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成反派渣爹-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上也会记载一笔,说他是大庆末代皇帝,大庆是毁在他手里边的,这个名声可不是他所要的,甚至是避之不及的。
  当皇帝,是为了独掌至尊之位,享受玉食华服醇酒美人,若是既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又要被摊上亡国之君的名头,傻子才想坐宣和殿里的那个位置,一想到光帝留下的烂摊子,周文显欲哭无泪,对光帝的怨恨越发深了。
  说来也不怪周文显对光帝恨之入骨,历朝历代的帝王大多只能活到四五十岁,甚至有的在三十出头的年纪就翘辫子的,与这些皇帝相比,光帝的寿命不可谓不长。
  光帝早早的便立了太子,后来年纪越大精力也越发不济,那时太子已经成年且处理朝政要务从未出过大的纰漏,按理说光帝理应禅位给太子,但他却舍不得这至高无上的权位,太上皇虽然也是皇,但却是颐养天年的皇,天下至尊永远只有一个,光帝年老昏聩,越发不愿放权。
  现在眼看着大庆快亡了,光帝两腿一蹬翘辫子了,不仅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临死之前还给周文显挖了个深不见底的大坑,让他击退叛军保住大庆,还说若是做不到就无颜面对十八辈祖宗,这明显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也难怪周文显恨不得鞭尸了。
  丧钟长鸣,响彻整个汴京,连驻扎在汴京东城门外三十里处的军营将士都能听到隐隐约约的钟声。
  苏锦楼正在推演作战计划,尽管以十万对五千是必胜的定局,他却不会掉以轻心,焉知狮子搏兔尚用全力,若是因为轻敌被敌军从内部逐个击破,他苏锦楼万死也难以赎罪,更对不起底下衷心跟随的数万将士。
  “这声音……听着似乎是丧钟的声音,”苏锦楼因为精神力受损,这些时日一直没有动用精神力,对于皇城内的情况并不了解。
  魏昌延也仔细听着钟声,直到钟声渐止这才回道,“是丧钟,且是大丧,听那敲钟的次数应该是皇帝驾崩了。”
  苏锦楼笑道,“皇帝老儿驾崩了?我这还没打过去呢,他怎么自个儿就归西了呢?”
  “光帝早已过了耳顺之年,普通老人也多是这个年纪登上极乐世界,估计是近来诸事烦心,光帝操持国事累着了,这才宾天的吧。”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苏锦楼似是玩笑又似是讥讽,“我们的这位皇帝陛下可真够随心所欲的。”
  魏昌延但笑不语,可不就是随心所欲嘛,一般人也做不出半途调离沈宁,用科举考试的方式筛选主将的荒唐事了,不过谁让人家是皇帝呢,天下之主总有些许任性的权利。
  “将军,檄文还发吗?”
  “当然要发,总不能因为光帝死了我们就不攻打汴京了吧,都说人死如灯灭,光帝这一撒手,黑锅也只能周文显那个倒霉太子来背了。”
  于是,就在周文显登基的第三天,苏锦楼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你说什么?清君侧?”新帝周文显瞠目结舌的看着底下的官员,“苏锦楼兴兵造反只是为了清君侧?”
  向周文显禀报战事的兵部尚书萧锐回道,“是,那檄文上说陛下不顾国体妄自滋事,还企图杀害功臣,让将士心寒,造成社稷不安,江山不稳,归根结底是因为陛下受小人挑拨,此次兴兵是为帮助陛下铲除奸佞,还大庆一片安宁。”
  “哼!”周文显气极反笑,“他苏锦楼兴师动众冒天下之大不韪犯上作乱,为的只是诛杀寡人身边的奸佞,这话说给谁听谁都不会相信。”
  萧锐迟疑道,“可……可这篇檄文是晋亭先生亲自撰写的,加上苏锦楼战神的威名,不仅百姓信了,就连那些个读书人也都信了。”
  “晋亭?就是那个王家嫡出子王永风?”周文显想了半天才记起,似乎以前有谁和他说过,苏锦楼娶了王永风的女儿,“王永风乃是苏锦楼的岳父,以他俩的关系,这篇檄文本就不可信,反倒还连累了王永风自己的名声。”
  “但,但是……”
  见萧锐吞吞吐吐,周文显内心越发烦躁,“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何必遮遮掩掩的?”
