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有一株大树分身-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她这个人懒床,每次早上起来徐妈都差不多把饭做好,自己也不好意思提。
  “要不换一种,带你尝尝八大馆里边的胡辣汤,怎么样?”徐磊口中问着话,悄然吸了吸鼻子,总感觉身旁一阵香风漂浮。
  心有点乱,连车把都掌握不好了。
  “你定”张菲菲倒没反对。
  她之前听徐磊说过,青山镇吃食行当素有“码头八大馆”的称呼。八家代表性美食,其中就有胡辣汤。
  徐家沟卤酱肉和热干面自己都尝过,的确名不虚传。那家胡辣汤能够名列其中,味道应该也不会差。
  说起胡辣汤,也算中原地带的传统美食,其中最出名当属逍遥镇胡辣汤。可以说在省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气相当大,甚至还曾在某档著名的美食节目里出现过。
  徐磊上大学在省内北方某市,自然也品尝过逍遥镇胡辣汤。
  不知道自己口味问题,还是那家店不够正宗。总之,他固执认为,并不如家乡青山镇的赵记胡辣汤味道好。
  赵记胡辣汤也是祖传的行当,具体有多少年徐磊不清楚。只是以前听父亲讲过,他小时候上街赶集,就喜欢去赵记吃煎包喝胡辣汤。
  人家一个门面能开几十年,就是依靠一碗汤的名气。
  早些年赵记胡辣汤哥仨分家,老大坚守青山镇,剩余两人挪到临近镇上开早餐店。这也算另一种方式的连锁经营,据说生意都挺不错。
  老店面积不大,有五个人在店里忙碌。
  除了赵老大两口子外,还请有三个帮忙的。
  赵老大守汤锅,媳妇在门口卖煎包和油馍头,还有两人负责煎炸,剩余一人收拾碗筷打扫卫生。
  一年到头生意都很火爆,五个人忙的脚不沾地。
  徐磊赶到时,街边停了一溜儿电车、摩托,四十多个平方小店里已经坐满人。
  好不容易看角落里有两个位置,他赶忙带着张菲菲坐下,而后问:“你吃煎包还是油馍头”
  张菲菲见墙上贴有招牌,扭头看了几眼,带着好奇询问:“这个两掺是啥意思?”
  “胡辣汤掺豆腐脑,这也是经典吃法,要不要来一碗尝尝?”徐磊笑着反问。
  说起两掺,可能外地朋友觉得这种搭配有点反人类。
  不过对很多中原人而言,豆腐脑和胡辣汤也属于绝配,两种味道掺和后不但不会影响彼此,反而口感更好。
  “豆腐脑掺胡辣汤……那怎么能吃?我不要,本人甜党。”张菲菲连连摇头,她根本无法想象:两种不同味道的食物掺和一起,那还能吃吗?
  “那我来一碗”徐磊说着起身,快步走到大锅前,“老板,一碗两掺,一碗胡辣汤。两块钱煎包,两块钱油馍头。”
  “十三”女店主立马算好账。
  徐磊扫码支付,而后让对方看了一下。
  就见赵老大拿起一个白瓷碗,另一手利索抓着木柄长勺在汤锅里来回搅动几下,舀了一勺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倒入碗内。
  接着他拿起小铲子在不锈钢保温桶里轻轻滑过,颤微微,白生生的豆腐脑便铲了起来。再捏一撮葱花香菜,放半勺芝麻酱。
  一碗热气腾腾的两掺放在桌前,酱色胡辣汤里飘着一片白,煞是好看。
  等另一碗胡辣汤盛好,徐磊双手端着回去,跟着又将刚出锅不久的油馍头和煎包放在张菲菲面前。
  严格说起来,青山镇胡辣汤基本原料和其他地方的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牛肉、面筋、木耳、粉条等。
  要讲特点,无非赵老大家胡辣汤里牛肉碎烂,还掺有炒熟的花生碎。
  当然再加上秘制的调料搭配,就显得不同起来。
  张菲菲试探着舀了一勺放入口中,顿时感觉一股独特强烈的味道在口中蔓延。有四分胡椒的香辣刺激,三分牛油香气的浓厚,还下三分大料的咸香。
  一口入腹,嗓子滚烫。
  随即浑身通透,脑门上开始冒汗,说不出的滋味。
  “辣、香……”她吸溜了一下嘴,忙夹起一个煎包品尝。
  水煎包也算老赵家的特色,表皮金黄,外酥里鲜。
  水煎包配上胡辣汤,张菲菲感觉似乎没那么辣了,倒有种麻麻的口感,相当不错。
  徐磊则将两掺挪到跟前,放了两根油馍头泡在碗里。
  油馍头在青山镇这边又叫老鸹头,做法和一般油条类似,又稍显不同。这东西单独吃味道不怎么样,但是泡在胡辣汤或者两掺里边,吃起来外酥里嫩,简直绝了。
  徐磊胃口大开,十来分钟喝个精光。
  张菲菲看的直咧嘴,她依然无非理解,怎么会有人喜欢这种古怪吃法。
  徐磊擦了擦嘴,反问:“咋了?”
