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镜头再次对准宁远。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父亲一眼,又收回目光,嘴唇抿了抿,仰头望天,眼神有些怅然。
  随后,宁远鼻翼也随着呼吸加快微微动了动,胸膛一阵起伏。
  这些是宁远参考原版刘叶的表演,和他自己的揣摩综合出来的,显示人物内心的不平静,还有犹豫。
  转头见父亲还在捯饬他的烟斗,宁远伸出手,低声道:“我来试试。”
  藤汝俊抬头看了宁远一眼,忽然就笑了:“我还不知道,你也会抽。”
  宁远突然就咧嘴笑了起来。
  就像每一个被父亲拆穿抽烟后,又被父亲递烟,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这一笑,父子俩的心也因为这样一个小插曲第一次有了亲近。
  这种感觉,是以前生疏的关系时不可能有的。
  “你不常回家,你一回来,我就不抽。”宁远边说边咧着嘴,藤汝俊也跟着乐,拍了拍腿。
  老二这时回来,藤汝俊吃力的把腿放到狗背上,这样似乎舒服一些,他一边捶着腿一边感叹道:
  “你以后啊,别学我,为了抄近道老蹚冷水,落了病不好治。”
  这是他的教训,想用来告诫儿子,但儿子想的却不是这些,反问道:
  “你蹚冷水谁知道?”
  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藤汝俊愣了愣,就看到宁远递过来的烟斗,默默接过,然后又放到小桌上,眼神转向别处不语。
  但宁远就这么盯着他,让他不适应,终于忍不住解释道:
  “这条路,就我一个人跑,我又不能整天跑到领导面前去叫苦。”
  面对着藤汝俊的特写,他脸上有落寞,也有无奈。
  叹了口气,他缓缓道:“一个月前,支局长陪我跑了一趟——”
  说着,藤汝俊看向宁远:“他掉了眼泪,说他该死,当了两年的支局长,怎么没想到这条路这么苦,他说他要给我请功。”
  自嘲的笑了笑:“呵~没想到啊,他一边叫你去培训,一边让我退休。”
  说完,藤汝俊苦笑摇头。
  一时间,宁远心里像是堵着什么。
  父子感情不可能像母子,抱着母亲痛哭,为父亲难过也只能掩饰着,动动腿,抻抻裤子,挪了挪椅子来化解,但心里还是不痛快。
  终于,宁远清了清嗓子,喉头有些干涩的道:“这么些年,那乡里村里的,也不给写封表扬信。”
  “写是写过,但我没让发,哪里有自己给自己投递表扬信的……”父亲见儿子终于问出来了,装作不经意的回答道。
  一瞬间,宁远呆在那里,眼神愣愣的望着父亲,渐渐空洞起来。
  原来是这样!
  这个时候,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突然就高大起来。
  而监视器里,看着此时霍建起那张平凡无奇的脸,还有宁远呆滞眼神的配合,霍建起他们都幽幽的叹了口气。
  都被感动了。
  这是父子隔阂消除的开始,但这种消除的方式,让他们每个人都不太好受。


第127章 姜还是老的辣
  “走,去迎迎他们。”
  藤汝俊说着,就起身站了起来,宁远也去把邮包重新背在身上,拿起水壶和斗笠跟上。
  他们,指的就是村民,邮递员不光送信,还收件。
  可当爷俩出了村部,就看到外面站了好多村民,都笑呵呵的看着他们,淳朴的脸上笑容单纯。
  藤汝俊愣在那里,他鼻头也有些发酸,鼻翼动了动,扭头对儿子道:
  “他们来看你的。”
  刚刚心里还在埋怨村民的宁远,这一刻也被震撼到了,听到父亲的话,他感到有些难为情,不好意思道:
  “看我干嘛。”
  “没见过你嘛!”藤汝俊双手杵着竹杖,逗弄着儿子。
  “那我该怎么办啊?”宁远眼神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父亲笑笑不吭声,而宁远看到村民笑,也对着傻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但他又不敢跟人对视,扫一眼就赶紧躲开眼神,手足无措的动动背包,又摸摸水壶。
  “这是我儿子,以后就由他跑这条邮路了,大家有什么事就找他,找他跟找我一样。”
  尽管有父亲介绍,宁远还是不知道怎么说,依然杵在那里露出八颗牙傻笑。
  最终,还是村秘书拿来信件,然后父亲带着宁远离开,村民们挥着手告别,宁远也边走边回头的挥手,脸上乐开了花。
  在长镜头的记录下,这一幕朴素又感人。
  “出村的时候,我爸一直没回头,乡亲们一路把我们送到村口,还一直守在那儿,看着我们走远。他们,是来送我爸的……”
  这个时候,儿子开始对父亲懂了一些。
  尽管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一个好邮递员,理解的开始,就是隔阂的消除。
  “好了,收工。”
  霍建起一声吆喝,上午的拍摄告一段落。
  那些担任群演的村民,这会儿都围过来,想看看刚刚的镜头。
  霍建起心情愉快,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放给他们看,而村民们看着讨论着,又指着谁谁笑着。
  至于宁远,这时候放下包,揉了揉酸胀的肩膀。
  虽然在镜头里,这个包他刚背起来不久,但实际上拍的时候,没有拍过戏的村民得一遍遍引导,总有一些人出纰漏,所以拍了好多遍。
  藤汝俊走过去,掀开他衣服看了看,皱眉道:
  “又磨破皮了,赶紧去上点药吧,中午休息休息,下午先拍我的镜头,你的晚一点再拍。”
  想了想,藤汝俊又道:“算了,我去找导演,看你的戏能不能再往后挪挪。”
  说完,不等宁远说什么,他就跑过去了。
  在戏里,两人是父子,而在戏外,也培养出了感情。
  宁远在他那里学到不少,而他,也把宁远的努力看在眼里,颇为喜爱。
