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成反派渣爹-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身上割肉,触及到自身利益,必会引起这些人的反对。
  户部新任侍郎王珩首先说道,“禀圣上,若是按亩缴税,平民百姓皆不愿纳银,最终只会造成田地无人耕种的局面,此法有欠妥当,还望圣上三思。”
  苏锦楼沉思片刻,笑道,“爱卿言之有理。”
  正当王珩暗暗松气之时,只听苏锦楼又道,“既然如此,就将田地分摊给农户,按着田亩收取固定的赋税,且将税银折为一半粮食一半现银,百姓需要用粮食代缴税款,便不得不耕种粮食,众卿以为如何?”
  如何?连土地所有权都转移了,还不如先前的按亩缴税呢。
  底下人纷纷上表,“圣上三思,自古以来赋税皆是按照旧例征收,岂有说改就改之理?”
  苏锦楼挥了挥衣袖,有些玩世不恭,“别那么墨守成规嘛,古有圣贤者提倡移风易俗,历朝历代亦有革故鼎新之君,朕是效法先人,如是而已。”
  又有大臣说道,“禀圣上,世人皆重利,圣上此举只会让平民百姓心生贪婪,不安于现状,于社稷江山有害无益。”
  “没事,若是这法子推行以后,造成江山不稳,社稷动荡,大不了到时候换个人当皇帝就是了。”
  苏锦楼说的轻松,却把底下一众臣子吓得满头大汗,尤其是先前那个谏言的官员,当即一个腿软跪倒在地,苏锦楼见状反倒还好言安慰。
  “田爱卿,别那么紧张嘛,朕又没怪你在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为何你有这么大的反应?”
  那田侍郎吓得浑身发抖,连连请罪,“圣上饶命,圣上饶命啊。”
  苏锦楼很无辜,他觉得若是他再多安慰几句,这位姓田的侍郎估计能吓晕过去,他也知道突然更改赋税会遭到大臣的反对,别看这些人平日里整天喊着忠君爱国,为民谋利,一旦政令与家族利益起了冲突,他们必回竭力反对。
  比如现在的按亩缴税征收税银,即使苏锦楼力压众臣让他们都同意了此事,当真正施行政令之时也多是阳奉阴违之辈,大晋地土辽阔,他一人实在是鞭长莫及,所以,苏锦楼并未打算一次性就把这事给办了,赋税改革之法还得悠着点儿,不然一个不小心,东市口的地上又得沾血了。
  苏锦楼与众臣你来我往,论嘴皮子功夫,目前还真没人能说得过苏锦楼的,比之爱面子总是端着范儿的诸位大臣,苏锦楼时而正经时而耍赖时而说两句似是而非的话吓唬人,把文臣武将折腾的够呛,等好不容易散了朝会,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
  苏锦楼每次瞧见某些大臣抖如筛糠的身体,面上古井无波,实际心里差点憋出内伤,等他看见案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本时才猛地想起,若是大儿子去了边关,谁来帮他批奏本?难不成又要回到暗无天日的苦日子吗?这下子他是真的内伤了。
  “大儿子,”苏锦楼有点懵圈,看向苏环的眼神透着纠结迷茫,“要不……咱不去了?”
  苏环的心里又升起了无奈感,“父皇,你别闹。”
  “我……我没闹啊,”苏锦楼指着那一堆奏折,“我才舒服了几天,这就一朝回到解放前了?”
  苏锦楼按住苏环的肩膀,“你和我说实话,你是不是批奏本批烦了,这才想着去边关躲懒的?”又顺手捏了捏苏环的臂膀,“哎?你看着挺瘦,没想到还有肌肉,手感挺好的啊。”
  苏环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个像老流氓一样对自己上下其手的人是自己亲爹,千万别发火,千万要忍住,千万别把拳头招呼到对方脸上去!
