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妻凭夫贵-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小妹裁完衣裳,已经开始缝制了,原本苏婉也拿了其中一匹布学她的,但是她手法不利落,拿了剪刀刚剪下去,就歪歪斜斜的,把宋小妹心疼的不行,后来宋母过来看了几眼,当机立断让她学裁衣服先放一边,等改明儿买点不费钱的粗布回来练手,实是这块布太好,他们可舍不得见她如此浪费。苏婉对做衣服已经没几分兴趣了,还在坚持无非是打发时间,宋母一说,她便从善如流的放开了手。
如此一来,宋子恒的两套衣裳都要宋小妹做了,宋小妹也不抱怨,她缝的又快又好,可谓飞针走线,心里头还有几分兴奋,三嫂说了,等三哥的衣裳做完,她再拿块布来裁衣裳,做正宗的襦裙,到时她们俩一人一身一模一样的,这就叫闺蜜装——宋小妹不太懂这个名词,却妨碍不了她的兴奋之情,襦裙要颜色鲜嫩的布做出来才好看,但这类布大都贵,没人舍得买,而且穿襦裙不适合干活,整个宋家村也就村长家的四妹有一身,那还是四妹一个表姐送的,村里的姑娘都羡慕成那样,而她可是新裁的,三嫂还说让她自己选布!
这时三妞蹿进来道:“起风啦,奶说外面凉快,喊你们出去坐。”
宋奶奶从窗户瞧了眼外面,道:“要下雨了,三妞别出去跑。”
三妞脆生生道:“知道啦太奶奶,奶也不让我们出去。”
都说老辈人会看天气,苏婉这才见识道,宋奶奶断定会下雨后半个小时,果然天就变了,风呼呼的吹,给盛夏的燥热带来一丝清凉,不一会儿真下雨了,雨下得还挺大,幸好宋家的粮食前日已经晒好收进仓库了,有些人家劳动力太少的还没收割完,便撑着伞去找那干活好的,商量出点钱请他们帮忙收割,毕竟泡过水的粮食等不得。
宋有根宋有福兄弟俩也都被请了去。
这雨一下就是一整个下午,苏婉也在门口看了一个下午的雨,她有时候想想自己以前,忙起来每天睡不到三四个小时,对比起来如今倒比养老还闲散,真成一只米虫了,但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看看那些晒得黑不溜秋、跟男人似挑着一担担粮食从宋家院前经过的女人们,她才知道自己幸运,无需被生活压迫,即便宋子恒日后不发达呢,原主爹娘给她准备的嫁妆,尽够她一个人在宋家这个小村落一辈子吃穿不愁了。
有对比才知幸福,苏婉这会儿觉得她也没什么好忧心的,未来太糟心又如何,无论怎样她都缺吃穿,已比大部分人幸运许多。
大雨在傍晚时分停了,宋小妹也放下了手中活计,出院门看了眼,回来便跟苏婉说:“我看大伙儿都去后山采地皮菇了,三嫂我们去不去?”
“地皮菇?好吃吗?”苏婉兴致勃勃的问。
“炒的时候放点醋,可香了,吃起来不比肉差。”
苏婉迫不及待:“那我们赶紧走吧,别被人抢光了。”
垮了篮子出去,果然看到很多年轻姑娘和妇女往一个方向去,苏婉不免担心:“这么多人都去菜你说的地皮菇的?”
