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女人-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袈壑蟠罚奂排匀擞心眩镆话巡皇抢硭比坏穆穑俊�
  “大人高义!”戚昌国叹道:“话虽如此,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大人真有古贤人遗风!还请大人告知被在下撞了的那位大人名讳,也好登门赔罪。”
  “不必,不必,我看吴兄并不远计较,兄台也不必放在心上。”
  “吴大人不计较是吴大人胸宽似海,在下岂有不效仿思齐的道理。”
  柳娘推让几回,才道:“那是翰林院编撰吴军吴大人,乃今科状元!”
  “状元郎?冲撞这等文曲星的,当真是罪过。”戚昌国连连叹息,“说来在下也是山东人,与吴状元也算同乡,不知……”
  戚昌国话还没说完,他妻子就从里面小跑出来,泣道:“妹妹抽搐起来了!”
  “什么!”戚昌国拍案而起,问道:“大夫怎么说?”
  “大夫也无法,只说要国手行针,可这上哪儿找能行金针的人,就是找到了,恐也来不及……”戚昌国妻子眼泪直流。
  大夫也跟在后面出来拱手致歉:“这位老爷明鉴,非小老儿不用力,实在是力所不及。贵家千金乃是心疾,受了惊吓,如今已经喘不上气来。”
  “非大夫之过,在下知道。”戚昌国拱手,虎目含泪。大夫叹息着走远,若是人死在他们医馆,对医馆也名声是莫大的损伤,可有什么办法呢?
  柳娘在街上就看见那个对幕离的姑娘指尖微微泛紫,果然是心疾。
  “这位兄台,在下粗通医理,不忍见令妹受苦,医者仁心,顾不得礼数避讳,自请为之施针,兄台可应允否?你我今日才刚刚相识,兄台可敢信我?”柳娘心中突然冒出一个主意,赶紧抓住机会请缨。
  戚昌国看了一眼远走的大夫,再看看妻子泪流不止的模样,应承道:“大人仗义执言、慷慨相助,我等虽见面不足半个时辰,也知大人高行。我二人正应了倾盖如故的话来,在下信大人。还请大人施针,事且从权,大人冒着名声有碍施以援手,便是……在下也绝不外传。”
  柳娘赶紧找大夫借金针:“行了,银子在这儿,就是出事了也不让你们担责任!赶紧的!”
  拿了金针就往里屋跑,戚昌国等人也拥了进来。柳娘把脉,看舌苔和眼睑,对还在流泪的戚昌国妻子道:“夫人暂缓悲伤,男女授受不亲,在下看诊多有不便,要救这位姑娘,还需夫人出力。”
  “请大人吩咐!”戚昌国妻子脆声应下,别看她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内里也是刚强之人。
  “我要施针,请夫人解开她衣领,露出脖子。”柳娘净手,拿金针在火焰上灸烤,随后利落下针。
  “挽起袖子……擦汗!不是给我,是给她!……撩起头发!”柳娘一步步指挥,戚昌国只听解开衣领就背过身去,即便是亲兄妹,也要避讳。
  等柳娘满头大汗的行完针,长叹道:“成了,病情暂且稳住了。”
  最先接话的确是不知什么时候溜进房中的大夫,那大夫胡须都三寸长了,见柳娘停了,赶紧拱手问道:“大人好手段,这用的是闻名遐迩的九转梅花针吧?据说乃是老御医国手文林郎李大人的独门绝技,大人怎么会?”
  柳娘长吁一口气道:“待我擦擦汗吧,瞧我这一头冷汗。夫人照料的时候,注意观察,有什么不对,立刻来叫我。我等外面说话——”
  柳娘一句话换了三个对象,把人都请出了病房,一边走一边后悔,忘了这是李时珍的绝招了,以前跟他请教过,现在下意识用出来,却忘了正版还在呢。现在李时珍还活着,若是他听到这消息找来,自己怎么解释,说我上上上辈子和你学的吗?
