喝着可乐点着烟,或者吃着零食,孤独的拖着快进条或者倍速……味道已经不一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