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古代升官日常-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经纶望着这一览无余的屋子,只觉得这屋子简陋,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纨绔子弟居住的地方。
  可桌子上那一叠子雪白的宣纸却刺痛了他的眼,要知道这种雪白的宣纸由于工艺的限制费时费力,难以制成,故而卖价非常高,一百文铜钱才一张。
  平日里,他们写字都是用泛黄的草纸,只有有重大的事情的时候,才用宣纸。
  可在张彦瑾这里呢?这金贵的宣纸怎么就和草纸一样呢?
  孟经纶低头一看,发现下面还有张彦瑾揉成一团扔在篓子里的宣纸。文人惜墨,孟经纶望着那一团一团白花花的宣纸,心都快要滴血了,这个张彦瑾也太不知道爱护珍贵之物了吧?怪不得是纨绔子弟!
  却不知,张彦瑾现代用惯了,现代人谁会把白纸当一回事,而且,他也不跑腿,哪里知道自家的纸这么贵?
  张彦瑾听到外面的动静,看到张伍二身边还跟着一个头戴暗青幞头,身穿着长褂的人,便从软塌上起身,穿鞋下榻前去迎接。
  孟经纶的身份对于张彦瑾来说并不难猜,毕竟张伍二今天早上去的地方就是大同的县衙,再加上孟经纶衣着整洁,气质干练,目光沉稳,一看就和大同的村民们不一样,大同偏僻,富贵人家少见,这人除了是新来的县令孟经纶外还有谁?
  “宁国府张家二郎,久仰大名。”孟经纶上前打招呼。
  张彦瑾也笑着拱手寒暄道:“新官上任的孟县令,久仰久仰!”
  张彦瑾把孟经纶让上软塌后,张伍二便张罗着给两人倒茶,准备小食去了。
  张彦瑾也让人把小案几上他刚刚画的各种图纸收起来。
  “二郎,这是?”孟经纶看到图纸上毛笔勾勒而成的简单图画,有些不解道。他敢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图纸上这种东西。
  张彦瑾淡淡一笑,也不遮掩,直接指着图纸上的所画的图案道:“不瞒孟县令,我是我新开客栈的一些构思,今天早上我让伍二去和你协商买地之事,正是因为我想要在买来的这些地上开餐馆和客栈。”
  孟经纶虽然名字叫经纶,却不是只会读书的人。上一次王俭庭在大同这里上任之后,凭借着自己是当地县令的缘由擅自动用县衙当中的捕快和士兵们,反倒是被张彦瑾收拾了,这件事捅到了皇上面前,撤掉了王俭庭的大同县令之职。
  吏部官员们一看皇上关注大同县令的任命问题了,赶紧把孟经纶这个能做事县令提到了大同来任职。
  孟经纶和王俭庭来了大同就来逞威风不同,他来到大同之后,先是把大同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转了一遍,和每个村子里的村长都见了面,深入地了解了一下大同的情况。
  他在各处转的时候,张彦瑾还在长安城,故而没有见过他。不过孟经纶却通过在各处转的机会,对张彦瑾了解了许多。
  在看到煤矿厂子的火热程度后,孟经纶对于传言中形容的张彦瑾打了一个问号。再加上此番在长安的好友写信告诉他张彦瑾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讽刺的铁嘴刘延时居然想要辞官归隐,他更是觉得对于张彦瑾,他应该亲自了解一番,不能只听信传言。
  对于他还想要了解张彦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在翻看了县衙内的政绩案卷之后,发现自从张彦瑾来到大同之后,大同的财政收入居然比以前多了一倍,他隐隐觉得,有张彦瑾在,他在大同就能干出一番大的政绩来,这也就是他亲自来找张彦瑾的原因。