  “没什么,总感觉胡辣汤配豆腐脑有点不可理喻,”
  “你这叫不懂欣赏,下次单给你点一份尝尝”
  “还是算了”张菲菲连连摇头,端起碗将最后一点胡辣汤喝光。
  两人吃好起身,空位立刻又被其他食客占据。
  走前徐磊又父母打包了两份胡辣汤,骑着电车赶回徐家沟。
  刚到村口,远远就见大杨树围着一群人,似乎在争吵着什么。
  “我们过去看看咋回事儿”徐磊冲张菲菲说了句,而后加速。
  到近处,他发现大伯和徐晨松都在,还有徐家德老爷子也在其中。
  人群里站着一个中年男子,此刻怒气冲冲嚷着:“老爷子,你是徐家沟当家的,这事儿总要给个说法,不然我现在就去镇上报警……”
  徐磊对这人有印象,好像是对面河西赵村一个养土蜂的。
  他忙将车子停在外边,冲外围的徐建设问:“五伯,咋回事儿,咱们村谁碰人家东西了?”
  “他是河西赵村养土蜂的赵广顺,这人前段时间为了采荆条蜜,就把十来个蜂箱放到对岸小山包上。
  我家那个不成器的东西,还有你大哥家徐子轩和其他几个熊孩子,他们早上去对岸打知了壳,不知怎么瞧上人家蜂蜜了,还把蜂箱给毁掉。这不被抓个现行,赵广顺找上门来了。”徐建设很无奈的回答道。
  他对自家孙子也很头疼,平时没少打。关键这小子都皮了,挨打根本不管用。一不留神,就给你投个大篓子。
  闻言,徐磊朝人群中看去。
  不出所料,村里那群熊孩子全部在场。
  此刻一个个耷拉着脑袋,眼泪汪汪。
  这些家伙……徐磊真不知道该说啥好。昨天自家的松鼠没捉成,今天就弄人家蜂蜜。
  “太可恨了,咱们都是临近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要是单单打开蜂箱,弄点蜂脾,我啥都不说。你说把我蜂箱都毁了,蜂王给弄死,这叫什么事儿?而且一次毁了六箱……蜂蜜撒一地,半年收成全没了。”赵广顺声音很大,很气愤。
  徐磊对此表示理解,这些家伙的确捣蛋过头。
  六箱土蜂等到秋天割蜜,最少能卖三四千块钱。
  再加上土蜂群……如果蜂王被弄死,一窝蜂算彻底毁了。


第136章 偷蜂蜜的野兽
  按青山镇这边行情,意蜂一般论框或者蜂脾卖,二百块钱左右一框,冬天要贵一点。
  至于养殖土蜂,一般不用人工蜂脾,都是让它们自己造。所以土蜂论箱或者论桶卖,一箱蜂加蜂王大概能卖五百块钱。
  当然,这个要看蜂群数量。如果蜂群大一点,价格要高出不少,一千块钱一箱也有可能。
  就按最普通的来算,损失快上万了,难怪人家会急眼。
  这也就是赵广顺看在小孩子们不懂事的份儿上,才没报警。
  “你们到底有没有毁蜂箱?”徐晨松压低声音问,恨不得立刻照儿子揍一顿。
  “爸,我们没有”徐子轩都吓哭了。
  他之前根本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现在终于知道害怕。
  “我们没有碰他家蜂箱,我还害怕蜜蜂呢”徐兆阳也哭着回答。
  “没碰蜂箱,那你们手里蜂脾是从哪里弄来的?”徐建设出声追问。
  他对孙子比较了解,这小子挨打归挨打,一般很少撒谎。如果真是他做的,肯定就认了。