  当藤汝俊去找霍建起后,霍建起和康健民都过来了,看了看宁远肩膀的伤口,两人对视一眼,霍建起道:
  “反正现在早就把拍摄计划提前了,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今天下午宁远先休息休息,上药总得时间来养,明天看情况再说吧。”
  宁远还想说什么,康健民笑道:“接下来就是山路的拍摄,更辛苦,你还是留着力气吧,不急于这一时。”
  见他们这么说,宁远也没再坚持。
  湘西的山里真的很美,但山路也同样不好走。
  哪怕休息了一天多的时间,但再次开拍后,半天的功夫,宁远的肩膀再次被磨破了皮。
  即使山里现在已经很凉爽了,但宁远的衣服也从来没干过。
  “要不邮包里塞纸壳子垫着吧,这样下去你的肩膀还没长好又得出血。”
  宁远摇了摇头,擦了把汗:“无实物表演再好,也不如真实的表演有感觉,背着一个轻轻的包,可能开始还会注意,但演着演着就会疏忽了。”
  他们当然知道宁远说的是这个道理,但看着宁远那汗如雨下的样子,还有肩膀上的血痕,心里又都不是滋味。
  “那就赶紧拍吧,早拍完早结束,你也不用遭这个罪了。”
  虽然戏里辗转了好几个村子,但实际上都是在大园村里拍的,毕竟村里不像城镇,人们都聚集在一起,山里的寨子都是东边散落几户,西边有几户,连深山里都住有人。
  这一天,他们拍的是关于五婆的戏份。
  五婆眼睛看不见了,他的孙子在外面根本不管他,但父亲却管。
  每次过来,都要给她带一封信,信上没有字,反正五婆也看不见,所以就靠父亲现编给她听。
  除此之外,信里还有父亲特意夹的十块钱。
  这个情节也是让儿子认识父亲的另一面,从对工作上,转到对孤寡老人的关怀,经历过这件事,父亲在儿子的心中的形象也更加光辉、高大起来。
  龚业衍到底是老艺术家,对表演的那股认真劲,就算是宁远也不得不佩服。
  不光是导演说行就行,每次拍完一小段,她都要看回放,如果自己觉得不满意还要求重拍。
  当然,她也不是不顾及宁远和藤汝俊的感受,每次她跟导演提出重拍前,都会特别诚恳的说出问题,以及她要调整的地方,并再三向他俩道歉。
  好在宁远和藤汝俊也有同样的追求,所以能理解她,都笑着说不用。
  三人的合作毫无罅隙,也让宁远对敬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毕竟宁远前世拍戏的时间,是在几年后,那时候还都是小角色,真正担纲主要角色还是十年后。
  在那个时候,人心都开始虚浮起来,一切以挣钱为目的,速度当然是摆在第一位的,跟那些人比,宁远觉得自己已经算敬业的了,但跟现在的龚业衍比,还是有所不及。
  康健民开始也觉得这老太太有点太较真了,但当最后龚业衍满意的段落拍出来,他看了连连点头:
  “姜还是老的辣。”
  有一个旁观的村民看了后,好奇道:“她真的不是瞎子?”
  众人哈哈大笑,而旁边的龚业衍,则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尽管这部电影叙事平缓,但情绪、情感也是一步步堆砌的,从村民的反应,父亲的淡泊名利,再到对孤寡老人的照顾,以及接下来拍的过河的戏份,都让儿子重新认识了父亲。
  最终,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儿子终于喊出了那声多年没有出口的称呼:
  “爸!”


第128章 电影杀青
  宁远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能归入公路片的范畴,尽管它不是公路,而是土路、山路。
  两者结构毫无差别,都是通过一条路、一段旅程来诠释某种信念、情感,在过程中发生一些事情,在剧情的冲突或对话间,完成思想的转变和升华。
  曾经不少看过电影的人去找原着,也就是彭建明的同名小说,但不少人都会失望。
  并不是说小说不好,而是电影和小说是两种表现载体,小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电影,定义了它的格调和画面,让你知道,它就应该是这样的。
  就跟某本书的书粉去看改编的影视剧一样,哪怕情节再忠于原着,但每个人对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想象,不符合心中所想就没了代入感。
  正常来说,电影更难驾驭,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思想,会脑补。
  但电影也有它的优势,画面、音乐,演员的传递和表达,更直观。
  《那山那人那狗》的精彩,不仅仅在于父子俩感情的变化,还有导演调度上,那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自然,无论是对话的台词,节奏还是画面的色调,都非常舒服。
  看多了激爽大片,适当的时候吃点这种清汤小菜,也别有一番风味。
  或许是宁远的出现,给这部电影带来一些变化,在宁远前世是初夏拍摄,而现在却变成了夏秋之交。
  区别就在于画面里,尽管依然葱葱郁郁的茂密森林,但也夹杂有一些枯枝落叶,和树头开始有些微黯淡的颜色。
  另外,田野间放眼望去,不再是天青地青山青水青一片青,而是青中有黄,色彩斑斓的景象。
  这种画面,在霍建起这个做了多年电影美术人的手里,展现出来的,就像一副格调清新的油画,笔触细腻。
  可以预见的是,当这幅画面呈现在大荧幕上,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样心旷神怡的享受。
  也难怪电影漂洋过海到霓虹国后,会大受欢迎。
  此时的国内,一切节奏开始加快,人们不喜欢这种慢悠悠的,反倒是霓虹国,经历了繁华后的没落,开始钟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