  他一向不是注重虚无面子的人,对他而言,他作为当地的县令,最重要的是干出一番政绩来。
  若是张彦瑾能提高大同的政绩来,他抛开作为县令的面子,来见张彦瑾又如何?更何况张彦瑾也是宁国府张家二郎,身份上他比他要贵重。王俭庭当初的行为,实在是让孟经纶感觉到可笑和无知。
  孟经纶望着盘腿坐在自己对面,目光平和,脸上挂着淡淡笑意的张彦瑾,越发觉得自己这一趟来的值。
  孟经纶让跟着他来的小吏把揣在身上的地契拿出来,直接放在张彦瑾面前道:“二郎想要买哪块地?都在这里了。”
  其实刚刚张伍二去的时候,孟经纶就把张彦瑾挑好地方的地契拿来了。在仔细观察了这些地所在的方位之后,孟经纶更加肯定张彦瑾有做生意的天赋。
  大魏朝中文人的身份地位虽高,能说会道,能治国,可是谁都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是要靠赋税,而其中一大部分赋税都来自于商人。
  尤其是在西州大同这种地方,土地贫瘠,根本就不适合种植,就算是农民勤勤恳恳种地,逢上丰收年也比不得别的县平常年月的收入。可是张彦瑾开了煤矿厂之后,就不一样了,财政收入可谓是水涨船高。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话说,特色红砖房挺好看,我在景德镇看到过一个地方,图片放上来~~~手机党看不到的,可以去微博,水心清湄就是。


第46章 
  张彦瑾细细端详一番孟经纶; 见孟经纶如此诚恳; 不像是在和他开玩笑; 也坐直了身子,拿起桌子上的地契看了起来。
  果然如同孟经纶所说; 他圈出地方的地契都在这里了。
  “孟县令果然是豪爽人。”张彦瑾试探道。这孟经纶的底细他还没有调查清楚; 也不知道孟经纶素来为人如何。
  可此时孟经纶如此好说话,第一种可能是孟经纶看上了他伯父张仲谦的势力,想要和他交好;第二种可能就是孟经纶也看出了他在大同兴办大型客栈、小餐馆之类的东西可以拉动西州大同的经济; 可以给他政绩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此以来; 才会如此豪爽。
  大同虽小,可大同以前也太过贫瘠; 若是能把一个贫瘠的县突然变成一个富有的县; 怎么能不引来朝廷的关注?
  除此两种原因之外,张彦瑾再也找不到第三种理由。他自己臭名远扬,他可不相信孟经纶会为了和他交好。
  “能给大同增加财政收入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同意?”孟经纶有意和张彦瑾交好,他听出了张彦瑾这是在试探他; 便把真实意图说出; 不愿再绕弯子。
  张彦瑾淡淡一笑; 见他们两人是利益上达成了一致,也十分豪爽道:“伍二,去拿银子。”
  毕竟他原本的打算是这件事情要谈个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他不自己去; 而是让张伍二代表着自己前去打听情况,他自己则等到磨合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去亲自敲定这件事。可他却不曾想到新来的县令孟经纶居然亲自登门拜访,把这件事敲定了下来。
  张伍二按照当初孟经纶提出的价格,将银子如数递给了张彦瑾。
  张彦瑾接过大匣子,放在了孟经纶面前道:“既然孟县令如此果敢,我也不是一个不深明大义之人,等到我的客栈和餐馆开起来,第一年,我每年多交一成的赋税如何?”不是他想交啊,他之所以这么快回大同,不就是煤在京城热销,他得出来避避风吗?
  估摸皇上知道当初他算计好了,正想踹他呢?要不是他拿着红砖堵住了嘴,他肯定得倒霉。
  孟经纶闻言哈哈大笑道:“二郎当真是心思玲珑的经商天才,在下佩服,佩服!”
