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仙秦多元宇宙帝国-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六七岁的年纪,一个个都是宗师,放在当年那是绾绾、师妃暄、月神、东君、星神的水平!
  “如今的太学很难进入,甚至光靠笔试是不可能进入太学的,面试、实战必不可少。综合素质极为重要,而此次夏令营,你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亲眼见证这个时代。”
  “你们的任务就是没有任务,我对你们的要求也很简单,用心!用你们的双眼去观察,用你们的双耳去倾听,用你们的大脑去思考,只要最终有所收获,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就行!”
  “不要在乎其他人怎么想,你们自己的想法最重要。”
  “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番外:大人,时代变了
  崇祯十五年
  洛阳城外
  洛阳是多朝古都,历史悠久,乃是中原腹心所在,人口极多。虽然如今这个年代,中原的实力大大衰落,比起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年代差得远,但也算相对重要之地。
  而今天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洛阳城破了!
  朱元璋无师自通的发明了穴地攻城法,就是找一口棺材,里面装满火药,然后把棺材放到城墙底下最后引爆!
  在二百年后,太平天国曾用此法连克满清数十座城市,好用的不得了。而今天朱元璋第一次使用此法,他成功了。
  站在洛阳城内的福王府之内,朱元璋回想起了过去十五年来的奋斗,不容易,很不容易。
  崇祯元年春,他不得不绑架巡抚,远走塞外。
  崇祯二年,他的队伍扩大到了一千人,都是精干的马贼,还很有纪律,战斗力极强,在整个草原都闯出了名声。
  紧接着便是连续数年的草原战争,这几年中,朱元璋和林丹汗打过,和后金打过,有的时候和明军也会打一打。
  当时间来到了崇祯七年之时,朱元璋已经是手握八千铁骑的大军阀了,这一年他入关了。
  他打破了边镇,占据了陕西,开始了屯田之旅。
  然后他就赔的裤子都没了!
  根基之地是一定要有的,否则就没法种田,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朱元璋才会对入关有这么大的兴趣。
  必须占据关内至少一省之地,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心腹,才能拥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真正的让手下的人忠心于自己。
  否则哪怕败了一场,八千铁骑说不定就会烟消云散。这不是个人魅力可以阻止的,这就是根基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璋入关了,占据了陕西,也就是古时的关中之地。
  在秦汉之时,关中乃是真正的王霸之基。
  可是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隋唐之时便算是关中大地最后一次的光辉了。
  如果有选择,朱元璋当然不想占据陕西,可是他没有选择。哪怕他占据的是陕西这样的穷地方,也和大明朝廷三年打了五场万人规模以上的战争,才算是真正的站住脚。
  从此以后,朱元璋在陕西努力种田,在草原继续抢劫蒙古部落。
  根基有了,但就是天灾不断。
  朱元璋辛辛苦苦种了十年的田,也就才练出二十万府兵。这是建立在陕西内部的所有的田地,都被他收为己有,分给士兵的前提之下。
  简而言之,整个陕西都被朱元璋府兵化!
  这里不要文官!
  这里不要那么多的衙门!
  这里甚至连商业行为都被压抑到了极致!
  这里利出一孔!
  这里只有府兵才能当官!
  如果有选择,如果天灾不是这么频繁,如果文人们愿意稍微配合一些,朱元璋都不会这么做,可是他没得选!
  而今年则是朱元璋离开关中,争霸天下的日子!
  第一代的府兵的战斗欲望、战斗力,是全方位的强大!
  他们性格坚韧,哪怕战局不利也不敢逃跑!
  府兵逃亡,全家都要受到牵连!
  家里的田地会被朱元璋收回去,家人甚至也有可能会被贬为奴隶,他们的背后是一家人!
  不到全军大溃退的时候,府兵是不会退的!
  如果说一般军队伤亡率是百分之五或者一成,那么这些坚韧的府兵,则是能够承认一成五甚至是两成的伤亡率。
  坚韧的意志,强大的个人作战能力,强大的纪律服从能力,这些初代府兵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所以离开关中之后,洛阳城就轻松的被朱元璋打了下来。
  而此刻朱元璋的面前有一个胖得不像话的超级大胖子,这家伙皮肤白净细腻犹如少女,保养的非常好,全身上下都是肥肉,走一步整个人都会晃一晃。
  一巴掌拍下去,全是肥油!
  “你就是福王?”
  “这样的福王?”
  朕当年打下来的天下,就是让你们祸祸的吗?
  不肖子孙!
  想了想,朱元璋大手一挥:“拖出去,斩了!”
  ……
  很快,秦侯自称秦公,带兵出关中,攻下洛阳并将福王斩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天下。
  南京,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当然是这位儒生穿越者弄出来的,他原来叫什么并不重要,他今生叫做顾清。
  顾清穿越之后,便走了科举的路子,考上了举人,考上了进士,然后当了一年翰林镀金之后,便回到了家乡,潜心著书。
  著书的同时,他还开了一个培训班,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真题、模拟卷、模拟考试等概念,并付诸实施。
  一炮成名!
  然后他又提出了题海战术,开始出书,出秀才模拟套卷,原本他的演绎法、归纳法,高明是高明了,但影响力却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
  可是当他提出了这一系列考试相关的概念之后,他的声望就真的刷刷刷的往上涨,他出版的秀才考试须知,更是被反复印刷了上千万份!