  “我们在小树林边捡到的,还以为别人扔掉不要,就打算拿回来分着吃。结果刚走到路边,就被他抓到了。”
  “人证物证都在,你们还不承认?也就是今天我去得早,否则和昨天一样,又让你们跑掉了。”
  “广顺,你说他们昨天就弄你家蜂蜜了?”徐青海忙问道。
  “嗯,昨天毁了四个蜂箱,今天早上两箱”赵广顺下意识点头。
  “不对呀,我家徐波昨天睡懒觉,到九点多才起床,早饭都没吃,还是半晌啃得方便面”徐建设忙挤进人群回答。
  “没错,昨天他们不可能去河对岸,我早上拽麦秸时,碰到子轩他们在村南头投知了壳呢”老牛头也来了句。
  “广顺,是不是别人偷你家蜂蜜,恰好让我们村几个小子赶上了。”又有村民反问。
  “你们什么意思……怎么,难道我讹你们不成?这是被我抓了个现行,还不承认。你们徐家沟人就这样讲道理的?”被这么多人七嘴八舌质疑,赵广顺越说越急。
  “我们不是这意思,关键你要讲道理,昨天几个孩子真没过去”
  “就是,蜂脾很可能是他们捡的”
  ……
  又有几个村民纷纷帮腔。
  “我不讲道理,到底谁不讲理。我还不找你们了,现在就去镇上派出所。”赵广顺彻底急眼,吐沫星子乱飞。
  眼看事情闹僵,徐家德老爷子再次出口:“大家都别吵吵,有理不在声音大。也别让外人笑话,说咱们徐家沟仗势欺人。”
  这个时候就看出老爷子的威望,在场村民纷纷停止争论。
  顿了顿,徐家德又道:“广顺,有问题咱们好好商量,慢慢解决。你放心,如果真是我们村这群小子干的,我绝对不护短,该赔多少赔多少。
  这样行不行,先找几个人跟你养蜂的地方瞧一眼,看能不能找到原因。如果找不到,就算我们村孩子头上。怎么样?”
  “行,就听老爷子你说的。”赵广顺点头。他也知道徐家德在村里的威望,既然对方发话了,应该不会再有啥变故。
  “你把电车骑回去,我也跟上去看看”见事情解决,徐磊冲张菲菲道。
  都是一个村里的事儿,他当然要出一份力。
  “嗯”张菲菲点点头,没多说啥。
  众人围着徐家德老爷子商量一下,便让徐青海、徐建设、徐贵才和徐磊几人跟赵广顺去现场查看。
  养蜂场就设置在水库对面小山包上,那里环境和土包岭类似,山上石头比较多,不长庄稼,倒是长满荆条树和野枣树丛。
  说起荆条,这玩意儿在徐家沟算常见灌木。
  它的根系特别发达,生命力顽强,即使在石缝中也能够生存。
  荆条树一般夏天开花,紫色花儿一串串的,非常漂亮。
  而且香飘满山,距离半里路都能闻得到。
  荆条质地坚硬,是农村生火做饭的好柴火。另外还可以用来编筐编粪篓,以前家家户户都离不了。
  另外荆条花还是土蜂的重要蜜源之一,早些年每到夏季花开,周围几个村的养蜂人便会早早把蜂桶放到山上。
  平时也不用管,就扔在那里让土蜂自己采蜜。
  等深秋再把蜂桶拿回来,一般都能收获满满的一桶荆条蜜。如果年成好的话,一窝蜂甚至能采百十斤蜜。
  当然,遇到野兽偷吃蜂蜜则另当别论。
  山里就这点好,不是自己放的蜂桶,一般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