  “我先给这位姑娘开几幅药,多巩固巩固。心疾最忌大喜大悲,像今日这等受惊之事也不可再有。”柳娘先去柜台开方子,现在他写惯了馆阁体,写药方都不如其他大夫那样写“天书”了,真是不合群。
  柳娘慢吞吞磨药方,心里转着该怎么忽悠过去。药方就那么长,做出一副思考的模样来,也没拖多久。
  “哎呦,我的少爷,您这么在这儿啊,家中来了客人,您先前交待若是有神父到访,千万及时找您。”及时雨—小宇突然到了。柳娘大喜,把药方往戚昌国怀里一塞,一把拉过小宇就往外跑。“先走一步,失礼,失礼。”
  “少爷,不用这么急,小的已经先请神父在家中安坐了。小的一路打听过来,才知道您给人断官司去了,多亏您的马神俊,翰林院的先生都坐轿、坐车,就您爱骑马。一身显眼的官服,不然小的还找不到人呢!”小宇表功道,“那先生在后面叫您呢,您要不略等一等?”
  “就你话多,赶紧走!”不走就要露馅儿了。
  风风火火回了黄宅,大厅中的人见他来了赶紧起身,拱手道:“黄大人,鄙人泰西传教士玛缇欧。利奇。”
  “玛缇欧神父,您好,欢迎您来我家作客,您的中文说的真好,您就是约瑟夫神父信中提到的大学者吧?”柳娘帮约瑟夫神父保管着他的房子,就是要送给这位同伴的。
  “西方的学问与大明的学问不同,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玛缇欧神父笑道,“听闻你对西方数学和天文十分感兴趣,也许我们可以相互交流。”
  不,不,但看你说明朝用“大明”,而不像约瑟夫神父一样用“明”,就知道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约瑟夫神父之上。一个简单的大字,不仅仅是称呼上的讲究,更是文化骄傲和民族认同。玛缇欧神父穿的不是僧侣服装,而是读书人的儒袍,不看容貌,说话行事活脱脱一个大明人。
  “太好了,我对西方知识的确十分感兴趣。”柳娘击掌赞道:“我听说你原来在肇庆居住,短时间内不会上京,怎么突然来了?当然,如果这个问题不冒昧的话。”
  “现在广东总督对传教士的态度并不友好,我在肇庆的仙花寺已经被封闭,听闻总督还将驱逐我们。在这时我接到了约瑟夫的来信,他说京城有您这样友好的大人,愿意与传教士成为朋友。趁着总督大人还没下驱逐令,我先离开也算缓和关系。”
  仙花寺,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柳娘没放在心上,道:“当然,京城是皇朝中心,天下最有见识的人都在这里,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为你引见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学者们。他们睿智而宽容,并不会因不同文化而产生障碍,前提是,不大肆传教。”
  玛缇欧神父苦笑,他受到教皇的命令,到大明来,不正是为了传教吗?“当然,我明白的。”经过这么多年,玛缇欧神父也明白,大明人对西方学说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先用文化、艺术做外衣,等到时机成熟,再宣扬主的光辉不迟。大明是举世无双的伟大国度,除了没有沐浴在天主教的神圣信仰中之外,再没有别的缺点,而玛缇欧神父决心把这样的神圣带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约瑟夫与我说过,您是个慷慨热情的人呢,还会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说扶桑语。”玛缇欧神父笑道。
  “太感谢了,我正该向你这样博学的人请教。”柳娘在闽南的时候也接触过日语,毕竟前些年和倭寇打得厉害,“倭语”也是一门时兴技艺。
  “您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字,我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利玛窦,这也是大明人说的入乡随俗。”
