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成反派渣爹-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旁的南宫昇快速的瞥了上官金鸿一眼,“可那毕竟是圣上,是天下之主。”
  “啧!”上官金鸿一脸嫌弃,也不知是在嫌弃南宫昇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在嫌弃周文显的无能,“天下之主?如今明眼人都晓得天下之主已经易主,这个时候不想着投诚,难不成真等苏锦楼打进来抄我们的家灭我们的族吗?”
  上官金鸿年轻气盛,对比着其他三位稳如泰山的世家家主,他显得有些沉不住气,实际上大家能坐在这里商讨对策就已经表明了各自的态度,只不过碍于最后的一点脸面都没有明说而已,如今上官金鸿把目的挑明,大家自然纷纷表示赞同。
  “苏锦楼手握重兵,若是惹毛了他,旦夕之间我们整个家族都有可能覆灭。”
  左家家主左明堂嘴上说着覆灭二字,面上却仍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显然他知道苏锦楼轻易不会动用武力镇压世家,若真那样做了,天下读书人的吐沫星子就能将他淹死。
  只不过虽不会以武力镇压,等以后苏锦楼登基之后出手打压世家子弟,他们这些人也是无可奈何,故而,最好在苏锦楼还未登上皇位之时卖他一个好,以便于以后双方还能友好相处。
  思及此处左明堂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对面老神自在的王学宗,也不知这老不死的上辈子积了什么德,王家先是出了一个惊世大儒,现在看来貌似还要出一个当皇帝的孙女婿。
  不过,思及王永风与王家如寒冬腊月般的关系,左明堂又有些幸灾乐祸,苏锦楼娶的是王永风的闺女,亲近的人自然也是王永风,只要王永风一天不与王家修复关系,苏锦楼就不会对王家另眼相看。
  再一想王永风与王家闹掰的原因,左明堂不禁感慨,常言道娶妻当娶贤,妻贤夫少祸,古人诚不欺我也,王学宗若是再不约束他的好妻子,这王家迟早得遭殃。
  王学宗此刻的心情是百感交集,他全然没想到他那个未曾谋面的孙女婿竟然会走到今天的位置,这几年他时常与嫡子通信,嫡子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强硬逐渐软化。
  尤其是最近的这四五年间,嫡子时常在信中提及一个叫苏锦楼的孩子,说这孩子在文学造诣上资质驽钝但却十分刻苦,所布置的任务都能一丝不苟的完成,在武艺上反倒是天资出众,对于兵法亦是一点即通,还说若是以后苏锦楼上京让王家多照顾一二。
  后来就是苏锦楼与王文珺的婚事,说实在话,这门婚事王学宗一开始并不满意,文珺是王家的嫡孙女,世家出身的女子天生比别人尊贵骄矜,怎可嫁给一个无名小卒,且那无名小卒家世不显,又是天资愚钝之辈,如何给文珺优渥舒心的生活?至于武艺上的天资,即使再怎么天赋异禀,在文人当政的大背景下也全无出头一日。
  只是他心里虽是不满,在这桩婚事上却并未明言提出反对,他好不容易与嫡子关系渐缓,可不能再做什么多余的事惹恼嫡子了,再说这么些年,文珺都是跟在亲爹亲娘身边,她的父母都同意了这桩婚事,他这个不熟悉的祖父又有何资格指手画脚呢?
  不曾想,白荻入侵,青州叛乱,苏锦楼一跃成为大庆的战神,风头无两,备受推崇,就连汴京里的公子小姐都对他赞不绝口。
  尽管苏锦楼立下不世之功,可在汴京朝臣的打压下,光帝连一官半职都没赏给苏锦楼,当时王学宗暗地里也曾替苏锦楼运作一二,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反对苏锦楼执掌京师的人太多了,几个世家亦非铁板一块,最终王学宗只能暗自替苏锦楼惋惜。
  后来,苏锦楼那个胆大包天的小子竟把凉王给宰了,还把整座汴京城给围了,短短数月,时势变迁,快的让人措手不及,王学宗缓了好久仍感觉如置梦中。
  “那么,大家都同意了?”上官金鸿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人,扫视一圈后在王学宗的面上停顿了一下,“王世叔,以后还请您为我们上官家在新帝面前美言一二啊。”
  这里的新帝指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身为世家家主,上官金鸿的作派太过外露,让在场的其他人都颇为不适。
  他们仔细回忆了以前上官家的家主是如何做派,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方常年挂在嘴边的微笑,再瞧瞧上官金鸿的行事作风,他们十分纳闷,那只老狐狸到底是如何教孩子的,怎么教出了这么一个滚刀肉的家伙?
  上官金鸿目光灼灼的看着王学宗,他未必不晓得自己的这番做派可能会被别人瞧不起,可一朝天子一朝臣,眼看着大庆就要变天了,这个时候不抓紧时间与新帝的岳家打好关系,难不成要等新帝坐稳了皇位他再舔着脸贴上去?