  “据说,原本晋亭先生劝说苏锦楼莫要犯上,但苏锦楼遭到汴京传令使的刺杀,皇家欺人太甚,逼的苏锦楼不得不反,晋亭先生也随之改变了想法,这才写了这篇檄文。”
  周文显不说话了,他还真不确定自己的好父皇有没有在暗地里交代传令使借宣诏之名行刺杀之事,这样一想他越发悲愤了。
  周文显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几十年终于黄袍加身,然而他这位临危受命的皇帝也是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因叛军打到了家门口,朝廷官员人人自危,压根没心思专心办公,光帝驾崩,底下众人急需一个活靶子挡在前头,这就致使周文显的登极大典显得仓促而敷衍。
  周文显被迫登上皇位,一上来就接手光帝的烂摊子,还遇到了苏锦楼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滑头,当皇帝当成这样,不得不让人对他深表同情。
  一般而言,若是要誓师兴兵首先得出一篇檄文,昭告天下兴师讨伐的原因,而苏锦楼却把这个流程反着来,先是带着大军取道丽江直接挥师汴京,到了城门口将整座汴京城团团围住后再出一篇檄文公告天下。
  周文显恨不得吧啦着苏锦楼的肩膀化身咆哮君质问一句,“你他娘的都已经打过来了,还有必要发檄文吗?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苏锦楼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若是先发檄文不就是等于变相通知敌人要攻打他们吗?
  他又不傻,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打仗最是讲究时机,干嘛非等对方做好准备,然后自己再领兵慢慢攻打?这不是白折腾吗?明明可以用更小的力气,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折损,一举拿下汴京,他为何要自讨苦吃遵守所谓的章程折腾自己?
  苏锦楼本就不是遵守规则的人,趁着汴京那边的官员在等传令使的空档,他当机立断带人把汴京城给围了,这样一来汴京的诏令出不了京师,外界的消息也传不进去,不需费心攻打,只要围他个一年半载,汴京自然不攻自破。
  苏锦楼出那篇檄文是为了扯大旗装门面用的,不曾想周文显为了阻止苏锦楼进攻竟想出了一个昏招,他把淮郡王以及定国公都处死了。
  在他看来,定国公当初为了私仇阻拦了苏锦楼的青云路,当得奸佞二字,至于淮郡王,若不是淮郡王坚持封赏苏锦楼为武安王,也不会有传令使刺杀一事了,故而淮郡王亦是奸佞。
  你苏锦楼不是说兴兵汴京只为锄奸吗?如今奸佞被除,你若是不主动退兵就是乱党,没了名正言顺的作乱理由看你如何糊弄天下百姓。
  苏锦楼得知周文显这一行为后久久沉默,“魏先生,我们的这位新帝是不是有些……脑子不好使?”
  魏昌延果断沉默,半响后来了一句,“或许是病急乱投医?”
  魏昌延也委实搞不懂周文显的脑回路,清君侧这个理由本来就是假的,周文显如今杀了两个奸佞不就是做实了清君侧的真实性吗?这一做法除了让苏锦楼更加光明正大的造反外,对周文显没有半点好处。
  在淮郡王与定国公身死的五天后,周文显见苏锦楼仍未退兵,立马派人在城楼上喊话质问。
  “奸佞已除,将军为何不主动退去?”
