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回二百多里路,三天两夜,就是在这条路的过程中,父子俩从以前父亲工作忙导致的父子隔阂,慢慢敞开心扉,最终互相理解的一个过程。
  虽然讲的是山路,但实际上,说的是父子俩的心路。
  一路上跋山涉水走田埂,父子俩从陌生到了解,从怨恨到理解,完成了关系的蜕变,让儿子理解过去二十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
  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心路,终于走到了一起,有了共同语言,彼此有了更深切的亲情。
  别看这个过程短,实际上,很多情感的转变,也就那么短暂的功夫,因为一件事,因为某句话,因为一个人。
  最后,踏着朝阳,儿子走上了父亲同样的道路。
  故事虽然简单,但力透纸背的,却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却无法释怀又渴望的父子情。
  在宁远前世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整个电影的行进速度很舒缓,里面有一搭无一搭的对话,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再有时不时听到潺潺流水、虫声鸟鸣,甚至偶尔的两声狗吠,都在电影的语言中有趣、生动。
  无论是画面,还是想表达的,都是一种不急不缓的温暖力量,或者说小溪流水般的柔和。
  绿色的橡胶鞋,粗布的裤子和绳子做的腰带,还有斗笠,和那条大黄狗。
  原始的山,简单的行头,让一切都显得那么淳朴自然,让观众感觉不到叙事,就像一部纪录片。
  因为霍建起电影美术出身,在他的掌镜下,湘西的山水田园也变得迷人起来——尽管本来就很美,但通过他的手,更美。
  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
  因为时间和光线的关系,今天的拍摄计划先拍室外。
  背着大邮包的宁远,在晨曦中走出门,走到门外的田埂间。
  正在这时,穿着蓝布白花斜襟褂的母亲从屋里追出来:
  “儿子,你等一下,你爸要跟你走一趟。”
  在她说话的时候,头戴斗笠,手拿竹杖,穿着白汗衫,外面披着粗布褂的父亲一边整理衣服,一边从她身边经过。
  一言不发,一如他平日沉默寡言的样子。
  而下一个镜头,宁远转身回首,喊道:
  “妈,你有事就找许万昌,我托过他了。”
  就像每一个出门的孩子,母亲叮咛,孩子不以为意的心里欢腾。
  在这个时候,宁远的表现就是他揣摩并实验过多次的结果,也演给藤汝俊看过。
  兴奋又含蓄,声音微微扬起,并没有像刘叶当年收着来,反而效果更恰当。
  说完后,宁远转身再走,而母亲依然翘首喊道:
  “路上小心,别喝脏水。”
  宁远再次回头,挥了挥手:“妈,你回去吧!”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母子俩此时的心境刻画出来。
  一个忧虑的担心,一个思想的放飞,碰撞出当下每个家庭常见的父母和子女的日常。
  而这时,已经追上宁远的父亲也开始入镜。
  非常巧,当然也很正常,公鸡一声打鸣,夹杂在他们快走的声音中,在导演的监视器里,画面、景象就像是更有生活气了。
  经过短暂的休息,以及调整机位后,再次拍了一个镜头。
  藤汝俊回头望了望赵秀丽,又转回来看了看宁远前行的背影,没好气的嘀咕:
  “妈,妈……叫得亲!”
  这就是苏小卫的编剧功夫,几个字,让父子俩的关系跃然纸上。
  粗看是对娘俩你来我往的不依不舍感到不满:啰嗦!
  而实际上,是父亲吃醋了。
  当然,这也是对生活仔细观察的体现,父亲看到老婆儿子亲近,自然就升起一种不爽。
  编剧就是通过这些小细节,润物细无声的体现两人关系的隔阂。
  父子和母子感觉不一样,哪怕是宁远这个从小都没享受过母爱的,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描述、书里的电视电影中的展现发现,对母亲可以无话不谈,但对父亲,沉默寡言。
  就像那句笑话,什么问题都找妈,就算有一天找爸,那也是问一句:“爸,我妈呢?”
  片子里,作为邮递员的父亲常年在外,孩子经常见不到父亲,关系自然生疏,就算有时间在家,碰到孩子顽皮或者不好好写作业,免不了教育,自然更引起孩子的敬畏或者疏远。
  不仅是这里,在随后走在路上,两人一起送信的过程中,就能看出爷俩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差。
  儿子一路走,一直听着挂在邮包上的收音机,跟着唱歌,父亲没好气道:“你看着点脚下道,当心点,这都是山路,挺危险!”
  儿子嫌父亲絮叨,也不理会。
  可走了一段后,儿子猛然转头,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当时心里就慌了。
  到底是个高中毕业生,又能有多沉稳?
  往前走了一小段,一步一回头,依然没跟上来,当即放下邮包就往回跑!
  镜头跟着他,左摇右晃的跑了一段,却也只看到老二这条狗,而父亲依然毫无踪影。
  狗不会说话,只会朝他摇尾巴,这下儿子的心就更慌了。
  正在手足无措心乱如麻的时候,父亲从树林后,一边提着裤腰带一边出来了。
  宁远当时就长出一口气。
  这个时候宁远并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是不满的皱起眉头,担心过后自然会升起责怪,但他也什么都没说。
  不需要语言来画蛇添足,观众一看就懂,因为这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
  父亲也没有因为儿子来找他感到欣慰,更没有因为儿子关心感到高兴,反而生气了:你凭什么把邮包放地上?我们是干什么的?邮包丢了怎么办?
  被父亲这么一训斥,宁远再次慌了神,又是一路镜头摇晃的往回跑。
  而这个时候,霍建起并没有再赘述这个过程,而是计划通过一段宁远的画外音来展现:
  “邮包虽然没丢,爸还是发了脾气,真没见他这么急过,直到现在我还是挺怕他的。”
  又是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前十来年父子间的关系,没有亲近,只有敬畏与隔阂。


第124章 绝了!