“今天雨下得大,后山到处都是,她们采不完的。”
苏婉放心了,这才让宋小妹给她讲讲地皮菇是什么东西,宋小妹笑道:“三嫂在城里可能不知道,每年这个时节,下一场大雨,后上地上都会长出这个,一片一片的,摸上去又滑又嫩,吃起来可香了,就是只这个时节才有,我们也不知道它怎么长的。”
苏婉点头,路过一个荷塘,看了眼里面布满荷叶,不由道:“这荷叶开得好啊。”
“前些日子开了花更好看咧,还有莲子和菱角,可惜咱家的孩子们都爱吃这个,所以没采。”
苏婉觉得在自己的潜移默化之下,宋小妹也要变成吃货了,怎么三两句不离吃的。她倒是很高兴,道:“荷叶也可入菜,我不是从娘家带了几只鸡回来吗,等会儿摘片大荷叶回去,再宰只鸡做荷叶鸡吃。”
宋小妹想也不想的点头道好,这时走在她们前头的一个姑娘噗嗤一笑,回过头来看苏婉:“子恒哥家的嫂子,你们城里人可真会吃。”
☆、第二十四章
子恒哥?苏婉不由挑眉,打量了说话的女孩一眼,女孩梳着与宋小妹相似的辫子,皮肤不算特别白,却泛着健康的光泽,看着又青春又活力,她也不像其他女孩一样扭捏,察觉到苏婉在打量她,竟大大方方迎上她的视线,还冲苏婉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苏婉旋即若无其事的收回视线,看向旁边的宋小妹问:“不知这位是哪家的妹妹?”
宋小妹也在看女孩,眼底闪烁着不安,被苏婉一问,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不情不愿的道:“村长家的四妹。”
四妹有些气恼,她察觉到苏婉打量了自己,却又轻轻飘飘的把视线移开,本来可以直接问自己名字,却非要问宋小妹,四妹觉得自己受了轻视,不由撇了撇嘴,扫了这对姑嫂一眼,“小妹还是赶紧去给你家嫂子摘荷叶回家吃吧,等天黑就不方便了。”说完也不等她们反应,挽着旁边的小姐妹扬长而去。
宋小妹也有些恼了,这个四妹说话还是那么难听,什么叫给嫂子摘荷叶回家吃,说的好像她嫂子是三岁娃娃只知吃似得!宋小妹不由冲四妹离去的背影瞪了一眼,转头看向苏婉,见她一副沉思的样子,心下顿时咯噔,忙带了些小心翼翼的解释道:“三嫂……四妹她一向……”
苏婉回神,一本正经的道:“四妹说得对,先摘荷叶吧,一片就好了,挑那种叶子又大又绿的摘。”
“……”宋小妹无语,感情她三嫂刚刚一脸严肃就是在想挑什么荷叶好?
宋小妹精心挑选的荷叶到底没派上用处,庄稼人觉得晚上不用干活,晚饭应付一下便好,日子再宽裕的人家,也不会在无客上门的晚上新作荤食,这个天热,剩的菜又不新鲜,实在浪费。是以虽无人拦着苏婉研究美食,荷叶鸡还是在第二天中午做的,荷叶自然也新摘了,大娃二娃两个闲的无事,自告奋勇去给荷塘给三嫂摘荷叶,回来时收获颇丰,捞了些菱角回来,还从地下挖了两截嫩生生的鲜藕,把一向温和的张氏气得没拿棍子满院子追着兄弟两打,“三天不打你们还真是上房揭瓦,这藕还没熟,你们急得挖上来作甚?家里是短了你们吃的还是怎样……”
大娃机灵些,捂着屁股在院里高声哀嚎:“奶!奶救我……”
二娃马上有样学样,一边在院里乱蹿一边嚎。
苏婉觉得好笑,索性不吭声笑眯眯的站在旁边围观。
张氏气得两三步上前,逮着大娃拧着他耳朵:“还没开始教训呢,你们嚎什么!”
大娃创作俱佳的表演:“娘,你轻点,疼……轻一点,耳朵要被拽下来了……”
张氏都要气笑了,拧耳朵的手到底放轻了力道,另一只手却捏着棍子往他身上招呼,刚拍一下,宋母从里头出来,咳了两下,先看了在旁边瞧热闹的苏婉一眼,又看向大儿媳:“都闹什么呢?”
“您不知道,娘。”张氏放开大娃,叹气,“这俩小子跑荷塘把还没长熟的藕给挖了两节回来,我不教训他们,他们还不知轻重了。”
宋母看向大娃二娃,表情严肃:“确是你们的不对,哪能这么浪费粮食。”
两男孩低头认错,宋母疼孙子,见状便道:“这次就算了,半大的小子,馋东西吃也正常。”
婆母都说算了,张氏也就不说话,拿了两节嫩藕回了厨房,苏婉跟着过去,问道:“大嫂,这藕不但能吃,且正鲜嫩着,怎的娘说大娃二娃是浪费粮食?”