  啧啧,实体书卖出了上千万本,这放到二十一世纪也是了不得的大作家了。
  放在这个时代,更是让顾清的名声一步登天。在普通读书人的眼中,直接就成了堪比朱熹、王阳明的人物。
  甚至还有很多聪明的投机者,不远千里的来到他家,拜他为师,诚心诚意的当他的弟子。
  秀才们打心眼里的崇拜顾清,举人和进士们又被顾清提出的演绎法、归纳法惊为天人,再加上顾清不做官,所以朝廷对他也不是很忌惮。
  养望!
  这就是顾清在崇祯十年之前做的事情,崇祯十年之时,李自成被朱元璋赶走了,在北方又屡屡失败,只能提前过来祸祸南方。
  在出现了朱元璋这个割据一方秦侯之后,朝廷的兵力更加不足。抵御后金就已经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根本就无力平定那些前往南方的流寇,可是南方的百姓也是命啊!
  南方的士绅们也不想死啊,那该怎么办?
  在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差点儿攻下南京城之后,顾清提出了一个办法,团练!
  古时办团练的都是地方豪强或者世家大族,所以他们办的团练,最后往往会成为王朝的掘墓人。
  可顾清却提出,让读书人办团练!
  让读书人们以同窗、同乡、老师、弟子们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组建团练。这样的团练,基层军官都是识字的读书人,底层士兵都是乡下的朴实百姓。
  看起来就很可靠,算是政治过硬!
  哪怕明知道这个团练里面有坑,崇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要么办团练,要么就眼睁睁的看着张献忠、李自成把南方给偷了,太难了!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引起的变化,他在北方把朝廷能打的主力全给牵制住了,一天不消灭他,朝廷就一天不敢有大动作。
  当崇祯的圣旨下来之后,士林中对崇祯的评价瞬间猛涨,又一次恢复到了崇祯元年,大家都开口夸赞天子的程度。
  读书人们掌兵了!
  直接掌兵!
  顾清登高一呼,响者云集!
  三月之后,他便拥有了一支数目为三千人的团练。
  没有人看好这支团练!
  可顾清却带着这支团练,一路收拾山匪水匪,一年后这支团练的数目增长到了一万人,也都见了血,大战开始了。
  这一战团练兵一万,张献忠的流民两万。
  赢了!
  第二战,团练兵九千五,流民三万,赢了!
  第三战,团练九千,流民三万,赢了!
  ……
  第六战,团练七千五,流民两万,但全是老营的精锐。
  输了!
  顾清跳河了!
  顾清被捞起来了!
  崇祯十一年末,顾清第二次组织团练。
  这一次团练人数达到了三万!
  崇祯十二年秋,张献忠主力被顾清打残,李自成来援,顾清战败,惨败。
  顾清又跳河了!
  跳河之前还给崇祯上了一封奏折,大意是自己辜负了天子的期望,辜负了士大夫们的期望,实在是该死!
  然后他又被捞上来了!
  崇祯十三年春,顾清组织了五万团练,卷土重来。
  十三年秋,大败!
  顾清第三次跳河!
  这一回还没跳呢,就被有准备的门生弟子同僚们给拦住了!
  十四年春,顾清组织了七万团练。
  十四年秋,一场大战下来,张献忠被斩首,李自成也遭遇重创,而团练军也损失惨重,算是平局。
  十五年春,顾清又来了,这一回他组织了足足十万团练大军!
  由于顾清乃是长沙人,所以士人们将顾清麾下的团练称之为湘军!
  风水轮休转,这一回轮到顾清追着李自成打了!
  “如今各地都在办团练,流贼的威胁近乎于无,而朱贼猖狂,竟公然占据洛阳,本帅即日起将带领湘军攻打洛阳。”
  “大帅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不错,不就是朱贼吗?他有多少人?能比流寇还能打?”
  在一片赞誉声中,顾清带着十万湘军,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向着洛阳城而去。
  洛阳城下,朱元璋派出了八万府兵。
  八万对十万!
  府兵对湘军!
  利出一孔的大兵,对上乡党、门人的军队。
  古典时代冷兵器巅峰之一的府兵,对付基层军官全部识字,并已经打了很多仗打出了经验来的准近代军队。
  关心这一战的人很多,连远在福建,人称福建王的彭炳也不断派出暗线,收集着此战的有关情报。
  福建王当然不是朝廷封的,而是福建本地人对彭炳的称呼。
  崇祯元年,彭炳收留了一百个孤儿,这一年晒盐实验成功,再加上家中独子的缘故,所以彭炳收留孤儿的举动并未受到阻拦。
  崇祯二年,彭炳收留了三百个孤儿。
  ……
  崇祯七年,第一批收养的孤儿正式毕业,他们苦学了七年的砍人技能,终于派上了用场。
  以这百人为基础,彭炳组织了一支千人军队,以这千人军队为核心,再加上一万墙头草,彭炳就开始和郑家开战了。
  第一年,败多胜少。
  但彭炳却一直在坚持着,尤其是那些看郑子龙不顺眼的士绅,更是主动给彭炳银子、钱粮乃至于兵器、火药。
  第二年,第二批三百名孤儿毕业,彭炳瞬间就组织了三千军队,这一年仍然是败多胜少,但是只要不遇上郑家的主力军队,其余情况都是彭炳获胜。
  第三年,五五开!
  第四年,胜多败少!
  第五年,也就是崇祯十一年的时候,郑子龙被打死,郑家军成了历史,彭龙王的时代彻底到来!
  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