  因为钟晓曼和李光杰的戏份少,不可能让他们一直耗在这里。
  所以关于他们的戏,都在前面几天集中拍摄,而不是按照剧情的脉络。
  钟晓曼的出场,是从割水稻开始的。
  在原版的小说里,这个侗族姑娘是在菜地里锄草。
  而在宁远前世的电影里,由陈好饰演的这个角色,则是是在稻田里打农药,毕竟那是初夏,正是需要杀虫的时候。
  但现在都快收割的季节,自然要符合实际情况。
  虽然钟晓曼在城里长大,但学东西倒是挺快,镰刀割稻子很快就掌握了。
  看到她有模有样的在镜头前挥舞着镰刀,霍建起微微颔首,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其他人也都松了口气,笑了起来。
  因为能有现在的画面,的确不容易。
  钟晓曼这段时间主要学两样,一个是跳舞,再一个就是割稻子。
  跳侗族舞对她来说不在话下,难就难在割稻子。
  泥巴田里本来就不好走,又光着腿,弯腰下去,整个人都在稻叶丛里,稻叶刺拉着腿、划着脸和胳膊,时不时还有蚊子等小虫叮咬。
  一会儿的功夫,细嫩的小腿上就出现一条条划出来的血痕,还有红包,又痒又麻又难受。
  这也就算了,最让她难以忍受的,还是蚂蟥。
  当她从水里出来,看到腿上沾着那玩意儿的时候,吓得花容失色,当时就一边叫一边跳起来。
  最终还是宁远用烟头烫,让蚂蟥自己吃痛松口掉下去。
  同时宁远告诫钟晓曼:“这东西不能硬拽,一旦扯断了,吸盘留在伤口就容易感染发炎。”
  而这时的钟晓曼,崩溃得大哭,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家!
  在她抽抽噎噎的说了想法后,宁远先是安慰了她一会儿,等她缓过劲儿来之后,才说道:
  “如果你热爱这一行,就要学着适应它,因为以后可能会有比这条件更艰苦,更折磨人的地方,毕竟我们演员,演的是别人的人生,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比如《红高粱》,大夏天在宁省的戈壁滩上,那滋味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但那样一部经典,现在看来受什么样的苦都值得。”
  看到钟晓曼怔在那里,宁远继续道:“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现在退出也来得及,还可以重新去复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就是故意激将了。
  偏偏钟晓曼就吃这套,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痕:“你看不起谁呀,不就是割稻子吗,人家都行我为什么不行!”
  说完,她就再次下田了。
  这几天,她一边崩溃着坚持着,一边在宁远的安慰中慢慢调整过来。
  倒是蚂蟥,因为抹了风油精,再也没有了,连蚊子小虫子都几乎没了,只有稻叶刺拉皮肤,这已经比开始好很多了。
  此时的钟晓曼,左手抓一把稻子,右手一拉一割,一把稻子就整齐的割了下来,然后放到身前的地里,动作颇为娴熟。
  谁又能想到,她之前崩溃到想要逃离?
  当老二这条狗从田埂间跑过来的时候,穿着白底碎花小衫的钟晓曼停了下来,甜甜的笑了。
  灿烂的笑容,不仅是走过去的宁远,镜头前的霍建起他们,心里也都赞了声:真漂亮!
  笑容是最美的,钟晓曼过往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她在此刻可以笑得透人心脾。
  在宁远脖子上挂着的水壶带子撞击水壶的清脆声中,父子俩由远及近而来。
  戏里她认识父亲,但却不认识儿子,高大的儿子把身后的父亲挡住,根本看不见。
  而钟晓曼看到狗后,以为是她熟悉的邮递员来了,但却看到一个陌生的小伙子,让她的眼神从惊喜变为疑惑和好奇。
  直到一个拐弯,父亲露出来,但恰在这时,田埂上的一条引水沟,在他不查下差点踩空,趔趄了一下子,钟晓曼再次笑了起来,笑得花枝乱颤,发出银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
  一瞬间,刚刚抬头注意到她的宁远,看呆了。
  前世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个时候的陈好,宁远也看得目不转睛,而这个时候,同样清纯漂亮的钟晓曼,有过之而无不及。
  钟晓曼从灿烂的笑容,到因为宁远注意过来,她开始尝试着抿嘴的收敛,变为腼腆的笑容,这种变化,和通红的脸颊,都让她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艺考中,仅次于宁远和王宇的第三名,钟晓曼的领悟能力还是很强的,霍建起对她一点就透。
  来到跟前,害羞的宁远踟蹰着不敢上前,侧身让父亲先过去。
  “大叔。”钟晓曼清脆的声音,同时落落大方的看向宁远。
  “哎。”
  藤汝俊答应一声,转身指着宁远:“这是我儿子,新上任的乡邮员。”
  因为介绍,钟晓曼更加大胆的盯着宁远,反倒衬托得宁远傻乎乎的,露出憨憨的笑容。
  “绝了!”
  监视器前的霍建起,低声叫道,满脸欣喜。
  这是儿子和侗族姑娘的第一次见面,但在戏里的口吻中,这个姑娘却早就知道儿子,来源就是父亲不止一次的提过:将来嫁到我们家,给我当儿媳妇。
  因为戏剧的巧妙化,所以他们来的这天晚上,有一个盛大的晚会——村里的喜事。
  侗族是夜嫁夜娶,载歌载舞。
  在篝火晚会上,儿子和姑娘也挑起了舞,玩得很欢快,度过了一个愉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