  没有咳嗽,没有呛茶,柳娘真佩服自己的定力。
  “原来是利玛窦神父啊,久仰大名!听闻你带来了许多西方书籍,里面有欧里的《几何原本》,对吗?他是为最佩服的数学家之一。”
  “当然,书我就放在客栈,如果需要的话,我马上送过来。”利玛窦这才明白约瑟夫所受的精通,是精通到什么程度。
  “不必着急,你先安顿好,我们有很多时间相聚。”柳娘把约瑟夫神父留给他的地契找出来交给利玛窦,并陪他去看房子。约瑟夫神父赠送的东西都还摆在宅子里,利玛窦看见那幅《海上旭日升图》惊讶道:“原来在大明,还有人精通西方油画。”
  “算不上精通,您见过许多画家的名品,它并不算什么。如果你喜欢,就送给你吧。约瑟夫神父走的时候,我也赠送了他一幅肖像话,这幅画就当做是欢迎你的礼物。”柳娘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非常感谢,我还有许多珍贵的书籍,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直接来看。请原谅这是独本,没有办法赠送。”利玛窦叹道。
  利玛窦新来,人生地不熟的,柳娘还借了个仆人给他,帮助采买木炭、吃食之类的东西,照顾十分周详。
  柳娘用心结识利玛窦,不是对历史名人好奇,而是对他带来的学问感兴趣。柳娘为的也不仅仅是语言、音乐、绘画之类的东西,她更感兴趣的是《山海舆地全图》,这是利玛窦从欧洲一直道大明的经验结晶。在大明私印地图是死罪,也许等熟悉之后,自己可以看看原本。
  待到休沐日,先前救过的戚昌国一家上门拜访,因沾了“救命之恩”的大义,这家人十分隆重,居然举家到访。上次在医馆没来的及好好道别,但她自保过家门,戚昌国找上门来不足为奇。
  柳娘受宠若惊,赶紧迎了进来。
  “山东戚昌国,拜谢大人大恩。”戚昌国弯腰作揖,这是大礼。
  “哎哎,快快请起,相逢即是有缘,我这也算是另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只战胜病魔,非我一人之功,小姐爱惜自己、兄台照料有方,都是功臣。”柳娘赶紧扶起,只听他来考武举,就知道家里是有世袭武职的人,不是平头百姓。
  柳娘赶紧招呼众人坐下,又吩咐人上茶水。
  那个姑娘等进了大厅,便褪去纱帽,婷婷袅袅上前福身:“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姑娘请起,不必多礼,恰逢其会而已。姑娘日后戒大喜大悲,饮食清淡,勿要跑跳,可享永年。”柳娘打量了一下这姑娘的神态,指尖紫色已经淡了许多。这个时代的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也不会有运动伤身的情况。
  尔后就是戚昌国的两个儿子上前拜见,“大儿名盘宗,二儿名显宗,快来拜谢大人。”
  两个小家伙虎头虎脑得十分可爱,柳娘赶紧解了身上的玉佩递过去。
  至于戚昌国妻子,柳娘起身先行礼,面脸长什么样儿都没看清楚。
  一家子都来了,柳娘身边又没有女眷,十分不好招待。特意去请了隔壁主母过来帮忙,怪不得说远亲不如近邻呢,尤其是柳娘这情况。自从他住下,就十分注意交好邻居。她的隔壁是户部给事中卢大人,卢夫人前来帮忙,解了柳娘大难。
  柳娘家中厨子十分得力,是柳娘一手教出来的,去年秦玉军回京的时候,专门帮她带进京城。柳娘和戚昌国两人对饮,女眷就交给卢夫人帮忙了。
  “原来戚兄竟是名门之后,失敬失敬!”柳娘惊讶极了,叹道:“戚将军大名沿海百姓无不耳熟能详,如今在家中为将军立长生牌位者不计其数,人人都感念将军恩德。若非将军护佑我沿海百姓,哪有如今这盛景呢!”
  柳娘没想到大街上碰到个人居然是名将戚继光的儿子,这运气没的说!
  “还请受我一拜!”柳娘郑重起身,不顾戚昌国阻拦道:“这是代父老乡亲拜谢老将军,老将军当之无愧!若无将军英武,我等家园被毁、亲人蒙难,又有谁为我们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