  别看王永风好像与王家不合,只要王学宗一天没死,王永风就永远摆脱不了王家,新帝也得认王家为岳家,再说,新帝是农户出身,家世卑微,未尝不需要一个显赫的岳家,而王家的地位显然当得起显赫二字。
  上官金鸿并不在乎自己的颜面,他最是讨厌嘴上一套背地一套,就好像现在,谁不想和王学宗拉拉家常打好关系?只不过他们身居高位都放不下脸面说软话而已,相比于伪君子来说,上官金鸿更愿意当真小人,至于颜面?呵!在家族利益面前,颜面算个屁。
  王学宗心里没底,他自己都难保在苏锦楼面前说得上话,更别提为别人说好话了,他避开了上官金鸿如看绝世大美女的眼神,只道,“上官家主说笑了。”
  上官金鸿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称王学宗为世叔,而王学宗却仍以“家主”二字称呼上官金鸿,对于其拉关系的奉承话也不接话茬,明显是表示拒绝了。
  对此,上官金鸿并不介意,老话说的好,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到,任你王学宗再是铁石心肠,他上官金鸿死缠烂打都得把两家的关系给拉进喽。
  “既然大家都无异议,”左明堂眼露精光,尽显世家之主的威仪,“未免夜长梦多,今夜就把事情办了吧。”
  其余几人互相看了看,都未提出反对之声,对于左明堂的决定显然也是同意了的,虽然没有明说要办的事情是什么,但大家都心照不宣,与其让头上的那把刀整日里悬着,不如把这把刀彻底毁去,省的大家终日里人心惶惶。
  于是,就在周文显好不容易入睡之时,宫门突然被打开,周文显迷迷糊糊听到外面似有兵器碰撞的声音,一个激灵彻底醒了过来,他翻身下床,赤着脚踩在冰冷的地面上,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贴身衣服,空荡荡的寝殿内不见一个人影。
  守夜的内监,随侍的下人,就连贴身伺候的大太监都不见了踪影,周文显内心的恐慌瞬间放大。
  他想喊人,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一丁点的声音,嗓子眼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遏制住了,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
  寝殿外面,宫女内监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转,后宫的嫔妃见状,有的惶惶不安只在原地等待,有的干脆一根白绫系于横梁之上上吊自尽,有的则换上宫女的衣服带着钱财企图逃出皇宫,喊叫声,哭啼声,争执声,让整座皇宫陷入一片噪杂之中。
  周文显猛然惊醒,他立马跑到床边,动作熟练的将放置在枕头下的一套内监衣服换到身上,又从床头拎出了一个包袱,里面除了银票还有传国玉玺,这些东西是他一早就准备好的,显然对于今天的情况他早有预料。
  就在他转身打算逃跑之际,大门哐当一声被人打开,为首的是周氏皇族的人,按理说周文显还得喊他一声二叔,后面跟着几个国公,汴京里的其他勋贵也都到齐了,他们堵在了门口,面无表情的看着神色慌张的周文显。
  “圣上,您打算去哪啊?”
  周文显腿一软手一松,包袱摔落在地,辅国公上前捡起包袱,打开后看见了里面的传国玉玺,“圣上,您穿成这样,又带着传国玉玺,是想弃城而逃吗?”
  周文显抖着手指向面前的人,他万万没想到打入皇宫的不是叛军,而是大庆的朝廷要臣,“你们,你们大胆!”
  周文显努力端起帝王的仪态,可他身上穿着内监服饰,色厉内荏的呵斥之中底气颇为不足,整个人显得很是滑稽。
  为首的周氏族人一脸冷漠的盯着周文显,“圣上,为了我们整个周氏皇族,还请您写下禅位诏书,而后……宾天吧。”
  于是,第二天,汴京城东门大开,周氏皇族以及朝廷要臣均身着素衣,头系白布长条,为首的老者手捧传国玉玺与大庆皇帝遗诏,在旭日初升之际缓缓下跪。
  “周氏族人恭迎新帝入城。”
  身后大臣均纷纷下跪,“臣等恭迎新帝入城。”


第132章 周御史
  苏锦楼满以为至少要围个一年半载; 汴京城里的权贵阶层才会缴械投降,不曾想这还两个月不到呢,周氏皇族就带着其他勋贵开城投降了。
  苏锦楼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些人是因为怜悯汴京城里的百姓; 为了让他们免遭战乱之苦; 这才放下身段投诚的。
  这些人当惯了官老爷; 享受着荣华富贵与执掌底层人群生死大权的快感,他们舍不得放手,更不愿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为以往最看不起的平民百姓中的一员。
  城内只有五千兵马; 以五千对十万,他们压根就生不起半点反抗之心,汴京被围诏令难发,他们无法对外求救,再者即便给他们求援的机会; 大庆藩王全都死了; 京师连求援的对象都找不到,只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最终; 唯有乖乖投降这一条出路。
  “他们身上都穿着素服,难道是新帝驾崩了?”苏锦楼指了指跪在城门口的人,与跟在身旁的诸多部下闲聊; “他们不会是诈降吧。”
  魏昌延仔细的观察了一下; “应该不是诈降,汴京的官老爷们最是会审时度势; 在局面如此明了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自寻死路的。”
  苏锦楼眼神不善的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人,“新帝才刚坐上皇位不久; 屁股底下的龙椅都还没捂热,这就驾崩了?而且连丧钟都没敲,恐怕不是寿终正寝吧。”
  别看这些人现在乖的像只猫,一旦发生了利益冲突,发起狠来比之猛虎还要凶狠,没看他们胆大妄为的连皇帝都能逼死了嘛,以此大逆不道的行径而言,还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出的?
  果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利益,君权在这些人眼中亦是不值一提。
  魏昌延提醒道,“将军,我们该进城了,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是啊,”苏锦楼长叹一声,“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博弈。”
  都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苏锦楼如今要面临的不仅是一个已经腐朽了一半的国家,还有汴京城里雄踞多年的世家。
  光帝年老昏聩,一直都在粉饰太平,即便知道某些事情不对,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近年来大庆政务腐败,朝廷内外的官员不是随波逐流就是结党营私,他们久居庙堂之上,所想者无一不是功名利禄,所做者无一不是昧上瞒下包揽功劳,完全忘却了民情民意。
  除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最大的隐患就是以家族利益至上的世家,这些世家传承多年,几乎每代族人都在朝廷任职,不管是京师还是地方,都能见到世家子弟的踪影。
  家族分封,移孝于衷,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政权上世家已形成了家族的私有化,底下的百姓名义上是忠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