  “父皇,”苏环忍无可忍,再忍下去亲爹就摸胸了,“麻烦你把手拿开。”
  苏锦楼一时忘形,本想摸摸大儿子的胸肌,可一眼瞧见大儿子的冷漠脸,不知怎的心虚了一下,“哦。”声音十分委屈。
  苏环感觉心累,他却不知道,静立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吴庸也感觉心累,自上一次会元失踪案后,吴庸似是被下了毒一般,看谁都像在世龙阳君,严重影响了他的办案速度。
  后来他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深入调查了解了男男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才发现汴京城里还真有不少结为契兄弟的,而那些结契的男人都有各自的妻子孩子,当真让吴庸大开眼界,让他不得不暗自赞一句,不愧是汴京城里的人,真会玩!
  如今眼瞧着圣上与大皇子在交流父子感情,也不知怎的脑海里就呈现出一些不可描述的画面,等他回过神来竟是骇的一身冷汗。
  罪过!罪过!若是被圣上和大皇子知道了他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想必即使他有十八颗脑袋也不够坎的。
  吴庸不禁紧锁眉头,这到底怎么了?莫不是被下了蛊?


第143章 宫宴
  十月二十五是苏锦楼的生辰; 除了科考外出之际,以往的这个日子刘氏都会为苏锦楼亲自下厨做一碗长寿面,今年依然如此。
  刘氏虽贵为大晋皇太后; 但她本质上仍旧是当初那个吼一声院子能抖三下的大嗓门老太太; 比方说现在。
  “我不过就是想给皇帝做一碗面; 你们磨叽个啥?”刘氏叉腰,中气十足,“以往的几十年里我不知做过多少次饭; 也没见我烫着了累着了,咋到了皇宫就不能下厨了?”
  御膳房的领班白陉脸上挂着讨好的笑,面对对自己怒目而视的老太太他小心翼翼的擦了擦额角。
  “太后娘娘,您身份尊贵,御膳房这等烟火缭绕的地方实在是与您的身份不符; 圣上的寿面交给我们这些厨子便是了; 哪能让您亲自动手呢?”
  刘氏憋屈极了,自打来了皇宫; 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去,身边总是围着一大圈人,连洗脸洗手都不让她亲自动手; 若是她坚持自己去做; 那些伺候的下人便会跪倒在地苦苦规劝。
  她是贫苦出身,只些微识得几个字; 但她知道三郎这个皇位来之不易,每日三郎忙碌的身影亦是看在眼里。
  为了不给三郎和三儿媳添乱; 一直以来她都把苦闷憋在心里,这一次她只是想亲手做一碗长寿面而已,却还被人千般阻拦,刘氏长期压抑的情绪猛地全面爆发了。
  牛脾气上来的刘氏,一改平日里乐呵呵的模样,此时的她仿佛又成了河西村老苏家里那个说一不二的老妇人,“别跟我扯那些个虚的,我就问你,你到底同不同意让我进去?要是不同意,我就去找皇帝来跟你说。”
  白陉脸皮子可疑的抽搐了一下,他是没想到当朝皇太后就为了能进厨房竟然要找皇帝告状,圣上是个孝子,太后娘娘若是去告状定是一告一个准,最后必定会降罪于自己,可若是让太后娘娘进了厨房,一旦太后在厨房里被油溅着了或是被水烫着了,以圣上对太后娘娘的重视,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白陉五官皱成一团,他就想不明白了,这厨房有啥好的?竟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太后把皇帝都给搬出来了,身边明明有那么多下人使唤,太后偏要自己下厨,真是有福不会享。
  白陉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将自己圆润的身躯给挪开了,刚开始他是一刻不停的盯着刘氏,生怕刘氏出什么差错,后来等刘氏亲自和面之时,他当即被刘氏和面的手法和力道给吸引住了,不知不觉间看的出神,当他回神之时刘氏已经把面捞了出来,又浇上高汤,那香气勾的人不停的咽吐沫。
  刘氏将面放进食盒里,见白陉满脸欲言又止,直勾勾的瞧着食盒,便以为他是对食盒感兴趣。
  这是得多少年没见过好东西了?这食盒非银非金非玉,就是个普通的雕花盒子,至于这么眼巴巴的看着?