  张彦瑾多交一成的税收,一来是让大同的税收数据更加好看,这样一来,他的政绩便提高了,二来是以目前情况观察,大同富裕之后,皇上定然会关注大同的税收,如果没有巨大的变故,张彦瑾定然是交税大户,到时候皇上或者户部的官员看到张彦瑾多交的税,对张彦瑾肯定是刮目相看。
  对于宁国公张家而言,这区区一成的税收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重要的是皇上的荣光。如此想来,张彦瑾的想法不可谓是不长远。
  孟经纶觉得这第一年多交一成的税收也是有讲究,若是大同真的富裕起来,他的政绩被皇上注意到,必然会高升,而这个时间定然不会超过两年,这也算是张彦瑾给他的人情。
  “孟县令觉得如何?”张彦瑾端起茶杯轻呷了一口不疾不徐道。
  孟经纶将银票递给一旁的小吏道:“如此甚好。”
  “那等到我的客栈开业之时,还请孟县令来我客栈一品美味。”张彦瑾礼貌地邀请道。经过今天的交谈,他觉得这个孟经纶似乎是个通透人,日后定然会有大发展。
  既然是通透人,又有意和他交好,他自然要让这段关系细水长流下去。
  孟经纶一走,张彦瑾便开始琢磨起历史记载中到底有没有孟经纶这么一个人物。
  毕竟他不是历史学家,对于每一段的历史只知道大概,并不能对每一个人物都了如指掌。
  可这个孟经纶气度不凡,做事沉稳,能洞察世事,应该不是一个平凡之人,可为什么他在历史上没有看到过关于孟经纶的记载呢?
  不过张彦瑾很快就把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毕竟他阴差阳错来到这里,是为了好好当一个富贵闲人,享受一辈子荣华富贵的,大魏朝的历史进程和人物兴衰都和他无关。
  想到大魏朝的人物兴衰,张彦瑾又头疼了起来,住在赵国公府的李容娘要怎么办?
  张彦瑾长叹一口气,索性把烦恼的事情都抛到了脑后。
  恰逢张伍二从外面送孟经纶离开后回来,张彦瑾抽出他上午画好的一张纸递给张伍二道:“让工匠用铜做一个上面的模型。”
  张伍二端详着图纸上圆圆的,上面还有一个伸出的类似圆柱形的东西,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又仔细看了看张彦瑾在上面标注的数据,张口结舌道:“二郎,这是什么啊?这东西这么大,全部用铜制作的话,恐怕得用很大一块铜才行…… ”要知道铜可是钱啊!
  张彦瑾换了个姿势靠在凭几上道:“这是火锅,而且我在上面写的是用青铜,不是咱们平日里用的铜钱中的铜。”
  用纯铜来制作出来的锅子金光闪闪确实好看,但是也太浪费铜了。若是加入一些其他东西,锻造的工艺强度减轻了,还可以节省铜,毕竟他是想要把火锅这种东西大量运用在客栈当中,作为一个招牌菜的。
  “火锅?”张伍二又仔细端详一番,发现图上的火锅下面是一个类似鼎的三足结构,三只足腿中部挂着可以旋转放入其他东西的托盘,而最上面突出的圆柱形东西则是从托盘底部一直通到最上面,圆柱形柱子的周围便是一圈宛若盘子一样的凹槽,凹槽两边还设置了格挡。
  张彦瑾懒得和张伍二解释,毕竟这种事情解释也没有用,他直接道:“你先让王石和王久他们现在做出来一个,等到用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东西为什么叫火锅了。”
  张伍二闻言,挠挠头就出去了。
  张彦瑾算了算王石和王久做出来火锅的时间,又算了算距离中午饭的时间,就径直去了吉祥客栈客栈当家的刘铁牛去了。说实话,之前他也懒得弄,但是既然要弄酒楼和客栈,这吃食上他就得上点心,这之前还不觉得,这突然一弄,他的嘴还真有些馋了。
  刘铁牛此时还在厨房中兴冲冲地切着大白菜,自从张彦瑾来了之后,那些工匠们的饭食都由他和他的妻子翠娘来负责了,两口子每天忙来忙去,不断有钱赚,每天干得都十分带劲。
  菜刀切在案板上发出梆梆梆的声音,挥汗如雨的刘铁牛根本没有听到张彦瑾的脚步,还是翠娘先看见了张彦瑾。
  这个农村的村妇一看到张彦瑾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