“你有所不知。”张氏道,“这两节嫩藕,若在荷塘再养上一两个月,至少要大上一倍,说不定还能再长出一两节出来。”
“原来如此。”苏婉挑眉,又问,“如此说来,这荷塘是自家养的?”
张氏点头:“是咱们家和老叔家一起承包的。”
饭后,宋小妹对宋母道:“娘,明儿镇上赶集,我跟三嫂说好一块去。”
“正好家里也要添些东西,你明日记得买了回来。”宋母想了想,又道,“叫你爹送你们去吧,如今大伙儿都干完农活,应该有不少人去镇上。”
宋小妹听得也欢喜:“那敢情好,不用自己走路,还能在多逛些时候。”
第二天一早,苏婉被宋小妹喊起来时,早饭已经做好了,苏婉疑惑:“镇上里这儿也不是很远,要这么早出发吗?”
“听说爹今天会赶车去镇上,一大早好几个婶子过来说要早点出发,她们还得赶回来干活。”
宋小妹也有好几个月没来镇上了,很是兴奋,她把最好看的衣裳穿上,梳的辫子都跟平常略有些不同,还戴上了苏婉送的耳坠,她平日都舍不得拿出来。
车上有妇人打趣宋小妹:“小妹这对耳坠子怪好看的,青绿青绿的,显白呢!是玉的吧?”
宋小妹摸着耳坠看了苏婉一眼,不好意思道:“我三嫂给的,应该是吧。”
“子恒媳妇给的啊?那可错不了!”众人把话题从宋小妹身上转到苏婉身上,问的都是些她不怎么答得上来的问题,比如她娘家有多商铺、多少亩地,她爹是不是认识衙门里的某某,她娘家烧水的丫鬟是不是每个月都能拿半吊银子还不受累。苏婉含糊的答了一两句,妇人们便知她不想说话,于是话题又回到宋小妹身上。
“小妹也长成大姑娘了。”
“改明儿叫子恒媳妇给你找个好夫婿,以后就享福了。”
宋小妹被揶揄的不敢抬头,好一会儿才凑到苏婉旁边,嘴角又扬起了,苏婉瞥了她一眼:“赶集就这么高兴?”
“我都等了好几个月,上次老叔家的二妹喊我一起来,你不在我都没答应。”
“上次赶集是什么时候?”
“就你和我哥从娘家回来的那天啊。”
“还是我们小妹有义气,到镇上想吃什么,三嫂给你买。”
“是三嫂自己想吃吧?我见你早饭都没动两口。”宋小妹凑到苏婉耳边悄悄道。
苏婉斜睨了她一眼:“你不也一样。”
说话间,牛车已到了镇上,这应该是镇口,并没有看到商铺,来往的行人,揭露了镇上的繁荣。
古往今来,但凡靠近城区的乡镇生活,总要比偏远山区好些。但是苏婉不知道,她从县里经过了几次,看着也就比这松林镇好一些,见此繁荣景象,是有些吃惊的。
宋老爹把牛车停下,道:“里面不方便,就到这儿下吧。”又叮嘱了宋小妹几句,便赶着车回宋家村了,今日要来镇上的人多,且都刚收完粮食手里宽裕,更愿意坐车来,宋老爹一车拉不完,便余下些不赶时间的他回去拉第二趟。
同车的几个妇人本想在前面等宋小妹二人,被宋小妹婉拒了,她们便先行离开,宋小妹陪着苏婉这见什么都新鲜的现代人人生第一次逛古代集市。
越往里头越行人越多,挑着担的抱着小孩的提着行李的,与《清明上河图》上所绘确实相差不大,只是这里村民形色匆忙,人声喧闹,生机蓬勃。
周围还没看到商铺,两边地上已经有人摆了不少菜在吆卖,还有些家常零嘴,炒花生炒南瓜子,还有些山上采的野果子之类的,宋小妹说这都是自己家种了挑来卖的,只偶尔来,不交租子,便不进里面摆摊,就在镇口卖。
地摊的尽头,才看到一个石门,旁边竖了块石头,刻着三个字——“松林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