  刘氏走了两步,见白陉依然一眼不错的瞅着食盒,当即心软了,哎!这人也是可怜,算了,不就是一个破木盒子嘛,给了他便是。
  刘氏让人取来另一个食盒,将先前的食盒替换下来,又送给了白陉,“我见你似是甚为喜爱这个食盒,便允了你吧。”
  白陉手捧着食盒,脑子里还想着刘氏做面的程序,双眼无神,面容呆滞,傻乎乎的对着刘氏谢恩,“多谢娘娘赏赐。”也不知若是他现在与娘娘讨教厨艺,是否会被娘娘怪罪。
  刘氏见白陉似乎高兴的傻了,心里再次可怜了一番白陉,都说心宽体胖,这白陉眼瞧着有一副珠圆玉润的体型,咋就如此小家子气呢?真是白瞎了这副有福气的身材了。
  皇帝寿宴,中午必是要宴请群臣,故而苏锦楼一早便将老苏家人聚集在了一起,打算一起用个早膳,当看见刘氏从食盒里端出的面时,他却是没有半点惊讶。
  “娘,”苏锦楼深吸一口气作陶醉状,“这面好香,宫里的御厨可没有这么好的手艺,这面必是娘亲自下厨给儿做的吧。”
  此时没外人在,刘氏便如以前一般称呼苏锦楼,“三郎,快趁热吃,若是不够我再给你做。”
  “谢谢娘,”苏锦楼拿起筷子就吃,边吃边道,“娘,今天寿宴族里也会来人,等宴会结束后,你和爹想和族人一起回村里吗?”
  刘氏和苏顺安异口同声道,“回村?”
  苏顺安问道,“这能行吗?若是我们回村会不会又有人说你不孝了?”
  “没事,”苏锦楼笑道,“到时我就说,天气渐寒,安排你们去别的地方养老了。”
  “只要不给你添麻烦,我们就回村里去。”刘氏十分欣喜,回了村里至少还能有个熟悉的人说说话唠唠嗑,在这宫里虽到处都是人却找不到一个能陪她说话解闷的,都快把她憋出毛病来了。
  苏锦楼见苏老爹与刘氏二人喜形于色,便知这个提议正合他们的心意,这宫里处处讲究规矩礼仪,对于向来自由惯了的苏家人就是一种煎熬,若不是因为他是皇帝,他也想出宫逍遥去。
  大儿子今年十三,还要等三年才能正式授册太子印,要不干脆省了这一流程直接把皇位让给儿子?
  苏锦楼去年忙着整顿吏治,旧朝一堆烂摊子等着他收拾,成日里忙的焦头烂额压根没心情办什么生日宴,而今年的生辰他原本是打算一家人吃个便饭就罢,但礼部上表说这是整岁生辰,不可马虎,苏锦楼一想,若是他再不举办宴会,估计底下的臣子也不敢再办生日宴了,遂同意了礼部庆贺的提议。
  这是苏锦楼三十岁的生辰,又是大晋开国以来第一次举行宫宴,礼部不敢马虎,慎之又慎,斟酌了再斟酌。
  其实对于礼部而言,皇帝的生辰宴会本就是做熟了的事情,流程和规制皆有常例,除了有些繁琐压根没什么难度,可今年不一样,皇帝亲口嘱咐不得劳民伤财铺张浪费,这可难坏了礼部人员。
  若是用金银玉器布置,被皇帝看了难免会觉得过于奢华,若是全用木质的摆件替代,场面又过于寒酸,展示不了皇帝寿仪的隆重,最终还是上官金鸿拍板决定,直接取用木质摆件,以金银包边装饰,再雕刻上精致的纹络,奢华又不失节俭。
  寿宴举办地点放在了武英殿,殿内陈设已经布置一新,按照阶位不同分别设立座位,仔细看来座位上的纹络亦是不同,越是靠近御座越是显得美观大方。
  有资格入武英殿祝贺的只有宗室以及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其余人等只能在殿外叩拜,且所呈的寿礼均交由内务府登记入册,并无在皇帝面前露脸的资格。
  吴氏身为王家长媳,皇后岳母,所坐的位置离御座十分近,她默不作声的瞥了瞥下首黑着脸的张氏,心里道了一句蠢货。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