  “奸佞何止两人?新帝莫要糊弄本将!本将此次是奉天命专为铲除奸恶而来,奸恶不除,国将不国,百姓永远不得安宁。”
  听到下臣回报的周文显傻眼了,什么叫奸佞不止两人?总不能让他把朝廷所有的大臣全都杀了吧。
  周文显皱眉看着底下的臣子,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无比惶恐,生怕被当成奸佞处死,看向周文显的目光不安中带着丝丝戒备,全无半点君臣契合融洽雍睦的姿态。
  这一刻,大庆朝廷名存实亡。


第131章 宫变
  苏锦楼的围城之举像钝刀子割肉般; 让大庆朝臣日日苦熬夜夜担心,仅过了一个月,上至新帝下至百官; 个个脸上都顶着硕大的黑眼圈。
  兵临城下; 人人自危; 夜里还能听到叛军的吼声,这种情况心再宽的人也睡不着觉,久而久之; 整座汴京城里弥漫着一股消极颓废的氛围。
  要说苏锦楼还真够损的,本来他带兵打到汴京,十万对五千是必胜的结局,只要他一声令下,恐怕不到半天整个汴京城就能被他攻陷; 可他就是不这样做; 非要干熬着大庆的官员,偏偏人家理由也给的足够正当。
  “本将是来清君侧的; 若是打进了皇城让别人误会我犯上作乱,那我可没地方喊冤去,只要圣上下令将奸佞除去; 本将立马退兵; 并亲自向圣上请罪!”
  瞧瞧这话说的,多么有艺术气息; 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苏锦楼多么衷心为主呢,为了辅助皇帝铲除奸佞还大庆一片安宁; 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兵围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多么公正无私可歌可泣啊。
  周文显闻听苏锦楼的话后,差点没当场呕出一口血来,都打到家门口了,竟然还义正严辞说没有犯上作乱?周文显自问平生见过不少厚颜无耻之人,苏锦楼堪称第一。
  就在周文显打算金蝉脱壳弃城私逃之时,汴京里的几个世家家主以及国公正在秘密商讨对策。
  辅国公首先说道,“大军围城,新帝无应对之法,为了拖延时间便拿底下的臣子开刀,再任由新帝胡作非为下去,谁知下一个被屠的是谁?”
  当初光帝封苏锦楼为执金吾,定国公私下里找了老友予以重利,大家拐着弯的对光帝说苏锦楼的坏话,让光帝生生的将发出去的诏令收了回来,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辅国公,周文显把罪魁祸首定国公斩了,下一个难保不会将屠刀挥向其他的国公。
  辅国公还没活够,他贪念着人间的富贵荣华,生怕周文显哪一天热血上头把他当奸佞给斩了,故而他迫不及待的表明了对周文显的不满。
  辅国公话音刚落,剩下的安国公和镇国公纷纷表示同意,四大国公府同气连枝,定国公已死,剩下的三大国公府自然要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保住国公府的地位与权力。
  上官金鸿乃是上官家新任家主,在场几人中数他年纪最轻,“我们几家都有族人在朝廷任职,若是哪天圣上又想推一个替死鬼出来,也不知这把刀会落到哪家人的身上,与其等死,莫不如先发制人。”
  都说流水的皇朝铁打的世家,历朝历代朝廷倚重世家,是因为世家底蕴深厚,有许多族人在朝廷任职。
  大庆疆土广阔,许多皇族管理不到的地方都需要世家出面帮忙管理,各地具体的管理者不少都出自世家,百姓移孝于忠的实际对象亦是这些世家,于是形成了有家族、无民族、无国家的政治格局。
  一旦动了世家,牵连甚广,拔起萝卜带出泥,没了官员,整个朝廷中枢瘫痪无法运转,故而一般而言皇帝是不会擅动世家之人的。
  可如今不一样啊,周文显明显被逼的狗急跳墙,只要能保命保住皇位,他才不会在乎是否会牵连呢,反正现在诏令出不了汴京,朝廷中枢形同虚设,若是杀一两个人能安抚住苏锦楼,周文显定会毫不犹豫举起屠刀。
  一旁的南宫昇快速的瞥了上官金鸿一眼,“可那毕竟是圣上,是天下之主。”
  “啧!”上官金鸿一脸嫌弃,也不知是在嫌弃南宫昇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在嫌弃周文显的无能,“天下之主?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